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库切在《等待野蛮人》中通过对晚期帝国叙述的话语分析,告诉人们:帝国的叙述是帝国别有用心地站在单向的透视视角上运用多种技术、策略建构权威的过程,语言、书写符号、法律等都参与其中。这样获得的权威并不稳固,当帝国权威赖以获得的野蛮人消失时,帝国便会无所适从,而陷入崩溃。  相似文献   

2.
《北迁季节》是苏丹最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塔伊卜·萨利赫(Tayeb Salih)的代表作。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对小说中主人公穆斯塔法·萨义德及其追随者古稀老头瓦德·瑞斯的父权制殖民话语的表征和以让·莫里斯和哈丝娜·宾特·马哈茂德为代表的东西方女性对殖民话语特别是对父权制殖民话语的颠覆存在的二元对立进行解读,并在此基础上对父权帝国和殖民帝国的双重“逆写”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一、需要如同Ogden和Richards在本书②所呈献的关于符号使用(Symbolism)和意义的科学,民族志学者处理原始语言时所遇到的困难例证了这种需要。二、分析一段野蛮人的话语,揭示关于意义的复杂问题,这些问题将纯粹的语言学引向关于文化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这种语言学和民族志学相结合的研究需要本书所抽丝剥茧娓娓道出的符号理论的指导。  相似文献   

4.
吴大志 《科技信息》2012,(20):205-206
"他者"是当代西方文论,尤其是后殖民理论话语中一个重要概念,是建构、确认和巩固殖民者自我形象不可缺少的一个对立面。文章从富于特色的"他者"立场出发,通过细读《等待野蛮人》、《耻》等作品,揭示后殖民语境下文化冲突的血腥一面,解读作品中主体与他者、殖民者与被殖民者,中心与边缘,强者与弱者的深层关系。  相似文献   

5.
王蕊 《科技信息》2007,(26):163
作为《简爱》的前篇,《藻海无边》"回写"了罗彻斯特的前妻,疯女人安托瓦内特/伯莎的故事。简.里斯采用了双重乃至多重声音交替叙述的策略,赋予了女主人公话语权,颠覆了欧洲中心话语营造的英殖民帝国权威。  相似文献   

6.
东西方价值文明的冲突,现代性话语下后现代主义的"幽灵般在场",使全球文化运行呈现断裂性场景转变。重新缝补被撕毁的民族文化,重新审视多元文明下的文化霸权,重新"结构"起全球公民文化或大众文化。不管是续说后现代还是"重写现代性",都必须把对文化安全的考察放置于"帝国"的宏大叙事中,着眼于帝国所操控的细小角落里,而不是淹没在虚无主义文化需求的泡沫之中。  相似文献   

7.
库切早期作品《等待野蛮人》表面上不指涉任何具体时间国度,像是后现代式的寓言,容易让人迷失在无边的语言游戏中,但它却实实在在地凸显了库切独特的道德关怀。通过分析《等待野蛮人》中主人公行政长官如何对待他者和自我的存在,可以感受库切的道德关怀,也许库切试图发出这样的呼唤:在不影响自己基本存在的前提下,宁可牺牲自己的舒适,也要尽力服务他者。  相似文献   

8.
贵霜帝国是我国古代游牧民族大月氏人在中亚建立的国家。贵霜帝国统治时期,古代丝绸之路东西贯通,大乘佛教兴盛并向外传播,犍陀罗艺术兴盛一时,它与当时的罗马、汉朝、安息并称为四大帝国。由于贵霜帝国所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以及它在历史上的突出贡献,近代以来,学界对贵霜帝国的诸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在对贵霜帝国的考古和考证基础上,试图将贵霜帝国的历史轮廓进行详实和全面的描述。  相似文献   

9.
巫医     
“野蛮人很幸福。他们笑啊,跳啊,一眨眼的工夫就把烦恼忘到九霄云外。”最早深入到非洲大陆内部的传教士这样说。果真如此吗?非洲大陆第一位精神病专家开始探索“幸福的野蛮人”的奥秘。托马斯·阿迪奥耶·兰姆到他的祖国尼日利亚的农村调查时,发现许多精神病患者和患精神分裂症的人。事实上,非洲精神病患者的发病率和纽约相同。但是非洲人对精神失常的人司空见惯。这种对反常行为极强的忍受力,使得西方人对“野蛮人”的  相似文献   

10.
迄今为止,世界级前近代帝国在大国游戏中被淘汰出局后,其嫡传文化继承者能够凤凰涅磐且成功地重返世界大国之列者,惟有中国。与世界其他几个从大河流域崛起的世界级帝国的核心力量都是在帝国中心地带兴起,一旦灭亡,支撑着帝国的核心力量便随之冰消瓦解的情景不同,古代中国的世界级帝国均形成于中原地带的边缘,他们为中国链条式世界级帝国的形成提供了源源不断、前仆后继的能量。虽然这些帝国建立者出身的民族(族群)各不相同,但维系帝国链条运作的"大一统"思想、"天下观"理论、"华夷共祖"谱系等古代中国文化从来没有中断过,从而使得古代中国的各个世界级帝国之间具有内在的文化承继性与疆域连续性。  相似文献   

11.
“软权力”作为国际政治话语力的“软力量”特征,已经被演义为新的国际战略传播行为。“暖实力”的战略传播较之美国“冷实力”在战争活动中的“帝国霸权”运用,具有深厚的国际道义基础。新媒体环境下,借助“中国梦”之“暖实力”的价值传播和军事外宣功能,对于进一步提升和扩大我军“军事软实力”在全球化发展中维护世界正义、道义与和平秩序的作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塞尔柱帝国两朝宰相尼扎姆·莫尔克于1091或1092年写成的《治国策》一书,分析和总结了塞尔柱帝国在中央、地方的政治和经济制度。  相似文献   

13.
查士丁尼一世统治时期,在拜占庭帝国各地进行了大规模的建筑活动,其中尤以宗教建筑规模最大.帝国宗教圣地耶路撒冷及其附近地区的宗教建筑是其庞大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查士丁尼在耶路撒冷城主持修建的圣索菲亚教堂成为该地一个十分著名的建筑.他的建筑活动基本上符合当时帝国的实际情况,有效地配合了其总体治国战略方针的实施,有利于维护帝国的统治.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网站的现状,介绍了帝国CMS的基本内容,并探讨了基于帝国CMS的图书馆网站的构建。实践表明,基于帝国CMS的图书馆网站具有易用、安全、灵活等优点,帝国CMS适合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化平台建设。  相似文献   

15.
皇帝大多数是帝国制度选定的继承人,帝国制度又很善于把人难免的弱点和毛病培养成全国性的灾难,于是恶政诞生了。恶政是一面筛子,淘汰了清官,选择了恶棍,最后断送了帝国的未来。  相似文献   

16.
早在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之前,美洲大陆就相继出现了玛雅、印加和阿兹特克这样的强大帝国。其中阿兹特克帝国建立于14世纪初,首都是科诺奇蒂特兰,就是今天的墨西哥城。到了16世纪中叶,阿兹特克文明遭到了西班牙入侵者的彻底破坏,从此,这个强大帝国便不复存在了。  相似文献   

17.
正从亚历山大大帝经过阿富汗向恒河流域远征开始,几乎任何一个在欧亚大陆上国势足够强盛的大帝国,诸如波斯帝国、贵霜帝国、唐帝国和阿拉伯帝国最后也都来到阿富汗。阿富汗地处中亚的南部,虽然它只是一个面积仅65万平方公里,并且国土80%以上都是高原山地的内陆国家,但却是控制着通向南亚次大陆、波斯湾、中亚北亚大草原和西亚等地的枢纽。如此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在阿富汗这片土地的历史中,无数的民族或迁徙或扩张的过程中,都会经  相似文献   

18.
近来流传的“美利坚帝国论”认为,9.11事件之后,经过阿富汗和伊拉克两次战争,美国已经变成了一个全新的帝国。而我认为这个帝国的存在由来已久,但今天的“美帝国”与历史上的前身有所不同。纵观美国历史,可以认为先后出现了三个帝国。19世纪末,美国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在政治外交领域,“美利坚第一帝国”也与之相伴而生。1945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胜利使美国进入了“第二帝国”时代,它不仅使整个西半球成为了自己的势力范围,更夺取了大英帝国手中的权杖,把几乎所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置于其控制之下。而“美利坚第三…  相似文献   

19.
取消"农民工"称谓是一种社会话语实践。结合历史和文化的语境,该话语清楚地显示了在不同时期谁在/不说话,说什么和怎么说。取消"农民工"称谓的真正话语主体是学术界和网络媒体,在整个话语传播过程中,缺乏农民工自身的话语。取消"农民工"称谓的话语为农民工构建了同一文化体下的他者身份。同时,话语主体还通过一系列的话语修辞策略构建了一个"边缘群体"的农民工形象,印证了取消"农民工"称谓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阿拉伯帝国的实际统治者塞尔柱人是雇佣军出身而攫取最高权力的典型。这批突厥人在公元10世纪从北方南下进入穆斯林地区,接受伊斯兰教,受编为萨曼王朝边防军,又称臣于伽色尼王朝,势力增长,参与中亚战争纷争,遂反叛伽色尼,很快拥有伊朗大部分地区,到公元1055年径直进入阿拉伯阿拔斯帝国首都巴格达,迫使哈里发授予其首领“苏丹”称号,自此,虽然哈里发名义上仍然是阿拉伯帝国的首领,但实际上阿拉伯帝国已落入塞尔柱突厥人手中,史称塞尔柱帝国。此后塞尔柱帝国继续四面出击,并于1071年大败拜占庭军队,小亚细亚和地中海东岸尽属突厥人所有,在这里建立了罗姆苏丹国,曾顽强抵御十字军入侵,后败于蒙古入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