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调查分析,我校实施双休日新学时制后,学生的休闲生活在市场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下不再仅仅局限于单一领域,呈现出因人而异,各有所好,其活动空间与内容呈多元趋向,但学习仍占主导地位的特点。因此.学校应针对学生休闲生活的变化特点,增加投入,加大管理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校园二课堂活动,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正确引导学生过好双休日,以达到全面成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周煦 《高等职业教育》2007,16(4):62-64,67
闲暇是学生正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闲暇时间和闲暇活动对学生的人格平衡、和谐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对山区高职学生闲暇生活状况的客观调查分析,总结出山区高职学生闲暇生活的一般特点,为促进山区高职学生闲暇生活质量的提高,为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沈国平 《科技资讯》2006,(15):149-150
在《新课程标准》中倡导教师的教不仅应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生活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进行数学活动和数学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参与者。所以在教学中实施探究式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改变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那么,在进行探究性学习过程中,首先必须引动学生的探究热情,使探究成为学生的迫切需要,才能使创新成为可能。本人作为一线教师,就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激发学习愿望做了一此尝试。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中小学生的假期生活整体上存在不少问题。调查显示:学生参加补习、训练班占去暑期生活70%以上;上网、电视、体育活动是学生假期的主要休闲方式;大部分学生家长与孩子沟通较少,指导不够、措施不到位,学生假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该采用怎样合理、有效的方法,使学生的假期生活充实富有意义呢?笔者做了一次有益的尝试活动,主要分为动员、实施、总结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5.
赵翠玲 《科技信息》2010,(8):281-281
根据课程特点和儿童的认知规律,《品德与生活》课程目标和价值主要通过组织儿童参与游戏和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实现。在课内活动的基础上,课外实践必须跟进,品德与生活课的丰富多彩性,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又回归到学生的生活实际当中去,既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才能有效地实现课程育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大学“双休日”工时制的实行,使在校学生休息时间增多了,给健身锻炼及校园体育活动开辟了广阔的空间。本文就如何策划管理好“双休日”大学校园体育活动,教会学生合理安排余暇时的运动技能等问题,提出了一些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科技知识动漫》2007,(2S):36-36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种综合课程,学科课程则以分科课程为主。综合实践活动不是对学科知识的综合,而是对学生生活领域和生活经验的综合。  相似文献   

8.
新编的思想品德教科书设计了形式众多的活动,目的是使教材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体验。因此,“活动”成为思想品德课的重要教学形式。而学生的“活动”最容易生成新的问题。本文试在“动态生成”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探究思品课的教学设计,使课堂教学体现出朴实、灵活、真实的特点,焕发出新的生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活动是促进学生习作的一种方式。能不能给学生提供一些根植于生活土壤的新颖的活动,使学生产生一种全新的感受,用这些感受去生发神采各异的作文?  相似文献   

10.
许惠 《奇闻怪事》2005,(11):20-20
[理念]在教学中,我一直努力把课堂教学还原为生活的过程,把课堂还原为生活场景,把学习需要还原为生活需要,把教学活动还原为生命活动。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活动,营造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把学生引入到与现实生活相类似的情景中学习,使狭小的课堂变幻出广阔的活动场所,把教学与生活需要紧密地结合起来,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课程和教学向学生靠拢,与学生生活经验和兴趣“贴接”,向学生提供让他们“感受生活美,发现生活美,热爱生活美以及表现生活美”的领地是本次课改一个很重要的课题。美术课程更是如此。因为艺术源于生活。应融入生活和表现生活,使学生具有一双能够观察与审美的眼睛,让学生的思想放飞。下面是在绍兴县美术优质课的展示活动中董老师开出的一节观摩课《化蝶成永远》,作为一个案例,供同行评析、借鉴。  相似文献   

12.
道德源于人们日常的社会交往活动,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自发形成的,其价值体现于服务人们的基本生活。在知识中心主义影响下,教育者往往把德育等同于知识教育,采用灌输方式,把受教育者置于一种被动接受的地位,无视其主体性,无视其情感和生活要求,导致学生知行脱节。我们应抛弃传统的主客二分的教育模式,使师生成为平等的道德教育的主体,互相影响、互相学习,同时大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增加学生的社会交往,使德育向生活世界回归,提高德育的实效性,促进学生道德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新学期开始,A校严格按照文件规定实行了双休日制度,为了正确理解和把握双休日的积极意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文章通过A校S班高二学生双休日现状的调查,结合S班高二学生的学校、家庭、社会环境实际情况,通过分析现状,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具有发散性和趣味性的问题,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组织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数学活动,应尽可能地把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情境,启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勇于质疑,在自主参与、合作探究中拓展实践思路,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相似文献   

15.
生活方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受价值观制约,为满足自身生存与发展需要的整个生活活动的稳定形式和典型特征。生活方式不仅能折射出人生信念和生活态度,而且影响个体的生活质量。师范类大学生生活方式不仅影响其自身的健康和生活的质量,而且还将影响其毕业后对其学生的教育示范作用。因此对师范类大学生生活方式的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试图找出新疆各高校的师范类专业的大学生生活方式的特点,并对其形成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基于“生活取向”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之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其核心价值是实现了课程向"生活世界"的回归,而这种回归意味着综合实践活动是"在生活中、通过生活并为了生活"的课程,由此也决定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设计必须以"生活"为取向。我们要基于"生活世界"对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进行设计,引导学生从学校、家庭、社会生活出发,挖掘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关注学生的体验,以完善学生自我人格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一提起写作文,大多数学生会感叹“难!”这样的感叹有它现实的原因。一方面,学生心有余而力不足,功课太多,负担太重;另一方面,中学生生活圈子太小,活动空间有限,生活内容相对单调,一些封闭式管理的学校更是把学生限制在校园四堵墙之内,连电视、报纸也不常接触,写作的生活之源也就近乎枯竭。那么,在现有的环境中我们能不能传授给学生为文之法,  相似文献   

18.
杨敏 《奇闻怪事》2005,(4):24-25
根据学生需要对教材大胆地进行再创造,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给学生创设积极的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使之在质疑、探究、讨论、归纳和活动体验、感悟中去建构知识,并在思想上有所触动和提高,最终真正实现道德践行。  相似文献   

19.
生活与数学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新课标》在教学的注意问题中,特别增加了第3条,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就要求数学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20.
提高生活技能是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何正确引导青少年学生抵制不良行为,促进心理健康,提高预防各种疾病(包括心理障碍、艾滋病、“SAPS”等)的能力,达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目的,是目前教育工作者的重要研究课题:本人通过开展生活技能教育活动调查,结果表明,提高学生生活技能是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