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详细描述了龙门山双石推覆构造两个主要单元──双石断层和双石推覆体。根据它们的变形特征,探讨了双石推覆构造的形成机制。认为该推覆构造是由不同级别、不同期次逐次发育的台阶式推覆构造组合而成.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以王庄煤矿为例子,分析认为闽西南地区存在的推覆构造;并浅析了本地区推覆构造赋煤的几个有利条件;最后结合区域资料,列举了闽西南目前可能存在推覆构造及其找煤前景。  相似文献   

3.
宁镇山脉汤——仑推覆构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宁镇山脉南带汤-仑推覆构造的主体构造与结构特征及与构造推覆有关的变形事件,并对整个推覆体推移的距离做了估算。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东昆仑祁漫塔格岩浆弧带构造变形特征研究,指出该区至少经历了三期变形及后期脆性断裂的改造。三期主要变形包括顺层流劈理及局部顺层掩卧褶皱、韧性剪切带(或劈理化带)、区域规模的褶皱构造。除此之外,还发育有大量的NE及SN向的断裂构造及后期推覆构造。这些构造的形成与东昆仑造山带古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龙门山三大推覆体和推覆面的构造变形特征 ,认为耿达 -汶川推覆体为褶皱冲断推覆体 ,映秀 -白水河推覆体为冲断推覆体 ,彭灌推覆体为冲断褶皱推覆体 ,并将其划分为两个次级推覆体 ,而相应的推覆面分别为韧性变形为主叠加后期脆性变形 ;脆 -韧性变形以脆性为主及脆性变形的特征。其形成次序由北西向南东 ,即前展式扩张方式。主要活动时期为印支期和喜马拉雅期  相似文献   

6.
汶川大地震与龙门山构造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汶川大地震与龙门山构造带紧密相关.构造带的分布和发育程度控制了大地震的主要范围和余震范围.构造带的推覆构造特征很可能控制了地震震源深度、震中区与烈度区的不同位等特征.构造破碎带的发育程度和次要断裂的发育程度及地形条件是引起次生灾害的主要原因,余震及天气条件是引起次生灾害重复率高、延续时间长的重要因素.灾后重建工作应充分考虑这些地质与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7.
武当山推覆体中段存在六期叠加褶皱(B_1~B_6),其中B_1,B_2,B_3为推覆期前褶皱,B_4,B_5为推覆期褶皱,B_6为推覆期后褶皱。以六期叠加褶皱为基础,再结合区内存在的反转盆地等拉张性构造,将区内的构造演化序列划分为七个变形幕。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临汝煤田的推覆构造、滑覆构造及断块构造特征和成因机制的基础上,指出了河西陈、温泉街、朝川矿区深部等找煤的有利区段。  相似文献   

9.
武当山推覆构造由主滑脱面、前缘叠瓦褶断带、中央推覆体带和后缘挤压-伸展带4种构造成分组成。中央推覆体带划分为7个推覆体。各推覆体在平面上呈鳞片状越覆,在剖面上呈送冲叠覆,构成鳞片叠覆的几何模式。  相似文献   

10.
位于青藏高原北缘的祁连山、自晚第三纪以来随着青藏高原的隆起而强烈上升,同时沿着边界主断层向北逆冲,在其西段形成规模较大的北祁连北缘逆冲推覆构造,使山前盆地中的上第三系发生较强烈的构造变形。  相似文献   

11.
柴达木盆地咸水泉构造中3井在打穿70 m的N12地层后钻遇基岩,而位于该井南侧华岩山高点上的中9井、中6井,钻达千米尚在N1上部地层中,基岩高程相差极大.研究认为,咸水泉构造石油沟高点中3井附近,存在着NW方向推挤而来的推覆体,这种推覆体属于原地推覆,是沿阿尔金山前一系列断层,包括F9,F8及山前断裂带形成的叠瓦状推覆构造,其前缘位于石油沟高点的中3井附近,依据重磁资料所得出的基底埋深和断层倾角分析,推覆距离约为9 km,成型于N1晚期.正是该推覆体为中9井上新统上段边缘相沉积提供了物源.该推覆构造已得到平衡剖面结果的验证.推覆构造观念的提出,对该区构造给出了合理解释,对油气勘探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关于华南推覆构造的商椎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相似文献   

13.
柴达木盆地南北地区,可以划分出两个巨型推覆构造带,分别称为柴北缘推覆构造带和东昆仑推覆构造带。其间的柴达木盆地形成一个相对的应变减弱区(低应变带)。两大推覆构造带在相同力源作用下统一构成了青海省北部的基本构造格局,成为华北板块的南部边缘带,是华北板块与南华板块碰撞拼合形成的浅部构造变形的产物,也是南北板块拼合的证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地层关系、构造变形分析及有限应变测量等方面的研究表明,位于龙门山北段推覆构造前缘的唐王寨向斜主体,为大型外来岩块。它与龙门山中段彭灌飞来峰群一样,是随龙门山推覆隆起而在重力作用下形成的滑覆体。  相似文献   

15.
文章依据龙门山中段推覆构造带的构造特征,将其划分为茂汶─耿达推覆构造带、映秀—大宝山推覆构造带、彭灌推覆构造带三个次级推覆构造带,并对各级推覆构造带主滑面特征、推覆体内部构造特征、显微构造特征及变形性质作了较为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三个次级推覆构造带在变形性质上依次为韧性、韧脆性、脆性,变形强度由强至弱,变形层次从深到浅,均经历了多次构造叠加复合作用。主要推覆期为喜马拉雅期。  相似文献   

16.
讨论了彭灌断裂带的宏观及微观变形特征。宏观构造、显微构造特征反映出该断裂带为一条脆性逆冲推覆断裂,其变形机制主要为碎裂作用。断层主要产于中生代地层之中,并有叠置的推覆岩片夹于其中,主要活动时期是在喜马拉雅期。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武当山推覆构造与成矿关系的研究,认为在推覆构造中的固体矿产主要分布于推覆体变形强烈的两端和推覆构造的强应变带内。  相似文献   

18.
大型推覆构造通常由若干推覆体组成,它们最常见的阵列是:在平面上呈鳞片状,在剖面上呈叠瓦或非叠片式,从而构成鳞瓦叠覆结构。该文在简述推覆构造阵列主要类型的基础上,介绍了新疆北山地区鳞片叠覆推覆构造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9.
中蒙边境地区特大型推覆构造带中的断层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蒙边境特大型推覆构造带中的断泥厚约数cm至数十cm,局部厚达3m,是一套未粘结的断层岩。断层带中的13个断层泥样品分析表明,粘土矿物(粒径<2μm)的含量变化范围较大,约占5%-44%。这些粘土矿物主要是伊利石、高龄石,其次为蒙脱石和绿泥石,呈棱角状碎片和圆化和碎砾。研究发现了微量机械碾磨成因的粘土矿物显微球状砾。碎裂的伊利石不宜用于K-Ar模式年龄测定。碎裂的粘土矿物及显微球状砾说明,所研究的  相似文献   

20.
笔者近几年在准噶尔盆地东部、阿勒泰地区富蕴县卡姆斯特一带、乌伦古河流域进行地质勘查工作,通过分析研究,认为该区为二叠系推覆构造下的侏罗系含煤盆地。通过野外追索和施工钻孔发现区内为一倒转向斜,经二叠系推覆构造的作用在聚煤坳陷内形成变质阶段为Ⅳ-Ⅴ级的稀有煤种瘦煤,为今后的地质勘探和煤矿开采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