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基本表现及形成原因,提出了预防和调节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基本意见.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调查了解新生心理问题状况,为更好的和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教育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方法:采用SCL-90对1782名河北师范大学入校一个月的新生进行了心理自评测试.结果表明:(1)与社会群体常模比较,新生心理问题具有普遍性,9个因子中只有躯体化因子分低于全国正常人常模和青年组常模,P<0.01,P>0.05.(2)与全国大学生和中学生常模比较,新生心理问题较轻,但是,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分高于中学生常模,P<0.01.(3)心理问题检测率具有普遍性,在检测的9个项目中,各项因子都不同程度存在问题,因子分≥2有较明显心理问题的检测率百分比平均为20.95%,因子分≥3有较严重心理问题的检测率百分比平均为2.53%,较突出的是强迫因子,居9项因子之首位.(4)城、乡比较存在差异.城镇新生的心理问题状况比乡村的好一些,P<0.05.结论:依据本文研究结果,新生入校后要及时进行心理问题筛查,既要注重新生心理问题的普遍性,又要把握特殊性,要早发现早解决,做到防惠于未然.  相似文献   

3.
在十多年的教学生活中,我发现许多中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其心理问题集中表现在:升学压力、自我失控、学习障碍、交往障碍、自我否定青春障碍等。在实践中我发现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摸索了一些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来,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全社会前所未有的关注。学生心理和行为障碍以及由此引发的种种事件,使家长和学校感到焦虑和揪心。据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沃建中博士主持的“中小学生心理素质建构与培养研究”课题组的一项调查显示:初中生中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的比例是14.2%,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是2.9%;高中生中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的比例是14.8%,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是2.5%。考虑到中国中小学生巨大的基数,这一心理异常的比例也是触目惊心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在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咨询和研究分析中发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大多表现在交往心理方面,而农村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问题显得尤其突出。本文试图分析农村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常见心理问题,探讨了农村大学生交往心理问题发生的共同原因,并提出一些调适对策,并期待引起对农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目前大学生所面临的心理问题,提出了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随着高校扩招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多和各种压力的加大,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出现了心理问题。本文初步探讨了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五类学生群体,并从学生自身、学校以及家庭方面提出了有效预防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中学生心理活动状态的不稳定性,繁重的课业压力,生理成熟和心理成熟的不同步性,复杂的人际交往等等因素,导致产生诸多的心理问题,而这些心理问题,仅仅依靠学校的心理健康教师解决往往显得紧张而又单一。在从事图书馆工作的经历中,我深感图书馆的自身条件也适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和成因的分析,探讨了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提出了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试论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与调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段艳艳 《科技信息》2009,(13):176-177
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加重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从而很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对大学生的就业是十分不利的。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心理问题调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以浙江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浙江省为例,研究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采用文献资料法、访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浙江省高职院校学生进行调查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被试中有24.22%的学生有中等以上的心理健康问题,低于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常模的水平;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略比女生差;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比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高年级的学生.浙江省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学时期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2.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趋严重,通过对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类型的分析,讨论了阅读疗法对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生活满意度量表、积极情感、消极情感量表和中学生心理应激源对621名中学生进行施测,以探讨心理应激源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表明:(1)民族、城乡、年级上初中生心理应激源存在显著差异;城乡、留守和非留守学生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性差异;(2)心理应激源与主观幸福感密切相关,且同学朋友压力因子对初中生主观幸福感的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3)广西民族地区初中生心理应激源在城乡和年级上主效应均显著,主观幸福感在民族上主效应显著。为民族地区初中生幸福教育提供实证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评价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心理学界不少人把“心理诊断”等阁子“心理评价”,甚至认为“ 心理诊断”包含“心理评价”,把心理诊断的过程混同于 心理评价过程。其实“心理诊断”和“心理评价”有所不同,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评价有其具体的内容、理论依据、原则、过程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备受当今社会重视,对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认识和维护仍任重道远.以河南省南阳市中小学生为样本进行中小学生焦虑倾向调查,结果表明:中小学生焦虑倾向的检出率为34.6%;中小学生焦虑水平存在性别差异;在学段上呈现出从小学、初中到高中依次增高的趋向.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由于社会急剧变革、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日趋激烈,青少年学生面临的问题和困惑大量增加,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日趋严重.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已成为面向21世纪学校教育的重要特征.我们应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德育工作的需要、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青少年学生心身发展的需要等方面考虑,充分认识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引入应对效能的概念,探讨青少年的应对方式、应对效能与心理适应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高水平的应对效能有助于他们更多地使用问题解决和分散的应对方式,而较少使用忍耐的应对方式;应对方式和应对效能都是调节学生感受到的压力与心理适应之间关系的中介变量,应对效能有利于减轻压力导致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8.
要使中学生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素质、使之全面发展,成为社会的人才,必须加强对其心理素质培养和挫折教育,资料表明,少数中学生受到挫折就走向极端甚至轻生,因此对中学生进行心理教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9.
独立学院贫困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独立学院贫困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经济上的贫困往往使他们心理上出现各种问题。国家、社会、学校应给予更多的关注,采取有效措施,在设法解决他们物质需求的同时,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其走出心理误区,克服心理障碍,健康成才。  相似文献   

20.
选择未来物理教师、中学生及专家教师为调查对象,对他们的高中物理问题表征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表面特征对全体调查者问题表征存在显著影响,但对专家及物理特长生影响不显著,受表面特征影响时,所有组别调查者辨认深层结构成绩都受表面特征影响而降低;不同物理水平调查者问题表征成绩存在显著差异,未来物理教师排在普通中学学生之前,重点中学及专家之后。物理水平越高,辨认问题深层结构成绩越好,重点中学学生及专家趋于深层表征,普通中学学生趋于表层表征,未来物理教师趋于表层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