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见有毒植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有毒植物66科101属128种,其中常见有毒植物54科71属84种,有毒成分主要有非蛋白氨基酸类及肽类化合物、生物碱类、萜类化合物、甙类、酚类及其衍生物类等5种,有毒植物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我国西北地区分布广泛的有毒灌草类植物具有重大开发价值。南京林业大学赵博光教授等人经20年攻关研究,证实这类有毒灌草不仅是优良的固沙植物,而且从中提取的各种生物碱天然化合物,可以开发医药、生长剂和饲料等多种新产品。赵博光教授建议尽快推广有毒灌草的深加工技术,大力发展具有较高附加值的新兴固沙产业,为防治荒漠化和农牧民致富开辟新途径。赵博光教授介绍,我国西北地区1000多种野生植物中,约有10%是有毒灌草类植物,其中产量最大的种类有苦豆草、骆驼蓬、牛心朴、沙冬青等,年产干草约2800万吨。这些有毒灌草具有特别的耐…  相似文献   

3.
<正>不久前我发感冒了,妈妈给我熬了中药吃。中药能治病,但非常苦,为什么中药都是基的呢?A:我们常见的药物几乎都是带有苦味的,尤其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的中药,不少人在服用时都要捏着鼻子才能喝下去,这也难怪有句俗语叫做"忠言逆耳,良药苦口"。科学家们专门研究了常用中药植物,发现具有很高药效的植物中都含有一类叫做生物碱的物质,这类物质大都具有苦涩的味道。比如大家熟知的以苦味著称的黄连,其中就含有生物碱。不过,黄  相似文献   

4.
养鱼     
含有剧毒的动物陆地上有,海洋中也有.在陆地,人们自然会想到毒蛇,有人估计,全世界每年约有170万人被蛇咬伤,其中死于蛇口的有4万多人.熟悉海洋动物的人谈到有毒的动物,首先想到的也是蛇.海蛇的毒性有的比陆地毒蛇要高出好多倍.一条海蛇所含的毒能使数人毙命.其实,陆蛇也好,海蛇也好,有毒种类不论在种数上还是在个体数量上,都远远落后于有毒鱼类.目前已知海蛇49种,全为有毒种类;陆地蛇约2000种,其中约有400种有毒.而有毒鱼类则已知750种之多,某些种类的毒性,也甚于有毒蛇类.  相似文献   

5.
我校与西安正阳环保能源有限公事签订协议,种植有毒灌草防治荒漠化,并利用高新技术从有毒灌草中提取生物活性制品,总投资额达1亿元。有毒灌草主要生长在西部荒漠化地区,对干旱、风沙和贫瘠土壤有较强的适应性,而且由于本身含有生物碱、甙类、挥发油和毒蛋白等有毒成分,所以牲畜不会啃食,因此,种植有毒灌草防治荒漠化具有明显优势。我校赵博光教授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从事利用有毒灌草防治荒漠化的研究。他通过对有毒灌草中毒性成分的研究,开发出一些天然化活性新产品,如世界上首例经实验证实具很好防治效果的植物源天然化合物杀虫剂———…  相似文献   

6.
植物广泛分布在自然界,是人与大自然联系的生命纽带。植物利用阳光中的能量在体内制造所需的养分,而人类则依赖植物制造的营养与氧气生存。但植物自身的化学成分复杂,其中有很多有毒物质,不慎接触或误食就可能殃及生命。这里向大家介绍几种有毒植物。  相似文献   

7.
石杉科植物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石杉科是一类多年生小型草本植物 ,土生、附生或生于苔藓层中 ,喜阴凉潮湿环境。我国有该科植物2属 5组近 5 0种。石杉科植物普遍含有石杉碱甲 ,但以蛇足石杉的含量为最高 ;除石杉碱甲外 ,石杉科植物还含有几十种石松生物碱 ,但在众多的石杉碱及其类似物中 ,以石杉碱甲的医疗效果为最好。与光谱法测定相比 ,色谱法测定具有操作简单、重复性好、周期短和成本低廉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阿朴菲生物碱在植物中的分布和结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朴菲生物碱是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一类生物碱成分。目前已在20个科,128属植物中分离得到该类生物碱成分约400多个。本文对分离得到阿朴菲生物碱的植物作了总结,并介绍了利用红外、紫外、核磁共振、质谱、比旋度、化学反应进行该类生物碱结构测定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一心  马炜梁 《小学科技》2011,(11):10-11
什么,有毒还能令人成瘾?当然。不过,这些植物本身并非剧毒,甚至还有利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然而,一些不法之徒为了牟取暴利,从这些植物中提取出一些物质制成毒品,使人们对这些毒品成瘾,而这些植物就成了人们口中的植物毒王。  相似文献   

10.
利用生物技术生产紫杉醇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紫杉醇是红豆杉属植物中含有的一种二萜类拟生物碱复化合物,具有独物的抗癌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1.
植物内生菌代谢产物具有丰富的化学结构多样性和广泛的生物活性,是极具潜力的药物研发资源.生物碱类化合物是植物内生菌代谢产物的重要活性成分之一.近几年从植物内生菌中发现了许多生物碱类成分,按照结构类型综述了2008—2014年间已报道的植物内生菌生物碱的来源、结构特点及生物活性的研究概况,并对植物内生菌生物碱的作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石蒜属植物中加兰他敏的分离提取及其应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石蒜属(Lycoris)植物是优良的观赏植物和重要的药用植物,含有多种生物碱,加兰他敏(Galanthamine)是由石蒜属植物中提取得到的一种生物碱,已在医学上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用于阿尔兹海默氏症(A1zheimer's Disease)的治疗。笔对石蒜属植物中加兰他敏的提取和分离方法,以及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对紫茎泽兰中灭蚜活性物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紫茎泽兰 ( 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eng)是一种世界性的恶性有毒植物 ,其侵占性和抗逆性强 ,大量消耗土壤肥力 ,是一种需要防除的有毒植物[1 ] .目前的研究已经发现 ,紫茎泽兰对柑桔全爪螨有一定的防治效果[2 ] ,对植物生长具有调节作用 [3] .但迄今还未见报道紫茎泽兰具有杀灭蚜虫的活性 ,为了寻找新的灭蚜活性物质 ,我们对紫茎泽兰的灭蚜活性进行了研究 ,并对其进行了初步的分离纯化 .据文 [4]报道 ,植物体内化学成分复杂 ,具有药用价值的物质一般为生物碱、萜类、甾体、甙类、黄酮体、蒽醌、有机酸、氨基酸、单糖、多糖、鞣质等 ,但…  相似文献   

14.
乌头类、附子类等毛茛科植物的块根是常见的中草药配方之一。由于对于这类中草药处理、使用不当,引起中毒甚至死亡的案例也很常见,其主要用活性成分为乌头类生物碱。乌头类生物碱对于服用者而言是极其危险的,体现其药用价值的同时,口服超过1 mg就有可能致人死亡。这类生物碱也在毒性的分级上为剧毒。简述乌头类生物碱概况,着重探讨不同仪器分析方法检测下的乌头碱类毒素涉案检材及其预处理手段,并结合实际应用情况,对乌头类生物碱涉案检材的前处理技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5.
生活污泥的性质和农业利用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太湖地区生活污泥化性质和卫生指标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表明,生活污泥中含有较多有机质和植物营养元素,可以作为肥料和土壤改良剂,但污泥中也含有一定量有毒金属元素和病原微生物。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污泥的农业利用原则和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新的高效农药、化肥、调制不当的饲草、饲料及发霉变质的饲草、饲料、有毒植物等使家畜中毒越来越多,给畜牧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损失。如玉米、高梁的嫩苗、亚麻籽、亚麻饼等均含有氰苷,上述饲草、饲料堆放发霉时,在其本身酶的催化作用下,即可形成氢氰酸。家畜吃了含有氢苷的饲草、饲料在胃内经酶和盐酸的作用,产生剧毒的氢氰酸,因而引起家畜中毒。  相似文献   

17.
对松嫩草地有毒植物资源进行了系统调查.据植物分类学统计,该地区共有有毒植物32科72属93种7变种.有毒植物资源丰富,分布广泛,植物区系成分复杂,其多数属具温带性质,在有毒植物东北植物区系地理成分中,长白植物区系占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8.
山西有毒植物资源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据调查山西地区有毒植物共计 6 8科 ,15 4属 ,2 19种 ,其中蕨类植物 3科 4属 6种 ,裸子植物 4科 4属 5种 ,被子植物 6 1科 146属 2 0 8种。根据植物所含有毒物质化学成分的不同将有毒植物分为 7类 :(1)含非蛋白氨基酸类植物 4种 ;(2 )含肽类化合物类植物 5种 ;(3)含生物碱类植物 92种 ;(4 )含萜类化合物类植物 2 2种 ;(5 )含甙类化合物类植物 85种 ;(6 )含酚类化合物类植物 39种和 (7)含无机化合物和简单有机物类植物 12种。最后提出了有毒植物的保护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19.
钩吻是世界著名的剧毒植物,临床上用于抗肿瘤、镇痛、扩瞳及畜禽复壮等方面。该文介绍了利用醇提法提取钩吻生物碱,并通过超声法制备钩吻环糊精包合物。经测定,包合物的包合率为87.5%,溶解性能较未包合药物优越。  相似文献   

20.
我国海洋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很多海洋植物所含成分都具有特异的化学结构及广泛的药理活性,临床开发应用前景广阔。海洋植物含有许多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如多糖类、萜类、生物碱、黄酮类、甾醇等成分。这些物质大多数具有良好的抗菌、抗病毒、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治疗心血管疾病以及免疫调节功能等功效。本文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对海洋植物类中药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介绍海洋植物药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现状,以期为开发中药新资源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