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节庆旅游反映举办城市的文化底蕴与质素,吸引了大量游客,但决定其发展好坏的利益相关者除游客外,还有地方居民.他们对节庆地方带来的影响与支持决定了节庆旅游的吸引力与可持续发展水平.居民的地方意象是能较好预测节庆影响感知与支持行为的前因潜变量,但多为借代概念,缺乏本体理论支持.本研究基于节庆旅游、影响感知与支持度相关理论,以及已有的相关研究,探索性地将源自旅游目的地意象的维度架构应用于居民的地方意象之中,并以节庆满意度为中介变量,检验了它们与节庆影响感知及支持行为间的行为逻辑结构关系.研究发现:(1)源于旅游目的地意象的居民地方意象能够在节庆影响感知与支持行为模型得到验证,它包括认知意象、情感意象与整体意象;(2)居民地方意象的认知意象与情感意象均对节庆影响感知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整体意象对节庆影响感知的效应不显著;(3)节庆影响感知对支持行为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节庆满意度能成功地中介节庆影响感知与支持行为间关系,助推了节庆支持行为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由于旅游节庆所能够带来的众多效应,国内许多城市都通过整合资源举办各种各样的节庆活动。宁波具有发展节庆旅游的地理区位、文化资源、产业基础和政策机制等优势。本文在分析宁波旅游节庆活动的现状基础上,提出宁波节庆旅游发展提出一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台湾地区节庆活动发展的特点和管理方法,发现福州地区节庆活动发展的不足之处,提出福州地区改进节庆管理活动的方法和建议,以期推动福州观光业的发展,吸引更多国内外旅客来福州旅游,提升旅游观光收入。  相似文献   

4.
武汉旅游节庆品牌设计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武汉举办的旅游节庆多达数十个,但至今尚未形成一个能代表武汉旅游的节庆品牌.在阐明旅游节庆对打造城市旅游品牌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武汉旅游节庆品牌的设计构想;围绕节庆举办时间的有限性与地方旅游品牌可持续发展的长期性的矛盾,运用旅游形象分析方法,重点设计了标志性节庆,探讨了武汉节庆的系列化运作和旅游节庆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在阐述了旅游节庆的内涵的基础上,以洛阳为例介绍了其旅游节庆的现状及特点,并提出了旅游节庆活动的举办对城市旅游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6.
对区域范围内节庆旅游发展进行研究,不仅有助于正确认识节庆区域性时空变化特征,而且对整合优化区域旅游资源也具有深远的意义.以1981~2010年期间上海举行的节庆活动为研究样本,采用百度新闻搜索、季节性强度指数和Arcgis空间分析的方法,从时空视角下,对上海节庆旅游发展的年际变化特征、年内变化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0年间,上海节庆旅游数量快速增加.在年际变化方面,若以10年作为一个时间序列来划分,则上海节庆旅游发展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在年内变化方面,上海节庆旅游主要集中分布在9月和10月2个月份.根据测算,上海节庆活动的季节性强度指数较高,但随着时间的变化,季节强度指数在变小;在空间分布方面,目前,上海节庆旅游空间分布比较均匀.在10个研究区域中,中心城区和崇明县举办节庆活动相对集中.  相似文献   

7.
马扬眉 《科技信息》2010,(32):365-365
青岛节庆活动种类齐全、发展较好,产生了青岛国际啤酒节、青岛海洋节等着名品牌,但也有大批名目繁多、影响不大的小节庆旅游,存在着重视经济,忽视文化;重视政府,忽视市场;重视形式,忽视内容;重视游客,忽视居民等一系列问题。本文拟从市场营销角度对青岛节庆旅游活动的产品开发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及访谈调查法对咸宁市乡镇传统节庆体育活动项目进行调研,梳理其发展现状,从社会学角度分析制约咸宁市乡镇传统节庆体育发展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当地传统节庆体育活动的发展对策和建议,期冀由此形成的理论认识能对当地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咨询和参考,从而促进咸宁市乡镇传统节庆体育活动得到更好的开展。  相似文献   

9.
杨曦 《科技信息》2011,(36):I0090-I0090
节庆旅游开发对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研究是目前节庆旅游影响研究的重要内容,文章以贵州镇远龙舟节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节庆旅游开发对当地饮食、节庆和城市文化、传统文化、居民思想文化等产生的影响,文章指出旅游目的地提供给游客的往往是当地社会文化中易于被商品化的一类;传统的社会文化一旦被推向旅游市场,它必然要遵循市场运作的原则,为适应旅游市场的需要而发生形式和内容上的改变。  相似文献   

10.
随州市通过举办农业节庆,成功树立了兰花、香菇、油桃等三个区域品牌。本文分析通过举办节庆培育农产品品牌的内在机理:创设主题情景,通过消费者体验来提升顾客感知价值,进而树立品牌。农业节庆不仅可以展示产品本身,而且可以展示产品内涵和当地的风土人情,进而提升其附加值。农业节庆要注意挖掘内涵。  相似文献   

11.
城市旅游形象是一笔不可低估的无形资产。良好的城市旅游形象会显著地提高城市的美誉度和知名度,进一步促进该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与进步。餐饮节庆在成都节庆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对成都旅游形象的宣传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本文通过对成都国际美食旅游节这一被政府以及行业者高度重视的节庆活动的分析,综合评价了餐饮节庆对城市旅游形象的塑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李倩 《科技信息》2012,(16):282-282
大量涌入城市的旅客在城市中进行观光、娱乐、购物、商务等活动,与城市居民共享城市生活环境、各项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城市实际上已成为居民与游客"人人共有的城市"。节庆旅游是基于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而兴起的一种特色旅游,它将节庆与旅游业进行了有机结合。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旅游者的行列中,并形成一定规模的节庆旅游市场。但纵观大部分的节庆旅游,从开发的旅游线路到服务质量都没有体现出节庆旅游市场产品的特色,开发的层次总体较低。在当前市场大环境下,想要提高节庆旅游市场产品的层次,体现其特点,就必须加快节庆旅游产品的开发。在充分考虑目标市场需求和旅游地本身资源条件的基础上,开发富有针对性、多样性、整体性的旅游产品,已成为当前旅游产品开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以广东省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节庆--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节举办三年来的经验及问题,提出了若干可操作性强的发展时策,这对我国其它省市地区举办同类型节庆亦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选取武鸣"壮族三月三"少数民族节庆旅游为研究对象,对游客参与节庆活动的满意度调查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对节庆活动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政府引导,加强品牌建设,拓宽宣传渠道,加大节庆活动宣传力度,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挖掘壮乡文化内涵,深化节庆活动与产业融合和充分利用互联网,完善武鸣"三月三"智慧旅游平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位于成都市近郊的双流县以节庆活动带动乡村旅游,取得了显著成效.分析了双流县旅游节庆活动的现状和特点,并从品牌确立、项目设计等几方面对进一步完善双流县节庆旅游提出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大型节庆活动能够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拉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节庆活动的策划就是要整合政府与市场各方的力量,实现政府引导、企业办节、节促旅游、以实现节庆活动综合效益最大化和均衡效益最优化。  相似文献   

17.
舟山的国际沙雕节等五大涉海节庆,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扬起到了推助作用,但节庆本身还面临许多问题,不利的交通条件、节庆主体定位不明、节庆宣传与包装方式等,都严重制约着涉海节庆的发展,涉海节庆需充分挖掘海洋资源,增加体验性活动,以普通游客作为节庆主体,改变宣传与包装方式等。  相似文献   

18.
为提升长吉图区域民俗旅游的知名度,促进旅游消费,长吉图地区应采取网络宣传、文字图片宣传、视听形象宣传、策划新闻事件、举办节庆活动等多种宣传策略,加速经济文化的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19.
在祖国各地隆重举行的各种节日庆典,特别是在公共场合举行、当地民众广泛参与的大型节庆活动,是集中展现当地特色习俗与民间艺术、在当地影响巨大的标志性文化事件,往往也是当地历史悠久的传统习俗和文化遗产。经过20世纪初以来的多次社会动荡、时代变革和现代化大潮的冲击、淘洗,这些传统节庆活动有的仍然兴盛,有的趋于衰微。21世纪初,我国勃然兴起政府主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热潮。这些传统节庆活动也被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受到政府的更大重视和大力扶持。与在传统社会环境中举行节日庆典不同,在现代社会的公共场合举行大型节庆活动,除了必须取得政府部门的批准,在交通、治安等方面也必须得到相关政府部门的配合、支持,有的还需要在组织、经费等方面得到政府部门的扶助。所以,在现代社会举行的节日庆典中,政府力量的介入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传统节日庆典毕竟是民间文化活动,不是政府举办的官方集会,要遵循民间传统、保持历史流传的特色,不能被官方活动模式牵着鼻子走,不然就失去了民间文化活动的本色和意义。那么,政府力量介入传统节日庆典的内容、方式和程度就是特别值得研究的问题了。  相似文献   

20.
从民俗文化内涵的角度对吉林省民俗旅游资源进行了分类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应采取网络宣传、视听形象宣传、文字图片宣传、展示宣传、推销宣传、策划新闻事件、举办节庆活动、人员促销等多种宣传促销策略,来提升吉林省民俗旅游的知名度,从而促进旅游消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