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鲁迅对日本文化和日本国民性的关注更多的是从中国国民性批判的角度来进行的,他的日本认识包含两个层面:一是作为国民性改造过程中的一个参照物的日本,他过多地强调日本民族的优点而少谈日本民族的缺点,就在于他是以日本民族的优点作为救治本民族缺点的"药",日本民族的优点的选择是出于本民族现实需要的目的;二是作为独立民族文化的日本,他摆脱了中日冲突背景下的激进和狭隘的民族主义,以冷静的态度进行中日文化的交流,以期促成民族间的理解和友好。  相似文献   

2.
文学是文化意义的形象载体,研究文学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就是向比较文学的本性逼近和复归;人格力量对文学有着重大影响,各民族人格及其相互交融,是比较文学研究的一个特定视角;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对话、宽容、谅解,是减弱民族隔膜的唯一道路,但也决难完全弥合民族差异;一定的“隔膜”,反而增添了文艺鉴赏的韵味、魅力和想象空间。  相似文献   

3.
美术教育应造就中国式的理想人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术教育具有特殊的教育作用,应通过美育与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的结合,造就和培育中国式的理想人格,服务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这主要体现在如何从宏观上认识美术教育的作用,在实践中如何落实美术教育,如何使中国美术教育走上民族化的道路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西安事变是个震惊中外的历史事变,它在中国抗战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通过西安事变,海峡两岸的中国人应该认识到:日本帝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敌人,中华民族危机的解除主要应当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努力,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是解救民族危机的思想基础,中国共产党是维护中华民族利益的中流砥柱。当今中国以及与中国有关的事务,应借助以上认识来冷静分析和妥善处理。  相似文献   

5.
余秋雨的散文,在民族文化的大背景下,以其强烈的文化意识,独特的文化感受和冷静的历史反思,瞩目于中华民族文明的兴衰和古代知识分子人格命运的变迁.作家通过反观历史以寻求文化的灵魂,从中探索中国文化和文人的历史命运,呈现出一种俯仰古今的浑厚凝重之气,表现出很强的历史沧桑感.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与希望,是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力量,他们的道德人格如何,直接关系到他们能否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充分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挑战,关系到他们是否能真正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两课”教学应采取相应的工作对策来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道德人格。  相似文献   

7.
民族审美文化具有突出的美育心理功能,民族共同体成员在文化活动中以审美态度进行创造和观照,使其心灵,人格得到美的陶冶,健全了审美心理结构,宏扬了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8.
东北少数民族大学生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测查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究分析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为民族地区的心理咨询和民族教育工作提供依据,为此本文采用EPQ(adult)对153对照组大学生和157名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测查,对少数民族大学生人格特征的成因做深入的分析,少数民族男女大学生内-外向(E)维度得分和掩饰性(L)维度得分均低于常模,神经质(N)维度和精神性(P)维度得分子常模,并且具有显著性差异,民族文化背景是形成少数民族大学生人格特征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9.
尔杰草 《科技信息》2009,(29):I0169-I0170
民族地区的师范专科学校教育在我国教育事业和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中承担着重要的任务。民族地区的地理条件、经济发展状况、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水平等均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同时每一个学生又现实地面临着就业的竞争压力,民族地区的师范专科学校教育必须正确认识到学生在人格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特殊性和差异性,从而符合实际地提升学生人格的境界,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加快受教育者社会化的进程,才能提高学生的竞争力.才能为每一个受教育者的尽可能全面的发展做好必须的准备。  相似文献   

10.
苏轼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文化现象,其人格代表了华夏文化豁达大度和乐观向上的民族精神,给人以“悦神悦志”的审美享受。本文从苏轼人格的文化内涵和美学特征两方面入手,认为苏轼人格立足于坚实的文化心理基础,代表了宋人立足社会的心理归隐方式,是宋代文人群体心态的反映;它具有风流标格、随物赋形、自然萧散、诙谐戏谑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1.
高等师范教育与民族贫困地区旅游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高等师范教育以及旅游的基本功能的分析,指出高等师范教育和旅游在塑造人格及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功能是相通的。作者结合本地区实际,进一步探讨了高等师范教育如何与地方经济结合,促进民族贫困地区旅游开发和经济发展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理想人格是时代精神的凝聚,是民族精神的表现。现代理想人格的塑造应从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竞争意识、科学民主法制观念、心理品质、生活方式等方面入手,要打破传统化的观念框架,以现代社会化体系和价值观设计、塑造符合现代中国化精神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13.
张丽  翟丰 《科技信息》2011,(1):170-170,171
排球运动能够提高人的注意力和应变能力,培养人的机智,果断,沉着,冷静,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及团结协作的集体注意精神,塑造胜不骄,败不馁,自信,自尊,自爱的优良作风和人格,尤其是高职院校中那些正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  相似文献   

14.
人格是每个人所特有的心理、生理性状的有机结合,人格的实质是社会性的。中国传统人格是农业文明下的人格,由于受到封建制度的外在控制,人格具有群体性和依附性两个重要特征,一方面表现了我们优秀的民族性格,另一方面又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格格不入,要我们加以扬弃。西方商业文明下的人格突出特点是强调个性,以个人主义为价值观,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形成极端个人主义,因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理应从总体上加以否定。中国在50年代后建立起计划经济体制,这种体制下的人格是对传统人格的继承和强化,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因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应塑造新的人格模式,这种人格模式既与传统人格不同,更不能以西抑中,而是对中西传统人格进行改造、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日语由表层的发音、词汇、语法构成,深层则与日本文化紧密结合,作为日语深层的重要内容、也是日语重要特征的暧昧性更是承载了日本文化的方方面面。理解日本的地理气候、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社会结构等诸多文化因素的"软件",从文化心理的最深层培养出该民族的文化人格、思维方式等情感上的文化直觉,使身心受到这种文化的浸泡,是掌握日语暧昧性的关键。本文从日本的自然地理环境所形成的文化风土和表现形式出发,探析日语的暧昧性。  相似文献   

16.
李沛 《科技信息》2010,(29):5-7
日本平安时代,是日本皇室和知识阶层自觉地渴望获得中国文化的第一个高潮时期。以天皇为首的权利阶级对中国文化实行了积极的全方位开放政策,承载着中华文明的众多典籍源源不断地涌入日本。面对浩瀚的典籍,日本文人并没有手足无措,他们经过冷静而认真的鉴别,在实践中逐步确立了符合自己的审美情趣和实际需要的学习、模拟对象。在这样的背景下。平安朝恋歌一面积极接受着中国六朝艳诗的新鲜刺激,一面保持着自古以来的固有传统,在创新与继承中不断前行。  相似文献   

17.
贺杰婵 《科技信息》2009,(23):119-119,102
樱花,纯洁美丽,然而又浓烈绚烂、气势宏大。在日本,樱花被赋与了深厚,沉重,美妙的历史文化的人文精神,深受人们的喜爱。对樱花的热爱体现了哪些日本民族精神呢?本文从日本民族精神的集团主义、武士精神、生死观和审美意识这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8.
建筑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和审美意识以及生活态度的最直观的体现,日本建筑体现了日本人摸仿和改良的民族特质。本文通过对日本城市的亲身体验和对不同类型建筑的分析,提出了从城市设计到建筑单体,设计中我们应当学习和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9.
国家的现代化取决于民族的现代化,而民族的现代化在于民族自我的形成。日本现代自我正是在各种现代思想聚合、发酵之下产生的,它表现为日本人共同分享的一体感以及对共同命运、价值的广泛认同。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输入也构成了重要的作用因,它为之注入了阶级的共同体意识、劳动价值论和历史主义立场等元素。本文通过对日本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国体与国民观、世界中的日本以及知识分子地位等问题的分析,阐述日本现代自我是如何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影响的。  相似文献   

20.
孟子关于性善论、舍生取义、浩然之气、大丈夫以及人皆可以为尧舜的人格思想,深刻影响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而且对当今人格教育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详细探讨了人格与孟子人格思想,分析了大学生人格现状,把孟子人格思想与当代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有机融合,借鉴其人格精华并赋予时代精神,分析利用孟子人格思想塑造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