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水热合成技术,合成了{[Cu(tpoen)]2Mo8O26}.2H2O(简写为1.2H2O)和{[Cu(tpoen)]2Mo8O26}.3H2O(简写为2.3H2O)2种配位化合物,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等技术确定了结构.1和2均是由[δ-Mo8O26]4-阴离子双支撑的Cu(Ⅱ)配合物,即2种连接异构体,其中1是[δ-Mo8O26]4-阴离子提供环上的MoO6八面体的端氧原子与[Cu(tpoen)]2+配位,而2是环上的MoO4四面体上的端氧原子与[Cu(tpoen)]2+配位.1和2通过[δ-Mo8O26]4-端氧与水分子之间的氢键作用,分别形成二维网状结构和一维带状链.此外,还研究了2种异构体的热稳定性和电化学性质.  相似文献   

2.
采用水热合成方法,得到了1种未见文献报道的过渡金属修饰的饱和Keggin 型硅钨多金属氧酸盐[Ni(2,2'-bipy)3]3{[Ni(2,2'-bipy)2(H2O)][SiW12O40]}2(OH)2 (2,2'-bipy=2,2'-联吡啶),并由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其晶体结构.化合物的基本单元由2个晶体学独立的阴离子{[Ni(2,2'-bipy)2 (H2O)][SiW12O40]} 2-、3个配离子[Ni(2,2'-bipy)3]2 及2个抗衡离子OH- 构成,在化合物中存在着复杂的氢键作用.在2个阴离子{[Ni(2,2'-bipy)2(H2O)][SiW12O40]}2-之间,通过分子间氢键形成二聚体,该二聚体进一步通过氢键形成链状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3.
针对燃煤电厂脱硫废水处理难度大、处理费用高的问题,对电石渣-碳酸钠法替代传统石灰-碳酸钠法预处理脱硫废水的可行性与经济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加药试验确定了电石渣预处理脱硫废水的最佳反应条件,并分析了反应液中固体颗粒的沉降特性.试验结果表明:电石渣-碳酸钠法对Ca~(2+)、Mg~(2+)去除率可达99%;反应液中固体颗粒平均粒径为25.4μm,与石灰-碳酸钠法相比提高了10μm;固体悬浮物沉降速率提高了3倍.电石渣-碳酸钠法与传统方法的处理效果相当,且直接处理成本降低15.7%,澄清池占地面积减少40%.  相似文献   

4.
通过溶剂热法合成制备了基于三唑衍生物6-(1H-1,2,4-三唑-1-基)吡啶-2-甲酸(HTPA)、乙二酸(H2ox)和不同金属钇(Ⅲ)盐离子的2种结构新颖的配合物,即{[Y2(H2O)4(TPA)2(ox)(NO3)2]·1.5H2O}n(配合物1)和{[Y2(H2O)4(TPA)2(ox)2]·4H2O}n(配合...  相似文献   

5.
电石渣稳定过湿黏土路基填料路用性能现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比电石渣和生石灰物理化学特征的异同,提出采用电石渣稳定过湿黏土作为路基填料.通过改良填料路用承载性能的现场试验,对比研究2种改良填料的土基CBR、回弹模量(Mr)、贯入阻力(Rs)和动力锥贯入指数(DCPI)等力学指标在养护龄期内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电石渣相对生石灰比表面积大、细粒含量高,在相同掺量和养护条件下更利于填料中改良反应的进行,可以更有效地改善过湿黏土填料的路用力学性能;电石渣改良填料的DCPI与其CBR和Mr的相关性更高;同时,电石渣较石灰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并具有施工不扬尘、CO2排放少等社会环境效益.电石渣稳定过湿黏土路基填料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选择多齿阴离子HXTRA4-为配体,通过分子自组装方法,得到两个钴配合物,[Na(H2O)3Co(HX-TRA)]n(1)和{[Na2(H2O)2Co2(HXTRA)2]·3.5H2O}n(2),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及X-射线单晶结构表征.结果表明,钠离子在两个配合物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7.
石膏性质对半水硫酸钙晶须形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以石膏为原料,用水热法制半水硫酸钙(CaSO4.0.5H2O)晶须的可行性,侧重考察了石膏(CaSO4.2H2O)性质对水热产物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纯石膏、工业副产石膏(磷石膏、脱硫石膏)或合成石膏(由电石渣或氧化钙与硫酸反应制得)为原料,用水热法均可制备半水硫酸钙晶须.纯石膏晶粒度较大,磷石膏含杂较多,二者只能合成短棒状晶须.脱硫石膏和合成石膏的晶粒度小、含杂少,更有利于形成高长径比晶须.  相似文献   

8.
以2,5-双(四唑)对苯二甲酸(H4dtztp)和La(NO3)3·6H2O为原料,采用溶剂热法制备得到三维结构的新型配合物{[La2(dtztp)1.5(H2O)5]·DMA·2H2O}n.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分析、粉末X射线衍射(PXRD)、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表征,采用差式扫描量热法(DSC)和热重分析(TG...  相似文献   

9.
电石渣作混合材对水泥结构与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探讨以电石渣作水泥混合材时不同掺量对水泥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入电石渣可使溶液中Ca(OH)2浓度增加,水化反应加快,缩短水泥的凝结时间;电石渣掺量的增加可以减小水泥的比重、提高水泥的比表面积并且水泥安定性合格;掺入适量的电石渣可提高水泥的早期强度;在同一电石渣掺量下,水泥强度随着水灰比的减少而增大.  相似文献   

10.
采用MDY-2电子密度仪和德国DCAT21全自动表面张力仪,在298.15K下测定了离子液体N-丁基吡啶硝酸盐(N-butylpyridinium nitrate,[BuPy]NO3)与有机溶剂甲醇、乙醇、正丁醇在全浓度范围内(离子液体在有机溶剂中的摩尔分数为0~1)的密度和表面张力,计算了二元体系{[BuPy]NO3+CH3OH},{[BuPy]NO3+C2H5OH}和{[BuPy]NO3+C4H9OH}的超额摩尔体积VE和表面张力偏差δγ,分别利用Redlich-Kister方程对二元体系的超额摩尔体积VE和表面张力偏差δγ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二元体系{[BuPy]NO3+CH3OH}和{[BuPy]NO3+C2H5OH}的超额摩尔体积VE在全摩尔组成范围内均为负值,而{[BuPy]NO3+C4H9OH}二元体系在低离子液体摩尔分数时为正值,随着离子液体摩尔分数的增大由正值变为负值。在全摩尔组成范围内,{[BuPy]NO3+CH3OH}的表面张力偏差δγ为正值,{[BuPy]NO3+C2H5OH}和{[BuPy]NO3+C4H9OH}的δγ为负值,随着醇碳链的增长,表面张力偏差出现由正到负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1.
图集的统一协调,对图集质量有很大影响。本文是作者在编制北京市农业区划地图集的实践基础上,根据地图信息传输论的观点,对农业区划地图集的统一协调的内容及方法进行了探讨。试图总结编制这类图集的统一协调模式,以供读者编图时参考。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国家法的抽象正义观与民间法的情理正义观,认为西方国家法的抽象正义观与东方民间法的情理正义观存在实质的不同,原因在于思维方式、超验与经验传统、政治结构的差别。在现代法治理念下,传统民间法所代表的正义观将向混合正义观转型,西方法治所代表的国家法抽象正义观是其骨架。  相似文献   

13.
给出了一维非自治时滞系统点态退化的一个例子,拓宽了该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利用对位异构体的对称性由核磁共振氢谱测定了工业十二烷基苯在硝硫混酸中的硝化选择性,发现一硝化产物中对位异构体的比例为75% ̄80%。以月桂酸和苯为原料,经氯化、酰化和还原合成了正十二烷基苯。在同样条件下研究了正十二烷基苯的硝化,由核磁共振氢谱和气相色谱分析,发现一硝化产物中对位异构体的比例仅为60%。根据空间位阻效应,对结果进行了讨论,并与甲苯,乙苯,异丙苯等短链烷基苯的硝化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5.
YBCO掺杂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YBCO掺杂的基础知识,总结了YBCO各个位置采用典型元素掺杂而导致的超导电性和结构的变化,阐述了掺杂对YBCO的重要影响,并简介了当前YBCO掺杂效应研究中的几个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6.
由于有限群的Lagrange定理的逆不成立,因此,n较大时要确定n次交代群An的所有子群或对An阶数的每一个正因数,确定是否存在这个阶数的子群是较困难的问题.文章通过对5-循环置换各次方幂的计算及其研究,构造出了A5的5个12阶子集,并证明了每一个子集都是A5的12阶子群,最后对A5的部分阶的子群做了总结.  相似文献   

17.
18.
为了找出诱发高频机组基础不良振动的原因,从基础计算模型方面对基础激励与响应进行了分析,以两个高频机组基础为动测实例,经模态分析得出钢筋混凝土构架式基础竖向1阶振动与电机产生共振;应用功率谱法对动力机组及基础平台进行动测,得出平台异常响应频率66Hz为水泵工作频率,调整机器的工作频率可避开不良振源影响,达到明显的减振效果。由此而知,动力机器基础出现不良振动时,不可盲目改变结构的动力特性,应在机器不同工况比如:停机、起机及正常转速下,对机器及基础进行动测并对振动信号进行比较分析,以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减振方法。  相似文献   

19.
许多科学家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都预言,真空是未来物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十七世纪的伽利略时代人们曾讨论过"真空"是否存在的问题.当时的学术界分成两派,一派以帕斯卡为代表,认为真空存在,另一派以笛卡尔为代表,认为真空不存在,最后实验证明"真空存在派"正确.现代研究表明,真空并非一无所有,这样就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排除了真空物质后的空间",即"真空的真空"是否存在.本文探讨了与"真真空"有关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观测实验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最终解答"真真空"的存在性问题.  相似文献   

20.
基于“前沿分支”的观点研究了圈幂补图的树宽,首先确定了它的树宽下界,又给出了达到此下界的标号,从而得到了它的树宽表达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