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李伟  乔欣 《系统仿真学报》2005,17(Z1):140-144
多Agent系统正成为分布式自治系统研究的一个热点,并被大量应用在商业和工业软件系统的开发中.这些系统的复杂性表明急需一种系统建模技术来构造多Agent系统,从而支持可靠的、可维护的和可扩展的系统设计.文中分析了Petri网技术在多Agent系统建模领域的应用背景,对基于Petri网的多Agent系统建模方法进行了分类、分析、比较和评估,指出了目前使用Petri网技术对多Agent系统进行建模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基于工序排队的RCC坝施工Petri网耦合模型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了碾压混凝土施工系统的特点基础上,针对碾压混凝土施工系统的复杂和动态离散特性,建立碾压混凝土施工工序排队网络和Petri网模型,将排队模型嵌入Petri网,为Petri网模型提供有效Token和时间约束,耦合生成施工过程的Petri网模型.该建模方法有效地克服了单一排队模型表达能力不足和单一Petri网仿真建模复杂性.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该建模方法大大简化Petri网建模过程,提高Petri网针对性和分析效率.  相似文献   

3.
给出行为建模的一种方法,即基于Petri网的行为建模。首先介绍了Petri网的建模原理,并给出了Petri网实现CGF行为建模的一般过程,对Petri网行为模型的框架、实现方法和具体算法进行阐述。结合水面舰艇的作战特点,通过Petri网实现水面舰艇CGF的行为建模,并以水面舰艇机动CGF为例,详细描述其应用过程,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出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基于IDEFO模型的Petri网间接建模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IDEF0和Petri网两种建模方法分析与对比,表明基于Petri网建模可以解决IDEF0方法在模型的动态性、完备性和方法连贯性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IDEF0模型到Petri网模型的转换思路和基本转换方法,以一个信息管理模块为例实现模型转换,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策略。研究结果有助于以Petri网为统一工具实现系统建模与开发,为解决当前系统开发遇到的问题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基于混合Petri网的图形建模仿真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VC++的面向对象思想引入混合Petri网建模、仿真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给出了面向对象的混合Petri网软件结构,研究了Petri网的创建方法,讨论了Petri网的系统维护以及Petrl网的存储结构等关键问题。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基于图形界面的混合Petri网建模仿真软件。对于具体实例,给出了该软件以人机交互方式建立、编辑、分析混合Petri网模型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基于IDEF0模型的Petri网间接建模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IDEF0和Petri网两种建模方法分析与对比,表明基于Petri网建模可以解决IDEF0方法在模型的动态性、完备性和方法连贯性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IDEF0模型到Petri网模型的转换思路和基本转换方法,以一个信息管理模块为例实现模型转换,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策略.研究结果有助于以Petri网为统一工具实现系统建模与开发,为解决当前系统开发遇到的问题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面向对象Petri网在舰炮武器系统建模中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并实现了一种基于Petri网的系统建模方法,它将面向对象技术与Petri网相结合,从而综合了两种方法的优势,降低了Petri网模型的复杂性,增加了Petri网的应用范围。舰炮武器系统是一种大规模的、复杂的并具有并发性、分布式、非确定性等特点的系统,因此我们应用面向对象的Petri网(OOPN)对其进行了建模。通过对舰炮武器系统的建模,我们发现面向对象的Petri网建模方法可以有效的降低系统模型的规模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8.
诊断多智能体重构过程的Petri网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适应故障诊断中动态变化的环境和满足求解复杂系统全部任务的要求,本文以诊断决策问题的结构及建模过程的层次性为基本思想,提出用立体分层Petri网作为可视化建模支持工具支持嵌套式建模,研究了诊断系统重构的立体分层Petri网框架,并详细分析了诊断系统资源调度的Petri网模型、多智能体诊断系统重构的Petri网模型以及功能智能体执行重构的Petri网模型,全文通过实例说明了Petri网模型的设计方法,最后给出了立体分层Petri网模型的求解方法。  相似文献   

9.
Petri网建模工具的面向对象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Petri网建模环境的开发有利于Petri网应用理论的验证和实现。介绍一个Petri网建模工具的面向对象设计方法 ,并且主要给出了该建模工具的结构组成、建模工具条、Petri网图形元素的构造方法以及Petri网点火机制的计算机实现方法。成果为基于Petri网的系统分析方法的研究提供了一个灵活可用的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10.
基于多色Petri网的产品开发过程建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更好地描述产品开发过程,支持产品开发过程管理和优化,提出了一种基于多色Petri网(PolyPN)的产品开发过程建模方法.将多色图理论的着色思想融入Petri网中,形成了多色Petri网;结合产品开发ProA递阶分解,给出了构建产品开发多色Petri网过程模型的层次化方法;在此基础上,以汽车油泵单项阀测试器的开发为例进行了建模和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11.
HTCPN在装备保障业务流程建模与优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研究了Petri网在装备保障业务方面的应用,针对装备保障业务特点,讨论了基于HTCPN的装备保障业务流程建模与优化方法,这种方法克服了普通Petri网建模的不足之处,既可以给出简单直观的模型顶层结构,又可以根据需要对模型进行不同程度的细化,并有利于对模型进行分析和仿真实现。研究了基于HTCPN的装备保障业务流程模型性能评价指标,以某型装备维修过程为例,建立了其HTCPN模型,通过仿真与定量分析提出了优化方案,并对优化前后的业务流程进行了性能对比。  相似文献   

12.
一种基于Petri网的虚拟维修过程建模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虚拟维修领域,一般采用Petri网进行维修过程建模,存在建模方法复杂、理解困难,无法描述维修工作中复杂的行为关系等问题。因此根据维修资源属性和维修过程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实用的建模方法,首先将资源分为可变资源与不可变资源,提出了元模型融合的定义,给出了资源共享元模型和操作过程元模型,同时根据过程模型的拓扑特征,提出了广义状态机的概念,在分析模型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广义状态机的子网合并。结合实际维修给出了模型实例,并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根据维修资源管理方式,结合时间有色Petri网理论,提出了带禁止弧的时间有色Petri网,并利用带禁止弧的时间有色Petri网建立了维修资源管理模型,结合CPN Tools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带禁止弧的时间有色Petri网能得到更好模拟实际的资源管理过程,并能得到维修过程的总体情况,资源的利用率等参数.  相似文献   

14.
基于嵌入Petri网的GERTS维修保障流程仿真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分析维修保障流程建模与仿真重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GERTS模型和Petri网模型在流程仿真中的应用特点,提出了基于嵌入Petri资源约束网的GERTS仿真模型,并给出了具体的仿真算法。该模型通过在GERTS模型中嵌入Petri资源控制网,解决了GERTS难以对具有较强资源依赖性的过程很好描述的缺陷,可用于复杂流程的仿真建模分析。最后,文章针对某型生产设备的维修保障流程进行了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一种带优先级的时间有色Petri网,并利用其建立了一种装备维修保障资源管理模型,尔后利用CPNTools进行了仿真;分析了维修过程的总体运行、资源利用率等情况,提出了资源优化配置和调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非确定并发系统设计的Petri网形式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建立逻辑偏序结构概念,用于刻划非确定系统的功能结构;建立环境结构,用于描述实现系统功能所需的资源及其服务关系;以约束集表示系统应遵守的行为规范,三者合一形成了系统的需求规格说明。基于需求规格说明,分别给出逻辑偏序结构到功能网,功能网及其环境结构到系统结构网的转换算法。按照约束集的规范,结合以往的结果,对系统结构配置适当的初态,施加必要的协调控制装置,最终得到一个功能符合,性能良好,资源分配合理的系统Petri同模型。  相似文献   

17.
基于GSPN方法的柔性制造系统过程模型和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增治  王龙山  高洪 《系统仿真学报》2008,20(19):5258-5261
应用广义随机Petri网方法,对柔性制造系统进行建模和分析,提出了控制策略和优化方法.针对柔性制造系统的离散性,对整个系统的过程模型进行分析.利用广义随机Petri网结合马尔可夫链的方法,确立了系统的配置参数,得出了系统的平均运行时间,机床的平均使用率,系统的生产率,故障概率,对系统的优化和生产效率的提高以及柔性的提高提供了理论支持.最后,通过柔性制造系统实例,对该方法进行了检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