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县广大贫下中农为了响应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号召,在“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中,以阶级斗争为纲,鼓干劲,夺高产,双季稻面积逐年扩大。由于双季稻生产与气象条件关系十分密切,特别是三熟制,季节紧迫,对气候条件要求严格,往往出现温度“两头低”的矛盾,特别是在连作晚稻抽穗扬花期秋季低温矛盾更为明显,有的年份秋季低温来临之时正巧遇到连作晚稻抽穗扬花造成连晚空秕率增加,严重地影响了产  相似文献   

2.
几年来,我县双季稻面积逐年扩大,提高了复种指数和单位面积产量,由于双季稻生产与气象条件关系十分密切,特别是三熟制,季节紧迫,对气象条件要求严格,往往出现温度“二低头”的矛盾,特别是在连作晚稻抽穗扬花期秋季低温矛盾更为突出,有的年份如1972年,由于秋季低温来临之时正遇到连作晚稻抽穗扬花造成连晚空秕率增加,影响了产量。因此认真做好秋季低温预测工作,防止低温危害,不仅有经济价值,而且有政治意义,现将我县有关秋季低温气象条件进行分析及1977年预测供各级领导参考。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上海总有一定面积的后季稻遭低温为害,不能安全齐穗,影响产量。这里介绍一些有关后季稻抽穗开花期气候变化的一般规律。上海气候条件有利种植双季稻,发展三熟制上海位于长江口沿海地区,春季回暖早,夏季炎热,秋季降温慢,作物生长季节长。日平均气温高于10℃的作物生长期,平均有232天左右;高于15℃的喜温作物生长期,也有185天左右。绿肥茬双季稻,从早稻(晚熟品种)播种到后季稻安全齐穗,共需165~170天。而上海春季日平均气温高于11℃到秋季平均气温开始低于20℃的双季稻安全生长期,十年中有  相似文献   

4.
《安徽科技》2011,(Z1):42-45
沿江江南地区是安徽省水稻主产区之一,生产布局上一季稻和双季稻并存.改革开放前,双季稻一直是安徽省水稻生产主体,20世纪70年代占播种面积70%左右,1977年达到75.2%.改革开放后,双季稻面积直线下降.近年全省双季稻面积800万亩左右,约占水稻播种面积24%.双季稻面积减少原因除季节、劳力紧张外,技术发展缓慢、种植效益偏低也是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金华是一年三熟制,冬小麦、早中稻和连作晚稻产量高低受气象条件影响很大。为了克服不利气象因子,探讨影响三熟制产量的主要气象因子、影响主要时期有着重大意义。根据金华县农业局1954~1975年全县冬小麦和早中稻平均单位面积产量(斤/亩),  相似文献   

6.
南方双季稻主产区,是指以双季稻为主要粮食作物的省区,包括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湖南和江西7个省(区)。水稻面积占了各省区粮食作物总面积的65%以上,其中早晚稻面积占了水稻总面积的75%以上。双季稻加冬种是这些地区最主要的种植方法。由于南方双季稻主产区早籼稻积压和饲料粮短缺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们提出了多种解决办法,其中以压缩早稻面积,发展玉米,即将现有“早稻—中稻—冬作物”为主的种植制度改为“玉米(或间作豆类)—水稻—冬作物”为主的种植制度的战略设想最为引人注目,得到了一些领导和地方政府的赞…  相似文献   

7.
科技新讯     
连晚稻瘟病中期测报有新技术一套以连作晚稻抽穗前10—30天内日平均空中孢子量为预测因子的稻瘟病中期测报技术,已于不久前由省科委委托省农科院主持通过鉴定。连作晚稻稻瘟病中期测报技术是省科委一九七六年下达,省稻瘟病科研协作组主持,台州地区农科所负责的研究课题。现经八年系统观察研究,已得出了一套以抽穗前10—30天内日平均空中孢子量  相似文献   

8.
水稻缺钾症     
去年六月初,嵊县良种场发现原来生长最好的一块绿肥田早稻发生叶尖褪淡发黄,梢头枯焦,生长滞缓的现象。以后,这种田块面积逐渐扩大,并在附近一些社、队相继出现。嵊县农科所科技人员根据组织化学法鉴定结果以及显著的施钾效果,确诊此现象为缺钾症。自八月上中旬起,该所科技人员对场、所及县内主要产稻18个生产队进行了晚稻缺钾症调查,发现该县晚稻缺钾现象非常普遍。发病面积占晚稻种植面积的比例,平均达23.9%,最高的达40.9%(白岳公社孔村一队);重症田比例达6.6%,最高的达26.8%(剡北公社马塘七队)。这些缺钾田在抽穗后都表现早衰,因此他们认为缺钾是晚稻早衰低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我县广大麻区的贫下中农和革命干部,遵照毛主席关于“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的伟大教导,认真学习外地经验,根据本县特点,从1971年开始,积极开展改制试验,试行春花——黄麻两熟制改为春花——早稻——迟麻套作,或春花——早麻——晚稻连作三熟制,取得一定的成绩。稻麻套作(简称稻地麻)1971年1.8亩小面积试验,1973年增加到37.7亩,平均早稻亩  相似文献   

10.
随着春粮面积增加,稻麦三熟制扩大,农业生产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在新三熟制的发展过程中,出现和茬口季节紧张。小麦灌浆期常遇梅雨季节赤霉病重,小麦种植面积受到限制的新问题。因此,根据我区当前生产上的迫切需要,进行小麦品种试验,尽快地鉴定出早熟、抗病、耐湿、高产的小麦新良种,供生产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利用SPOT卫星影像数据和地面样方数据提取一季稻晚稻种植面积的相对变化率,解决单靠遥感进行一季稻晚稻种植面积监测产生的信息误差,以湖北省一季稻晚稻种植面积为研究区,选取一季稻晚稻光谱特征显著的7 8月份SPOT卫星数据作为遥感数据源,对比分析2009年和2010年湖北省一季稻晚稻种植面积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湖北省一季稻晚稻种植面积总体变化率为-1.39%.  相似文献   

12.
水稻栽培始于直播,以后才发展演变为移栽。移栽水稻需育秧、插秧,劳动强度大,且工作效率低。故近年来开始研究和发展省工、省本、省力和高效、高产的水稻直播技术。尤其在三熟制地区,应用连作晚稻直播技术,能较好地解决双夏期间争季节、争劳力等矛盾,减少晚稻秧田面积,用以扩种早稻,还具有抗灾补救的作用。 据报道,美国、澳大利亚的水稻栽培已全部应用机械直播,意大利直播稻已占总面积的98%,斯里兰卡已占80%,马来西亚、韩国、泰国、菲律宾等国直播稻面积也在急剧上升。 我国于60年代初开始直播稻技术研究,由于品种、草害、出苗等一些问题难于解决,故未获成功。80年代后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江苏、上海、广东等省的直播稻研究相继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我省在连晚直播技术和速生晚粳品种选育上,也初见成效,到1994年全省直播稻栽培面积已达20余万亩。  相似文献   

13.
我们黄岩县地处浙东沿海,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无霜期长。目前种植方式是:水田种春花、早稻、晚稻三熟制,棉地种春花、棉花二熟制。从常年看,早稻稳产高产,而晚稻产量却较低;棉花开花结铃旺期正逢高温干旱或多雷阵雨,造成大量蕾花脱落,吐絮期又遇“白露汤”,引起烂铃,故产量低,品质差。为使棉花生长避开不利季节,夺取粮棉双高产,我们在一九七二、一九七三年进行了春花、早稻、棉花新三熟试验。  相似文献   

14.
稻田三熟制种植模式下钾肥后效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油-稻-稻种植模式下钾肥的后效应作用,结果表明:钾肥的施用对当季油菜产量的影响较大.增产28.59%.油菜生长期间施用的钾肥对下季早稻的生长有一定的后效作用.早稻生长期间施用的钾肥对下季的晚稻生长有一定的后效作用.由于钾肥对油莱和晚稻的增产作用较大,因此,从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建议油-稻-稻三熟制种植模式下种植油莱和晚稻时多施钾肥,而种植早稻时少施钾肥.  相似文献   

15.
丽水地区去年晚稻全面推广秧苗带土移栽,有不少田块的晚稻不抽穗或迟穗。少数地方没有认真总结经验,误认为“秧苗带土插对早稻适宜,用到晚稻要减产”。事实真的是这样吗?遵照毛主席关于“调查就是解决问题”的教导,我们深入有关社、队进行了调查。经初步调查和研究,我们认为:晚稻秧苗带土移栽不抽穗,除了气候不正常外,主要是对晚稻秧苗带土移栽的规律没有认识,栽培技术没有掌握缘故。现将不抽穗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叙述于后,供各地参考。  相似文献   

16.
金华地区地处浙江中部和西部,以丘陵、半山区居多,地形复杂,气候温和,耕作制度原来每年有的种植绿肥(或春粮)——早中稻(或早稻)——秋杂粮;有的种值绿肥——间作稻;有的种植春粮(或冬闲)——迟中稻(或单季晚稻)等等。自1956年农业合作化以后,水利条件逐步改善,灌溉面积不断扩大,开始种植连作稻。出现了绿肥——连作稻以及春粮——连作稻等新的复种制度,使稻田原有耕作制度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7.
海涂试验基地地处钱江下游南岸,土咸、水咸、土壤汀板贫瘠。气候变化多端,不利于水稻生长。为了更好地利用海涂,探讨在新围海涂上种植水稻的规律,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一切经过试验”的教导,团成立了试验小组,开展了科学实验活动,在新围海涂上种植早稻13.872亩,平均亩产563.7斤;连作晚稻15.202亩,平均亩产606.5斤,单季晚稻2.181亩,平均亩产701.5斤。全年平均亩产1073斤,繁育良种15600斤。二年来生产实践证明,在新围海涂上种植水稻,只要认真贯彻落实农业“八字宪法”,实行科学种田,就能战胜困难,战胜自然灾害,夺取粮食丰收。我们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18.
富阳县南安公社,地处山区,全公社共4000亩连作稻田要留晚稻专用秧田500亩,早稻只能种植85%。为此,几年来,我们进行了一些试验研究,但倒种春和小苗带土移栽因受山区气候影响,把握性不大;早稻田套播因共生期长,晚稻秧苗素质差;旱地育秧的又因胡麻叶斑病重。所以,迄今为止,上述办法仅在很小面积上采用。1974年,我们从《科技简报》*得到启发,在早稻行间套播晚稻秧。全公社共有3个大队5个生产队搞了7.10亩套播试验。试  相似文献   

19.
我场地处钱塘江北岸,系细沙壤土,土质较差,有机质约0.5%,全氮0.03%,全磷0.13%左右,PH8.5,可溶性盐0.1%以上。1975年我们进行了大麦、棉花连作试验(以下称麦后棉),面积1.1亩,前作大麦早熟3号,亩产410斤,棉花(宁棉12)亩产皮棉135斤,较早播棉增产10.66%,1976年又试种麦后棉1亩,前作大麦早熟3号亩产523斤,棉花虽遭严重伏旱和秋季低温的影响仍亩产皮棉127斤,较对照增产6.72%。说明,麦棉连作是夺取粮棉双丰收的一个新的途径。在生产上搭配种植一定面积的麦棉连作,对于解决麦棉套种在争地争光  相似文献   

20.
我区地处浙西南山区,境内地形复杂,气候相差悬殊,无霜期170~260天,年平均降雨量为1400~1800毫米。河谷平原、沿溪两岸及低山梯田,均有利于发展稻麦新三熟制。各地粮食稳产高产的事例也证明,积极发展新三熟制,是获得粮食多种高产的重要途径。为探索新三熟高产的经验,去年我所在全区开展三熟高产联合试验的同时,种了5.29亩三熟高产试验田,平均亩产2136.7斤(其中春粮亩产581.9斤,早稻亩产939.5斤,晚稻亩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