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奇异的大自然中,大海常常给人类搞恶作剧,它的比重能突然地、没有预警地变得比空气的比重还轻,此时,正常行驶的船只就会像一块石头一样迅速下沉,把"小命"交付给了海洋。上述内容看起来像一个渔夫的噩梦,但事实的确如此。近来,科学家来到北海区域,就一条不幸遇难的拖捞船的失事原因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2.
占地球表面积71%的海洋蕴藏着无尽的能源、金属矿物、化工原料、食品、药物,更重要的也是常常不为人所注意的资源是水、空间和环境。 在迈进21世纪门槛时,世界人口已经超过60亿,陆地已不堪重负。为了满足还在迅速膨胀的人类  相似文献   

3.
我们都知道,一些生物会发射生物武器来御敌.比如墨鱼会发射墨汁.黄鼠狼会放臭屁。最近,美国海洋生物学家发现一种奇特的海洋蠕虫也有这样的特技,它们通过发射一些亮绿色的“炸弹”来迷惑敌人。因此,生物学家给这种海洋蠕虫取了一个形象的绰号:“绿色轰炸机蠕虫”(简称“轰炸蠕虫”)。  相似文献   

4.
《科学24小时》2013,(10):1-1
<正>海洋是人类生命的摇篮,蕴藏着巨量的资源和能源。很早以前,人类就已经开始在海洋上航行、捕鱼,对海洋进行探索,但时至今日,坦率地讲,我们对深海还所知甚少。1960年1月,美国迪里雅斯特号潜水器首次潜入世界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此次下潜最大潜水深度为10916米,就在这条温度只有几摄氏度、水压相当于1000个大气压、永远笼罩在黑暗中的海沟底部,科学家们竟然看到一条鱼和一只小红虾在游动!  相似文献   

5.
《世界科学》2010,(9):4-4
<正>8月26日,中国科技部和国家海洋局在北京联合宣布,中国第一台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3000米级海试取得成功。"蛟龙号"最大下潜深度达到3759米,超过全球海洋平均深  相似文献   

6.
据国家海洋局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透露,2020年前,我国将发射8颗海洋系列卫星,其中包括4颗海洋水色卫星、2颗海洋动力环境卫星和2颗海洋监测卫星系列(又叫海陆雷达卫星),形成对我国全部管辖海域乃至全球海洋水色环境和动力环境遥感监测的能力。同时,也加强对我国黄岩岛、钓鱼岛以及西沙、中沙和南沙群岛全部岛屿附近海域的监测。目前,我国已发射3颗海洋卫星,包括2颗海洋1号系列水色卫星和1颗海洋2号系歹U海洋动力环境卫星,实现了对包括黄岩岛在内的南海海域的海洋环境观测监测。  相似文献   

7.
运用“斯皮策”太空望远镜,科学家最近在研究一颗海王星大小的行星——CJ436b时,在它附近偶然发现了一颗距离地球30光年、表面覆盖着岩浆海洋、体积为地球的3/4(也就是与火星大小相仿)的奇异行星——UCF-1.01,  相似文献   

8.
2008年我国海域共发生赤潮68次,累计发生面积13738平方千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200万元,这是由国家海洋局日前公布的《2008年中国海洋灾害状况》报告显示的。  相似文献   

9.
<正>海洋石油981的成功建造和使用,填补了中国在深水钻井特大型装备项目上的空白,是我国装备制造业高端突破的一个缩影。其中9代表9000米作业能力(钻井深度)、8代表800英尺作业水深,而1则代表第一艘该型船。  相似文献   

10.
张文韬编译 《世界科学》2013,(11):46-49,F0004
2010年12月的一天,凌晨3点,"塔拉号"在风浪咆哮的麦哲伦海峡附近抛下了锚,借助悬崖的庇护,这艘36米长的双桅帆船找到了躲避"狂暴50度"(水手对南纬50度~60度之间海域的称呼——译注)的避难所.期间,狂风加强为飓风,折断了锚链安全绳,两次把锚从海底拉起……  相似文献   

11.
2001年10月10日,瑞典皇家科学院把本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两位美国科学家和一位日本科学家,他们是密苏里州圣路易斯的84岁科学家威廉·诺尔斯、加利福尼亚拉霍亚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60岁科学家巴里·沙普利斯、日本名古屋大学的63岁化学教授野依良治。诺尔斯与野依良治因“手性催化氢化反应研究”分享奖金的一半,沙普利斯因“水性催化氧化反应研究”获得奖金的另一半。3位获奖者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其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