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陈佳洱是我国著名的加速器物理学家. 1958年,他带领年轻教师和学生在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建成了我国第一台30 MeV电子感应加速器,并于次年调试出束. 20世纪60年代,在英国访问工作期间,他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诊断等时性回旋加速器越隙共振的实验判据,并发展了用可控的局域性一次谐波有效地抑制越隙共振振幅增长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我有很多老师,而叶企孙教授是对我影响最深的老师之一.叶企孙老师热爱祖国,热爱科学,关怀青年,以毕生精力为祖国培养人才.从零开始,在我国北方建立了一个科研教学并重的理学院和对我国科学发展深有影响的物理系.叶企孙老师是国际上用X射线衍射实验正确测定量子力学中的基础数据普朗克(Planck)常数的功勋科学家,他的四位数字的普朗克常数曾延用了长达  相似文献   

3.
<正>北京大学重离子物理研究所是在北京大学原技术物理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成立于1955年(初期称物理研究室),是我国第一个核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几十年来为国家培养了5000多名核科学技术人才. 20世纪80年代初,针对当时核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形势,北京大学酝酿成立重离子物理研究所,  相似文献   

4.
1941~1942学年,我在昆明的西南联大物理系念四年级。当时物理系非常之小,只有10位教授、10位教员、几名研究生,每个年级的大学生也不超过20名。当1941年秋新学年开始时,出现了一张新面孔,他旁听许多四年级和研究生的课程,并且参加所有的讨论——这就  相似文献   

5.
薛建明  华辉 《科学通报》2023,(9):993-995
<正>北京大学重离子物理研究所创建于1983年5月,是在北京大学原技术物理系(成立于1955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007年,整合重离子物理研究所和技术物理系的主要力量,原重离子物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升级成为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离子物理研究所及技术物理系成为该重点实验室的主要依托力量.  相似文献   

6.
在近代物理史上,有一位很著名的人物,叫做凯尔文勋爵.他二十二岁任大学教授,二十四岁提出绝对温标,不到三十岁即以电磁学和热力学的研究而闻名全欧,算得上是一个青年有为的科学通才.但也是他,曾两次走到电磁理论的边缘,而又徘徊而去,错过了建立奇功的良机,因而为后人所感叹.这位勋爵的本名叫威廉·汤姆孙,凯尔文是他的封号.他不仅在许多科学领域有所发现,而且是一位非常杰出的电信工程师.他一生创建的最大业绩,就是领导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条大西洋海底电缆,为人类有线通信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斯蒂文·温伯格(Steven Weinberg,下图),得克萨斯大学天体物理系Josey Regental教授.1979年,由于对亚原子粒子的弱电统一理论作出的重要贡献,他与A·萨拉姆(A.Salam)、S·格拉肖(S.Glashow)一起分享了当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最近,他的新书<透过湖水看世界:这个世界与宇宙>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由此,<美国科学家>杂志采访了温伯格.通过访谈,读者从侧面可以了解到,除了工作,温伯格还是一位阅读兴趣非常广泛之人.  相似文献   

8.
正李德平,生于1926年,祖籍江苏兴化,194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德平是我国著名辐射物理、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学家,是中国辐射防护科研领域的奠基人,同时也是中国辐射探测技术的主要开拓者。作为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研究员、名誉院长,李德平曾在山西工作多年,他勇于担当、不懈求索,在三晋大地上留下了辉煌的科研成果,最终成为我国辐射防护领域的科学大家。  相似文献   

9.
在当代国际数学领域中,有两位光彩夺目的华裔数学家享誉世界,一位是去世不久的陈省身,另一位就是世界最高数学奖——菲尔兹奖的获得者丘成桐。说起这位丘成桐,令所有炎黄子孙钦敬不已。他的伟大之处,在于把当今世界数学科研的最新成就,推向了中国,推向了整个华人世界。因为他培养的50位博士,大部分都是中国人,其中许多人不仅已成为国际上的知名学者,而且也是我国科研院校数学教学和研究的领军人物。笔者曾有幸目睹他的动人风采。前几年,他应邀来杭作学术报告时,我曾在浙江省科协的演讲厅里,听过他作的学术报告。他对国内数学发展的垂注关切,…  相似文献   

10.
斯蒂文·温伯格(Steven Weinberg,下图),得克萨斯大学天体物理系JoseyRegental教授。1979年,由于对亚原子粒子的弱电统一理论作出的重要贡献,他与A.萨拉姆(A.Salam)、S·格拉肖(S.G1aShow)一起分享了当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最近,他的新书《透过湖水看世界:这个世界与宇宙》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由此,《美国科学家》杂志采访了温伯格。通过访谈,读者从侧面可以了解到,除了工作,温伯格还是一位阅读兴趣非常广泛之人。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学院院士伺祚庥在得知美国科学家凭借量子色动力学的“夸克渐近自由”获得本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后,感觉“非常之遗憾”。因为,“在这个领域里,我们的研究曾早于美国,成果也非常接近最后的结果。他说,实验需要钱,大大的,多多的;实验需要人才,也是大大的,多多的。”何祚庥认为,现在的年轻人坐不住,“喜欢弄钱”,  相似文献   

12.
1999年2月14日突然去世的托马斯A·麦克马洪(ThomasA·Mceahon)是生物力学领域的一位先驱,他在哈佛大学30年的学术生涯中,一直在探索决定生物是如何构成和运作的基本的力学原理。今天大部分生物力学,如流体、植物、骨骼、肌肉或运动力学等,麦克马洪对其中的每一个领域均作出了贡献。不是作为一位业余爱好者,而是作为一位测定了构成生物的结构和功能主要力学参数的敏锐的思想家。麦克马洪喜欢把他的业余爱好和科学结合在一起。他非常在欢在湖上或河上划地的单人赛艇,在观察到有多个划手的大型赛艇能以高速滑翔超过他之后,他研制了…  相似文献   

13.
布赖恩·皮帕德(Brian Pippard)爵士在英国剑桥大学担任了为期11年的卡文迪许实验室教授(即该校物理系教授),他同时也是金属电子结构领域的专家,具有化繁为简的天赋.  相似文献   

14.
向突触致贺     
尽管曾多次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但阿尔维德·卡尔森(Arvid Carlsson)仍有足够的理由为自己出色的工作而骄傲。他的关于“多巴胺是大脑中起着关键作用的神经递质”的伟大发现,不仅为帕金森病和精神分裂症带来了全新的疗法,还引发了神经科学领域的划时代革命。 2000年深秋时节,诺贝尔评奖委员会终于意识到了卡尔森成就非凡,让执教于瑞典哥德堡大学、77岁的卡尔森(见图)和另外两位“神经细胞信号传递领域”的先驱分享了本年度的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一位是纽约洛克菲勒大学74岁的保罗·格林加德(Paul G…  相似文献   

15.
续上 )三、攻读博士学位学会独立自主UMKC的硕士论文是有关大分子总能量的计划。在做研究的过程中 ,我对大规模计算机模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1987年硕士毕业后 ,决定找一位理论物理学家指导做博士论文。经UMKC导师的介绍 ,我被蒙大拿州立大学 (MontanaStateUniversity)物理系教授约翰选中作为他的研究助理 ,奖学金来自于美国科学基金会。蒙大拿州立大学位于大学城波兹曼 ,该城人口大约三万。周围除有名的美国黄石国家公园及未开发的大片森林以外 ,一无所有。有位朋友曾半开玩笑地问我们 ,波兹曼的主要交通工…  相似文献   

16.
布赖恩&#183;皮帕德(Brian Pippard)爵士在英国剑桥大学担任了为期11年的卡文迪许实验室教授(即该校物理系教授),他同时也是金属电子结构领域的专家,具有化繁为简的天赋。  相似文献   

17.
文化大师曹聚仁(1900-1972),一生涉猎广泛,在很多领域都是行家。曹聚仁还是位出色的国学家,却少有人知。1900年6月26日,曹聚仁出生在浙江兰溪市梅江镇的一户农家。曹聚仁的家乡浙东金华,宋元明清,英才辈出。曹聚仁出生在这样一个人杰地灵的人文环境中,自然受到了地方文化的影响,他毕生以弘扬浙东学派为己任,延续和发展了浙东学派的思想。  相似文献   

18.
潘笃武 《自然杂志》2008,30(2):122-124
1929年,王福山到德国哥廷根大学物理系学习时海森伯已不在哥廷根。王福山在大学一年级时听坡耳(Robert W.Pohl)的物理课,选修夫兰克(James Franck)主持的初学者实验。坡耳是哥廷根大学的实验物理教授,他的物理课因丰富而生动的演示实验而闻名。夫兰克当时已经与赫兹(Gustav Hertz)因发现电子和原子碰撞的定律同获19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19.
成功并不难     
1965年,一位韩国学生到剑桥大学主修心理学。在喝下午茶的时候,他常到学校的咖啡厅或茶座听一些成功人士聊天。这些成功人士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某一些领域的学术权威和一些创造了经济神话的人,这些人幽默风趣,举重若轻,把自己的成功都看得非常自然和顺理成章。时间长了,他发现  相似文献   

20.
丹麦有一位叫做第谷的天文学家,他工作十分辛勤,又有非常出色的观察能力,他用30年的功夫仔细地观察了行星的位置,积累了许多宝贵的资料,不过,由于缺乏丰富的想象力,他始终没有能由此而得到一个正确的结论。他的助手开普勒的情况则与第谷不同,他对观察的兴趣远没有第谷浓厚,他的技术也远不如第谷高超,然而他的想象力异常丰富,他充分利用了第谷所积累的资料,让自己的思想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冲出了地心说和日心说的狭窄天地,大胆地提出了“火星运动轨道是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的假设,结果终于得到成功,引导到了行星运动三定律的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