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世界科学》2010,(9):4-4
<正>8月26日,中国科技部和国家海洋局在北京联合宣布,中国第一台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3000米级海试取得成功。"蛟龙号"最大下潜深度达到3759米,超过全球海洋平均深  相似文献   

2.
3759米、4027米、5188米……这是一组开创中国载人潜海历史的数字。短短一年里,中国"蛟龙号"潜水器,在全世界的瞩目下,下潜纪录一破再破,使得我国逐渐迈进深潜技术强国行列……初试锋芒2010年5月31日,"向阳红9号"海试船一声长长的鸣笛,在一曲情深意长的《热血颂》中,载着"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江阴启航,徐徐驶向我国南海,进行3000米级的海上试验。载人深潜试验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安全第一"的  相似文献   

3.
为实现通信、导航、定位、探测等功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声学系统由9种16部声纳组成.先进的水声数字通信和海底微地形地貌探测能力是蛟龙号4个技术亮点之一.蛟龙号水声通信机首次实现了7000 m级深度的彩色图像、数据、文字和语音的水声通信传输.高分辨率测深侧扫声纳实现了7000 m级深度的海底地形地貌精细探测,成功测绘出了马里亚纳海沟局部的微地形地貌图.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于2009年8~10月、2010年5~7月、2011年7~8月和2012年6~7月完成了1000,3000,5000和7000 m级海上试验,最大下潜深度达到了7062 m,并于2013年6~9月开展了长达113天的试验性应用航次任务.试验和应用结果均表明,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声学系统的功能完善、性能先进、运行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4.
《世界科学》2012,(7):F0002-F0002
6月30日,随着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完成7000米级海试第六次下潜试验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深海技术发展的新突破和重大跨越以及我国深海载人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7000米级海试的六次下潜试验中,"蛟龙"号三次下潜深度超过7000米,最大  相似文献   

5.
2011年7月30日,我国自行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深度5182m的位置坐底,并成功安放了中国大洋协会的标志和一个木雕的中国龙,之后将向7000m海底冲刺。蛟龙号作为高科技的载人潜水器可以挑战大洋深处。人们不禁会问:人体潜水会被海水压瘪吗?潜水员又是怎样的情形呢?  相似文献   

6.
《世界科学》2013,(8):65
7月8日,完成首个试验性应用航次第一航段预定8次深潜任务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返回至南海1号冷泉区:6月17日~7月7日,"蛟龙"号前后共下潜8次,在进行深海科学勘探的同时,采集到了丰富的包括贻贝、毛瓷蟹、多毛类蠕虫等深海生物以及碳酸盐岩、沉积物海底样品。以下展示的是这次在南海捕捉到的部分海洋生物。  相似文献   

7.
正2018年12月8日,中船重工武船集团为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打造的"深海一号"在武汉顺利下水。这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艘载人潜水器支持母船,为我国大洋调查再添一利器。作为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专用母船,"深海一号"充分发挥了"蛟龙"号  相似文献   

8.
2012年6月27日,蛟龙号在当日进行的7000米级海试第5次下潜试验中,最大下潜深度达到7062米,并在海底发现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地质多样性存在。人们在惊叹中国大洋深潜成就的同时,也把"中国首席潜航员"的桂冠送给了叶聪。九天揽月,五洋捉鳖。自古以来,人类就渴望潜到神秘海底,一探究竟。  相似文献   

9.
正2019年3月10日,"探索一号"科考船搭载"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靠港三亚,圆满完成了我国首次覆盖西南印度洋和中印度洋的TS10深潜科考航次。本航次中,"深海勇士"号在高海况、海底地质环境复杂的西南印度洋和中印度洋热液区,创造了一系列中国载人深  相似文献   

10.
2011年7月28日上午,我国首台自主研发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在5000米级海试中第三次潜入深海,再次将中国载人深潜的记录刷新为5188米。"蛟龙"号在中国大洋协会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圆满完成了海底照相、摄像、海底地形地貌测量、海洋环境参数测量、海底定点取样等各项试验任务。"蛟龙"号不断创造着新的纪  相似文献   

11.
<正>"潜龙三号"于近期开始在南海北部陆坡东沙西南海域进行试验性应用第一潜。4500米级"潜龙三号"潜水器是我国目前最先进的自主无人潜水器,以深海复杂地形条件下资源环境勘查为主要应用方向。"潜龙三号"此次进行了两个海试潜次。海试现场验收专家组在对"潜龙三号"最大工作深度、航速、无动力下潜和上浮、续航力、卫星通信、导航等50项试  相似文献   

12.
据悉,国“家十五”863计划重大专“项7000m载人潜水器”目前已进入总装阶段,2007年即可下水深潜。这个潜水器有两个配重块和一个压水舱。当需要下潜时,压水舱注水,开始下潜;当需要在水中悬停时,它抛出一个配重块。如果此时启动动力装置,HOV便可以开始工作;当需要上浮时,它抛出第2个配重块,同时向压水舱加入空气,排出海水,就可以上浮。这种设计是为了尽量节省蓄电池的能量,使7000mHOV在水下连续工作时间可长达7h。据介绍,目前世界上可用的载人深潜器总共有5台,分别是日本“的深海6500”号、美国“的阿尔文”号、法国“的鹦鹉螺”号、俄罗…  相似文献   

13.
2011年7月30日,我国自行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深度5 182 m的位置坐底,并成功安放了中国大洋协会的标志和—个木雕的中国龙,之后将向7 000 m海底冲刺. “蛟龙”号作为高科技的载人潜水器可以挑战大洋深处.人们不禁会问:人体潜水会被海水压瘪吗?潜水员又是怎样的情形呢?  相似文献   

14.
动态点击     
《科学24小时》2020,(1):38-39
<正>我国研制出世界最大全海深载人舱近日,我国自主研发的全海深载人潜水器万米级载人舱建造完成并通过总体集成单位验收。据悉,这是世界上空间最大、搭载人数最多的万米级载人舱,可搭乘3人,建成验收后,潜水器将进入全面总装阶段。  相似文献   

15.
《科学24小时》2013,(10):1-1
<正>海洋是人类生命的摇篮,蕴藏着巨量的资源和能源。很早以前,人类就已经开始在海洋上航行、捕鱼,对海洋进行探索,但时至今日,坦率地讲,我们对深海还所知甚少。1960年1月,美国"迪里雅斯特"号潜水器首次潜入世界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此次下潜最大潜水深度为10916米,就在这条温度只有几摄氏度、水压相当于1000个大气压、永远笼罩在黑暗中的海沟底部,科学家们竟然看到一条鱼和一只小红虾在游动!  相似文献   

16.
探秘大蓝洞     
正科学家首次正式探索世界最大海洋落水洞。位于中美洲国家伯利兹、直径和深度分别为300米和125米的大蓝洞,是全球最大的海洋落水洞和世界上最大的落水洞之一。科学家2019年2月底宣布,他们对大蓝洞进行了载人潜水器探测(也是对大蓝洞的首次正式科学探索),并且产生了迄今为止第一幅大蓝洞内部地图。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在海洋中每下潜10米,压强就要增加105帕。在几千米深的海水下,其压强足以将钢制潜水器压扁。然而,在深不见底的黑暗海底却是许多海洋动物的乐园,这里生活着许多不寻常的动物,也有众多往返于深浅海之间的潜水动物。这些海洋动物是如何在水下高压中生存的呢?经过科学家多年的探索,终于有了突破性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8.
神秘的海洋 海洋占地球面积的2/3,并且是地球上许多生物的生存之地。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人类享有这片被水淹没的巨大生境的自由度却是有限的。戴有水下呼吸器的潜水员只能触及海洋的表层,即只能下潜50米—从海面到洋底的0.23%处。而潜水器能把人载送到洋底最深处的一半略深.机器人探测器和摄影机则能够潜得比这更深。  相似文献   

19.
裘祯 《自然与人》2012,(6):33-36
当深潜器“蛟龙号”下潜到7000米以下的深海底时,科学家透过舷窗看到了鱼儿、小虾和其他深海动物。它们对于黑暗和高压的耐受能力,远远超过了人类的想象。  相似文献   

20.
"蛟龙"号——我国自主研发的首个7000米载人深海潜水器,经过不断海试,证实具备深海探矿、海底高精度地形测量、可疑物探测与捕获、深海生物考察等功能。今夏,"蛟龙"号即将挑战潜海7000米的更高目标。这一目标一旦达成,就标志着中国的载人深潜器将可到达全球99.8%的大洋深底。根据初步计划,今年3月份"蛟龙"号将到南海做一些科考,7-8月将挑战7000米潜海能力。目前正在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提升保存样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