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郭强  李强 《科技与经济》2014,27(1):11-15
创新是科技类民办非企业发展的核心与关键,识别科技类民办非企业创新发展的影响因素及行为路径,对推动引导其发展、构建“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的意义。在2012年科技类民办非企业的普查数据的基础上,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发现,科技类民办非企业的协同合作及其内部的组织管理对其发展具有显著正影响,而普遍受到关注的政府支持却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在对该结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增强科技类民办非企业协同合作及提升组织管理水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数字     
《科技潮》2004,(8)
密云两家企业入围科技类民办非企业单位密云县科委、科协经过对北京佛西来应用生态研究所和北京密云全民骨健康工程研究中心两家单位拟建机构的基本情况、资金投入、技术人员组成、从事业务范围等方面审查,认为符合民办非企业研究机构的要求,批准他们为科技类民办非企业单位。  相似文献   

3.
民办非企业单位是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科技类民办非企业单位是主要利用非国有资产兴办,不以营利为目的.专门从事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成果转让、科技咨询与服务、科技成果评估及科学技术知识传播和普及等业务的社会组织。  相似文献   

4.
随着知识经济和全球化的到来,创新人才培养成为当前热点,校企合作的培养教育模式应运而生。本文以韩山师范学院化学系通过与美美电池有限公司协同合作为例,制定以"双导师制"、"人文教育"、"爱心教育"等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实现校企协同合作,达到"创新育人"的目的。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校企合作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为粤高校与台资企业合作,共同发展做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5.
供应链协同创新是现代企业追求高速发展的突破口。通过对供应链企业间协同创新的影响因素进行整理,运用Delphi法对相关因素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筛选出影响企业间协同创新的关键因素指标。研究结论:企业之间相互信任是合作的"基石";竞争地位相近、拥有雄厚资金实力的企业更容易完成彼此之间供应链的协同创新;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是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6.
《创新科技》2020,(3):1-11
复杂的市场环境促使集群企业通过开展外部性的创新合作来提高技术竞争能力,而与大学及科研院所之间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正是其中一种重要的合作形式。具有分工式生产和集聚式创新特点的产业集群,为产学研协同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和市场化提供了实现的条件。首先,分析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理论演进过程。然后,结合"集群环境"概念的提出,对集群环境下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系统的构成要素、运行内容进行了系统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结构。接着,结合学术界关于产学研协同创新本质是知识协同和知识增值过程的论断,提出了集群环境下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内涵解释。最后,构建了理论模型,并对集群环境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相互作用机理进行了解析。  相似文献   

7.
校企协同创新是高校、企业等主体为了实现重大科技创新和市场化应用而开展的多元合作活动.通过对清华大学校企协同研发的脑起搏器这一"产学研医"案例进行分析,总结清华大学在校企协同创新过程中的规律和成功经验,希望能够从研究分析中为高校和企业开展校企协同创新合作提供有效的借鉴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2009年10月19日,山西省科技类民办非企业单位审查论证会在山西省科技厅召开,会议上邀请医疗、建筑等方面的专家按照国务院《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科技部、民政部《科技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审查与管理暂行办法》  相似文献   

9.
2000年5月,国家科技部和民政部联合颁布了《科技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审查与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规定,申请设立科技类民办非企业单位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业务范围和活动领域符合国家促进科技进步的相关法规和政策,有与业务范围和业务量相当的科技人员,关键业务岗位主要负责人由科技人员担任,具备必要的科研设施和条件。设立科技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最低开办资金,个体单位为1万元人民币,合伙单位为3万元人民币,法人单位为5万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10.
基于战略联盟的企业协同创新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战略联盟已逐渐成为企业间合作的重要方式。战略联盟的组织结构形式可以分为横向联盟和纵向联盟。通过建立企业协同创新模型对战略联盟行为主体间的协同创新关系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市场机会的识别是确立战略联盟的目标前提,风险分担与利益共享是其价值基础。战略联盟内成员企业的创新动力及创新需求随时间变化呈现下降趋势,伴随任务的完成、目标的实现战略联盟将会最终解散,协同创新终止。  相似文献   

11.
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科技与流通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科技创新与现代物流,提升企业竞争力,推动产业升级,促进国际贸易,降低各方成本,深化合作领域,创造经济效益,实现"一带一路"战略丰富内涵。基于"海上丝绸之路"10个重点省、市、自治区2011—2014年面板数据,通过因子分析,比较各因子及综合得分,研究其科技创新能力和物流发展水平,通过回归分析,探讨科技创新与物流发展的内在联系,并提出相应建议,为各地立足自身特色、加快科技进步、壮大物流产业、实现两者协同发展、扩大竞争合作优势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城市群作为我国区域创新发展的主体空间,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环节,针对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创新的研究对于推动京津冀区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京津冀13个城市的合作申请专利数据进行分析,首先构建京津冀城市群创新合作网络,剖析其动态结构、演化特征,在此基础上,融入创新知识元素,建立城市-知识耦合网络,从多个维度深入分析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创新程度,揭示协同创新网络结构特征及动态演化,为京津冀城市群创新网络优化、创新资源合理配置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何雪莹  张宓之 《创新科技》2021,21(11):42-51
考察了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跨区域创新合作网络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分析探究影响城市间协同创新趋势特征的关键因素,为区域一体化下的创新政策制定提供可靠依据.基于2010—2018年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分析跨城市创新合作网络的结构特征及其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长三角地区城市间的创新合作广度对发明专利授权量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度量的创新绩效的影响呈倒"U"形;创新合作深度对发明专利授权量的影响呈倒"U"形,但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影响并不显著.长三角城市需要根据自身资源禀赋条件及所处发展阶段制定合适的创新合作策略,积极参与周边城市的协同创新活动,提升区域创新绩效能力.  相似文献   

14.
推进协同创新,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着力点,是高职院校提升创新能力的战略选择和重要手段。该文分析了协同创新的基本内涵及与校企合作的关系,结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发展的背景,分析了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模式和存在的不足,参照国外先进模式与成功经验,以协同创新理念为指导,从学院、合作企业、在校学生和当地政府四个维度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改革创新的建议,以期为高职院校深化校企合作提供借鉴,促进"多赢"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5.
通过构建整合的研究模型来分析关系嵌入性对于合作创新的影响机制。基于对354家企业的问卷调查,采用层次回归分析和有调节的中介作用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关系嵌入性正向影响企业间的合作创新,组织间惯例在这种影响关系中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产品模块化在关系嵌入性对于合作创新的直接效应和通过组织间惯例影响合作创新的间接效应中均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高校协同创新是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持其科学、高效与可持续的发展对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高校协同创新的内涵与特征的深入认知,纠正了现实认识偏差,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运行机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促进高校协同创新发展的相关策略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产学合作逐渐被视为合作创新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文章以2012—2020年广西各市本科院校与企业联合申请专利数据为研究对象,利用固定效应负二项回归模型进行建模,以此实证研究广西各市产学协同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当地政府财政支持力度、科技发展水平能正向显著提升广西各市产学协同创新绩效。对外开放水平对广西各市产学协同创新绩效具有负向显著影响,其中外商直接投资企业数量具有负向显著影响。此外,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对其影响为负向但不显著。文章基于研究结论,为进一步提升广西各市产学协同创新绩效提出针对性意见。  相似文献   

18.
基于文献研究,采用2000—2012年的高校—企业相关科研数据,从产学协同创新视角,实证分析了浙江省政府科技投入、协同创新对纺织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政府对高校科技投入对协同创新产出之一的合作发表论文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产学合作研究在政府科技投入与创新产出之一的合作申请专利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最后,针对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正>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健康有序发展,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提出如下意见。一、新型研发机构是聚焦科技创新需求,主要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研发服务,投资主体多元化、管理制度现代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用人机制灵活的独立法人机构,可依法注册为科技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服务机构)、事业单位和企业。  相似文献   

20.
企业集团内部合作技术创新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集团内部各成员单位之间通过建立合作技术创新组织,可以更好地发挥各自优势,获得集团整体利益最大化。从博弈论角度对企业集团内部合作创新的成本与收益分配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协同合作博弈时的技术创新总收益要大于非合作时的技术创新收益;集团公司合作创新组织总存在帕累托最优;合作创新的收益可以运用Rub inste in的讨价还价模型在成员企业之间进行分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