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由于生态产业链中上、下游企业和政府所掌握信息的不对称性,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而政府主要履行监督管理和导向作用,因此生态产业链中上、下游企业间及政府存在长期的博弈行为。以上、下游企业和政府为博弈主体,基于博弈主体有限理性和有限信息假设,建立三方合作关系的演化博弈模型,并分析其演化稳定策略和主要的影响因素,最后给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针对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上游环节中物流资源投入程度是否积极的问题,引入政府监管机制,建立政府监管部门、供应商与加工商之间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利用复制动态方程以及演化博弈理论知识,得到模型中行为主体策略选择的走向以及系统的演化稳定策略,并对参数进行赋值,用 MATLAB 软件进行仿真分析, 验证了结果的合理性。 研究表明:只有提高政府监管部门的形象效用、降低监管成本、增大处罚金额时,政府监管部门才愿意选择“监管”策略;而增大供应商与加工商积极投入物流资源的收益增加比率、缩减投入成本、减少“搭便车”行为获得的额外收益、加大消极投入的处罚时,供应商与加工商更倾向于“积极投入”策略。  相似文献   

3.
企业间的管理出现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供应链管理。本文针对简单二级供应链为研究对象,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假设单一制造商与单一供应商的演化博弈赢得矩阵,构建一个演化博弈模型,运用复制动态对方程进行调整,运用非线性微分方程的稳定性理论,求出方程的局部平衡点。通过实数值分析,做复制动态方程的相位图进行具体分析,描述供应链中制造商和供应商合作竞争机制演变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4.
研究城市圈建设中城市之间的互斥共生关系,寻找引导城市走向合作共生的道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运用了演化博弈的基本原理,构建城市间互斥合作模型,根据设定的支付函数,求出影响城市间演化稳定策略解的因素,以此提出对城市与政府的建议与要求.  相似文献   

5.
演化博弈论在水污染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介绍演化博弈论在流域水污染控制系统中的具体应用,从系统论出发,对流域水污染控制系统的参与行为主体(政府、排污企业、农村、城市用水单位)所作策略演化过程进行分析,把参与主体间(从个人到群体)行动相互作用时决策形成的机制以及其中的各种因素都纳入到演化博弈模型中去,建构一个具有微观基础的宏观模型,实际反映流域水污染控制治理中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为流域水污染控制宏观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别在有无政府监管的状态下,建立食品市场的演化博弈模型,在模型中分析各个参数对食品市场演化方向的重要影响。从两种模型的分析结果中可以看出,增加政府监管收益、降低政府监管成本、加大违法企业惩处力度、提高诚信合格企业的声誉收益以及减少企业生产和交易成本能够有效地减少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分析结果能够为监管部门决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改善领导班子的工作效率与单位风气,建立了新任领导和原有班子成员的决策博弈模型和收益矩阵,利用复制动态方程分析新任领导与原有班子成员选择不同工作方式的时间演化过程.不同策略的收益之间满足不同条件的情况下,根据系统雅可比矩阵的局部稳定性对可能的演化稳定状态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发现,该系统的演化方向与博弈支付矩阵中的奖励和惩罚参数有关,为组织部门在干部管理科学化方面提供了一定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安全监管是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的有效途径.运用演化博弈理论构建了单一煤矿群体安全生产行为博弈模型和非对称煤矿安全监察博弈模型,通过复制动态方程的动态趋势和稳定性分析对煤矿安全监管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结果表明:降低煤矿安全生产成本,降低监察成本和提高监察效率,提高惩罚力度等都将使煤矿安全监管博弈向着良好的方向演化.  相似文献   

9.
管理创新是企业拥有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也是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源泉,更是企业提高效益的有效途径.本文运用演化博弈理论的相关知识,构建企业管理创新的策略行矩阵,并进行演化动态稳定性分析,建立复制动态方程,求解演化稳定策略(ESS).结果表明,企业选择管理创新是既符合理论要求又符合实践需求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10.
运用演化博弈理论,构建绿色建筑开发企业策略选择的动态行为模型,采用生物进化的复制动态机制来模拟开发企业的学习和动态调整过程,并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形成以下结论:首先,绿色建筑的推广和普及与绿色建筑在整个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存在密切关系。其次,通过采集绿色建筑市场、政策中的实证数据,构建不同星级绿色建筑复制动态方程并确定其鞍点,发现:在当前市场和政策状态下,二星级绿色建筑演化成为最终的演化稳定策略的可能性是最高的,其次是一星级绿色建筑,而三星级绿色建筑策略成为最终的演化稳定策略的可能性较低。  相似文献   

11.
在高校考试过程中,督导-教师-学生具有不同的策略选择和利益需求.为探究诚信考试参与主体在各自收益下的行为策略选择,构建了督导-教师-学生三方主体参与的演化博弈模型,并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和李雅普诺夫判别法得到了模型均衡点的渐进稳定性.讨论三种不同条件的演化稳定策略,可以为参与者行为决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生态产业链运用生态学规律,将企业间的物流构建成为一个"资源—产品一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生态产业链节点企业之间的信任与良好的合作关系是产业生态系统运行的前提和基础。应当建立企业之间的信任机制、激励机制和惩罚机制,建立和完善促进产业生态化的法律法规体系和产业政策,发挥好政府的引导和协调作用,这样才能实现产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保持生态产业链上游至下游的顺利链接,即实现"上游提供、下游接受"。  相似文献   

13.
进化博弈论是把博弈理论分析和动态演化过程分析结合起来的一种理论,基于进化博弈论分析一个监察博弈模型,通过复制动态方程的动态趋势及稳定性分析及基于雅可比矩阵的局部稳定分析法对监察博弈模型进行讨论,分析结果表明,该监察博弈模型的委托人和代理人在委托代理过程中行为策略的自发演化过程的所有均衡点都是鞍点,没有进化稳定策略。  相似文献   

14.
引入研发竞争因素,构建了产学研合作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企业方和学研方的决策交互行为、系统均衡状态和演化路径,进而通过模型分析和数值仿真探究了不同影响因素的变化对产学研合作均衡状态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合理公平的成本分担和收益分配机制都有利于系统向双方都合作的方向演化;外部研发竞争因素对产学研合作的均衡结果和合作的可能性都会产生重要影响.最后,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促进产学研合作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房产交易演化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演化博弈论研究了房地产市场交易中交易主体的动态博弈行为.构建了基于非对称博弈的房产交易演化博弈模型,根据复制者动态,分析了3种情况下的演化稳定策略.结果显示一旦房产调控政策发挥应有的作用,中国房产市场将趋于平稳、理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基于演化博弈的开发商价格联盟行为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天锡  康珍珍  任国强 《江西科学》2007,25(3):239-241,252
针对当前全国商品房交易冷淡,而楼市价格不断攀升的现状,运用演化博弈模型对其进行理性分析。力图从演化博弈的角度来解释近年来某些开发商的价格联盟行为,并对价格联盟行为的下一步变化做出了相应的预测,得出在国家宏观调控和开发商各自利益的驱使下,价格联盟行为必将被动摇。  相似文献   

17.
孙丽文  杜娟  韩莹  任相伟 《科技促进发展》2020,16(11):1430-1440
随着经济发展中资源、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跨域生态产业链的构建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首先根据主导力量的转换,将跨域生态产业链的演化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企业生态转型期、生态产业园发展期、跨域生态产业链构建期,并构建了主体之间的关系模型;然后建立三阶段的演化博弈模型,通过分析总结最优均衡点,剖析跨域生态产业链演化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各主体参与跨域生态产业链构建后的收益增加越多,成本增加越少,越有利于跨域生态产业链的构建;社会公众对绿色发展的追求对跨域生态产业链的构建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政府征收的环境税和污染罚款能够加速跨域生态产业链的构建,而补贴只在生态产业园发展期表现出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运用演化博弈理论研究了公共图书馆服务水平与政府投资的博弈问题,建立了政府与公共图书馆之间的非对称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博弈主体行为选择的演化规律及路程.研究表明:政府对公共图书馆是否追加投资,与图书馆服务达到高水平的成本和低水平时受到上级主管部门惩罚的相对大小、图书馆服务为低水平时政府的净收益以及图书馆服务达到高水平时,政府的投资成本和政府获得社会收益之差的相对大小相关.  相似文献   

19.
金融危机对我国中小企业产生前所未有的冲击,技术创新是中小企业摆脱金融危机影响的关键因素。该文通过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行为构建非对称2×2演化博弈模型,分析政府与中小企业的博弈策略及其均衡,进而从理论上阐明政府政策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以及整个产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先引入博弈论的两个经典案例,说明追求个体利益会与整体利益相抵触;接着介绍了有限理性中的复制动态分析方法;最后用复制动态分析方法分析在完全理性情况下,追求个体最优结果与社会整体利益的矛盾,以及政府在决策时如何看待民意测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