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提出一种制备单分散聚苯乙烯纳米粒子的新方法.在苯乙烯的乳液聚合体系中,以十二烷基硫酸钠为乳化剂,聚合采用单体的分阶段及连续加料方式并分3个阶段进行:第1部分单体采用滴加形式并在80℃下聚合1 h;第2部分单体一次性加入并在同样温度下聚合1 h;升高温度至85℃下继续聚合1 h.根据对特定条件下粒子的不同成核机理的分析,探讨了阶段1的单体用量、引发剂与阶段1单体的质量比、乳化剂与总单体用量的质量比等因素对粒子的粒径与粒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证明,阶段1的苯乙烯与乳化剂的质量比在1~3之间,引发剂用量占单体质量的3%的条件下能够获得粒径小且单分散性好的聚苯乙烯纳米粒子,并且,在乳化剂/单体的质量比小于0.30的条件下,可以制备粒径小于20nm的聚苯乙烯纳米粒子.  相似文献   

2.
以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为交联剂,甲基丙烯酸-2-(α-溴异丁酰氧基)乙酯为功能单体,制备了粒径为18.7nm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微球。在溴化亚铜(CuBr)/2,2′-联吡啶的催化下,以该PMMA微球作为苯乙烯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引发剂,成功进行了苯乙烯的接枝聚合,且聚合过程可控。  相似文献   

3.
微悬浮聚合法合成聚苯乙烯磁性微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微悬浮聚合制备了聚苯乙烯磁性微球(简称磁球)。在苯乙烯磁流体中加入引发剂和交联剂,然后将此磁流体分散在水中,经过高速剪切乳化,形成较稳定的微悬浮液,然后进行聚合,可合成0.4μm-6μm,主要分布在0.7μm-2.0μm的磁性微球。利用激光粒度分布仪、透射电镜(TEM)以及热重仪(TG)研究了引发剂用量、初始单体用量、聚合温度、磁粉用量、二乙烯苯(DVB)用量等因素对磁球的粒径大小及其分布、凝结量以及磁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用硅溶胶、丙烯酸酯类单体,KPS为引发剂,以反应型乳化剂与十二烷基磺酸钠(SLS)为复合型乳化剂,采用乳液聚合法制成了硅溶胶/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研究了反应型乳化剂的加入方式、与SLS配比、乳化剂总用量等因素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在滴加单体前加入反应型乳化剂,二者(反应型乳化剂与SLS)质量比为2∶1,乳化剂总量为0.5%时,可以得到稳定性、耐水性和光泽较好的乳液。动态激光散射仪测试表明,该乳液复合粒子的平均粒径为50.1nm,分布宽度为0.075。  相似文献   

5.
在反应溶剂介质(乙醇)中,通过加入交联剂以分散共聚方式合成了甲基丙烯酸单封端聚乙二醇(PEG)接枝聚丙烯酸Poly微凝胶.在干燥条件下用电子显微镜对凝胶颗粒的形态进行了观察,发现其粒径分布相对较窄,基本保持球形.考察了起始PEG大分子单体、丙烯酸单体和交联剂等的浓度对凝胶颗粒粒径大小的影响,根据激光光散射的测定结果,发现其粒径在300~1200nm的范围内,可以通过改变聚合反应条件加以控制.同时在不同的pH条件下,得到的凝胶颗粒具有完全不同的溶胀性能,表明该微凝胶具有明显的pH响应性;并且其在水和丙酮等溶剂中都具有良好的溶胀性能.  相似文献   

6.
加料方式对丙烯酸酯微乳液粒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了ω(聚合物)>50%,ω(乳化剂)<1.5%,粒径35.6nm、多分散性0.133的丙烯酸酯微乳液。系统地研究了加料方式对乳胶粒粒径大小及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体以全滴加方式加入,大量乳化剂、引发剂在反应前加入,有利于减小乳液的粒径;丙烯酸加入到外层单体中,有利于羧基分布在胶粒表面可使得粒径进一步减小。  相似文献   

7.
以丙烯酰胺(AM)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单体及阳离子单体,偶氮二异丁基脒二盐酸盐(V-50)为引发剂,水溶性壳聚糖(CTS)为分散稳定剂,在叔丁醇水溶液中进行分散聚合反应.考察了单体质量分数、引发剂质量分数、水醇体积比、反应温度等条件对聚合产物的特性黏数、单体转化率、分子粒径以及体系表观黏度等因素的影响,并通过FT-IR谱图和1H NMR谱图对聚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发现:单体质量分数为3.29%~8.32%,水醇体积比在5.5∶4.5~7.5∶2.5,引发剂质量分数为0.006 73%~0.013 45%,反应温度在55~60℃,能得到均匀、流动性好的水分散体系.  相似文献   

8.
在1,1-二苯基乙烯(DPE)存在下,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初始单体,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采用本体聚合法制备出含有DPE片段的大分子引发剂PMMA-DPE;然后以PMMA-DPE 为引发剂,以苯乙烯(St)和马来酸酐(MAn)为共聚单体,乙酸异戊酯为溶剂,采用自稳定沉淀聚合法制备了单分散的聚(苯乙烯-马来酸酐)(Poly(St-alt-MAn))的微球。研究了 PMMA-DPE 的用量对聚合物微球的形态、粒径大小及分布的影响。采用 FT-IR, UV-Vis, 1H-NMR和 GPC 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用 SEM 观察了聚合物微球的形貌。结果表明,PMMA-DPE 能够引发 St 和 MAn 的共聚合,随着 PMMA-DPE用量的增加,聚合反应的转化率呈增大趋势,聚合物微球的粒径呈下降趋势,而粒径分布系数略有增大。  相似文献   

9.
以油酸作为表面活性剂,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具有良好晶型、分散性好的纳米四氧化三铁。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作为反应单体,DVB为交联剂,使用水溶性引发剂KPS,采用单体聚合法制备磁性高分子微球Fe30dPMMA,该磁性高分子微球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粒子尺寸约为500nm。  相似文献   

10.
以丙烯酸(AA)为单体,聚乙烯吡咯烷酮K-30为分散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环己烷/水混合体系为反应介质,采用分散聚合法制备聚丙烯酸(PAA)微球。研究了分散介质配比、单体浓度、搅拌速度对微球粒径和粒径分布的影响,并采用SEM、光学显微镜对微球形貌和尺寸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当搅拌速度600r/ppm,环己烷/水体积比为1:1,单体浓度为25%时,可以制得球体均匀、粒径尺寸适宜的聚丙烯酸微球。  相似文献   

11.
低分子量聚丙烯酸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溶液聚合制备低分子量聚丙烯酸,详细研究了聚合反应条件对聚丙烯酸分子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引发荆用量4.5%,单体浓度25%,聚合反应温度70℃,聚合4 h时,可以得到分子量为3000左右适用于超分散剂水溶剂链的聚丙烯酸.  相似文献   

12.
以水为分散相,丙烯腈(AN)和丙烯酸甲酯(MA)为连续相,聚乙烯醇(PVA)为分散剂,采用悬浮态乳液聚合工艺合成了疏松多孔型丙烯腈/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用扫描电镜、激光衍射粒度分析仪、比表面积及孔隙度分析仪对共聚物的形态、粒径大小及分布进行了表征.系统研究了引发剂浓度、温度、水油比、分散剂用量等条件对共聚物形态与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引发剂浓度的增加和温度的升高,聚合物粒径分布变宽;低的引发剂浓度对孔径分布的影响较小,但当引发剂浓度进一步升高时,虽然孔径分布并没有显著改变,但孔体积迅速增大;孔径分布随温度和水油比的升高变化并不明显.悬浮态乳液聚合工艺制得的AN/MA共聚物粒径为10—500μm.  相似文献   

13.
以丙酮/水为溶剂,采用紫外光(UV)引发丙烯酰胺(AM)沉淀聚合,考察了聚合反应的特征以及溶剂、初始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表面入射光强、液层厚度等参数对聚合物分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紫外光引发丙烯酰胺沉淀聚合过程中单体转化率和聚合物分子量都随反应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光照80min时,单体转化率可达90%以上。所得聚合物分子量为105~106,提高单体浓度可使聚合物分子量增加,增加引发剂浓度和提高光强导致聚合物分子量降低,液层厚度对聚合物的分子量影响不大。所得聚合物粒子粒径约为200~300nm左右,粒径分布较为均匀,溶剂组成对聚合物粒子相貌影响较大,增加水含量可使粒子粒经变大但分散性变差。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水溶液聚合法,研究了单体浓度、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聚丙烯酸钠分子量的影响,探索出了最佳工艺条件:反应温度为40℃-45℃,反应时间为4h,过硫酸铵用量为0.02%,单体浓度为45%,聚丙烯酸钠分子量高达106-107。  相似文献   

15.
采用Y型微通道,通过反溶剂沉淀法研究了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透明纳米分散体的制备过程。实验考察了在丙酮-水体系条件下,PLGA丙酮溶液浓度、总流量、反溶剂流量、溶剂流量和温度等对PLGA纳米分散体颗粒粒径和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固定溶剂与反溶剂流量比为1:20,随着总流量从21mL/min增大到63mL/min时,颗粒粒径从178 nm减小到91 nm,而继续增大总流量到84 mL/min,粒径增大到106nm;随着反溶剂流量从2mL/min增大到16mL/min,颗粒粒径从115nm增大到141nm;此外,随着反溶剂流量和PLGA溶液浓度的增大,颗粒粒径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而随着体系温度的下降,粒径显著减小。  相似文献   

16.
合成并分析鉴定了铁离子铁离子交联的聚丙烯酸树脂颗粒,研究了聚丙烯酸的聚合度及交联尖中铁离子含量对树脂颗粒粒径的影响,发现随聚丙烯本聚合度下降及交联反应史的离子相对于丙烯酸的含量减少,树脂颗粒料径减小。  相似文献   

17.
溶剂热法制备无皂聚苯乙烯纳米胶乳粒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密封条件下,运用溶剂热法,用过硫酸钾引发苯乙烯均聚,制备出粒径范围为26nm-45nm的无皂聚苯乙烯胶乳纳米粒子,讨论了引发剂的用量、丙酮与水的体积比对粒子大小及其分散度,聚合反应的转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过硫酸钾用量的增加,粒子粒径先减小后增大,分散度先增大后减小;丙酮用量增加,粒子粒径变大,分散度变小,聚合反应的速率减小。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和羧基单体(甲基丙烯酸和衣康酸)无皂乳液聚合,考察了引发剂(K2S2O8)浓度、电解质(NaCl)浓度和甲基丙烯酸与衣康酸配比改变对乳胶粒径和表面羧基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引发剂浓度是影响粒径大小的重要因素;当n(甲基丙烯酸):n(衣康酸)=1:1时,乳胶粒表面羧基含量最高。采用无皂乳液聚合,可制得表面羧基含量高、粒径较大且具有单分散的St-BA-MAA-IA乳液。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苯基三乙氧基硅烷与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在甲苯/水/盐酸、四氢呋喃/水/盐酸、乙醇/水/氨、十二烷基硫酸钠/水/四甲基氢氧化铵四个较典型体系中的水解共缩聚,通过界面聚合、溶液聚合、分散聚合、乳液聚合分别得到了树脂状、粒径200nm微球、粒径3μm微球和乳液状的聚氨丙基/苯基倍半硅氧烷,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等对各产物的组成、结构、性能等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酸催化体系共聚物为溶解性良好的低交联链状结构,乙氧基水解完全,而存在碱催化的体系产物交联度高,溶解性较差,结构中残留未水解的乙氧基; 溶剂的极性对共聚物的溶解、析出、粒子的形成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