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农村环境污染可分为内源型和外源型。外源型指城市对农村的污染转移,目前除了城郊和少数水网密布地区外,尚未成为农村环境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作为主体的内源型污染,又可根据产生来源和污染物性质分为三类:现代化农业生产造成的各类面源污染、乡镇企业和集约化养殖场造成的点源污染和农民聚居点生活污染。这三类污染都是在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形成规模的,并且已经在农村造成“小污易成大污、小污已成大害”的局面。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则被确定为国家"十一五"规划中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方向. 相似文献
3.
论农村生态环境污染治理与可持续发展--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浙江丽水市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畜禽养殖业和农业综合开发规模的不断扩大,乡镇工业对资源利用强度的日益增加,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趋严重,形成“点源与面源共存、生活污染与工业排放叠加、各种新旧污染与二次污染相互复合”的严峻形势,总体状况不容乐观,有悖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目的。本文以浙江省丽水市为例,从生态环境的角度,重点分析了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压五大制约因素,强调要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只有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并针对性地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4.
论现代化进程中科学的困窘与解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技在现代化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科技与社会的关系日益紧密,趋向一体化,科技已成为现代化的首要标志。但科技在应用中也产生了一系列新的社会伦理问题,在西方社会受到责难和批判,陷入某种困窘的境地。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征程中,形成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长效机制,为新农村建设注入科技活力、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既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和艰巨的任务,又是各级政府和部门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文化设施建设作为文化产业,不同于一般的基础设施建设,它既是一种经济活动,又是一种文化活动,而且其中所蕴涵的经济活动的目的最终将直接落实到文化活动中,更关注的是其文化功能.因此,在广义的文化概念的基础上,若将文化分为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那么文化设施建设当属人文文化的一部分.在人文文化中,人文精神是核心的东西.鉴于文化设施建设的特殊性,为了更好地发挥文化设施建设的文化功能,在其建设过程中更应注重以人为本,将人文精神贯穿始终.这一方面顺应了21世纪文化设施建设的新潮流,另一方面则是与在推进文化设施建设中人文文化、人文精神存在的反差密切相关.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统筹兼顾,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种新发展观也要求我们在文化设施建设的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和自然相和谐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新发展观也应是指导文化设施建设中体现人文精神的原则和纲领. 相似文献
7.
8.
信息,作为当今社会使用频率越来越高的词汇,显示着时尚,蕴涵着古老。信息资源体现在人类生活、经济、教育、能源等各方面的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发展,也更加彰显其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与重大作用。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标志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的开始,从那时起到现在,信息为生产所提供智力的重要程度已经远远超过物质和能源,人类逐渐由依赖物质和能源的社会步入到物质、能源、信息资源三位一体的社会。体现在人类生产生活方面,情报档案,则成为最能体现信息资源建设价值的直观印记。正是这样的宏观背景下,上世纪30年代初,美国等西方国家,意识到情报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开始成立专职部门,撰写专著,将情报档案列入科学研究范畴。也因此,继美国提出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之后中,世界各地掀起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的热潮,我国也迅速做出反应,于1993年底,正式启动了国民经济信息化的起步工程——三金工程。近些年,中国国家领导人更是将信息档案工作视为国计民生的重点,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信息化发展虽然短暂,却非常壮大,也必将持久。寰球公司,作为一家大型国际工程公司,为顺应潮流、自我提升,在信息建设、档案电子化管理方面,一直积极的前行着。笔者自参加工作至今十余年,一直从事文件档案管理工作,亲闻亲历了公司信息、情报档案的各种变迁、沿革与进步,公司档案工作的发展史就是公司发展史的一个缩影,每一步,都是顺应时代变迁、努力领先奋进的步伐。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人类记忆系统的双重认知加工过程模型出发,提出了关于问题解决中的启发式的理论分析框架,梳理了启发式的概念内涵及其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并根据问题解决者所拥有的知识类型差异界定了四种类别的启发式,以此对已有的启发式研究进行整合和拓展。 相似文献
10.
西部大开发中的林草植被建设问题--香山科学会议第153次学术讨论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西部地区是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人类的生存与生产环境比较恶劣.历史长久的人为活动,特别是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更加剧了生态环境向恶性化发展.江泽民总书记发出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大西北的号召以后,国家和地方政府实施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西部大开发的决策把生态环境建设放在首要地位,改善与扩大人类生存空间.并认为,加强林草植被建设,改善生态环境,近几年将是最有利的时机.相继实施了如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防沙治沙等一系列重大措施.生态环境建设各项措施的实施应持极其慎重的科学态度,要有科学的试验和论证,一切措施要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科学技术要走在措施实施之前.例如不同区域植被建设中乔、灌、草的配置,植被建设的方式和模式,宜林、宜草地域的评价,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植被建设,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等.在上述方面,国外的相关理论和经验虽然可以借鉴,但是,根据时空关系的生态学基本原理,生态建设必须因地因时而建,不可脱离地域和各种自然和社会条件.超越客观规律,可能造成重大损失,受到自然的惩罚. 相似文献
11.
社会建构主义的直接批判对象是自主性的科学观,即认为科学知识构成了一个独立的王国,它以某种形而上学的存在为基础,或者是先验的理性逻辑,或者是先验的认识能力,它们使得科学世界和人类的其他领域区分开来。因此,自主性的科学观是以形而上学的本体论区分为前提的。社会建构主义通过将科学的基础还原为历史性的存在,超出了这种形而上学的区分。 相似文献
12.
国家创新体系是一个复杂、宏大的体系,多种角色、多个部门的参与,不仅是必然的现象,而且各种角色、各个部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是保证创新体系富有活力和健康运行的重要基本条件.然而近年来,在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中,有关"部门分割"而导致国家有限科技创新资源不能有效集成和使用的问题似乎越来越受到关注.这里,如何发挥部门、地区的积极性和如何避免因部门、地区的分割而造成资源浪费似乎成为矛盾的两个方面.解决这一矛盾,显然不能简单地靠集中或限制等手段,而应通过加强协调予以解决.然而,协调难似乎也是一个常常困扰有关决策部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职业化是我们的唯一选择--关于我国基础研究队伍建设有关问题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明确提出了我国基础研究队伍建设必须走职业化道路的观点,并对基础研究队伍职业化建设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索,认为我国的基础研究工作要想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参与国际竞争,没有一大批职业化科学家和职业化科研工作管理者是不可能的,基础研究队伍职业化是我们的唯一选择. 相似文献
14.
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中西部地区一方面必须加快改革开放,提升自己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另一方面,各地也必须从实际出发,发挥资源优势,发展优势产业,发展各具特色的经济.着力发展地方特色经济,这既是中央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变化,应对日趋激烈的国内国际市场竞争,大力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而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西部地区跨越式、追赶式发展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15.
摘要 探讨建立我国翻译教学的术语学培训体系的问题十分重要而迫切。本文针对术语学教学体系的一些核心问题,例如教什么,怎样教,提出了在翻译教学框架中的术语学培训方案,提出了一个供同行讨论或者参照使用的术语学大纲,同时对教学的模块组合、师资、教材教法要素,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希望共同关注这些问题,尽快完善有中国特色的术语学教学体系。一、引言术语学培训在世界很多国家,特别是在欧洲国家和加拿大的大学中,无论是对翻译专业的学生,还是对在职的专业翻译人员,都早已是翻译教学计划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国外一些大学对翻译者开设术语学培训课程取得了成功经验,参加过术语学系统训练的译员在提升翻译质量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1]笔者认为有必要尽早在翻译教学中融入术语学的培训内容。然而,就目前我国大学译员培训的教学计划体系来看,还存在着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术语学科“堂堂正正”地被纳入到大学的课程教学中。例如:我们还没有一个可供术语学教学遵循的教学大纲,还缺少合适的术语学通用教学材料或者专用的教科书,懂得术语科学及其课程教学方法的合格教师还很缺乏。术语学课程无论是作为必修课还是选修课,都还没有正式被权威的教育管理部门列入我国大学相关专业的教学体系中。就翻译教学而言,国内还没有形成能够适用于翻译专业学生与专业翻译人员的术语学教学体系。因此,研究在我国翻译教学中如何构建术语学培训体系的问题,例如术语学大纲的设计、术语学教师的要求、教材、教学方法等问题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外学者Sager对欧洲翻译者培训机构的术语学培训进行了总结。[2]Picht描述了世界主要国家术语学培训发展至1991年的现状。[3]Picht和Partal又专门撰文讨论了术语学培训方方面面的情况。我国学者郑述谱提出应在我国高等学校开设术语学课程的观点。[4]郑述谱又介绍了俄国的术语教育情况,其中谈到了术语学的教学内容等。[5]2004年12月24~25日,在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和黑龙江大学联合举办的“中国术语学建设研讨会”中,多位专家学者都提出应在高校开设术语学课程。一般来讲,教师比较容易了解到欧洲和加拿大一些高校和培训机构术语学教学方面的信息,并且有不少的有识之士意识到把术语学列入我国高校学科建设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但是对于术语学教学中的一些要素问题,例如应该教授什么样的内容,如何来教,谁提供培训,如何为受训者设计培训等相关的问题,却探讨得不够。针对这些术语学教学体系的核心问题,面向我国特定的翻译者这个组别,笔者提出了在翻译教学框架中的术语学培训方案,提出了一个供同行讨论或者参照使用的术语学大纲,同时对教学的模块组合、师资、教材教法等问题,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希望大家共同来关注这些问题,尽快完善有中国特色的术语学教学体系。二、术语学未进入翻译教学计划的原因术语学科未被纳入翻译教学计划的原因很多,其中术语学学科未能在学界准确定位的问题是一个主要原因。[6]与高校中的其他学科或者科目相比,术语学学科的教学与研究地位低,甚至没有被确认,加之宣传普及不力等,都是导致术语学至今都未作为大学相关专业独立课程的原因。另外我国高校中的许多同行对术语科学普遍知之甚少,甚至存在诸多的误解。术语学未受重视的其他原因还包括:公众、社会,甚至一些领域的专业人士不能正确认识术语科学;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相关的部门,包括大学的教学管理部门,无论是从经费拨款上还是在行政措施与具体的行动方面,都未能充分支持或者扶持这一学科的发展;术语学面向社会大众宣传不够以及在我国发展起步得晚、未形成自己的完善体系等。因此,术语学的社会地位与学术研究的“法律”地位的确立已经迫在眉睫,特别是该学科的学术或者教学与研究的定位问题。三、术语学大纲设计Picht与Partal通过概括综述世界主要培训机构的术语学教学状况,他们设计了一个分为20个组成单元的术语学教学模型大纲,其中1~10单元的内容是所有类型的学习者或者使用者都必修的部分,例如:专业翻译者和翻译专业的学生,术语与语言规划人员,从事标准化工作的人员,术语库的工作人员,术语学教师与研究人员,信息与文献工作者,各专业领域的专家等。[3]这10个必修单元适合于不同类别的目标组别,但是侧重点有所差异。而11~20单元的内容则是为不同类别的学习者所设计的选修部分,由不同专业的人来自行选择其适合的内容。Picht和Partal所设计的这个术语学大纲至今仍然在世界各国的术语学培训中使用并且有着广泛的影响。笔者依据他们的大纲设计模型,提出了一个可适用于中国译员术语学培训的大纲,这个教学大纲是一个面向我国学习者的修改版本,限于篇幅,只介绍其主要内容。(一)构建我国翻译者使用的术语学课程教学大纲1.引言介绍术语学概述:(1)“术语学”这个术语的意义,跨学科属性;(2)术语学原则、方法、方法论与工具;(3)比较术语学;(4)术语学与专业翻译。术语学的功用和意义:(1)促进信息交流的清晰无误;(2)减少歧义,提高交际的准确性,促进在某一专业领域中信息交流的效果;(3)提高翻译质量,提高源语与译语产品的质量和应用能力;(4)重复利用术语信息单位可减少翻译费用;(5)舒畅的交流可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6)有效使用术语资源;(7)熟知各种术语产品和服务;(8)术语库、术语集及多语言工程与知识库的有效管理,公司企业的信息管理;(9)术语知识的本土化和全球化;(10)术语标准化、语言规划等。2.术语学的目标目标:(1)在专业领域的翻译中保证与提高交际的效果;(2)知识的转移;(3)语言与特定专业领域的知识的获取;(4)专业术语的处理;(5)分析与解决术语问题;(6)为自己开展术语工作做准备等。术语学的益处:(1)知识的分享与交换;(2)特定专业基本术语的掌握;(3)翻译质量,术语使用的清晰一致;(4)语言规划与新术语的使用;(5)术语的系统观或结构观的形成[7];(6)科技写作质量的提升;(7)正确使用术语数据库和其他术语资源;(8)术语研究能力的培养等。3.与术语学密切关联的学科(1)认知科学与知识工程;(2)科学哲学;(3)词典学与语义学;(4)逻辑学;(5)信息科学;(6)计算机语言学;(7)翻译研究;(8)应用语言学、符号学、本体论和其他相关的学科领域,侧重术语学的跨学科属性等。4.术语学的基本概念(1)概念理论;(2)概念与术语的分析和定义;(3)概念的表现形式;(4)概念与术语的关系;(5)术语等值的确定。5.物体与概念(1)基本定义与解释;(2)概念的内涵与外延;(3)特征、类型及其用法;(4)概念的表现方式:a.语言表现——定义与解释、定义的类型、好定义的要素、定义的方法等,b.非语言的表现——公式、图表、画面等;(5)概念间的关系;(6)概念体系:类型、结构与应用,例如属种关系、层次与非层次的关系[8];(7)概念领域与范围。6.术语和用来表示概念的其他形式(1)术语单位与词;(2)术语的构成、要求与类型,简单术语与复杂术语,例如缩略词、短语型术语,中文词组术语的结构;[9](3)概念与术语的关系:一词一义,一词多义,同音异义,等值,概念与术语的协调;(4)术语体系;(5)新词、新术语与借用词;(6)中文术语的构成,中文单词型术语的结构[9];(7)中文术语的其他特征。7.术语辞典学(1)传统辞典学的方法与管理;(2)计算机化的辞典学方法与管理;(3)术语数据库:发展历史介绍,术语库与知识库;(4)数据的要素,数据格式,术语库的类型,术语数据的交换,网络化;(5)中国的术语库;(6)关注以翻译为方向的术语辞典学。8.术语管理的过程(1)不同的术语编撰方法描述;(2)术语编撰方法论:术语项目规划,项目管理与执行的要点等。9.术语、信息与文献编辑10.术语与标准化(1)基本定义,何谓标准化;(2)术语标准化的类型:技术标准与术语标准,单语言标准与多语言标准;(3)组织架构:国际主要组织(例如ISO,IEC),地区组织(例如NATO,欧洲标准化机构),国家一级的组织和主要的职业标准化组织;(4)标准化的可能性和局限性;(5)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6)中国的术语标准化;(7)国际合作与网络等。11.术语与专门用途语言文本的生成12.术语学研究的新动态13.术语学课题或者实践(二)翻译教学中的术语学课程模块术语学的跨学科属性说明该学科涉及的领域广,包括语言学、翻译研究、信息科学、符号学、认知科学、知识工程及传播学等。这也意味着术语学的方法、原则和理论能够适用于不同的学科目的。术语学的简介课程或称导论课应该能够服务于不同的专业组别及不同的目标。为适合特定的组别需要,例如翻译者,课程设计人员或者教师时常需要变换导论课的一些教学内容。对于学员不同的背景、不同的目标、不同的需求和水平,术语学培训课程最好以“模块”的教学方式进行。上文1~10项内容,作为术语学导论课程,是培训译员的“共核”必修部分,应该能适用于培训不同类型的翻译者,既可包括翻译专业的学生、在职的翻译者,也可以是其他人员,例如术语学教师,专门用途语言教师,标准化工作人员及各领域的专业人员等。11~13项则属于选修内容,虽然设计的内容是针对翻译者的实际需要,但是教师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师资、学习者及教学条件等)选择适当的模块来安排教学。1~13项中的教学内容,无论是必修部分还是选修部分,都已在Picht和Partal的术语学大纲“题目”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改变。术语学模块教学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分模块教学的方式也有利于根据内容及时间进行调整。同样,课程的属性是必修还是选修,是短期培训还是长期培训,也决定着术语学模块的选择。长期固定的正式术语学教学显然与短期强化式的培训在内容和方法上有差异。把术语学列入翻译者的课程计划中,学习者修完后,便会对翻译与术语学这两门学科有切身的认识,也有利于形成系统思维的方法。对于翻译专业的学生来讲,理想的授课模式是:教师以正式讲课的方式系统地传授每个单元所涉及的术语学重点部分,加上适当的练习和项目实践。鉴于术语学课程还没有成为我国翻译者培训的“独立”必修课或者选修课,在这种背景之下,就需要教师自己决定,以模块的方式把适合的术语与翻译内容融合到整个的翻译培训计划中。我国学者潘书祥[10]与郑述谱[4]及其他学者呼吁把术语学作为公共课程在高校中开设。这个倡议很好,但是笔者认为目前把术语学作为公共课大规模地面向文理各专业学生开设的条件还不成熟,但可以先行在与术语学关系密切的专业,例如翻译学、传播学、专门用途语言等专业进行教学试点,特别是在研究生层次实践。主要原因是这类专业有实施术语教学的条件,其他原因会在下文谈到,例如师资的要求等。另外国外术语学教育在大学开展几十年来,也不是面向所有专业的学生。对于在职翻译者来说,术语学课程培训不必完全采用针对在校学生的模式,因为职业翻译者在他们的工作经历中已经具备了不少术语工作的实际经验,国外有句话说“译员就是个术语工作者”(the translator as terminologist)。为他们开设短期强化术语学课程可以提高他们术语翻译的能力。这类课程的内容应侧重术语工作和术语管理工作中的理论及实际应用方面。教学模块的选择要尽可能符合译员工作的实际利益,译员也从对术语翻译问题的讨论中及术语管理的课程中获益良多。总之,培训要有利于译员在各个专业领域的知识转移与信息交流过程中质量与效率的提高,同时提高了他们的实际交际能力和术语工作能力。(未完待续) 相似文献
16.
关于我国翻译教学中术语学培训体系的建设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探讨建立我国翻译教学的术语学培训体系的问题十分重要而迫切。本文针对术语学教学体系的一些核心问题,例如教什么,怎样教,提出了在翻译教学框架中的术语学培训方案,提出了一个供同行讨论或者参照使用的术语学大纲,同时对教学的模块组合、师资、教材教法要素,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希望共同关注这些问题,尽快完善有中国特色的术语学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7.
在系统进化和个体发育过程中,人的感觉器官形成了特定的构造。这种特定的构造既确保了人的认识能力,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的认识能力,但这种限制并不构成人的认识能力的最终的绝时界限。由于主体内信息的存在、客体外信息的转化、知觉和表象、理性认识、人造感官以及认识继承性,人类已在许多方面弥补了感官的不完备,从而大大增强了自身的认识能力。 相似文献
18.
北京的初冬阳光明媚 ,在十六大召开的喜庆日子里 ,由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主办的“科学技术中的哲学问题研讨会”于 2 0 0 2年 11月 9— 10日在清华大学召开。会议主要议题包括 :( 1)科学技术的元理论问题 ;( 2 )物理、生命与心智科学的哲学问题 ;( 3 )技术哲学与科技伦理学 ;( 4 )复杂性与系统科学中的哲学问题。会议共收到论文 60余篇 ,摘要 10余篇 ,其中国外论文 4篇。来自全国 2 0多个省市的 11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共安排了 2 0余位学者作大会专题报告和 4个分会场的小组讨论。会议参加人数之多 ,超出了组织… 相似文献
19.
核能发展是双刃剑,它在造福人类的过程中,其自身也存在着许多潜在的和现实的风险。本文立足于全球化风险传播、分配、危害等视域,深刻探讨了核风险的基本特征及其破坏性,并从资本负面效应与工具理性张扬相结合的维度,分析了核风险生成的原因,指明核风险的全球性对人类产生的破坏是巨大的、残酷的、深远的。藉此,强调加强民生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剖析了民生安全文化的人本价值取向及其道德规约功能。最后,本文指出,在我国核能事业走向深入发展的关键阶段中,应重视民生安全文化的建设,这一理念有利于避免资本负面效应以及工具理性张扬、价值理性弱化的趋势,有利于重塑核能发展的价值理性与道德理性,来预防、规避和限制核风险的发生,保证人的本体性存在与环境可持续发展之安全,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亨普尔的律则解释模式——演绎-律则模式和归纳-统计模式适用于社会科学的假设下,通过对相关性问题以及高概要求的讨论,考察了I—S模式对社会科学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