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2005年8月~2014年7月的数据构建了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了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对于中国进口价格指数与消费者物价指数的传递效应。研究表明,汇改后的十年,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对进口价格指数与消费者物价指数的传递效应为部分传递,并且有一定时滞性;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对进口价格指数的传递性优于消费者物价指数。  相似文献   

2.
利用2006—2017年我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不包含西藏自治区、港澳台地区),建立滞后1期的随机效应面板模型,研究不完全汇率传递的区域差异性,即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变动对通货膨胀影响的区域差异性。实证结果表明:汇率变动与通货膨胀水平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即本币贬值导致通货膨胀;东部地区的汇率传递效应明显弱于中部、西部地区,这使得货币政策在东部地区更为有效。我国应实施更多稳定高效的货币政策,以稳定通货膨胀;应着重稳定国内物价水平,为更灵活的汇率制度提供施展空间;中、西部地区可借鉴东部地区的模式,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人民币汇率问题是当前国内外关注的焦点问题,正被卷入"后危机时代"国际货币争端的漩涡当中,何去何从,备受瞩目。本文运用经济学原理,对货币币值和汇率的决定因素,人民币升值压力来自何方等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分析,并提出了新时期应对升值压力,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4.
人民币汇率制度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所关注的焦点。2005年中国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变动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单边升值"和2008年下半年以来的"双向波动",许多学者也开始质疑中国政策当局对经济的调控能力。本文主要从实证角度出发,运用VAR模型来分析汇改以来中国汇率政策的有效性,并对中国政策当局提出一些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在调整汇率水平的同时,也改变了汇率波动幅度,而汇率的波动性是汇率风险的主要来源。随着中国汇率制度的改革,汇率形成机制进一步市场化,汇率波动有扩大的趋势。汇率波动的不确定对社会和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要重视汇率形成机制,避免人民币汇率大幅波动。  相似文献   

6.
同样的汇率升值,不同的日本和德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总是拿人民币汇率"说事"。抛开这点不谈,单就汇率升值而言,从历史上看,最终导致的结果也会完全不同。这正应了中国的那句古语——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其间带来的启示是值得我们重视的。  相似文献   

7.
1994年1月1日,我国对外汇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实现了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有条件的可兑换,人民币汇率由过去官方汇率和调剂市场汇率并存合并为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单一汇率制;1996年底,我国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八条款,实现了经常项目下完全可兑换。为了保证可兑  相似文献   

8.
人民币与国际汇率的非线性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BDS检验和R/S方法揭示了2种人民币汇率和3种国际汇率日收益率序列是确定性分形序列.研究结果表明,上述汇率序列不服从正态分布和布朗运动,并且具有内在的非线性分形结构,人民币兑日元的汇率波动关联性比其它汇率的波动性高,反映出人民币兑日元汇率波动受历史信息的影响程度较高,其"长期记忆"特征也越明显,有助于进一步深入分析汇率的内在机理以及对汇率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人民币汇率及汇率制度,分析了人民币升值的原因及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从对外贸易角度论述了人民币汇率的走势。  相似文献   

10.
主要分析了人民币汇率近几年的走势及其成因,阐述了人民币不贬值的意义,论述了人民币今后的走势及其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比例不仅受到传统的计价货币选择因素的影响,还取决于在岸离岸的人民币汇率差异、人民币升值预期等特有因素.通过理论假设和实证,通过完全修正的最小二乘模型(fully modified OLS,FMOLS)分析了套汇、套利、人民币升值和离岸人民币存量对香港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比例的长、短期作用机理和影响程度.研究发现,以上4个因素对香港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比例均有显著影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可持续发展有赖于离岸市场的和汇率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2.
基于1994—2012年人民币汇率和中国-东盟六国贸易的年度数据,采用协整方法和Granger因果检验考察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中国贸易收支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中国-东盟六国贸易收支的汇率弹性为-0.46,不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不是中国-东盟六国贸易收支的Granger原因,现阶段人民币汇率调整并不会对中国-东盟六国的贸易收支产生显著影响,相反,国内外实际收入尤其是国外实际收入的上升对双方贸易收支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3.
均衡汇率是指一个国家对内、对外同时实现均衡的汇率。研究均衡汇率对国家制定对外经济政策,维持经济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用K rugm an汇率目标区理论建立了人民币均衡汇率汇率目标区模型。选取不同基础经济变量组合建立汇率目标区模型对人民币汇率进行评价。计算结果说明1995—2004年人民币对美元实际汇率对均衡汇率的失调度均小于4%。并用该模型对2005年末人民币均衡汇率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目前人民币汇率处于合理水平。  相似文献   

14.
运用贸易加权的实际有效汇率(REER)测算方法,以1994--2009年间人民币对中国前10位主要贸易伙伴货币的双边名义汇率的中间价、物价指数及贸易额等为样本数据,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进行了测算和分析,得出人民币名义汇率、名义有效汇率与实际有效汇率存在明显的走势差异,包括美元在内的单一货币对人民币的名义汇率,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采用Q检验,经典R/S分析法以及ARFIMA模型对人民币和欧元汇率收益率序列的记忆程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收益率虽然不存在显著的短记忆性,但长记忆特征比较显著,而欧元汇率收益率虽然存在短记忆特征,但不存在显著地长记忆性,说明了欧元外汇市场的成熟和人民币外汇市场的低效,因此,对两种汇率收益率序列的拟合预测需建立不同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6.
现行的人民币汇率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实际为盯住美元。然而中美两国间生产要素无法自由流动,单一盯住美元不利于准确评价汇率政策的效果,也不符合人民币逐渐走向自由兑换的要求。文章分析我国汇率制度现存的问题以及改革的阻力,结合蒙代尔"三元悖论"探讨人民币汇率制度向着浮动汇率发展的改革政策。  相似文献   

17.
回顾了人民币汇率自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重启以来的人民币汇率的升值趋势及经济影响,并分析了这种升值趋势的动因。分析表明:我国经济相对美国、欧盟等经济体的强劲增长是人民币长期升值趋势的根本动因,我国与美国货币政策的背离是导致人民币汇率近期升值的原因,美债危机和欧债危机则加速了人民币汇率近期的升值趋势。  相似文献   

18.
2013年人民币汇率表现出较强劲的升值态势,反映出中国相对稳健的经济增长和市场中的升值预期。但经济基本面分析表明,人民币汇率已失去大幅升值的基础。另一方面,受我国经济发展减速、美国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世界经济运行不确定等因素的影响,人民币汇率在未来可能进入阶段性贬值通道或围绕目前水平宽幅震荡。在经济不确定性加强的环境下,我国央行需通过人民币国际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等,强化人民币汇率形成的市场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主要分析了人民币汇率近几年的走势及其成因,阐述了人民币不贬值的意义,论述了人民币今后的走势及其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后 ,在人民币汇率政策取向上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一种是人民币汇率应贬值的观点 :一种是人民币汇率应保持稳定的观点 ,我国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 )在即 ,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将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同时也对人民币汇率政策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