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中国水仙鳞茎为试材,进行中国水仙愈伤组织诱导及其分化的研究.结果表明:1)2%次氯酸钠20 min较适合水仙花花苞的消毒处理,水仙鳞茎的消毒处理以0. 1%升汞12 min灭菌效果较好,以内层鳞片存活率最高,外层鳞片次之;2)在MS+6-BA2. 0 mg·L-1+2,4-D 0. 5 mg·L-1为愈伤诱导及继代的培养基上,子房壁愈伤诱导率最高,为77. 8%,但继代未见再分化,外层鳞片愈伤诱导率次之,外层鳞片与带鳞片的鳞茎盘诱导的愈伤均能继代发育成小鳞茎;3)以培养基MS+6-BA 2. 0 mg·L-1+NAA 0. 5 mg·L-1较适合外层鳞片愈伤组织的再分化,鳞茎分化率达64. 4%;4)在培养基1/2 MS+IBA1. 0 mg·L-1上,水仙鳞茎苗生根效果较好,生根率达86. 7%,移栽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2.
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方法对"三月花"黄花菜的组织培养技术进行了探索.结果显示:幼叶用0.1%升汞灭菌12 min时效果最佳,外植体污染率、死亡率均为0, 14 d后外植体启动率为62.5%.最佳愈伤诱导培养基为MS+2 mg/L 2,4-D+0.1 mg/L 6-BA,外植体出愈率为86.67%;愈伤组织最适分化培养基为MS+2 mg/L 6-BA+0.5 mg/L IBA,愈伤组织分化率达到80%,平均每块愈伤组织不定芽个数为1.72.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0.5 mg/L NAA,生根率达到93.33%,平均每个芽苗生根数为5.83条,试管苗炼苗移栽后,成活率达95%.利用该组织培养技术,幼叶外植体通过愈伤组织途径获得"三月花"黄花菜再生苗.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郁金香的组织培养方法,本试验以叶片、花茎、花托、鳞片、芽为外植体,研究不同外植体对郁金香组织培养中愈伤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内层鳞片、花托和花茎接种一段时间后只有愈伤萌动迹象,但萌动后,则不再分化,逐渐褐化死亡;叶片接种后,无愈伤分化萌动,直接褐化死亡;2℃和5℃处理12周后鳞茎的芽的诱导率和鳞片的萌动率较高;鳞茎2℃处理12周后的芽接种在培养基MS﹢NAA0.3 mg/L﹢6-BA 2.0 mg/L上,其愈伤组织诱导率可以达到50%。所以,在本实验中,以2℃处理12周后鳞茎的芽作外植体诱导愈伤的效果最好,本实验中培养基MS﹢NAA0.3 mg/L﹢6-BA 2.0 mg/L适宜芽诱导愈伤。  相似文献   

4.
野生和组培川贝母总生物碱含量的测定和定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测定了组培川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 Don)不同部位和生长状态下的总生物碱含量,并应用切片技术对生物碱进行组织化学定位,建立了石蜡切片观察生物碱分布的方法.结果表明,在市售川贝母、野生川贝母鳞茎和组培川贝母的不同部位中,组培的再生鳞茎总生物碱含量最高,带不定根的愈伤组织次之;在多种染色方法中,采用传统石蜡切片并用碘化铋钾定位生物碱效果较好;鳞茎中的生物碱主要分布于薄壁细胞内,愈伤组织中的生物碱则主要分布于细胞壁周围;野生川贝母鳞茎中生物碱分布同淀粉粒有一定关系,而在组培鳞茎  相似文献   

5.
以黄蜀葵种子获得无菌苗的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浓度激素配比对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再生植株的影响.结果表明:以75%酒精30s+0.1%升汞10min灭菌黄蜀葵种子,可获得较高发芽率的无菌苗;愈伤组织最适诱导培养基为改良MS+KT0.8 mg/L+IAA0.6mg/L,经愈伤组织分化不定芽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3.0 mg/L+NAA0.05 mg/L;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NAA0.1 mg/L;且移栽后成活率可达95%.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花和各部愈伤组织总黄酮的含量,对比发现:花中总黄酮的含量高于各部愈伤组织,愈伤组织中子房愈伤组织的总黄酮含量高于其他部位.  相似文献   

6.
杜鹃红山茶花蕾经4℃低温预处理5~15 d后,用不同消毒剂进行表面消毒.以花药为外植体,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低温预处理下,花蕾表面消毒方法以及2,4-D与KT、NAA浓度组合对杜鹃红山茶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4℃低温预处理花蕾的最佳时间为5 d,花蕾的最佳消毒方法为75%乙醇浸洗30 s后,用0.1%升汞消毒10 min;诱导花药愈伤组织的适宜培养基为MS+1.0 mg/L 2,4-D+0.5 mg/L KT和MS+0.5 mg/L2,4-D+0.4 mg/L NAA,于23~25℃暗培养30 d,愈伤组织诱导率分别达34.44%和35.33%.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铁线莲‘朱卡’(Clematis ‘Julka’)的带芽茎段为起始材料,通过组织培养方法建立再生体系。【方法】利用腋芽诱导—不定芽增殖—生根和愈伤组织诱导—增殖—分化—生根两种途径,建立该品种的组织培养再生体系,形成铁线莲‘朱卡’完整植株。【结果】铁线莲‘朱卡’组织培养最适宜灭菌条件为质量分数10%次氯酸钠溶液灭菌12min;带芽茎段诱导腋芽最适培养基为MS+NAA 0.1 mg/L+6-BA 1.0 mg/L,不定芽增殖最适培养基为MS+IBA 0.20 mg/L+6-BA 1.0 mg/L+GA3 0.2 mg/L;带芽茎段诱导愈伤组织最适培养基为MS+NAA 0.05 mg/L+6-BA 2.0 mg/L,愈伤组织增殖最适培养基为MS+NAA 0.20 mg/L +6-BA 2.0 mg/L,愈伤组织分化最适培养基为MS+NAA 0.03 mg/L+6-BA 3.0 mg/L;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IBA 0.3 mg/L。【结论】首次用两种器官发生方法建立了稳定高效的铁线莲‘朱卡’再生体系。直接形成不定芽时增殖倍数可达5.52。诱导愈伤组织途径的器官发生中,愈伤组织分化率可达76.7%,分化不定芽平均数超过3。两种途径诱导生根率都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8.
选择云南文山三七块根为外植体,采用全面实验法或正交实验法,研究组织培养过程中外植体最佳表面消毒方案和最佳愈伤组织诱导、分化生芽、生根方案.试验结果表明,三七块根最佳表面灭菌方案为75%乙醇消毒10 s,再用2%次氯酸钠溶液消毒15 min;最佳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蔗糖30 g/L+琼脂8 g/L+KT1.0mg/L+2,4-D1.0mg/L,批pH=5.8;生芽生根培养基可以选择MS+蔗糖30 g/L+琼脂8 g/L+2,4-D0.5 mg/L+NAA1.0mg/L NAA+6-BA1.0mg/L,pH=5.8.  相似文献   

9.
安祖花组织培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安祖花外植体的离体培养显示,在MS+2,4-D 0.1 mg.L-1+NAA0.2 mg.L-1+BA1.0 mg.L-1的培养基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达93.8%.40 d后,将愈伤组织接于MS+BA1.0 mg.L-1的培养基上,45 d后出现芽的分化.再生芽易于生根,将小芽接于MS培养基上壮苗30 d,再接于1/2MS培养基上,30 d后形成完整小植株,移栽成活率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0.
通过筛选金线莲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不定芽诱导分化和无根苗壮苗生根的最佳培养基配方,建立金线莲组培苗快速繁育体系.结果表明,在5种外植体中,叶柄和茎两部分外植体能诱导出愈伤组织;叶柄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1/2 MS+NAA 0.6 mg/L+ZT 0.5 mg/L+6-BA 0.5 mg/L,培养50 d后统计愈伤组织诱导率为95.0%;不定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1/2 MS+ZT 0.4 mg/L+NAA 0.5 mg/L+6-BA 1.5 mg/L,培养30 d统计不定芽诱导率达93%;金线莲壮苗生根最佳培养基为1/2 MS+活性炭1 g/L+NAA 0.3 mg/L,培养40 d统计生根率为100%,且组培苗长势健壮;将组培苗移至由草炭泥和锯末(1∶1)组成的基质中,在温度(20±2)℃,相对湿度在90%左右和光照强度为400 lx的条件下培养25 d后统计金线莲苗的存活率为88%.  相似文献   

11.
在MS培养基中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头孢噻肟钠对染菌川贝母组培物进行抗生素除菌培养,分析头孢噻肟钠对染菌川贝母组培物的除菌效果.实验表明,采用浓度为500 mg·L-1的头孢噻肟钠抗生素培养基连续进行2次除菌处理培养,对染菌的川贝母组培材料的除菌效果最好,其除菌率高达96.3%.  相似文献   

12.
以大通鸡腿葱未受精子房体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部位的外植体种类、培养基、生长调节剂以及碳源对未受精子房离体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顶部花蕾即将开放时,以中部花蕾子房体接种后愈伤组织诱导效果明显,诱导率为3.7%;通过对基本培养基筛选,MS基本培养基诱导效果最佳,诱导率为3.26%;最佳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生长调节剂水平为MS+2 mg/L 2,4-D+3mg/L 6-BA,愈伤组织诱导率为7.97%;应用蔗糖的效果优于麦芽糖,蔗糖浓度为75 g/L时,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为8.71%。不同培养条件对提高愈伤组织诱导率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缓解川贝母的市场供需矛盾,本研究利用组织培养技术生产瓦布贝母再生鳞茎,探究了适宜的组织培养条件,并采取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总生物碱.结果发现,鳞茎采用75%酒精约10 s和0.1%升汞15 min灭菌,外植体污染率最低;不同种类和浓度范围的激素能够影响外植体的启动和生长状况,NAA和6-BA浓度范围分别控制在0.5~2.0 mol/L,均能诱导出再生鳞茎;不同激素培养条件下,瓦布贝母再生鳞茎总生物碱存在差异,有超过一半的再生鳞茎总生物碱含量达到中华药典的规定要求,因此,组织培养是获取瓦布贝母活性成分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食用百合卷丹离体培养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食用百合卷丹的鳞片作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6-BA和NAA的不同植物激素组合,分组进行不定芽诱导、继代增殖和诱导生根培养。结果表明,鳞茎的中层鳞片具有较强的不定芽分化能力,6-BA 0.5mg/L+NAA 0.1mg/L的激素组合适宜于鳞片的不定芽分化和继代增殖,而最利于诱导生根的激素组合为NAA 1.0mg/L+6-BA 0.1mg/L。组培苗经过60天左右培养可在培养基中直接产生小鳞茎。  相似文献   

15.
湖北贝母组织培养中外植体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湖北贝母的组织培养的快繁系数,研究了外植体来源和取材时间对湖北贝母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湖北贝母愈伤组织的诱导以出苗期诱导效果最好,鳞茎的诱导率最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不同川贝母制剂的镇咳、祛痰和抗炎药效作用,为川贝母相关制剂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建立小鼠氨水致咳模型、酚红排痰模型、蛋清致小鼠足肿胀炎症模型,以及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炎症模型,观察川贝母片剂和川贝母膨化制剂对上述不同模型小鼠的镇咳、祛痰和抗炎药效作用.结果:川贝母片剂和膨化制剂均能明显或部分增加小鼠的酚红排泌量,抑制小鼠的耳部肿胀和足部肿胀,分别降低其肿胀率,显示出较好的抗炎和祛痰作用;与此同时,川贝母膨化制剂还能明显或部分减少氨水引起的小鼠咳嗽次数,显示出一定的镇咳作用.上述作用均优于川贝清肺糖浆及原料药.结论:川贝母片剂和膨化制剂具有一定的祛痰、镇咳和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7.
参照2010年版《中国药典》相关方法,建立组培川贝母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薄层色谱等项目的检查方法并规定限度,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建立组培川贝母的总生物碱含量测定方法并规定限度,以此对组培川贝母进行质量标准研究.结果表明:组培川贝母的总灰分不应超过2%,酸不溶性灰分不应超过1%,浸出物不得少于20%,总生物碱含量应在0.2%-0.3%之间;本研究建立的质量标准可以控制组培川贝母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对骏枣愈伤组织遗传转化体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进行遗传转化的合适条件为:愈伤诱导培养基MS+6-BA 0.4 mg/L+2,4-D 1.2 mg/L;浸染之前对愈伤组织进行6d的避光培养可提高愈伤组织在共培养过程中的成活率;愈伤组织在OD600=0.4~0.6的农杆菌菌液中浸染10 min,农杆菌LBA4404的生长情况最好;在28℃黑暗条件下共培养放置16 d对转化最适宜;头孢霉素的抑菌浓度为250 mg/L;卡那霉素的筛选浓度为125 mg/L.经PCR检测,初步证明外源目的基因已整合到骏枣基因组中,初步实现了农杆菌介导的骏枣愈伤组织遗传转化,与以骏枣茎叶外植体建立的遗传转化体系相比,以骏枣愈伤组织为外植体共培养时间长,有利于转化.  相似文献   

19.
采用超声波技术对鼠曲草黄酮提取工艺进行研究,选择功率,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为因素进行正交实验,优选出超声提取最佳工艺,并与常规热回流提取法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波法优于常规热回流提取法。超声法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使用60%乙醇,在温度70℃、超声波功率为140W、料液比l2∶5条件下提取30min,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以红掌品种“若比诺”的无菌苗为材料,研究了影响红掌品种“若比诺”愈伤组织的诱导因素.结果表明,基本培养基、外源激素、外植体类型和光照培养条件对愈伤组织的诱导都有显著影响.茎段在MS+BA(2.0mg/L)+2,4.D(0.2mg/L)培养基中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达到100%,叶片在1/2MS+BA(2.0mg/L)+2,4-D(0.2mg/L)培养基中诱导率最低(为0).不同外植体的愈伤组织诱导率有明显的差异,其诱导率的大小依次为茎段〉叶柄〉叶片,茎段最适合做外植体源.光培养下的愈伤组织诱导率比暗培养下的高,光照有利于“若比诺”的愈伤组织的诱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