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分析由电刺激腓肠肌得到的表面肌电信号(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SEMG),研究肌肉疲劳过程中表面肌电信号的特征,采用小波分析的方法,选择与M-波形状相似的小波函数,对其两个半波进行小波变换,分别分析两个半波在时域波形的拉伸程度,确定以小波变换尺度为主要依据的肌肉疲劳指数,实现疲劳状态的定量描述.该方法克服了傅里叶变换在时域中没有分辨率,信号在某一时刻变化将影响整个频谱特性的缺点,确定了特异性和可靠性良好的表征肌肉疲劳的SEMG指标,为进一步应用这些指标评价肌肉功能状态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简要总结了表面肌电技术评价运动技术的主要研究方法及进展,并对这项技术在评价运动技术方面的前景进行展望.结果表明,表面肌电技术因其评价手段的先进性、评价结果的准确性以及安全无创的操作性等诸多优势,必将成为监控运动技术训练的重要手段,在运动训练的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尚文霞 《科技信息》2013,(25):87-88
运用表面肌电与摄像同步测试技术,本文分析重剑复合步法腿部肌肉的用力特征,旨为运动训练和教学提供理论依据。结果:向前两步出弓步过程中,前腿所有肌肉和后腿股内外肌积分肌电出弓步时显著性大于前两步;弓箭还原后退两步过程中,前腿股内外肌、股二头肌积分肌电弓步还原显著性大于后退两步。结论:后腿腓肠肌是前两步启动和前移的主要用力肌肉;弓步的加速,主要是后腿股四头肌力量变大和前腿发力变大的协调配合;复合向后步法过程中前腿股内外肌是推动身体后移的主要用力肌肉。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四种腹肌练习时腹直肌表面肌电图和积分肌电图的研究,揭示了腹直肌主动收缩时肌电和肌张力的变化特征,以及不同腹肌练习对增进腹直肌力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根据检测得到的右上肢主肌肉群的肌电信号,探讨了人体右上肢主肌肉群的肌肉功能状态和男性与女性之间肌肉功能状态的差别.20位实验者右上肢完成13个基本动作,对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掌长肌和指伸肌五块肌肉进行肌电采集,用SPSS 14.0软件时特征参数平均振幅(AEMG)和积分肌电(IEMG)进行数据处理.结果表明:完成不同的日常生活活动,肌肉的活跃程度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男性以增强指伸肌和三角肌为主,女性则以掌长肌和三角肌为主.实验数据可为老年人和残疾人康复训练及肌电信号控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步行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为普遍的运动,要想深入地了解这项运动,必须对行走过程中控制人体运动的关节力矩进行分析。单纯的运动学或动力学研究不能准确揭示出人体步态所蕴藏的生命信息,因此,从关节动力学角度结合表面肌电研究人体步态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通过多环节运动的动力学方法可对下肢关节动力学指标进行分析与探讨。目的:综述人体运动中下肢关节力矩、关节功率等关节动力学参数变化,以及肌电相关指标的变化。方法:检索PubMed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有关步行时下肢关节动力学的文章。英文检索词为Joint kinetics;Walking;sEMG,中文检索词为“关节动力学;步行;表面肌电。”结果与结论:目前对于人体步行中下肢关节动力学的研究:在研究指标上,单一指标的研究较多,多指标的综合研究不足。在研究对象上,针对青年人群和步行障碍患者的研究比较多,对老年人和儿童的相关报到较少。在研究内容上,针对背部负重行走的步态研究居多,对负重损伤的力学机制研究较少,在研究结果上,一些结论之间相互矛盾,负重影响人体步态的确切机制仍然模糊不清。  相似文献   

9.
当人体进入疲劳状态时,表面肌电信号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为了探讨工人在持续上肢作业时肌肉疲劳对人体肌电信号的影响,针对疲劳与肌电信号的关系提出评价肌肉疲劳的数学模型,选取10名健康受试者进行机械操作与重物搬举作业。同时,使用表面肌电测试分析仪对肌电信号进行实时监测,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和非线性拟合方法对疲劳与肌电信号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肌电信号的波动程度对生理疲劳有显著变化,上肢肌肉疲劳程度越重,其肌电信号恢复至正常值越久。非线性拟合结果显示,上肢肌肉疲劳的发展趋势呈现出"S型"的趋势。据此提出,疲劳失稳期前让受试者休息,可以减缓或延迟生理疲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从受试肌群的选取、测试步骤、指标选取和数据处理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无线表面肌电测试系统在手枪射击运动员的动作技术诊断中的应用。以国家射击队手枪慢射运动员石兴隆为例,介绍如何从肌电原始信号图、持枪臂各主要肌群参与工作贡献率和击发前三秒肌群肌电平均振幅等方面对手枪运动员持枪臂肌群用力特征和射击动作稳定性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肌电是唯一一个能连接神经系统,并直接反映运动中肌肉收缩的电信号载体。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对表面肌电在体育科学研究领域中的应用作一个简要的回顾,从而了解肌肉收缩时神经-肌肉的工作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表面肌电技术涉足体育科学领域的研究虽尚处初级阶段,但应用极为广泛,主要表现为用于评定肌肉运动产生的疲劳、肌电与肌力的关系、肌肉活动的协调性与贡献度以及运动选材等领域。  相似文献   

12.
肌电是唯一一个能连接神经系统,并直接反映运动中肌肉收缩的电信号载体。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对表面肌电在体育科学研究领域中的应用作一个简要的回顾,从而了解肌肉收缩时神经-肌肉的工作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表面肌电技术涉足体育科学领域的研究虽尚处初级阶段,但应用极为广泛,主要表现为用于评定肌肉运动产生的疲劳、肌电与肌力的关系、肌肉活动的协调性与贡献度以及运动选材等领域。  相似文献   

13.
运用表面肌电测试仪对江苏省女子举重队现役队员抓举的技术动作进行分析,数据统计表明,原始肌电图和以不同数据为宽幅平均化后的肌电图的图形具备自相似性,是一种分形曲线;几种肌电图的肌电信号数据是三种不同层次的分形子集,完全符合分形论的级差分形原理.  相似文献   

14.
联特征及各肌肉活动贡献度大小。研究方法:选取某省田径投掷项目9名男子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应用德国产ISOMED2000等动测试系统、美国产Noraxon Telemyo 2400T 16通道表面肌电无线遥测系统进行同步测试。运用配对T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显著性水平设为P<0.05。研究结果:等动测试中,分别得到躯干左旋或右旋峰值力矩、平均峰值功率值、平均积分肌电值、肌肉活动贡献度相关数据。躯干左旋肌肉峰值力矩和功率值均高于右旋值,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研究结论:(1)等动训练中,不同速度下积分肌电值和峰值力矩变化趋势不一致,单一积分肌电值指标不能反映峰值力矩变化特征。(2)等动训练中,躯干旋转肌群表面肌电时序一致,各肌肉活动贡献度大小不同,斜方肌肌肉活动贡献度处于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5.
肌电信号的分解是根据肌电信号形成的机理 ,还原出构成它的各个运动单位动作电位序列 (MUAPT)的过程 .本文首先采用匹配滤波的方法 ,对组成EMG信号的各个运动单位动作电位 (MUAP)进行检测和提取 .算法能自适应地更新匹配滤波器和标准MUAP模板 ,以跟踪MUAP在发放过程中的缓慢变化 .利用获得的基本MUAP模板 ,根据叠加波形与构成它的各MUAP波形之间面积关系 ,得出可能的MUAP组合 .然后再根据每个MUAP的发放特点 ,采用模糊算法 ,从而得到最终的结果 .还利用模拟肌电信号和真实肌电信号对分解算法进行了实验 ,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介绍一种肌纤维细胞内动作电位(IAP)的建模方法.该方法将IAP波看作两部分之和,一部分对应于动作电位激励波的波峰,另一部分对应于动作电位的后电位,并用两个简单的解析函数分别表示它们.模型的特点是,模型中描述波峰和后电位相对幅度的参数,对应于与激励波波峰有关的跨膜电流的中心矩,而且,这些参数可以由窭验测量的IAP或运动单位动作电位(MUAP)反向估计确定.  相似文献   

17.
分析上臂动作与上臂肌肉的关系,通过表面肌电信号正确识别上臂的动作,是实现上肢功能修复的关键.设计了上肢曲臂、伸臂、水平外摆、水平内收、手臂垂直外旋和手臂垂直内旋6个动作,分别同时记录三角肌、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表面肌电信号,采用时域和频域的方法提取特征值,通过人工神经网络进行识别,识别率达到90%以上.结果表明,通过上肢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和三角肌的表面肌电信号识别上臂的运动是可行的,为应用生物电信号控制机械假肢和实现脊髓损伤功能障碍修复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提出一种适用于表面肌电信号分解的变步长的独立向量分析梯度算法,根据表面肌电信号(s EMG)的生理学特性,将独立向量分析(IVA)模型应用到卷积混合肌电信号的频域分离中,提取隐含在s EMG信号中的运动单位动作电位信息。并将该方法与独立分量分析(ICA)方法的分解性能分析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基于IVA盲源分离技术的分解方法能得到较明显的分解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为了使从人体上采集到的表面肌电信号(sEMG)达到满足生物模型输入的要求,采用Matlab的Simulink和FDA工具对表面肌电信号的处理方法进行仿真研究。  相似文献   

20.
比较在不同角度的静蹲练习中股四头肌表面肌电的变化和髌股关节面受力情况,寻找膝关节功能恢复与强化的科学静蹲练习角度。选取30名健康男性大学生,分别进行屈膝30°、45°、60°的静蹲练习,通过表面肌电仪和三维动作捕捉分析系统采集每位受试者静蹲时的肌电参数及运动学参数的变化特征;并借助力学原理计算分析得出髌股关节的受力。结果:45°静蹲时,股四头肌表面肌电的i EMG值最大;各角度静蹲时,股外侧肌的放电量最大,股直肌最小;静蹲过程中股四头肌的MPF、MF值都呈降低的趋势,但在静蹲45°时MPF、MF值下降最快;髌股关节受力随着静蹲角度的增加而增大。说明在45°静蹲时,股四头肌最容易达到疲劳,锻炼效果较佳,是静蹲练习的适宜角度;其中股外侧肌是最主要的工作肌。建议髌骨劳损患者在做静蹲练习时根据自身的疼痛感觉在30°~60°的范围内进行训练,而应避免大于60°的静蹲角,以免受力过大造成二次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