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解析苔丝的悲惨命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冉苒 《科技信息》2009,(9):104-104
哈代在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描写了贫穷的农家女子苔丝的悲剧性命运。善良的苔丝勇敢地与腐朽社会、传统的道德观念、和男权主义做斗争,但最终没有逃脱命运的悲剧。本文从性格、社会方面对苔丝的悲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从有别于传统革命话语的女性主义角度出发重读《青春之歌》,并从女性主体意识、没有家园的漂泊感和悲剧性命运三方面来来分析女主人公林道静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3.
《老人与海》关注的是人类的生存、命运与环境的冲突的命题。桑地阿哥是一个象征性形象,他身上显示出诸多悲剧性特征,这些特征涵盖着的是作家对所关注的命题的忧患和沉悟。本文就是从这新的视角去挖掘《老人与海》的悲剧性蕴涵。  相似文献   

4.
李商隐的诗歌以幽怨感伤、哀感顽艳的风格闻名于世,究其原因是李商隐的悲剧性精神品格使然.这种悲剧性精神品格和心态的形成包蕴着时代之悲,命运之痛,家世之感,身世之慨.  相似文献   

5.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多丽丝.莱辛于1950年发表了处女作《野草在歌唱》,从此登上了世界文坛。本文将从社会、家庭、及其自身等诸方面分析女主人公悲剧性人生的成因,指出缺失的女性主体意识是造成其不幸命运的根本性原因,从而揭示了构建女性主体意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纵观19世纪伟大的英国作家安东尼·特罗洛普的作品,从其早期小说《养老院院长》到后期小说《菲尼斯·芬恩》,女主人公无不有着悲惨的境遇。本文基于作家特罗洛普的女性观来分析小说中女性人物悲剧性命运的原因,作家自身的反叛精神赋予了笔下的女主人公强势的一面,然而作为维多利亚时代的一员,作家的女性观必然受到19世界英国社会对女性总体价值观的局限,因而小说中女性主人公最终仍然无法逃离远离幸福、走进人生"坟墓"的悲剧性命运。  相似文献   

7.
从家庭环境、性格、爱情和命运方面比较了《静静的顿河》中阿克西尼亚和娜塔丽亚两个女性形象的异同,分析她们身上所散发的"女性的魅力"、完满的人性和悲剧性的结局,并以此窥视哥萨克女性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必然命运。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了贾元春的悲剧性性格的形成及其表现,以及塑造这一艺术形象的多种表现手法。有关她的生死哀乐、荣辱离合的情节贯穿小说的始终,牵制着贾家荣宁两府的命运,从侧面映照出封建社会衰败没落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略论司马迁《史记》的悲剧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记》的悲剧性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本文从司马迁的人生际遇、时代熏染及对楚文化继承方面阐述了《史记》悲剧色彩产生的原因,并着重分析悲剧中各种人物的命运,从而剖析了《史记》悲剧所产生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0.
悲剧意识是对现实悲剧性的认识,是对现实悲剧性的一种清醒的把握。鲁迅的小说中具有强烈的悲剧意识,通过小人物的悲剧命运向我们展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腐朽。本文通过对鲁迅小说的悲剧意识解读,揭示了鲁迅先生对于封建社会的批判。  相似文献   

11.
蒋少琴 《科技信息》2011,(34):184-184
《静静的顿河》是一部史诗性的长篇小说,它在世界文学史上享有盛名,作者肖洛霍夫也因这篇著作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小说着重描写了男主人公葛利高里的悲惨命运。然而文章的精彩不仅在此,它还描写了众多俄罗斯女性,正因为这小说才显得更加生动、真实和感人。本文意欲从两位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入手进一步探讨战争给女性带来的危害。虽然她们努力并大胆地追求自己的幸福,然而深处战争中的她们只能落得悲剧性的下场,妇女成了战争的最大牺牲品。  相似文献   

12.
李锐的小说世界,描写了众多的悲剧形态,有历史造成的悲剧,有性格造成的悲剧,还有难以摆脱的命运悲剧,这使他的小说笼罩着一层浓郁的悲剧氛围。在这种氛围之下,李锐突出了实践主体在命运演变过程中所遭遇的苦难,以及对这种苦难的悲剧性体验,显示了李锐对于人类悲剧性存在的思考和关怀。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悲剧美学的角度探讨英国现代著名小说家约瑟夫·康拉德的代表作《吉姆爷》 ,认为 :康拉德在《吉姆爷》里创造了一个伟大的悲剧境界 ,塑造了一个不朽的悲剧英雄吉姆。吉姆在追求崇高伟大的人格理想的过程中进行了悲剧性搏斗 ,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他与命运悲剧性的搏斗及其悲壮的死产生了撼人心魄、摧人奋发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4.
<李尔王>被视作莎剧中悲剧性最强的作品,然而该剧的荒诞喜剧色彩在莎士比亚的悲剧中也最为浓厚.在<李尔王>一剧中,莎翁通过喜剧性场景的设置、喜剧小丑的安排、荒诞命运的揭示等多种手段拓深其悲剧性,使其达到悲剧艺术之颠峰.  相似文献   

15.
希伯来圣经首先是一部宗教正典,其意识形态性压倒一切,上帝至上的思想渗透于字里行间,上帝耶和华是理所当然的主人公。国王作为耶和华与人之间的中介者,作为上帝在人间的代表,其地位自然要居于上帝之下,其从属性不言而明。国王形象的从属性决定了其不完美性。希伯来圣经中国王形象的不完美性集中体现在两点:一是缺乏政治智慧,二是违犯诫律。国王们身上的缺点又为他们人生的悲剧性埋下了伏笔。希伯来圣经中国王形象的悲剧性也集中体现在两点:一是奋力挣扎与注定失败的命运悖论;二是违背诫律与遭受惩罚的必然因果。希伯来圣经中国王形象的从属性、不完美性和悲剧性的内在逻辑为国王形象的从属性决定了其不完美性,其不完美性又决定了其悲剧性。  相似文献   

16.
从女性主义角度比较两位风格接近的作家白先勇和福克纳的两篇短篇小说,这两位男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有其相似之处,揭示出中西文学作品中女性的自我意识的觉醒与对父权文化的反抗。由于父权文化根深蒂固,这种“被迫”的、“不自觉”的反抗往往难以逃脱悲剧性的命运。与此同时,这种反抗也打破了父权文化不可动摇的神话。  相似文献   

17.
论邢岫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红楼梦》一文中邢岫烟的形象分析.结构意义与审美价值的分析,以及对人物在续书中最终命运的质疑.力求全面、公允地评价这一在红学研究中久被忽视的人物,着重揭示这一人物个人的悲剧命运与全书的悲剧性主题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最近有媒体报道称,日本大地震后出现"结婚潮"现象。这不禁让人想到张爱玲的小说《倾城之恋》:香港的陷落,成就了主人公范柳原和白流苏的姻缘。  相似文献   

19.
张爱玲的小说《茉莉香片》讲述了主人公聂传庆在欲望驱使下疯狂复仇的故事,展现了人性的扭曲与复杂。以主人公聂传庆疯狂欲望下的认同危机为切入点,运用拉康的镜像理论对小说进行解读,揭示了主人公从自我迷失到绝望追寻的悲剧性命运。  相似文献   

20.
关于毕飞宇小说《玉米》,大多数研究者都是从权利意识、女性意识等角度上去探讨玉米的悲剧性人生。实际上,玉米呈现出的这种人生状态只是源于个人选择,而非权力意识、女性意识束缚和压抑下的必然结局,她的命运是非悲剧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