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单级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是一种电路结构简单,成本低,而效果和两级的电路相差无几的电路.但是如果电路设计不合理的话,电路的电磁兼容问题就非常严重.文章通过对电磁兼容传导途径以及单级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原理分析,提出了一些解决电路电磁兼容问题的实际措施.实验结果表明:效果不错。  相似文献   

2.
高性能的通信质量要求高稳定性和高精度的时钟,然而在传输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时钟的抖动.这些抖动就给传输带来了偏差,因此,对于时钟的恢复是非常有必要的.基于Virtex系列FPGA,设计了用于时钟数据恢复的电路,经验证该设计电路能有效地恢复输入的时钟数据信号.  相似文献   

3.
设计了一种具有高电源抑制功能的时钟电路,电路既降低了输出时钟信号对电源扰动的敏感度,又同时实现了稳定基准电压和时钟信号双输出.  相似文献   

4.
随着系统时钟频率的不断提升,时钟线的反射问题已成为高速电路时钟设计中必须考虑的问题之一.本文基于高速数据采集系统的差分时钟线,分析了各种端接方式对反射噪声的抑制能力.仿真及实测结果表明采用终端下拉方式,可使时钟线上的反射噪声控制在最佳5%信号幅值的系统容限设计要求以内,与其他端接方式相比更有效地抑制了本系统差分时钟线上的反射噪声,保证了时钟系统的信号完整性.  相似文献   

5.
设计了一种全数字时钟频率校正电路,其子电路结构包括相位检测器、低通滤波器和数控振荡器.详细说明了频率校正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该时钟频率校正电路具有精度高、可移植性好、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宽带ADC低抖动时钟驱动电路的分析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采用小信号模型对时钟驱动电路中由热噪声引起的时钟抖动进行分析,并提出采用多级准无穷负载差分放大器结构以有效地实现低抖动.通过Cadence Spectre RF的瞬态噪声仿真,可以得到时钟抖动值,在输入频率变化时将仿真结果与手工推导的结果相比较,推导的公式能较好地预测时钟驱动电路的时钟抖动.设计的时钟驱动电路达到了输入频率100 MHz、幅度为480 mV下时钟抖动仅为193 fs,可以应用于高性能模数转换器.  相似文献   

7.
设计了一种应用于锂离子电池管理芯片的时钟产生电路.针对应用要求,设计了一个环形振荡器,分析了影响振荡频率精度、输出波形及噪声的因素,并设计了一个无电阻的亚阈值电流偏置电路.电路采用0.6μm UMC数字电路工艺实现.Hspice模拟结果表明:振荡器的输出标准频率为1.975 kHz;在各种工艺极限情况下,温度为-40~85℃,电源电压1.5~8 V时,振荡频率在1~3 kHz间,满足时钟精度要求.典型情况下,该时钟产生电路的电流消耗仅为340~375nA.  相似文献   

8.
用RLC互连线模型实现时钟电路的动态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RLC互连线的二极点模型,得到一个简单的估算信号延迟和上升沿的解析表达式,并利用其实现对高速时钟电路动态优化设计,以保证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不失真;同时设计了一个模拟器来验证时钟电路的性能.模拟结果表明,我们的算法降低了计算的复杂度,缩短了时钟电路优化的时间.  相似文献   

9.
量子细胞自动机(quantum cellular automaton,QCA)器件是一种具有时控工作特征的新型器件结构,与传统的通过电信号来表示二进制信息的方法不同,它是通过电子在QCA细胞上占据的位置来表示的。正是由于QCA器件的时控工作特征,若没有一个系统合理的方法设计QCA时钟电路,则会导致电路时钟设计复杂、电路时钟周期冗余。文章基于传统集成电路成熟的网表技术,引入了新的网表参数,使得在进行电路器件设计时也能解决时钟布局的设计,缩短了电路设计时间、提高了时钟的合理布局。  相似文献   

10.
设计了一种新的产生RSFQ时钟信号的电路,并利用W IN S软件对电路进行了模拟.它可以产生连续脉冲,脉冲的周期由电路中约瑟夫林传输线的长度决定,可以产生周期约10 ps的连续脉冲.经过扩展,这种电路能通过输入触发脉冲实现振荡的停止,从而产生固定个数的时钟信号,产生时钟信号的数目由启动信号和停止信号的时间差决定;在电路中使用多路开关,还可以在不改变硬件电路的条件下,通过输入触发信号来改变输出时钟信号的周期.  相似文献   

11.
运用麦克斯韦方程组证明了电路的集总条件与准静态电磁场的条件之间的等值关系,揭示了电路理论与电磁场理论的内在联系.提出了建立电气设备间电磁场耦合的电路模型。  相似文献   

12.
电路的电磁兼容性是指其在一个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的适应能力.电磁兼容性设计是提高产品可靠性的技术途径之一;提高电路的电磁兼容性有利于提高整个电子设备的可靠性.对电磁兼容的防护性设计中,滤波技术和接地技术,做了较详细的分析,根据具体情况提出抑制各种干扰及工程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从电网噪声抑制、功率电路干扰抑制、印刷电路板制作及系统布线等方面介绍了开关磁阻电动机调速系统电子控制器的电磁兼容设计及其抑制电磁干扰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电磁屏蔽技术与结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福平  冯晨  王以伦  邓宝林 《应用科技》2005,32(11):28-29,33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磁干扰越来越严重。所以,电磁兼容设计已经成为产品设计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在电子设备及电子产品中,电磁干扰能量通过传导性耦合和辐射性耦合来传输,为满足电磁兼容性要求,对传导性耦合需采取滤波技术,即采用EMI滤波器件加以抑制;对辐射性耦合则需采用屏蔽技术来加以抑制,电磁屏蔽已成为解决电磁兼容问题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大部分电磁兼容问题都可以通过电磁屏蔽来解决。  相似文献   

15.
为了实现汽车电子转向器电磁兼容设计,提出一种电磁传导敏感度测试系统。采用DSP控制技术,按照SAE标准产生异常电压实验条件和瞬变过电压实验条件,在此条件下对汽车电子转向器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综合测试。通过对测试系统及电子转向器故障诊断电路显示结果的分析,能快速找到电子转向器被电磁传导干扰攻击出现故障的部位,为进一步采取电磁干扰抑制措施,实现电磁兼容设计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6.
煤矿井下变频器电磁辐射骚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井下变频器常见的电路形式以及控制方案,使用频谱分析仪在煤矿井下绞车房,测量了变频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辐射骚扰。对测试结果的分析表明,变频器产生的电磁辐射对煤矿井下绞车房的电磁环境有一定影响,但不会影响井下监控通信和控制系统正常工作,可以为确立井下变频器工作环境的严酷等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基于计算机电磁兼容性问题的特殊性,阐述了计算机电磁泄漏对信息安全和保密造成的危害,提出了计算机信息泄漏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8.
未来战争条件下,人为产生的强电磁环境的攻击对通信系统构成了重大威胁,其射频前端电路在强电磁脉冲环境条件下,极易出现性能降级和损毁,导致通信系统工作异常甚至完全失效.因此,研究强电磁环境效应以及强电磁脉冲防护理论与方法,对于提高通信装备在强电磁环境下的生存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文中阐述和分析了射频前端强电磁脉冲防护的的研究内容,并围绕电磁脉冲效应研究、电磁脉冲防护技术研究、电磁脉冲防护标准与效能评估这3个基本内容,从理论分析、建模仿真和实验评价等角度对现阶段国内外开展的电磁脉冲防护研究工作进行了概述和分析,并对射频前端强电磁防护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标准电磁兼容测试方法的分析研究,以现有电磁兼容测试设备为基础,建立了适用范围广泛的电磁抗扰度预测试平台.该平台可在一般的实验室条件下对多种电子设备进行电磁兼容性测试,利用该电磁抗扰度预测试平台对电子系统中常用电子设备进行测试,说明该预测试平台的功能,并验证其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PCB的电磁兼容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电磁兼容在电路设计中的重要性,并且详细介绍了在设计印制电路板时要注意的电磁兼容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