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世界科学》2007,(6):F0003-F0003
“让科学走进大众,让艺术融入生活”为主题的2007上海国际科学与艺术展5月10日~15日在上海浦东展览馆隆重举行,吸引了11万人次的市民前往参观。本次展会从多层次、多视角展示了科学与艺术之相得益彰的结合:用科学之美丰富了艺术的内涵,用艺术之美浓缩了科学的精妙,为公众搭建了一个吸收科学与艺术新知的平台。  相似文献   

2.
《世界科学》2006,(6):F0004-F0004
科学强调对未知世界的客观表达,艺术强调对客观世界的抽象表述;科学与艺术的相近相融,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主旋律。主题为“让科学走近大众,让艺术融人生活”的2006上海国际科学与艺术展于5月27日在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拉开帷幕。此次由上海市科协与上海市美协主办的展会占地面积10  相似文献   

3.
《自然杂志》2006,28(6):F0003-F0003
在快节奏的科研生活中.李政道先生力图让艺术走出象牙塔,让科学家去拥抱艺术.为科学与艺术架起桥梁.相互沟通.相互启迪,并开创了一条将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科学与人交相贯通的学问之逆。  相似文献   

4.
韦禾 《科学》2006,58(4):62-62
2006上海国际科学与艺术展开幕式于5月27日下午在东方明珠外广场隆重举行。应上海市科协主席沈文庆院士的邀请,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上,李政道教授还为大型绘画作品《科学与艺术的春天》揭幕并题词,开幕式后,与会嘉宾参观了本次展会。  相似文献   

5.
乐毅 《科学》2013,(5):18
正[本刊讯]2013年8月28日,2013上海国际科学与艺术展在上海展览中心开幕。十年来,上海国际科学与艺术展一直遵循"让科学走进大众,让艺术融入生活"的宗旨。本届展览以"融合——十年纷呈"为主题,设立了四大展区,分别是科苑掠影、应用成果区、创新探索区和教育实践区,14个国  相似文献   

6.
从本期起,我要打开一个似曾相识、但又有点陌生的世界——科学与艺术。这里讲的“科学与艺术”,不是科学和艺术两样东西,而是讲它们的关联、关系和它们的结合,讲它们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发展。我希望能同青年朋友们一起来培育“科学与艺术”这块园地,让更多的人成为“科学与艺术”这门新兴学科的爱好者、参与者及开拓者。 历来,人、们把科学和艺术看作人类文化的两翼,犹如车轴两边的一对轮子,人的左右两条腿,一个硬币的两面。现在让我们看一看从古到今,特别是眼前,在我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7.
樊洪业 《科学》2005,57(5):40-43
1947年:1月《科学》29卷1期为“原子能专号”。5月10日理事会开会议决:同意杨惟义辞去生物研究所所长职,由秉志着手恢复该所工作;利用中国科学促进会拨款,由方子卫负责主持在明复图书馆顶层筹建本社的射电实验所,向公众做科普演示和展览。5月恢复科学通俗演讲,首由杨肇燎演讲《科学发展之回顾与前瞻》,6月由曹惠群演讲《原子能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8.
裴钢 《世界科学》2005,(9):2-3,15
纳米-生物-信息-认知四大学科交叉融合所形成的会聚技术,近年来越来越受关注。本刊去年5月号曾刊发陈超等人的文章对会聚技术作了较全面介绍。今年8月20日,在2005中国科学学术年会上,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裴钢先生以此为题,作了进一步阐发。为让读者对会聚技术的最新进展有进一步了解,本刊特摘要刊登此文。  相似文献   

9.
《世界科学》2005,(10):F0003-F0003
9月14日,存中秋佳节到来之际,上海市科学与艺术学会(Shanghai Science and Art Society,SSAS)正式成立,中科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上海市科协主席沈文庆当选学会会长。  相似文献   

10.
《世界科学》2005,(6):F004-F004
科学与艺术貌似南辕北辙,针锋相对,然而科学求真,真中含美;艺术求美,美不离真。科学与艺术,就像从不同方向攀登同一座山峰的两个人,“从山麓分手,又在山顶会合”,共同奔向人类向往的最崇高理想境界——美,可谓殊途同归。这里记录的是“2005上海科学与艺术展”的精辟,但愿能为你提供一份科学与艺术融合的美的体验与感受。  相似文献   

11.
正IBM研究院于2016年5月4日宣布,IBM率先向公众开放量子计算,用户能在IBM量子处理器上做实验。5月4日,IBM在世界上首次通过云端实现量子计算向公众开放,让任何有兴趣亲自实践的人能访问IBM量子处理器,促使科研人员和科学共同体  相似文献   

12.
杨先碧 《知识就是力量》2012,(3):F0002-F0002,1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科学家可借艺术之瓦,攻科学之坚;艺术家可借科学之梯,攀艺术之峰。也就说,看似感性的艺术和看似理性的科学之间并没有一条深深的鸿沟.两者做到极致之后是相通的。最高明的艺术,一定是符合科学家所发现的自然法则;而最艰深的科学,也能从中窥探到壮观瑰丽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3.
《世界科学》2007,(6):F0002-F0002
为借鉴发达国家在科普领域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先进理念,促进中美科普事业的合作与交流,在科技部政策法规与体制改革司和上海市科委的大力支持下,由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国际科学与工程办公室共同主办,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上海科学普及促进中心、上海科技馆承办,中国科普协作促进会(筹)、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文汇报、上海市科学学研究会协办的“科技传播与公众科学素养”中美科普论坛,于5月23日~25日在上海科技馆举行。  相似文献   

14.
科学中的美     
科学与艺术是人类智慧世界中最为流光溢彩的两座殿堂。人们谈论着科学的严谨、抽象和纯理性,却忽视了科学与艺术之间的某些姻缘与联系。一项出色的科学理论、艺术成果,往往同时也具有审美的价值。对美的追求,同样体现在科学技术的创造活动之中今年5月的上海科技周,将有一项重要  相似文献   

15.
粮食英雄     
2021年5月22日,是一个让全国人民心碎的日子.这一天,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5月24日上午,数以万计的群众守候在湖南省长沙市明阳山殡仪馆外,送别袁隆平.众多国家的主要媒体发文悼念袁老逝世."粮食英雄""亚洲英雄""科学英雄"……袁隆平在帮助全世界人民解决饥饿问题的事业上做出了...  相似文献   

16.
《世界科学》2005,(11):F0003-F0003
2005年10月19日下午,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博士在复旦大学作了两场专题报告,第一场报告会为科普讲座,题为“在上海纪念爱因斯坦及科学与艺术的关系”:第二场报告会为传业讲座,题为“解薛定谔方程的一种新方法”。数百名复旦师生和科技工作者出席聆听了李政道博士的报告。这两场报告会由上海市科协和复旦大学联合主办,上海市科学和艺术学会,上海市物理学会和上海市科协事业发展中心承办。  相似文献   

17.
伊唯 《科学之友》2005,(8):32-33
2005年5月25日,中国最大的民间科学探险组织——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第一支中国科考队即将于8月2日出发,前往东非大裂谷进行为期15天的科学考察。这次活动不仅得到中国有关政府部门、机构的支持和关注,也得到了埃塞俄比亚政府的热情支持,埃塞俄比亚驻华公使亲自为中国科考队出谋划策。科考队的组建和考察工作,由中国原创的高档探索发现视觉杂志《DEEP中国科学探险》杂志社具体承办。  相似文献   

18.
陈旭升 《自然杂志》2003,25(2):100-105
事物的发展似乎总是经历着否定之否定过程.在古希腊时代,科学与艺术曾融合于一体;到了近代工业化社会,科学与艺术之间逐渐产生了隔阂;在现代信息社会中,随着电视媒体的普及和Internet技术的发展,全球化信息传播的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科学家与艺术家相互间有了更多思想交流的新渠道,科学活动与艺术活动再度彼此靠近,大有相互融合之势.  相似文献   

19.
科学与美学     
《世界科学》2007,(1):F0003-F0003
科学是美丽的,因为科学理论的首要目的是表达人们发现的自然中存在的和谐。艺术是真实的,因为艺术是在特定情绪下感受到的自然,其目的在于揭示隐藏在已有解答中的问题。下面展示的几幅图片选自本期“形象”,来自纳米世界对观察者想象力的挑战”一文,作者在看似互不相干的纳米结构世界中寻找新的美学模式。  相似文献   

20.
阿碧 《世界科学》2012,(1):F0003-F0003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科学家可借艺术之瓦,攻科学之坚;艺术家可借科学之梯,攀艺术之峰。爱因斯坦生前曾经执教过的普林斯顿大学,继承了他对科学和艺术的热爱,每年都要在全校师生中征集作品,并在年底举办"科学与艺术展"。下述图片是从2011年度"科学与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