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1,3-bip(1,3-二咪唑丙烷)、1,3-bdc(间苯二甲酸)和Cu(NO3)2·3H2O为原料,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二维铜(Ⅱ)配位聚合物{[Cu(1,3-bip)(1,3-bdc)]·H2O}n,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测定结果表明,晶体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0.910 50(5)nm,b=1.004 65(7)nm,c=1.154 67(6)nm,α=84.924(5)°,β=89.444(4)°,γ=76.505(5)°.标题配合物中每个Cu(Ⅱ)离子作为一个四连接的节点,通过1,3-bdc和1,3-bip桥联连接形成了二维(4,4)网格结构.此外,通过热重分析研究该配合物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一维配位聚合物{[Cu(tzda)(H2O)3].3.5H2O}n(H2tzda为1,3,4-噻二唑-2,5-二硫代乙酸),对其结构进行了红外、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配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C2/c,晶胞参数a=1.907 3(12)nm,b=0.713 4(4)nm,c=2.363 5(15)nm,β=91.378 0(10)°,Z=8.金属中心Cu(Ⅱ)离子呈现出五配位,处于四角锥的配位环境;配体阴离子tzda2-采用双(单)齿配位模式将Cu(Ⅱ)离子连接成一维链状结构.配合物的电化学研究表明:在-0.3~0.4 V电位范围内,Cu2+/Cu+电对在电极上的氧化还原反应过程是准可逆过程且受扩散控制.  相似文献   

3.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标题配位超分子聚合物{[Cu2(dhbd)2·2H2O]·4H2O}n(其中H4dhbd=2,3-二羟基丁二酸),通过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光谱等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配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晶胞参数:a=0.8 373(5)nm,b=0.8 768(5)nm,c=1.2 139(7)nm;α=90°,β=104.516(10)°,γ=90°;z=4,Dc=2.045 mg·m-3,μ=2.561 mm-1,F(000)=540;最终偏离因子R=0.0 227,ωR=0.636.配合物的基本构建基元包含2个铜(Ⅱ)离子,2个2,3-二羟基丁二酸根,2个配位H2O分子和4个晶格H2O分子.配合物中,2,3-二羟基丁二酸根与Cu(Ⅱ)配位,沿着2,轴方向形成一维螺旋链,进而又通过桥联作用扩展为具有(3·72)(3·73·82)拓扑结构的二维层,毗邻的二维层籍(O…H-O)氢键相互作用进一步拓展为三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1,10-phen之间π-π堆积作用以及草酸根的配位特点形成新的配位超分子配合物。方法由反应物在溶液中直接制备。结果得到的新化合物{[N i(ox)(phen)2].5H2O}n为单斜晶系,晶胞参数a=1.068 4(2)nm,b=2.408 6(4)nm,c=1.038 9(2)nm,β=105.99(3)°,V=2.570(7)nm3,Z=4,F(000)=1 240.0。结论所得配合物晶体形成了二维超分子网络以及五角形环状水簇(H2O)5。  相似文献   

5.
用水热技术合成了一维锯齿链状多酸-有机配位聚合物{[Cu(en)2(H2O)][Cu(en)2(H2O)-PWⅤ3WⅥ9O40Cu(en)2].9H2O}n,用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IR、UV-vis、FS、cv和TG-DTA对其进行了表征.聚合物由有机金属配阳离子[Cu(en)2]2 桥联两个相邻的Keggin结构杂多阴离子[PWV3WV9IO40]6-,构成了一维锯齿链状聚合物.荧光光谱研究发现,标题化合物具有较好的光致发光性.循环伏安测定表明,标题化合物阴离子在pH=1.0的水溶液中存在3步氧化还原过程.TG-DTA结果表明聚合物中杂多阴离子在596.4℃时发生了分解.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一个新颖的一维Cu(Ⅱ)配位聚合物{[Cu(L)(4,4'-bpy)]·C1O4}n[L=N-(2-羟乙基)水杨醛亚胺,bpy=4,4'-联吡啶].X-射线单晶衍射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属正交晶系,Pbcn(60)空间群·晶胞参数a= 1.316 48(19)nm,6=1.219 52(17)nm,c=2.503 7(4)nm.配体N-(2-羟乙基)水杨醛亚胺以三齿方式配位,其 配位原子包括酚羟基氧原子,醇羟基氧原子和亚胺基氮原子.在[Cu(L)(bpy)]·ClO4单元中,4,4'一联吡啶作为桥联配体,联接相邻单元中的Cu(1)离子,形成一维Zig-Zag链状结构.变温磁化率测定结果表明,在配合物中,通过4,4'-联吡啶联接的Cu(Ⅱ)离子之间存在弱铁磁偶合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均苯三酸为有机桥联配体,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两个新颖Co(Ⅱ)/Cd(Ⅱ)配位聚合物:{[Co3(μ3-OH)(μ2-H2O)2(H2O)5(BTC)2]·6H2O}n(1),[Cd(H2O)2(HBTC)]n(2)(H3BTC=均苯三酸),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X-粉末衍射、X-射线单晶衍射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结果表明:配位聚合物1中含有一个三核的钴氧簇,均苯三酸作为一个桥联配体连接相邻的钴氧簇形成一个一维的链状结构.配位聚合物2是一个二维的(63)层状结构.另外,研究了配位聚合物1和2的热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8.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标题配位超分子聚合物{[Cu2(dhbd)2.2H2O].4H2O}n(其中H4dhbd=2,3-二羟基丁二酸),通过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光谱等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配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晶胞参数:a=0.8 373(5)nm,b=0.8 768(5)nm,c=1.2 139(7)nm;α=90°,β=104.516(10)°,γ=90°;z=4,Dc=2.045 mg.m-3,μ=2.561 mm-1,F(000)=540;最终偏离因子R=0.0 227,ωR=0.636。配合物的基本构建基元包含2个铜(Ⅱ)离子,2个2,3-二羟基丁二酸根,2个配位H2O分子和4个晶格H2O分子。配合物中,2,3-二羟基丁二酸根与Cu(Ⅱ)配位,沿着21轴方向形成一维螺旋链,进而又通过桥联作用扩展为具有(3.72)(3.73.82)拓扑结构的二维层,毗邻的二维层籍(O…H?O)氢键相互作用进一步拓展为三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9.
以H2L[N,N′-二(4-吡啶基)-2,6-吡啶羧酸二酰胺]为配体,分别与Zn(NO3)2·6H2O、CoCl2·6H2O在温和的实验条件下反应,得到了两个一维聚合物{[Zn(H2L)(N3)2]·CH3OH}n(1)和{[Co(H2L)2(SCN)2]·CH3OH·4DMF}n(2).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等进行了表征,并测定了其晶体结构.晶体结构表明,聚合物1的晶体属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nna;聚合物2的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在这2个聚合物中,配体H2L两端的吡啶氮原子均以μ2-桥联的配位模式连接2个中心金属离子,而中心金属锌(II)为四配位的畸变四面体构型,钴(II)为畸变八面构型体构  相似文献   

10.
在三氰基甲基阴离子存在下,CuCl2与氟康唑在H2O/CH3OH介质中自组装得到配位聚合物{[Cu(HFlu)2Cl2](H2O)4}n(1).单晶X-射线衍射实验表明,标题化合物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2.343 1(8)nm,b=0.945 6(3)nm,c=1.984(1)nm,β=123.444(4)°,V=3.668(3)nm3,Z=4.每个铜离子分别与4个不同氟康唑配体上的三唑氮原子以及一对氯离子配位,其八面体几何构型表现出典型的姜-泰勒效应.氟康唑分子将相邻的铜离子连接起来,形成波浪层状配位网络结构.主体骨架与客体水分子之间的氢键相互作用进一步稳定了此结构.  相似文献   

11.
以4-氨基-3,5-二(4-吡啶基)-1,2,4-三唑(bpt)为桥联配体,分别与Cu(CH3CO2)2·H2O和CuCl2·2H2O进行水热反应得到两个新的配位聚合物{[Cu(CH2CO2)2(bpt)]·2H2O)n(1)和[CuCl(bpt)]n(2),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1通过bpt桥联成一维无限链状结构,而配合物2中相邻亚铜离子通过Cl-桥连成一维之字链状结构,再通过bpt配体连接形成二维结构.变温磁化率研究结果表明,在配合物1中,铜离子间存在着弱的反铁磁相互作用,理论拟合值J=-0.87 cm-1,g=2.01.  相似文献   

12.
配位聚合物{[Zn(bpfP)(NCS)2(H2O)2]·2H2O}n的合成与晶体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Zn(NO3)2.6H2O与KSCN和N,N′-双-3-吡啶甲酰基哌嗪(bpfp)在甲醇和水的混合溶剂中自组装,制备出了配位聚合物{[Zn(bpfp)(NCS)2(H2O)2].2H2O}n,并通过X射线衍射测定了其晶体结构.结果表明,该晶体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晶胞参数为:a=0.836 23(17)nm,b=1.004 7(2)nm,c=0.756 40(15)nm,α=100.02(3)°,β=100.57(3)°,γ=74.76(3)°,V=5.974(2)nm3,Z=1,Mr=549.92,Dc=1.529 mg/m3,F(000)=284,μ=1.248 mm-1.通过对其晶体结构的研究发现,每个锌离子均处于一个稍微扭曲的八面体配位环境中,锌离子与锌离子之间通过桥联配体bpfp哌嗪连接成无限延伸的一维长链,在同一链上相邻的2个锌离子之间的距离为1.292 0 nm.另外,在固态结构中,链与链之间相互平行并且还存在着O—H…O氢键和π-π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溶液法合成铜的配位聚合物[Cu(MDNS)2]n(HDNS=3,5-二硝基水杨酸甲酯).研究表明,该化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分子式为C8H6N2O7.其晶胞参数:a=1.100 2(4)nm,b=1.123 3(4)nm,c=0.814 6(3)nm,β=107.970(6)°,V=0.957 7(6)nm3,Z=2,μ=1.233mm-1,Dc=1.893g.cm-3,F(000)=555,R=0.034 6,Rw=0.102 6.在标题化合物中,Cu2+离子由2个3,5-二硝基水杨酸甲酯的2个羰基氧原子和2个酚氧原子,以及另2个3,5-二硝基水杨酸甲酯的2个硝基氧原子配位,共同形成CuO6畸变的八面体配位构型.每一个3,5-二硝基水杨酸甲酯都同时桥联2个Cu2+离子,将化合物联结成二维网状结构的配位聚合物.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水热合成方法合成了1种Zn(Ⅱ)配位聚合物{[Zn(C4O6)(H2O)2]·2H2O}n, 对该化合物的单晶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了结构.标题化合物是由酒石酸根作为六齿配体与Zn(Ⅱ)离子进行配位形成的具有3D无限结构的配位聚合物.同时对化合物的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红外光谱及荧光光谱进行了测定及分析.  相似文献   

15.
NdCl3·6H2O与4-羧基尿嘧啶于170℃水热反应96h得到配位聚合物[Nd2(C2O4)3·4H2O]n.用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确定了其晶体结构.配合物属于正交晶系,P2(1)2(1)2(1)空间群.晶胞参数α=0.859 27(9)nm,b=0.94648(11)nm,c=1.683 73(19)nm.M=624.60,V=1.369 3(3)nm3,Z=4,Dcalc=3.030 Mg/m3,F(000)=1 168.乙二酸根以双齿桥联/双齿桥联和双齿桥联/三齿桥联两种配位方式与Nd(Ⅲ)离子键合,形成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16.
由模板方式合成了配位聚合物{[Nd2(μ2-NTA)2·4H2O]}n,并用元素分析、傅立叶红外光谱以及差热分析进行表征.晶体结构采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该配合物属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晶胞参数a=0.62456(4)nm,b=2.09517(9)nm,c=0.83362(4)nm,β=102.690(2)°,V=1.06419(10)nm3,Z=2,μ=4.907mm-1,Dc=2.299 g/cm3,F(000)=708.中心原子Nd与来自1个NTA3-配体的1N30、2个邻位分子的桥链羧基0以及2个H2O分子的O配位,形成8配位的双帽八面体构型.配体NTA3-中1个羧基为双齿桥联,1个采取μ2-O桥式二齿配位,另1羧基呈单齿配位.该配合物通过配体的羧基桥链作用连接成1-D无限链状结构.  相似文献   

17.
利用常规水溶液法合成了一种新颖的三维配位聚合物{[La2(C3H2O4)3(H2O)6]·2H2O}n(1)(C3H2O4=1,3-丙二酸),用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对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表明:该晶体属于正交晶系,Pbcn空间群;晶胞参数a=1.136 85(10)nm,b=1.274 99(11)nm,c=1.481 54(13)nm,α=90°,β=90°,γ=90°,V=2.147 5(3)nm3,Z=4,Dc=2.240g/cm3,μ=4.017mm-1,F(000)=1 384.0,S=0.975,R1=0.019 6,wR2=0.048 1[I>2σ(I)].在化合物1中,双核镧簇{La2O2}通过柔性配体丙二酸组装成了一个具有一维孔道的三维网络,孔道里容纳着结晶水.  相似文献   

18.
以1,3-bip(1,3-二咪唑丙烷),H2tpa(对苯二甲酸)和Cd(OAc)2.2H2O为原料,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二维配位聚合物[Cd(1,3-bip)(tpa)]n,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线单晶衍射对配位聚合物进行了表征.测定结果表明晶体属正交晶系、Pbca空间群,晶胞参数a=1.067 71(3) nm,b=1.586 51(6) nm,c=2.026 46(6) nm,α=β=γ=90°.标题配位聚合物中每个Cd(Ⅱ)离子与顺式构型的1,3-bip配体桥联形成一维右旋的螺旋连,通过tpa配体进一步连接形成二维(4,4)网格平面构型,相邻2个二维(4,4)网格面之间相互穿插形成一个二重穿插的二维双层构型.固体室温荧光测试结果表明,配位聚合物在波长为330 nm的光激发下于424 nm处出现强烈的荧光发射峰.  相似文献   

19.
以4,4'-bpy为桥联配体、多配位点Schiff碱为辅助配体与Cu(Ⅱ)离子进行自组装,获得了由四边形Cu_2O_2为亚结构单元构成的结构新颖的梯形链状Cu(Ⅱ)配位聚合物,其组成分别为[Cu_2(HL~1)_2(4,4'-bpy)](ClO_4)_2}n(1)和[Cu_2(L~2)_2(4,4'-bpy)]n(2)[其中4,4'-bpy=4,4'-联吡啶,H2L1=2-((1-羟基丙醛-2-基)亚氨基)甲基)苯酚,H2L2=2-((2-羟基-3-甲氧基亚苄基)氨基)丙酸].通过FTIR、元素分析、TGA及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等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2种配位聚合物的结构多样性表明,Schiff碱辅助配体可以调节一维配位聚合物的拓扑结构.变温磁化率测定及磁性分析结果表明,配位聚合物1和2中通过酚氧基桥联的Cu(Ⅱ)离子间存在较强的铁磁耦合作用,其磁耦合参数分别为J=37.40 cm~(-1)(1)和J=12.70 cm~(-1)(2).  相似文献   

20.
以顺式-1,2,3,4-环戊烷四羧酸(H4CPTC)、4,4'-联吡啶(bipy)及水合醋酸铜为原料,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了配合物{[Cu2(H2cPTC)(bipy)2]·(c4H8O2)0.5·(H2O)}n(C4H8O2=1,4-二氧六环).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晶胞参数a=1.053 4(2)nm,b=1.282 9(3)nm,c=1.288 4(3)nm,a=65.87(3)°,β=106.327(10)°,γ=86.29(3)°.该配合物由4,4'-联吡啶桥联中心金属铜离子形成一维链状结构,链与链之间通过配体相连形成二维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