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鸟类标准的肢体导联为:导联Ⅰ-右翼和左翼;导联Ⅱ-声翼和左肢;导联Ⅲ-左翼和左肢。取用针形电极插入翅和腿部的基部。鸟类心脏的肢体导联和人的一样。三个导联基本上形成了一个等边三角形,心脏位于其近中心处。心电图可直接地记录。心电图记录纸的标准速度为每秒50毫米。在标准速度下,记录纸上相隔1毫米的垂直线代表时间线(0.02秒)。相隔一毫米的水平线代表振幅或毫伏(0.1)。鸟类心电图显示 P、R、S 和 T 波,而缺少 Q 波。但在鸭体上有时有小的Q 波。  相似文献   

2.
对34只引入青海的辽宁绒山羊3个双极胸导联心电图进行了描记和分析。结果发现:①在3个双极胸导联心电图上,P波和T波的波向变化甚大;②在CⅡ和CⅢ导联心电图上,QRS综合波多数呈qR型(分别为94.2%和79.5%),而在CI导联心电图上,QRS综合波呈现9种波型;③各波和间期的时限(s)为:P坡,0.049;P—Q间期,0.107;QRS综合波,0.059;T波,0.072;Q—T间期,0.306;Q—Tc间期,0.373;R—R间期,0.672;④被检山羊窦律不齐的发生率达64.71%。  相似文献   

3.
马森 《青海大学学报》1998,16(3):5-7,11
采用6个肢导联和A—B导联对引入青海民和县小尾寒羊的心电图进行了描记和分析,结果:被检羊均为窦性心律;R—R间期为 0.72 ± 0.17s;心电轴为十174.l±58.5°;QRS波在I,aVL导联以QS为主,Ⅱ导联以Qr为主,Ⅲ导联以qR为主,aVR导联以Rs为主,aVF导联以qR和Qr为主,A—B导联均为rS或QS;各波和间期的时限(s)为,P波:0.051±0.016,P—Q间期:0.131±0.023,QRS波:0.054±0.01,T波:0.08±0.015 Q—T间期:0.309±0.036,Q—Tc间期;0.369±0.027;被检羊中心律失常发生率达76.7%.  相似文献   

4.
对引入青海省的25只成年小尾寒羊的心电图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发现,被检小尾寒羊皆为窦性心律;平均R—R间期的时限为(0 612±0 145)s;心电轴显著右偏( 161 0°±67 2°);在Ⅰ,Ⅱ,aVL,C1和A—B导联心电图上,QRS综合波以QS,rS或Qr为主要波型,Ⅲ,aVR,C2和C3导联心电图上以R或qR型为主要波型;各波和间期的时限(s)为:P波,0 031±0 008,QRS综合波,0 049±0 008,T波0 055±0 015,P—Q间期,0 101±0 016,Q—T间期,0 276±0 037,Q—Tc间期,0 353±0 032。在被检小尾寒羊中发现窦性心律不齐(28 0%)、窦性停搏(4 0%)、窦性二联律(4 0%)和心房扑动(4 0%)四种异常心电图。  相似文献   

5.
正常家兔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200例正常家兔心电图,测定其心率,心电轴,各间期及各波时间,S—T段,各导联P、Q、R、S、T波的形态、电压和方向,并与其他学者的资料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6.
对野外捕获的14只大石鸡进行了不同实验温度条件下的心电活动研究。结果显示大石鸡心电图和家鸽及其它禽类的心电图有许多相似之处,如呈现P波,T波,S波及R波,Q波基本缺如,在某些导联中聘小而不全的r波,但也有其自身特点,如心率较快,平均为337.4次/min;P波有时缺如,且电压很低,S波完全倒立,或有时缺如,且电压明显高于其它各波,大石鸡的温度适中区为20 ̄35℃,在此温度范围内,心率比较稳定,P波  相似文献   

7.
猕猴正常心电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应用肢导联对36例健康猕猴进行了心电图描记.分析测定了各波段特征及其波型状态.结果表明,猕猴正常心电图呈窦性心律,P波发生率为222.4±24.3;LI和LⅢ导联QRS综合波主波方向78%为电轴方向一致,19%为电轴左偏,3%为电轴右偏;R—R间期为0.273±0.031,P—R间期为0.072±0.002,Q—T间期为0.163±0.008;QRS各波电压绝对值之总和为2.142±0.766(LI+LⅡ+LⅢ)、1.809±0.673(aUR+aUl+aUF).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性68岁,住院号1432,曾于1973年6月北京医学院三附院诊断为急性下壁及正后壁心肌梗塞;出院后多次复查为陈旧性下壁并正后壁心肌梗塞。此次饮酒后心绞痛发作持续4小时,于1984年3月24日下午4时收入我院,当时神智清楚,血压18.7/12.0kPa,即描绘心电图与过去比较大致相同,但患者仍有心前区压榨性疼痛,出冷汗,3月25日晚血压16.0/9.3 kPa,晚10时至翌晨8时ECG表现V_2-V_4 S-T段升高伴T波后支倒置,V_2导联R波振幅明显降低,未见Q波。从1984年3月26日ECG图与1981年11月17日ECG图比较心前导联R波振幅降低,以R V_2振幅降低最明显,V_1-V_3导联仍无Q波,但在V_4-V_6导联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70例健康的太行山猕猴的心电图进行了分析。心电位大部分为横位和半横位。心电轴有68.8%在正常范围。全部为窦心律,心率随年龄增长在一定范围内逐渐减慢。第Ⅱ导联P—R间期、Q—T间期都随年龄增加而增长;P波时间、电压,QRS波群时间、R波电压,T波时间、电压,在性别间和年龄组间似不存在差异。S—T段偏移较为多见。太行山猕猴心电图的某些项目与南方猕猴存在着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健康恒河猴在清醒状态下的心电图特点。方法选择60只2-3岁健康恒河猴,体重2-3.5kg; 雌雄各30只;在环境安静、动物清醒状态下,测定I、Ⅱ、Ⅲ、aVR、aVL、aVF六个导联的心电图变化,并计算平均心 率,平均心电轴,P波、QRs波群和T波的振幅,PR间期、QT问期等指标。结果60只恒河猴均为窭性心律,并发 现在肢体Ⅱ导联中,P波均为向上直立波,Ⅱ、Ⅲ、aVF导联中大部分恒河猴没有s波,aVR导联中大部分恒河猴没 有Q波。雌性恒河猴R波电压平均值明显高于雄性恒河猴平均值(P<0.005)。恒河猴P波较尖,QRs波群多样 化,QT问期的K值范围是0.298 4-0.030,ST段位于等电位线,T波以圆滑为主,Ⅱ导联中绝大部分为直立。结论 此研究建立了恒河猴心电图相关基础数据,为相关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194例正常人右胸、上腹导联进行体表心电图检测.从其QRS波型分布结果及筛选出的V_4R、MR、和ME三个导联出现QS波的特导性,结合有关文献报道提出除V_4R外,MR和ME亦应列为诊断右室梗塞的有价值的检查导联.对急性下壁心肌梗塞患者,在常规12个导联以外,加V_4R、MR和ME三个导联协同检测,可以提高RVMI的检测率和早期诊断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讨论了我们研制的心电图波形分析及心电图诊断程序。在心电图分析程序中,我们同时对三组导联进行抽样,并用FIR数字滤波器滤除50Hz干扰。然后利用最大负斜率判别法识别出QRS波群,并以此为基础,分别判别 Q、R、S、T波与ST段的形态及其各种参数。这些参数将作为心电图诊断的根据。在心电图诊断程序中,我们采用了两种算法。对于心律失常等病理生理现象,采用树形诊断算法,而对心肌梗塞,束支传导阻滞,心室肥大,心房肥大等心电图诊断,则采用最大后验概率估计算法。本文还对诊断误诊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一种用计算机分析心电图时对QRS波进行检测与识别的新方法,在现有的基础上,抛弃了以单一导联为基准的做法,提出了以三个准确正交导联为基准,构成准正交复合波进行波形检测的新方法,主要特点是在准正交复合波上检测R峰,并采用双阈值的斜率法进行波峰识别及一阶和二阶差分相结合的方法实现波群起止点的识别。  相似文献   

14.
实验采用标准双极肢导联(Ⅰ,Ⅱ,Ⅲ)和加压单极肢导联(aVR,aVL,aVF),对非麻醉状态的59只不同日龄棕色田鼠进行了心电图测定,并对心电图各波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棕色田鼠的心律为窦性心律,平均心率为471±81次/min;心电图各波波形与小白鼠和大白鼠类似,无明显S-T段;随日龄的增加,P,R,T波振幅逐渐增大;P波、QRS波群、T波持续时间占心动周期的百分比随日龄增加而升高;棕色田鼠房-室传导速度相对较慢.  相似文献   

15.
异常Q波是诊断心肌梗塞的重要依据.除梗塞性Q波外,据报道有二十余种病症可出现酷似心肌梗塞的病理Q波.本文自1998年-2000年中发现有4例以住有前壁、前间壁心肌梗塞病史的患者,其V1~V4导联中的QRs波群以Qs型转变为rs型,出现小r波和小胚胎r波.考虑为心肌一时性严重缺血,损伤以到暂时性表失电活动造成局限性电静区所致,此变化是可逆的.  相似文献   

16.
<正> 患者 女,76岁。因突发意识障碍伴小便失禁,呕吐一次入院。临床诊断:多发性脑硬塞并脑疝形成;高血压病Ⅲ期;高冠心。入院常规心电图检查示(见附图):P—P间距基本匀齐,窦性频率83次/min,房室传导呈3:2下传,其中第一个下传的QRS波群出现室内差异性传导;Rv5=4.9mv,Q—T间期最长达0.70s,Ⅱ、Ⅲ、aVF、V5、V6导联见巨大倒置T波,余导联T波直立,各导联T波电压呈交替性改变。心电图诊断为:窦性心律,二度文氏型房室传导阻滞(3:2下传),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把500例健康人,分成三个年龄组.除进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描记外,加做V_7,V_8,V_9胸导联心电图,以了解V_7、V_8、V_9导联心电图各波的形态与正常值,为临床诊断真后壁心肌梗塞提供鉴别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正常人V_7,V_8导联心电图各波形与V_5、V_4基本相似,而V_9导联则T波多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电图(ECG)V1、5导联T波的特征及V6导联T波和R波的特征;Tv1/Tv5〉1,V6T/R〈1/10在冠心病的诊断及预后评价中的作用。方法:分析150例因胸部不适而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AG)患者的心电图Tv1/Tv5〉1,V6T/R〈1/10阳性率在CAG阳性及阴性组中的差异,以及随访观察CAG阳性患者中冠状动脉(简称冠脉)事件发生率。结果:Tv1/Tv5〉1,V6T/R〈1/10阳性率在CAG阳性组和阴性组中分别为54.0%,14.1%,两者间差异显著(P〈0.01);在CAG阳性患者中,有Tv1/Tv5〉1,V6T/R〈1/10阳性患者冠脉事件发生率高于Tv1/Tv5〉1,V6T/R〈1/10阴性患者。结论:对于胸部不适的患者,心电图Tv1〉Tv5,V6T/R〈1/10阳性可提示冠脉存在病变,并可预示在CAG阳性患者中,有Tv1/Tv5〉1,V6T/R〈1/10阳性其冠脉事件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9.
心电图(ECG)一般是由P,Q,R,S,T等5个波组成.每个波代表着一定的心动信息,并且各个波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利用函数型数据分析的方法,建立了心电图中T波与RR间期的函数型线性回归模型.求解模型以及检验模型的结果表明了函数型线性回归模型能较好地反映T波与RR间期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患者杨某某,女,72岁,临床诊断为冠心病,住院号:9020176 入院后心电图检查,连续描记V_f导联体表心电图。该图P波消失,代之以振幅不一、节律不等的小f波,频率为495~505次/分,为心房纤颤。心电图中的QRS波群表现为四种图型,R_1、R_5、R_6、R_(15)为四种图型的代表。R_(1-4)、R(8-10)、R_(12)和R_(16)表现为rS型,QRS时间大于0.12秒,为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R_(6-7)、R_(11)、R_(14)和R_(18)为R_sR型,QRS波时间大于0.12秒,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R_(15)形态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