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运动波理论和线性元胞自动机模型,提出了一种宏观与微观空间表现尺度相结合的双车道交通流混合建模方法.在交通流供需理论框架下,定义了考虑车辆变道行为和元胞自动机空间离散性影响的宏观/微观边界转换条件.该边界条件能够克服在引入车辆变道行为和应用离散化的微观元胞自动机模型时所引起的交通流质量损失问题.应用混合模型模拟双车道堵塞和单车道关闭引起的交通流瓶颈现象.结果表明,交通波在经过模型空间尺度发生变化的边界时能够连续传播,传播速度并未出现降低或者振荡现象,并且交通流质量守恒.混合建模能根据各路段所需表现的空间尺度不同,应用不同空间层次的交通流模型分别模拟,有效提高了大型交通流网络的模拟效能.  相似文献   

2.
针对高速公路交通拥挤、整体服务水平降低、车辆延误增加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元胞传输模型的高速公路瓶颈区域可变限速控制方法.将可变限速控制方法同元胞传输模型进行融合,使其对限速条件下高速公路交通流变化进行描述,并以提高通行效率和缩短车辆平均延误为控制目标,建立了高速公路瓶颈区域可变限速最优控制模型.实验证明:在高流量条件下,基于元胞传输模型的高速公路可变限速控制方法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能够有效地提升高速公路整体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高速公路上大型车移动瓶颈影响效应及其对交通流稳定性影响的基础上,选取跟车距离标准差、速度标准差、车辆变道率和平均延误作为交通流稳定性评价指标,以大型车混入率为研究对象,对基本参数、车辆参数和可变参数进行设计,对不同的交通量、单向车道数、纵坡坡度条件下的交通流运行状态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在交通量小于1 500pcu/h、车道数大于2、大型车比例小于60%、路段或路段坡度小于4%时未形成移动瓶颈,交通流稳定性高;随着大型车混入率增加(大于60%)、交通量大于1 500pcu/h、车道数为2、纵坡坡度大于4%的路段易形成移动瓶颈,车流的跟车距离趋向于大型车的跟车距离,速度离散性增大,稳定性降低;大型车混入率大于80%、交通量接近道路通行能力、车道数为2、坡度大于5%的路段,移动瓶颈效应会相互影响,严重时造成交通阻塞,交通流状态很不稳定。据此,将交通流稳定性划分4个等级。  相似文献   

4.
高速公路爬坡车道设置的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科学地分析高速公路爬坡车道设置有效性,为管理者提供建设的决策依据,在传统元胞自动机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引入纵坡坡度、车辆运行速度改进了NS跟车规则中的车辆加速与慢化概率规则,在换车道规则中,对相邻车道上后方紧邻车辆的速度采取车辆运行速度与安全换道间距的最小值,构建适用于爬坡路段的交通流元胞自动机模型;分析车道数、坡度、坡长、车速、大车混入率等因素对爬坡路段通行能力的影响,据此仿真了240种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单向双车道增设一条爬坡车道后,其通行能力提高百分比区间为8%~16%,其中在大车混入率为30%时达到最大值;单向三车道增设一条爬坡车道后,其通行能力提高百分比区间为6%~15%,其中在大车混入率为20%时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5.
元胞自动机交通流运动是利用交通流基本参数来研究加速规则、减速规则、换道规则和车辆移动的变化规律,最重要的是利用车辆速度v来确定不同时间不同交通流条件下的车辆速度变化特性.结合国、内外有关元胞自动机交通流研究的经验和方法,通过分析在同一地点、时间尺度为1 min的交通流在t与t+1时刻的平均速度变化关系来确定基于时间短时尺度的元胞自动机城市快速路路段交通流的速度变化概率,并总结出不同条件下的加、减、匀速概率P,为研究基于时间尺度的元胞自动机城市快速路路段交通流模型提供重要的数据分析基础.  相似文献   

6.
在NaSch模型的基础上,考虑车辆长度,建立一维元胞自动机交通流模型.通过引入平均间距、占有率和启止密度等参数,数值模拟周期性边界条件下,车辆长度对路段交通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基于坡道元胞自动机模型的能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梁玉娟 《广西科学》2011,18(1):44-47
针对上坡路段汽车需减小车速增大牵引力的现象,假定坡道倾度与车辆在坡道上的最大速度成反比,基于元胞自动机NaSch交通流模型建立包含有坡道的单车道元胞自动机模型,用数值模拟研究在周期边界条件下,坡道长度和倾度对交通流能耗的影响.结果表明:坡道长度和倾度对交通流能耗均有很大的影响,坡道长度越长、坡度越大,车速被限速越厉害,...  相似文献   

8.
高速公路发生交通事故时,由于事故车辆占用车道,造成事故路段形成交通瓶颈,影响路段的实际通行能力,导致事发路段的车辆延误和排队长度的增加。为了研究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对交通造成的影响,通过VISSIM仿真软件,建立高速公路基本路段和路段上的交通事故模型,分析不同输入交通量、大小车比例下,事故路段的车辆延误和平均排队长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对中国高速公路在事故情况下的有效通行能力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高速公路基本路段输入交通量越大、大车所占比例越大,交通事故的影响时间越长、范围越大;运用VISSIM仿真模型得到基于中国高速公路交通特点的有效通行能力参数。  相似文献   

9.
探究了基于元胞自动机的交通流模型,以Brockfeld等人对NaSch和BML耦合模型的优化模型为基础,引入Takayasu-Takayasu慢启动规则,建立了二维元胞自动机的十字路口交通流模型,对有信号灯控制的十字路口交通流模型进行配时研究,进一步设计了高架桥模型,并通过仿真实验论证了信号灯周期时长对十字路口交通环境存在显著性影响,而高架桥模型能够有效地提高车辆平均通行速度,降低平均耗时,改善道路通行能力.  相似文献   

10.
针对具有机非分隔线的城市道路,自行车试图超越前方较慢车辆而越线占用机动车道的现象,采用多车道元胞自动机模型对考虑机动车鸣笛效应下的机非混合交通流进行建模与数值模拟,以衡量鸣笛对自行车越线行驶下的机动车及自行车交通特性的影响.通过仿真实验,发现在机动车中等密度条件下,鸣笛对自行车的越线行为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进而在自行车中等密度范围内,能够提高机动车流量,增加路段输运量,而在自行车高密度条件下将降低自行车流量,进而降低路段输运量.而在机动车低密度及高密度范围内,鸣笛的作用不明显.研究发现,鸣笛效应的引入能够使机非混合交通流元胞自动机的模拟更为接近实际交通运行状况.  相似文献   

11.
首先分析了决定旅客选择交通方式的因素,然后引入旅客选择交通方式的量化模型,最后分析了旅客选择交通方式对宏观交通方式确定的影响;并对国家如何采取宏观调控手段引导客运交通方式依照国情的需要发展,并对形成一个合理的综合客运交通网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2.
研究网络流量特征,对网络管理、规划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讨论网络流量的采集方法、流量测量和分析方法、流量测量模型,并指出了流量测量模型方面需要改进和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城市化进程中,高效的城市交通政策对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阐述了中国城市的独特背景,预测了在中国复制其他国家的政策能否被有效的实施的问题,以交通最为拥挤的城市为例子,将每个政策以往的经验与其可能产生的效率及其在中国的实施效果进行了比较,特别对中国城市与一些外国城市的交通政策做了仔细研究,为建立适合我国城市的交通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运用交通冲突理论探讨慢行交通安全问题,分析了慢行交通事故形成的机理,提出了保障慢行交通安全的对策,旨在促进便捷交通、绿色交通的发展,实现和谐交通、安全交通。  相似文献   

15.
城市交通需求预测是交通学科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对现代城市交通需求预测理论与模型进行系统分析,重点围绕交通生成、交通分布、交通方式划分预测模型展开,对各模型基本原理、研究进展、传统模型及其改进、模型应用情况等进行综述,最后总结城市交通需求预测研究领域重点、难点,指出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述了经济发展与公路建设发展的互动关系,从经济与交通的"供需关系"和"导向关系"角度,分析研究了贵州高速公路项目交通量预测的重点及难点。同时,结合贵州实际,对远景交通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自相似过程的合并和分解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LAN、ISDN的信令信道和其他通信系统中的数据统计分析表明,在宽带网络中的业务流具有自相似特性,它将对网络的设计、控制和分析产生影响,而业务流的合并和分解是网络中业务流的两个基本操作,要研究业务量的自相似特性对网络整体性能的影响,就必须首行研究它们的性质,文中给出了自相似序列经过合并和分解后仍然保持自相似性的充分条件,该结论对是进一步研究网络业务量的自相似性对网络性能的影响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交通流的红绿灯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引入几个描述交通流的基本函数,接着在交通流连续运动和时断的情况下,分别建立了连续和间断的交通流模型,在此基础上根据微分方程建立红绿下的交通流模型,分析在不同时刻公路上交通流的变化,据此画出在红绿灯模型下的车流密度变化过程,并给出了交通流的红绿灯模型在十字路口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现有交通法规对车辆遇到黄灯时是否允许通行仍然没有定论. 这直接导致了众多驾车人在面对黄灯信号时的反应不一, 对道路交通及安全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 通过分析车辆行驶中的人-车系统特性, 揭示了交通黄灯信号的重要作用. 此外, 从两个不同视角对黄灯信号的通行权展开论述, 并对黄灯信号合理的持续时间等参数进行了案例设计, 由此得出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遇到黄灯可以通行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为对网络流量进行准确的分类,对比了基于主干网和基于主机的两种流量采集方案,探讨了这些采集系统的主要作用、采集流量的过程以及如何为采集的流量打上真实应用信息的标记,同时指出现有流量采集方案的优势和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