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炉料面煤气流分布识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炉料面煤气流分布难于检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源信息的高炉料面煤气流分布识别方法.在对高炉机理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高炉中几个重要的过程参量.同时采用区域划分的方法对十字测温数据进行处理,并提取3个主要位置的特征值.根据布料模型建立O/C计算模型,并提取O/C特征指数.最后综合多种检测信息,运用自组织神经网络对高炉料面典型煤气流分布形态进行识别.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多源信息的识别方法,识别率比传统方法提高了5%~10%,也避免了误识别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高炉炉身煤气流运动的研究》一文所提出的高炉炉身煤气流动的势流模型及其所涉及的一些问题发表不同看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比较合理的高炉炉身煤气流动模型,据此可应用厄岗方程矢量式并使之简化,得到对高炉炉身煤气流动的数学描述。  相似文献   

3.
高炉料流轨迹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目前高炉料流轨迹计算的不足,本模型考虑了颗粒在空区下落过程中受重力、浮力及煤气曳力的作用,计算了炉料颗粒在溜槽和空区下落等阶段的运动轨迹. 通过探讨不同炉料(焦炭、烧结矿、球团矿)在其粒径范围内的布料半径变化及煤气的曳力大小,分析了曳力对炉料落点的影响规律. 结果表明:精确计算料流轨迹必须考虑煤气曳力的影响,不同密度、粒径及形状系数的颗粒在料面上落点各不相同,炉顶煤气流分布将影响高炉炉料的径向分布.  相似文献   

4.
以无料钟布料过程中物料运动机理为基础,改进了料流轨迹的修正方法,提出了料面形状计算的新方法.高炉布料模型在计算过程中考虑了炉料特性、焦炭塌落等对料面形状的影响,使计算结果更符合实际布料.结合生产实践需求,计算出了各种不同布料制度下炉料的料面形状、炉料径向分布、径向矿焦比等参数,提出了高炉区域焦炭负荷指数,更加直观、形象地对比各种布料制度.利用该模型可解答大型高炉生产上存在的问题,对高炉的实际生产提出了实用性建议,为高炉操作人员调整布料制度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近年来一些高炉进行了扩大矿石批重的冶炼试验,程度不同地降低了燃料比,有些高炉并提高了利用系数,说明适当地扩大矿石批重是必要的。某些扩大矿石批重冶炼找到了合适的矿石批重范围。为了将选择和计算矿石批重的方法和算式能普遍地运用于我国不同容积高炉也适用于操作制度不同的高炉,本文试图综合影响矿石批重某些因素——炉喉直径、综合冶炼强度,相对料柱透气性指数推导出一个经验式来选择和计算矿石的合理批重范围。当然高炉的送风制度、装料制度以及软熔带结构等最终都影响到高炉煤气流分布。而高炉煤气流分布又都对料柱透气性指数和燃料比有影响,本文也将适当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6.
以气固多相流理论为基础建立了高炉喷煤的数学模型,模拟喷煤中的流场、颗粒的分布。采用该模型指导高炉生产,高炉经济技术指标得到很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高炉内煤气流量和煤气能的利用不是固定关系。合理的高炉炉喉煤气CO_2分布曲線要求是平峯式的。高炉保持顺行,维持较高煤气压力和压差对改善煤气能利用是期望的。正确地运用高炉上部调剂法控制煤气流,通常可按炉喉CO_2曲線分布来进行。  相似文献   

8.
针对钢铁企业高炉煤气系统这一复杂非线性系统的建模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数据的高炉煤气系统模糊建模方法.基于T S模糊模型的高炉煤气系统辨识模型,考虑系统中煤气调节用户的人为干扰特性,采用条件模糊聚类的方法来对输入/输出空间进行划分.引入模糊思想,使模型能够更好地适应工业噪声的干扰.利用贝叶斯线性回归方法求解模糊模型的后件参数,避免了后件参数求解过程中常出现的异常解问题.通过对实际企业高炉煤气系统的实验验证,结果表明了所提出的高炉煤气系统模糊建模方法的有效性,可进一步用于实施高炉煤气系统的优化与调度工作.  相似文献   

9.
钢铁企业高炉煤气供需预测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钢铁企业高炉煤气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了高炉煤气产生量、消耗量的影响因素与煤气量的关系.基于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方法,建立了高炉煤气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钢铁企业各生产工序中高炉煤气的产生与消耗量进行预测,探讨了企业在正常生产、事故检修等工况下各工序的煤气产生量和消耗量预测的合理性.研究表明:所建立的预测模型精度高、误差小,能有效解决实际生产中高炉煤气的供需预测问题,从而减少高炉煤气放散,为企业制定合理煤气使用计划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高炉提高喷煤量的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煤粉在高炉中的行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改善原燃料质量、高风温、富氧鼓风、高炉冶炼及煤气流分布等方面对提高高炉喷煤量进行全面分析与研究,总结提高煤比的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