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人性论是儒家心性之学的中心内容,也是道德教育理论的形而上依据和理论基石。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说,是宋明理学心性论的重要思想来源,直接影响传统知识阶层的道德实践,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从人性论的角度审视传统儒家的德育理念,道德教育之必要;由于人性中的欲性,道德教育之可能;由于人性中的知性和仁性,道德教育之根本途径,在于"为仁由己",这是先秦儒家人性论的内在逻辑。孔子到孟子、荀子,以至于以后的儒家学说,基本上都是这一人性内涵的演绎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的学术界将孟子心性论与其他相近或相关学说进行比较研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其中最受关注的是孟子荀子心性论的关系及优劣是非问题。学者们普遍认为孟子荀子心性论有内在联系,荀子对孟子批评中实际上又有继承;但二者论断的优劣是非问题仍迄无定论。学者还将孟子心性论与以下的心性学说相比较或联系进行考察,包括:孔子心性论、《管子》心性论、朱熹及宋明儒学心性论、老庄心性之学、佛教心性学说、近代来华传教士心性论、弗洛姆性善论、卢梭等西方哲学家人性论。  相似文献   

3.
人性问题是儒家核心命题之一,荀子不同于孟子以性善起论而言性恶,由此引发千百年来关于性善性恶的争论。荀子所言之性,包含着情性、欲性,且情、性、欲三者是不分的,而就情感与欲望本身而言也不是恶的。荀子言性恶,其实是从礼义与人伦共处的角度讲的。但是,既然言性恶,善又何以可能?所以荀子通过知性,也就是心之知,虚一而静的大清明之心的知道、可道,也就是知礼义可礼义之心,解释了善何以可能的问题。当然不论情性、欲性、知性等,此皆“天之就也”之性,皆乃天予之、生来具备的。而荀子论性还需注意的是其积伪(为)而成的生成性,此是人在不断积伪(为)的过程中所实现的日生日成之性,而其生成之性的终极之处便是仁知且不蔽的圣人之境。而荀子积伪以成性的人性生成论,也为当今人性与个体性相结合的现代人性论转化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4.
浅谈儒家师德观与当今师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德这个话题常言常新,它不断吸收新的时代精神和理念。从儒家代表人孔子、孟子、荀子的师德教育观入手,我们可以正确认识当代师德建设。  相似文献   

5.
在先秦儒家的音乐思想里,"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本文试图从儒家几位代表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观点中梳理出儒家"和"的音乐思想发展脉络,并对几位思想家的论点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6.
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中国先秦儒家"正名"学派,其"正名"逻辑思想是一种重视内涵性的概念逻辑系统。他们在许多方面提出了独特的新见解,充实和发展了儒家"正名"逻辑理论学说。  相似文献   

7.
围绕着如何实现儒家三代之治理想政治以及如何达到至善社会的问题,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展开了多重进路的思考。孔子政治哲学的理路是既重视仁、又重视礼,既重视收拾人心,也重视重建秩序;孟子则侧重于内在之仁,将政治内向化,用政治主体内心的道德意识(仁心)来解释政治事务并强调仁心对于政治事务的无可替代性;荀子主张泛礼化的政治,用礼来解释政治活动,强调礼的规范对于政治的意义,将政治与儒家礼学典制结合起来,以此来保证政治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王道和霸道是两种不同的政治手段,各有其依据,各具特色。先秦儒家推崇王道,对霸道看法不一。孔孟荀崇尚王道,孟子反对霸道,荀子接受霸道,主张王霸兼用,反对权谋,荀子的为政思想更为现实。荀子的王霸兼用思想对当今处理内外事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儒家把万物作为人类道德关怀的对象,从孔子的.乐山乐水",孟子的"使民养生丧死无憾"到荀子不失.万物之情",先秦儒家保留了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原始生态伦理思想的样本,为现代生态伦理学健康发展和理论建构提供了思想来源.  相似文献   

10.
先秦儒家大一统观念的现代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历来推重“大一统”,孔子关于“天下有道”的理论,孟子“定于一”的命题,荀子“四海之内若一家”的理想,都是“大一统”的表现。先秦儒家的大一统观念对于国家的统一、民族凝聚力的增强、文化价值的整合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理雅各英译《孟子》是儒学经典《孟子》向西方世界传播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来看,里雅各英译《孟子》,不仅是自身能力和兴趣选择的结果,而且也迎合了其传教的使命。译本的成功体现了译者在特定的翻译生态环境下,做出了最佳的适应与选择。  相似文献   

12.
王阳明的“心即理”思想,从本体论的角度来讲主要有两方面,即解说心与物的关系和心与理的关系,亦即“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心即理”的命题有着不少合理的成分;他的心学对我国近代社会的发展也有很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易传》是阴阳理论衍生出的《易传》的宇宙创生模式,“道”是其核心内容,从“道”向下落实到人心、人性,最后贯通于“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道”是《易传》形上道德本体的内涵依据。《易传》的致思倾向与《孟子》、道家哲学稍有差异,对比之中凸显了自身的局限性。而《礼记》之《乐记》乃《易传》道德本体论的落实与延续。  相似文献   

14.
“和圣”柳下惠,是“春秋”社会变革时代出现的一位偏于保守的历史人物,“安君利国”是其思想核心。孔子、孟子分别从“礼”学、“仁”学出发,对他作了肯定性道德评估,却缺乏具体历史分析。孔、孟后学为抬高自身地位、争夺话语权,在神化孔、孟的同时,也神化孔、孟曾肯定过的“和圣”。小生产的“民不自治”、依赖保护.是“恋圣”情结的社会文化土壤。应该努力避免对“圣人”迷信和轻蔑的两个极端,给古圣先贤以恰当的历史尊重,完成由“圣化”到“会民化”的历史转换。  相似文献   

15.
飞廉之死考     
关于飞廉之死,《史记》与《孟子》的记载完全不同,新近整理的清华简《系年》与《孟子》的记载近同。结合后世学者的对于飞廉之死的史料选择,加之其时商周的军事实力对比,可以推测《孟子》所载飞廉之死合乎史实。  相似文献   

16.
心率变异性(HRV)是反应交感-副交感神经张力及其平衡的重要指标,在临床中可以用作参考实现对心血管疾病辅助诊断及其康复过程中的无创性监测.通过对心率变异信号的非线性特征得到证实后认为,可以利用如相关维数等非线性动力学参数来刻画与分析心率变异信号.传统的计算时间序列相关维数的方法是基于相空间重构理论的G-P算法,通过对该算法的改进,可以大大降低其计算工作量.计算了30例临床病例HRV信号的相关维数,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其结果可以在临床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心音信号可以反映人体心脏瓣膜活动情况,对心音进行分类可以区别出不同心音的病理性信息,这对于临床上诊断不同的心脏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心音分段是进行心音分类的前提,通过心音分段可以定位出心音中的第一心音(S1)和第二心音(S2),为心音特征参数提取与心音分类提供定位基准.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自适应阈值选取心音分段算法.该方法首先利用小波变换默认阈值法对心音信号进行去噪;然后使用归一化香农能量来提取较为平滑的心音包络;接着对包络进行有效地峰值检测,从而确定初始大阈值TH1,并通过迭代法得到最终稳定的双阈值;最后进行心音分段以及分段结果分析.针对部分异常心音分段结果,如心音分裂等的分段结果,利用心音时域、能量等特性实现心音段的合并或去除,保证了分段结果的准确性.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对正常及异常心音分段准确率分别为97.24%和91.83%,总体分段准确率为95.56%,分段准确率高于传统的阈值选取分段方法.  相似文献   

18.
马中武 《广东科技》2013,(18):174-174,178
心音信号是人体重要的生理信号之一,它可以直接反应人体的生理病理信息。在本文中利用LabVIEW对心音信号进行采集、去噪,并利用功率谱估计对心音信号进行分析处理,可以明显的区分出正常与异常的心音信号,为正确诊断心血管疾病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人工心瓣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建立,探讨了如何建立基于NT4.0操作系统的局域网,以及利用VC 6.0 和SQL server7.0关系数据库进行信息的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开发,实现数据的自动统计、分析与预测,并自动生成产品优化组装方案。  相似文献   

20.
详细介绍了驻极体传声器在心音信号采集中的方法,包括心音信号提取的方案、原理、规则及传声器的阻抗变换问题.同时,为了不使环境电磁噪声埋没有临床价值的心音,对传声器进行了屏蔽保护.临床实验表明,利用驻极体传声器基本上能采集到正常的第一、第二心音,但对有病理信息的第三、第四心音却不易正确采集到,这与患者性别和胖、瘦等因素均有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