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包头市主导产业群体的建立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导产业群体的建立是区域产业高效发展和向高度化演进的必由之路。本文分析了包头市产业系统特点,以定性和定量(主成分分析)的方法确立了包头市主导产业群体,并提出了产业发展的方向和战略途径。  相似文献   

2.
在金融危机持续蔓延的现实背景下,针对包头市稀土产业的发展现状、经济运行数据、竞争格局等方面进行分析,对未来稀土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整体环境及趋势进行探讨和研究,指出了制约包头市稀土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提出了包头市稀土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些新的思路、目标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仪征市长期以来没有很好的利用国家特大型企业仪征化纤及位于长江沿岸的区位优势,主导产业单一且其产业链没有形成.根据主导产业选择的原则及仪征的优势,化学工业、纺织工业、船舶制造业及石化物流业作为仪征的主导产业.SWOT分析显示各主导产业有其较大的发展优势,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在SWOT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文章建立了工业、第三产业和农业主导产业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非线性功效函数定量评估模型,对青岛市三类产业分行业进行了定量评价,确定了6个工业主导产业、6个第三产业主导产业和2个农业优势产业,提出了21世纪青岛市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对六安市的资源禀赋条件及长三角产业转移的特征与趋势做了较为全面的考察,在此基础之上,运用偏离一份额分析法(SSM)对该市2005至2010年29个产业部门的份额分量、结构偏离分量及竞争力偏离分量进行了对比分析,进而对其主导产业进行了筛选.研究结果表明,六安市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及通用设备制造业在定量分析指标上具有显著优势,同时拥有优越的资源依托条件,有利于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最适合作为现阶段的主导产业.采用偏离一份额分析法并结合区域的资源禀赋条件及所处的宏观经济背景对欠发达地区中小城市的主导产业进行选择是可行的,有效的.可从完善产业链,维护资源优势,注重科研创新,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四个方面着手促进六安市主导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程凤娟 《科技潮》2010,(1):36-38
果品产业是延庆县农业的主导产业之一.延庆县相对于北京地区.海拔高.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具有发展果品得天独厚的优势.独特的自然条件.使得延庆县生产的果品具有含糖量高.硬度大.易上色.耐储运等特点。目前,延庆果品产业逐步形成了以葡萄为主的优势产业.以国光苹果为主的特色产业,以仁用杏为主的规模产业。  相似文献   

7.
赵惠  李红兵 《安徽科技》2013,(12):32-33
主导产业是在区域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产业,主导产业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竞争力的核心指标。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首先表现为主导产业的成长过程.而对这一过程加以合理引导,需要宏观层面的政府和微观层面的企业共同努力、理性选择。选择和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加快主导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是建设“稳增长”经济强省并实现持续发展、打造安徽经济升级版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许源 《科技信息》2012,(1):354-354
当前.我国正处于国际产业转移和国内产业结构转型的新型工业化时期,选择并培育主导产业直接关系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随着环渤海经济圈发展战略的逐步实施.如何培育和发展有优势的主导产业成为京津冀地区面临的紧迫问题。  相似文献   

9.
以专业化水平、产业规模和产业比较优势度作为指标,筛选了2000、2005、2010年三个时点成渝经济区15个二级地区的工业主导产业.研究发现成渝经济区主导产业存在衰退型、稳定型和成长型三类,多个地区衰退型主导产业所占比例较大,反映出成渝经济区多个地区主导产业发展不稳定.同时,广安、德阳和泸州等多个地区主导产业在时期内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本文还分析了主导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指出成德绵地区制造业在区域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然后具体分析了该地区制造业发展中存在的具有比较规模优势的产业少,缺乏主导产业,规模经济水平低,规模结构不合理,产业技术水平低和布局分散等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应立足于一产、二产和三产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文章针对不同产业的发展特点,构造不同的主导产业选择指标评价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选择。结果显示,安徽省主导产业应包括农业和牧业(一产)、工业及其主导产业(二产)和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教育行业(三产)。  相似文献   

12.
以我国17类高技术产业行业2005—2011年的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对高技术产业各行业间的研发创新效率差异性作了相关分析,并就行业间差异性的深层原因进行了揭示.研究发现:高技术产业研发创新活动整体表现出规模报酬递减特征;高技术产业研发创新效率虽缓慢增长但水平依然较低,且行业间差距明显;高效行业增速较慢,而低效行业增速较快,研发创新效率存在显著收敛性;市场集中度和政府行为对研发创新效率有明显负面影响,而行业外向化程度和产业利润则存在显著正向作用;行业间受行业外向化等因素影响差异性较大,电子通讯类行业最为明显.基于实证分析,提出提高我国高技术产业研发创新效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依据42个部门投入产出表数据,对我国建筑业与其他产业间的投入产出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不考虑其他部门对建筑业固定资产的消耗时,建筑业的前向关联产业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建筑业非固定资产形式的产品也主要供给第三产业;建筑业的后向关联产业则绝大部分属于第二产业,主要消耗第二产业的产品进行生产。同时,建筑业属于强辐射力、弱制约力的部门,主要提供高消耗、高附加值的产品,属最终需求型产业,其发展可以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文章依据特色产业定义、特征以及西藏地区实际的工业发展状况,构建了西藏地区特色工业选取指标体系。依据这些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选取了“饮料制造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医药制造业”等6个产业作为西藏地区的特色工业。从合理利用政府宏观调控功能,提高特色产业的成长性;强化特色工业的高原特色与民族特色;注重特色工业的科技创新,实现产业的集约化发展;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提升产业的绿色竞争力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培育策略。  相似文献   

15.
分析2006~2009年大连现代服务业发展状况,阐述大连发展现代服务业集群的优势,剖析大连发展现代服务业集群速度滞后、内部结构不合理、劳动生产率较低、市场开放不够、功能尚不完善、创新能力不足、缺乏专业人才等问题,提出改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构筑完善的基础设施、创新体制机制、培育集群发展的内在增长引攀、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强人才引进和培训体系建设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6.
重大工程建设对湖北省产业布局的影响与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评估了大型工程如已建成的“京九”铁路、在建的“三峡工程”和拟建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湖北省长江产业带和汉江产业带的支柱产业所起的正面和负面的影响,以及对新兴产业的促进作用。针对这三种情况,提出了产业布局调整的建议:加强长江中游的电力工业和建材工业基地建设;保持纺织和冶金产业的优势;发展陆上交通运输,替代汉江航运,并限制汉江流域污染强和耗水量大的企业;大力发展与工程相关的旅游业和服务行业。  相似文献   

17.
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中国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动态控制模型 ,分析了中国西部大开发的对策和策略。得出为了优化西部产业结构 ,需要大力发展关联度大、吸收劳动力强的第三产业 ,吸收农业剩余劳动力 ;加强对西部的投资 ,特别是第一、第二产业的基础设施和更新改造投资 ,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工业技术水平 ;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 ,吸收西部农业剩余劳动力 ,有条件的省市应实现由资源密集型工业到劳动密集型工业再向技术密集型工业转变  相似文献   

18.
闽台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闽台两地的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具备了产业融合的内生动因与外在动力。旅游业的发展拓展闽台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空间,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则丰富闽台旅游业的内涵和外延。闽台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必须选择有效的互动发展策略,才能在产业边缘衍生新的形态,创造良好的多重效应。  相似文献   

19.
采用Erik Dietzenbacher的方法,计算我国1997,1999,2000,2002年三次产业间R&D溢出效应,得出三次产业之间的R&D溢出主要由第三产业向所有产业传递的结论.增强第三产业的产业间R&D贡献者效应是政府制定政策的主要方向,可以通过增加其单位产值的R&D投入来达到增加产业间R&D溢出的目的,有助于更好地了解产业间R&D溢出的状况和特点,对制定相关税收政策以及各产业发展的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土地资源利用与产业发展演化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该文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得出并证实了产业的发展演化会促使土地资源的空间布局呈圈层结构型式.具体表现为第三产业用地占据城市中心区域;紧接着是第二产业用地,第二产业用地的外围则是第一产业用地.同时,通过对北京市海淀区的实例研究证实了产业发展演化形成的土地资源空间布局的圈层结构对城市产业转移和企业搬迁、盘活土地资产、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的升级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