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壶流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壶流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是山西省人民政府2007年批准建立的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山西省广灵县东南部,39°38'6"~39°46'16" N,114°14'39"~114°24'57"E,主要保护对象为国家濒危动植物(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白尾海鵰、大鸨和金钱豹等以及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野大豆)和壶流河流域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区总面积11234 hm2.据调查,壶流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有陆栖野生动物22目51科174种,其中两栖爬行类6科12种,鸟类34科132种,薯类10科29种.野生种子植物共有745种,隶属于354属79科,其中裸子植物2科2属4种,被子植物67科352属741种(双子叶植物65科289属626种,单子叶植物12科63属115种).主要植被类型有20个群系,最后,针对壶流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保护和管理的科学对策. 相似文献
2.
武夷山植被资源丰富,植被垂直分布复杂。经过几年来的样方法和中点方角法调查,我们认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植被垂直分布,应该是五个类型:常绿阔叶林(海拔200—1000 m);针阔混交林(1000—1350 m);针叶林(1350—1750 m);山地矮林(1750—1900 m);山地草甸(1700—2158 m)。落叶树种还不少,但从落叶林和混交林的角度而言,它们仅仅处于星散和斑块状的状态,并未发育成为落叶林类型,也没形成常绿落叶混交林类型。竹类在武夷山,低海拔有,高海拔也有。单优势种毛竹林多在海拔1200m以下,分布很广,发育很好。 相似文献
3.
山西桑干河流域湿地植被优势种群生态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Shannon-W iener指数和Petra itis的方法研究了山西桑干河流域湿地植被群落28个优势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普遍重叠及特定重叠,结果表明:堇菜(2.636 62)、柽柳(2.150 62)和水葱(2.009 65)的生态位宽度最大,这主要是由于它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利用资源较充分,为群落的主要建群种,在创造群落内部独特环境中起重要作用;浮萍(0.858 68)、薄荷(0.568 81)、眼子菜(0.393 9)的生态位宽度最小,这主要是它们对资源的利用有较强的选择性,并对生态因子有特别的依赖性.28个优势种群之间不存在完全的普遍重叠,仅有水蓼与水葱、水蓼与草、水蓼与泽泻3个种对表现出完全的特定重叠. 相似文献
4.
湿地是全球重要的陆地碳库之一,对于全球变化的响应十分敏感。根据有关调查资料,对山东省河流湿地植被构成、河流湿地植物生长型及其植物区系地理成分等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它们与植物之间的关系。山东省河流湿地面积257 795.20 hm2,占全省湿地面积的14.84%。山东省河流湿地内分布植物82科、216属、301种。在植物区系地理成分上,包括15个类型和12个变型。温带性质和热带性质的分布型和变型的属为145个,占总属数的67.13%,体现了植物属分布的温带和热带特点。 相似文献
5.
陈莹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5(5):79-83
以RS、GIS为技术平台,选用扎龙自然保护区1986~2004三期LandsatTM遥感图像为基础数据源.通过对遥感影响判读,将各种景观类型加以分类,并勾绘出轮廓界限,进而得到区域数字化地块,然后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和方法,利用fragstats对研究区域景观面积指标、破碎度、分维值等景观指标进行了计算,分析研究区域景观结构、主要景观要素湿地的时空演变、景观组分变化和转移过程,得出区域主要景观要素湿地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并定性分析景观动态变化特征和驱动机制,从而确定影响区域内湿地景观格局的变化主要因素,对区域湿地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苍山是中国高山植物模式标本的产地之一,具有较完整的植被垂直带谱.在对苍山东坡1966~4092 m沿海拔梯度进行植被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地形图和ETM+遥感影像进行苍山东坡植被制图,与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叠加,对苍山东坡植被景观的垂直分布格局进行了分析,并与顶级群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苍山东坡绝大部分山体位于2500~3500 m范围.苍山东坡现状植被垂直分布格局明显,具有6个垂直分布带.该垂直植被带谱与顶级群落垂直带谱相比有一定变化.研究结果进一步量化了前人对苍山植被的垂直分布格局所做的定性和半定量的研究结果,找出了两者的差异,并进行了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7.
通过群落调查,计算重要值,确定伏牛山自然保护区乔木层优势种,分析不同演替期优势种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优势种多呈聚集分布,栓皮栎、短柄枹、锐齿栎、华山松等乔木层优势物种均呈聚集分布,从演替初期到演替后期,多物种在同一群落同时形成聚集分布增多,使群落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8.
汾河临汾段湿地植被区系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春花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
本文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植物区系分析得出:在各类植物区系地理成分中,北温带分布和世界分布属(各25属)具有明显优势,说明该地区湿地植物区系具有温带特征.北温带分布种(24种)在区系组成中占有显著优势,表明汾河临汾段湿地植物区系的温带特性. 相似文献
10.
铁岭莲花湖湿地中生长着大量的自然群落和人工种植群落,它们都对莲花湖湿地的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通过对辽宁铁岭莲花湖湿地的36个样方进行了湿地植物资源和植物群落的调查研究,进行了群落分类,并在BioDiversityPro等软件的支持下,进行了物种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铁岭莲花湖湿地共有12种植物群落类型,其中陆生植物群落8种,水生植物群落4种。植物物种多样性在辽河大堤上自然群落中最大,在水中的人工群落中最小,自然群落在大堤上生长最为集中。对莲花湖湿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出了对策建议,为今后莲花湖及类似湿地的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1.
12.
通过野外调查,选取黄刺玫群落122个样方的20种优势物种,运用多物种方差比值(VR),χ2检验,OI指数,AC值以及Pearson相关系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对其进行了种间关联分析.结果表明:该群落内物种整体关联性表现为负关联不显著;负关联的种对数远大于正关联的种对数,呈显著关联和极显著关联的种对数所占比例较小.这说明黄刺玫群落不稳定,群落内存在激烈的竞争,群落处于演替的初期.20个物种种对关系表现出了不同的性质,这可能是群落内环境异质性所致.种间关联的研究可以反映出由物种生态特征所形成的有机联系,研究结果对黄刺玫群落的保护与利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壶流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内工业废水和城镇污水等得到治理、污染程度减轻的同时,来自农业活动及土地利用的非点源污染成为壶流河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影响因素.文章研究壶流河水环境现状,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壶流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流域非点源污染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流域非点源污染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
山西省自然保护区湿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根据TWINSPAN分类结果,采用物种丰富度(R)、Simpson多样性指数(D)、Shannon-Weaver指数(H’)、均匀度指数(E1)等对山西省36个自然保护区湿地的植物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8个群丛的R平均值为1-4.119、H′平均值为0-1.165,二者曲线走势相一致;草本植物群落的H′较小,表明山西省自然保护区湿地植物群落多样性水平偏低;E1平均值为0.17-0.957,其中较大及较小的两个极端均为水生植物群落,而其余湿生及湿中生群丛较居中。在36个自然保护区中,涑水河源头自然保护区R最高,平均值为6;而绵山自然保护区的R最低,平均值为1.5;H′平均值为0.335-1.617。整体而言,山西省南部的自然保护区湿地物种多样性指数普遍高于中、北部地区;E1平均值为0.501-0.984;物种丰富度和均匀度指数与多样性指数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用植被样方调查法对广东始兴南山自然保护区的植被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具有6种植被型,地带性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优势科为壳斗科、樟科、山茶科和杜英科等.植被优势种主要为甜椎、木荷、黧蒴、红椎、酸枣和青栲等. 相似文献
16.
黄河中游湿地生物多样性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常中芳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9(3):321-325
黄河中游湿地是指从山西省禹门口到河南省和山东省交界处的东坝头黄河流域的所有湿地,晋豫陕等省已建湿地类型的自然保护区7处.湿地类型包含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水库湿地、河漫滩湿地、沼泽湿地、草甸湿地等,总面积为48.03×104hm2.黄河中游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高等植物有110科405属936种,其中苔藓植物有13科17属27种;蕨类植物有11科12属20种;种子植物有85科376属889种(其中裸子植物2科2属2种,被子植物83科374属887种);植被类型有52个群系.鸟类17目44科239种,其中国家1级保护鸟类9种;湿地哺乳动物仅有2目2科3种;两栖类动物有2目5科14种;鱼类7目12科82种;其它动物589种.此外,还分析了黄河中游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提出了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7.
金山;铁军;张桂萍;刘瑞祥;秦永燕;茹文明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9(3):512-518
基于长治市浊漳河南源湿地植物群落的野外调查,运用TWINSPAN和生境分类法对样方进行分类,并运用Patrick丰富度指数(R)、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Simpson多样性指数(D)和Shannon均匀度指数(J′)进行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1)Patrick丰富度指数(R)、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Simpson多样性指数(D)和Shannon均匀度指数(J′)能很好地反映各群丛和不同生境下群落的多样性变化规律。(2)TWINSPAN分类和生境分类得到的群落多样性变化趋势是一致的,即湿生植物群落>沼生植物群落=中生植物群落>水生植物群落。(3)生境异质性和物种的生态学特性对植物群落的分布、物种组成及其群落多样性和均匀度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