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溧水县化肥厂革命职工,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在批林批孔运动推动下,在铜洗工段大胆革新,搞成了一项革新成果——铜液喷射器,解决了生产上一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课堂上,教师要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富有创造性的学习环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变“机械接受”为“主动探究”,变“个人学习”为“合作发展”,变“单一思维”为“多向拓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  相似文献   

3.
创新教育,就是指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它要求在注重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高度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即不仅要授之以“鱼”,而且要授之以“渔”,更加要导之以“创”。它是要在全面优良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实践迸出智慧的火花。从这种意义上讲,创新教育不是一种具体的教育模式,而是一种意义深远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4.
浅议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是当今数学教育、教学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因此 ,教师在引入概念或公式时 ,不是简单地“注入” ,而是精心设计一种“意境” ,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鼓励学生大胆探索 ,勇于创新 ,敢于求异 ,这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浅议一下如何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 .1) 不断渗透数学思想 ,培养创新思维的灵活性 .加强思维能力的培养 ,就要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我们今天的教是为了明天的不教 ,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 .教师一定要更新教学观念 ,不断渗透数学思想 ,学生只…  相似文献   

5.
科技发展源于创新、基于实干。创新与实干均涉及理念和方法两部分,其理念可谓之“治学之道”,其方法可谓之“治学之术”。笔者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和对科技研究的深入思考,阐述对“治学之道与治学之术”的感悟:作为科技工作者要有大胆创新、严谨求实、深入求精的科研作风,要有锲而不舍、不怕吃苦、甘于奉献的科研精神,以“五用”的素质标准不断审视自己,努力达到“学、研、悟”治学三境界,登高望远、眼观全局,践行“科研三字经”。  相似文献   

6.
王万治  王兴双  彭钧 《甘肃科技》2011,27(15):171-172,109
研究资料表明,创新并不是某一部分人的专利,而是任何一个智力正常的人都具有创新能力,但并非每个人都能发挥创新的潜能.也就是说创新犹如智力的宝藏,需要进行开采和挖掘.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培养、造就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适应新世纪竞争合格人才的光荣使命和时代的重托,这是当代教师深思远虑的时代课题.联合...  相似文献   

7.
《创新科技》2005,(10):5
“现在我国正在大力鼓励创新,正在围绕核心技术拼命打造核心竞争力。但我想说的是,创新是需要条件的,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创新。”近日,在“2005中国创新论坛”上,清华科技园发展中心主任梅萌在演讲中指出,创新是需要条件的,创新的要素包括三方面。  相似文献   

8.
凌静 《科技咨询导报》2008,(25):216-216
培养创新意识,增强创新能力,健全创新性人格,这就是中学地理教育的主要内容。在地理教学中,精心设计有创新性的提问,激励学生创新,加大动手操作力度,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源采;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要学生大胆鼓励质疑,培养“同题意识”;课堂中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到“情境即在眼前”、“我在情境中”,激发思维兴趣。  相似文献   

9.
范湧 《山西科技》2006,(3):35-35,44
古今中外,无论在政治上、军事上,还是在商业上,凡是重视人才,唯才是举的行为,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煤炭营销过程中,要想取得销售上的成功,也要以人为本,大胆起用有识之才,要有“志短贵长,容瑕索玉”之精神。人才是煤炭企业真正的财富。  相似文献   

10.
宋艳红  胡金艳 《科技信息》2009,(11):149-149
教师要对创新有正确的认识,挖掘丰富多彩的数学题型去开辟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提倡学生“标新立异”,鼓励大胆创新,引导学生克服思维定势,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1.
高等教育改革必须重在创新.但创新不是要丢掉传统,而是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扬弃和发展.“没有传承,就没有创新“,要慎重把握高等教育改革中创新与传承的关系,防止离开传承谈创新、盲目草率、过频地进行创新的不良倾向.  相似文献   

12.
政府部门网站是信息化建设的外在表现,被视为一张“电子名片”,也是网络时代体现“服务型政府”理念的重要窗口.杭州市国土资源局网站以打造精品网站,创建国土系统“全国领先、全省第一”的专业性网站和杭州市政府优秀部门子网站为二大建设目标,积极大胆借鉴国内外优秀政府门户网站和商业网站的建设经验,在打牢基础,完善功能,丰富内容,扩大内涵,大胆创新上下功夫,网站有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也得到了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认可.  相似文献   

13.
如今,“创新”成了对学生写作要求的一大导向,也成了学生作文的一句口头禅。所谓“创新”就是鼓励学生写作大胆创新,张扬个性,主张“真实的体验,创新的表达”。在这样的旗帜下挑战传统作文,的确写出了许多“创新佳作”。然而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对创新认识的肤浅,走进创新的误区,在创新上栽了很多跟头。根据笔者的几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得出学生创新的误区主要表现在立意、选材、文体、语言、模仿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有位名人曾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有研究表明,讨论式、质疑式联想式的教学有利于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要让学生丰富想象,积极探索求异,坚持独立见解,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通过设疑创设情境,给予每位学生参与的机会。让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大胆进行联想和发散创造。照顾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此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英语课程应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5.
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发展的灵魂。从马克思主义到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实践基础上的伟大创新。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在“时代主题”、“社会主义阶段”和“社会主义本质”等重大问题上都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我们要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理论,必须创新。  相似文献   

16.
如此大胆     
身为政府高官,已不仅仅代表其个人,更代表着国家,一言一行都应慎之又慎。可日本厚生劳动省政务官森冈先生却是颇有“个性”和“胆量”,冒天下之大不韪喊出一句“甲级战犯在日本已经不是罪人”的“白马非马”式胡言。在愤慨与怒骂之后,我们是否应该好好想想,此人何以如此大胆?一  相似文献   

17.
突破性技术创新战略决策与实物期权思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企业的发展战略依赖于技术创新以及创新的模式。上世纪80年代 ,许多研究者曾总结过“产业技术范式” ,认为这种范式具有“路径依赖性” ,即产业技术发展总是依赖于以往技术积累进行的 ,这其实是持续性创新的特征。90年代后越来越多的技术创新不是在既定的“技术轨道”上发生 ,而是另辟蹊径 ,并表现为“突然”出现 ,使许多成功地进行了持续性创新的大公司损失惨重 ,甚至彻底失败 ,而创新者却因此获得崭新的发展机会 ,这是突破性创新的特征。与持续性创新相比 ,突破性创新在技术、市场、管理方面都面临着更大的不确定性 ,因而其战略决策难…  相似文献   

18.
卷首语     
辉煌的20世纪行将离我们而去.21世纪正向我们走来.我们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江泽民总书记曾明确指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在知识经济的挑战面前,我们要强调知识创新,更要强调体制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我们要记住美国科学预言家托夫勒曾在八十年代说过的这么一句话:“在21世纪真正的文盲不是没有知识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此时此刻,《黔西南民族师专学报》在盘江学子辛勤耕耘十几年后,在全国公开出版发行,愿她在新世纪的交响曲中奏出时代的最强音.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就是在继承和借鉴的基础上,根据时代和现实发展的需要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进行创造性的改造,从而形成新的适合时代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关于如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既要继承和发扬过去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好的传统、好的经验,又要大胆在新的实践中探索新的途径、方法、手段,积累新的经验。”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不是对以往工作方法的简单抛弃,而是要在对以往工作方法继承和借鉴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解决思想政治教育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力就在于不断创新,只有创新才能避免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和理论出现凝固、僵化、过时的局面,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要实现以下几个转变:  相似文献   

20.
上海郊区广大工农兵群众,根据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你们要研究一下为什么落桃的问题,是否可以研究个办法,叫它少落或不落”的教导,大胆地把“九二○”使用在棉花上。许多生产队都出现了七十多岁的老妈妈到十几岁的红小兵,从干部到知识青年,男女老少一齐搞试验的动人场面。人多,办法多,群众性的科学实验运动必然创造出奇迹。大量试用结果丧明,未用“九二○”的棉桃脱落率达60—70%,应用“九二○”的则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