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Eviews软件运用方差分解法、普通最小二乘法,就农民创业对农民收入和支出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农民创业对农民收入影响显著,但影响力逐渐被工资性收入赶超;经营性收入对农民消费支出影响不显著,农民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对农民消费支出影响显著;农民创业受资源禀赋的影响,创业人数减少,导致其对农民收入影响力下降,对消费支出影响不显著。工资收入的增长空间是有限的,创业收入的增长空间巨大。必须加强农民创业培训,增强农民创业能力,扩大农民创业队伍,推动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了探究普惠保险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方法 构建一个同时包含农业和非农业的两部门生产函数与理论模型,系统诠释普惠保险通过影响农民收入增长进而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机制;其次通过建立中介效应模型结合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普惠保险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结果 普惠保险对农业和非农业生产部门劳动力的工资收入均具有重要影响。进一步扩展分析发现:普惠保险通过农民收入增长的中介效应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效果具有区域异质性,其影响在西部更显著;越是经济欠发达、产业结构不完善的地区,普惠保险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越显著。结论 普惠保险能够有效促进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3.
乡村振兴战略下贵州山区森林转型路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山区森林转型及其路径,为促进山区植被恢复与重建,实现山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提供参考。基于1975~2010年全国森林资源调查数据和遥感解译数据,选取贵州省森林转型研究案例,构建乡村振兴战略下森林转型路径分析框架,探讨贵州省森林转型及其路径,分析森林转型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研究发现:1)1975~2010年,贵州省森林转型呈现出U型曲线的形态,森林转型拐点为1984年;2)贵州经济林种植、人工造林等"森林短缺路径"对森林面积增长起着重要的驱动作用,但未来"经济增长路径"作用将越来越大,人口城乡迁移及其造成的农地边际化过程,对森林转型的驱动作用将更为重要;3)森林转型的两条路径对乡村植被恢复、景观优化乃至生态宜居环境建设都具有积极作用,进一步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促进了乡村旅游、农产品深加工等高附加值产业发展,提高乡村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生态宜居、产业发展和收入增加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内容,森林转型将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4.
以武陵山片区桑植县为研究区,采用入户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分析了农民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知度、参与度和获得感,发现影响农民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知度、参与度和获得感的主要因素有4个方面,即社会因素、区域因素、宣传因素和主体因素.基于此,从夯实民生基础以应对“新三农”问题、挖掘区域优势以助力乡村发展、加强农村宣传以提升农民认知、提高农民素质以培育职业农民等4个方面,提出了提升农民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知度、参与度和获得感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基础,而乡村振兴战略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本保证。研究运用2013-2020年县域数据构建了西藏乡村振兴指标体系,分析了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金融发展对西藏乡村振兴的作用效果及内在机理。研究发现,金融发展有助于西藏乡村振兴,并且乡村振兴水平越高,促进作用越大;异质性分析显示金融发展更有利于农业县乡村振兴的发展。同时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化水平以及信息化水平门槛效应显著。基于此得出要持续推进金融发展,针对不同地区、不同主体提供多元有效的金融服务,提高乡村信息化程度和市场化水平,带动西藏乡村振兴向更高水平迈进,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西藏实践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周晓光  纪浩 《科技促进发展》2020,16(12):1558-1568
乡村产业振兴需要发挥创新驱动的全面支撑作用。本文基于系统动力学方法,从产业创新环境、产业创新主体和产业创新平台三个维度构建创新驱动乡村产业振兴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以浙江省常山县的乡村运行数据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①创新环境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基础和前提,政策实施的及时性和市场环境的数字化对乡村产业发展至关重要。②不同创新主体表现出差异化的驱动能力,提高企业研发支出显著驱动乡村产业发展,而政府财政支出与乡村产业发展无显著相关关系。③创新平台是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的关键性支撑,高密度的创新平台对应高水平的乡村产业发展。最后,本文从优化创新环境、厘清创新主体运行机制、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等角度提出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浅议农民素质对其收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收入对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与质量,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意义重大。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颇多,农民素质也是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之一。通过农民素质对其收入影响的分析,提出提高农民素质,进而促进农民增收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8.
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提高乡村融资的即时获得性、促进资源平衡配置、降低交易成本和风险程度等直接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并通过增强区域创业活力和优化产业结构等渠道间接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提供动能。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乡村振兴指数,利用固定效应、门槛效应和中介效应模型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作用机理,结果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其中存在双重门槛效应,数字普惠金融突破第二重门槛后的促进效果最大;区域创业活力、产业结构优化可以间接赋能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基于此,建议加大对数字普惠金融的政策支持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快推进信用体系建设,以更好地推进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相似文献   

9.
在数字经济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探究数字普惠金融是否有效促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采用2011—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其影响机制如金融获得、企业创新能力和财政支农均通过检验。此外,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影响在区域经济发展上具有门槛效应。区域经济水平达到一定高度后,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影响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农民收入的状况。认为农民收入增长速度仍低于国民经济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农民增收的动因大多是一些外生的、难以长期维持的因素,农民可持续增收存在一定的困难。要实现农民的可持续增收,可从农产品的商品化、资产的资本化、农民的组织化、农村的城镇化和农业的现代化入手,全面开发农民的各种收入来源,培育起可持续的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内生机制。为此,应重点对农民进行职业培训,提高农民素质;提供政策扶持,进一步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发展和完善农民组织,实现自我保护,促使农民持续增收。  相似文献   

11.
成都市红砂村乡村旅游发展对农民增收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成都市红砂村乡村旅游项目--"花乡农居"景区内从事旅游相关工作的农民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了解当地农民对旅游发展的感知、参与情况,利用SPSS统计软件深入分析旅游发展与农民收入之间的相关性,并建立回归模型,模拟影响因素与收入之间的相关关系,得出结论:影响红砂村农民收入的主要因素是农民的"受教育程度"和"宅基地与景区的距离",并且两因素与收入之间呈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农家书屋承担着推动乡村文化传播和文明共享的社会职责,在保障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增强农民文化自信,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调研显示,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农家书屋获得了快速发展,但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书屋使用率有待提高、藏书结构不尽合理、数字阅读对农家书屋造成严重冲击。在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有必要从农民读者的实际需求出发,提高农家书屋的服务质量,创新农家书屋的服务职能,拓展农家书屋的资源渠道,以助推农家书屋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利用1993~2013年东北三省及全国平均水平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及四项来源的面板数据,运用非参数Manner-Kendall检验法,对各项收入的增长趋势进行检验,分析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实施前后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实证结果证明,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实施后,东北三省农民收入呈现快速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实施前.其中,家庭经营纯收入与人均纯收入增长趋向相同,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家庭经营纯收入在农村居民收入来源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农民收入的绝对差距和相对差距均有向好方向发展,均有一定水平上的提高,显示出战略中惠农政策对推动东北三省农民收入增长的成效.  相似文献   

14.
发挥党建引领优势将农民重新组织起来是新时代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议题。新时代条件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做好“三农”工作对农民组织化的需求与日俱增。农村党组织拥有强大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以及群众优势,是实现党建引领的重要基础。通过对四川省典型经验的分析发现,实现党建引领农民再组织化的关键在于利益联结机制、信赖机制和优秀带头人机制的实践构建。  相似文献   

15.
以检验新农合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作用机制为出发点,构建家庭效用函数与理论模型,选取2016年和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数据实证研究。农民参加新农合是提高劳动供给和推动农民增收的重要动力,劳动供给是农民参加新农合进而影响农民增收的重要机制;参加新农合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会因农民劳动供给时间的不同而表现出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智慧农业可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能为传统农业注入新的血液,必然也会加速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成为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背景下,数字经济的发展与智慧农业紧密相连,为实现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携手共进,需要找准数字经济和乡村振兴之间的“契合点”。在分析智慧农业赋能乡村振兴的动因、模式和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智慧农业实现路径,以期为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13—2019年甘肃省14个市州的面板数据,通过中介效应检验,验证农业保险能否促进农民增收以及农业信贷在农业保险影响农民收入的过程中能否发挥中介效应。结果表明:农业保险能够显著促进农民人均经营性收入增长,但不能显著促进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非农收入增长;农业信贷在农业保险促进农民人均经营性收入增长的过程中能够发挥中介效应,且对于农业保险影响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具有遮掩效应;但无论是农业保险的直接路径,还是农业保险通过农业信贷的间接路径,都无法显著促进农民人均非农收入增长。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提出提高农民投保农业保险的积极性以及建立农业信贷机构和保险机构互联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01~2020年藏羌彝走廊核心区106个县域面板数据,文章考察了政府干预门槛效应下金融发展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效果。研究发现,考虑政府干预的作用,县域金融发展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存在明显的“阶梯特征”。当政府干预不足时,县域金融发展会加剧相对贫困,不利于乡村振兴;跨越一定门槛值后,政府干预程度越高,金融发展对乡村振兴的推动作用越明显,处理内生性问题后的结论依然稳健。异质性分析发现,处于边缘地带的省际交界县需要政府更多的支持,才能发挥出金融对乡村振兴的服务效能。因此,地方政府应积极承担起乡村振兴的主体投入责任,科学认识金融对乡村振兴的服务效能,撬动金融按市场化原则更多投向农业农村,积极引导资金和资源回流农村,推动乡村振兴进程。  相似文献   

19.
粮食行业高校作为我国粮食行业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排头兵,是实现我国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通过分析发现粮食行业高校在服务乡村振兴方面还存在思想站位不高、服务能力不强、体制机制不完善的问题。结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分析认为人才培养、技术研发推广、粮农技术服务和文化传承传播是其核心功能。粮食行业高校可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加深校企多元育人合作、增加双师队伍建设力度和大力弘扬工匠文化传承的方式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能力,实现国家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0.
0 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城市和乡村建设都取得了显著进步,然而城乡差距仍然存在,且有拉大的趋势,农业、农村、农民发展的短板问题日益凸显.自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我国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如在人均收入上,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019年达到了16020.7元,人均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