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凌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3):144-160
文化旅游业在政府政策支持和新技术加持下,当下涌现出许多新的行业态势.文旅新业态的主要生成机制有:政府政策支撑机制、技术创新驱动机制、消费需求驱动机制、行业竞争驱动机制、文化发展推动机制;文旅新业态的发展逻辑包括生态、文化、技术、场景、体验、在地化逻辑,六种逻辑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促进文旅新业态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尽管文游新业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但在蓬勃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为此,需要转换思维,释放要素潜能,在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加持数字化技术,构建数字化场景空间,赋值文化内涵和文化灵韵,增强消费体验性、互动性和消费黏性,实现文旅新业态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科技自立自强是我国科技事业进入新发展阶段的新目标。纵观我国科技发展史,党的全面领导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根本保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相统一是基本原则,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是制度主线,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客观要求。科技自立自强与自力更生和自主创新一脉相承,科技自立自强是指我国能够依靠自身力量创造出适合发展需要的足够数量的高水平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这些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能够有效支撑我国产业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强调通过自主研发、自主生产和自主应用来减少对外部科技资源的依赖,从根本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国力。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知识产权严格保护制度、科技创新生态体系和科技评价考核制度,建设科研兴趣导向的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3.
“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即“三个务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从理论源泉上看,“三个务必”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之上,马克思主义的人民价值立场是其理论根基,马克思主义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是其作风源泉,马克思主义的斗争精神是其动力来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积淀是其丰富的人文根脉;从历史根基上看,“三个务必”是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光辉历程赋予的高度的历史自觉、优良作风和历史主动;从价值意蕴上看,在波谲云诡的国际局势和纷繁复杂的国内形势下,牢记初心使命是走好新的“赶考”路的根本动力,树立忧患意识是走好新的“赶考”路的思想警示,发扬斗争精神是走好新的“赶考”路的策略方法,“三个务必”对走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深刻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将“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写入历史决议,使全党全国人民有了定盘星、主心骨,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了思想旗帜、理论武装。这一重大政治成果从政党传统、百年经验、伟大实践和现实要求四个方面体现了严谨科学的理论逻辑。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起点,要进一步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从政治、思想、行动上自觉捍卫“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消费结构的升级,以及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人们对健康、安全和品质的重视度越来越高。“文旅+康养”产业融合已成为旅游行业发展的新机遇和风口,也是区域经济协调、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攀西地区作为全国康养旅游的发起者和倡导者,在新发展格局下,应立足于满足国内需求,依托优越的自然条件、独特的地域文化和丰富的康养旅游资源,通过协调区域发展、夯实软硬环境、深化产业融合、加大营销推广等路径,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康养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推进国内旅游经济大循环。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宗旨鲜明,目标明确,理论成熟的伟大政党,每当历史关键时刻,她的领导核心都能站在在时代的潮头,及时总结历史经验,继承,拓展新的理论,并把这些理论概括成简明,通俗的话语,指导党和人民进行伟大的革命和建设事业。 相似文献
7.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下,体育与科技融合已成为中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和核心引擎。以产业经济学理论为基础,运用文献资料和案例分析方法,在阐明体育与科技融合、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内涵基础上,探寻体育与科技融合助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机制与路径。研究发现:逻辑维度上,体育与科技依托技术融合、产品融合、市场融合、业态融合催生出新技术、新产品、新市场、新业态等新供给,培育出体育消费新需求、新模式,促进了体育产业的供需良性互动,有助于破解体育产业发展质量不高等问题;机制维度上,体育与科技融合发挥结构优化效应、效率提升效应和价值创造效应,助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在此基础上,从体育与科技融合宏观层面的机制创新与政策保障、中观层面的合作协同与平台建设、微观层面的强化创新与三维共力提出其助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基于产业经济学基本理论,探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逻辑、动力与路径。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构建完善的体育产业内需体系,畅通国内大循环;构建完善的体育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是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当前,体育“放管服”改革不断推进、体育产业政策不断向好、体育产业规模不断提升、体育市场不断扩大、体育企业不断壮大,形成了“政府—政策—产业—市场—企业”五位一体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双循环”支撑动力。鉴于此,通过紧扣更高水平供需平衡,围绕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改革,抓住以扩大体育内需、促进城乡区域体育产业协调发展、推进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为重点,构建体育产业政策体系、现代体育产业体系、现代体育市场体系、新型体育消费体系,提出“一个”主线、“两个”改革、“三个”重点、“四个”体系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9.
10.
实现普惠性民办学前教育的内涵式、跨越式发展,应遵循发展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与政策逻辑。构建普惠性民办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长效机制,应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建立财政投入保障制度;创建普惠性民办学前教育特色化课程及品牌;建设普惠性民办学前教育的质量监督及协同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1.
12.
13.
王润涵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23,(3):1-11
“三个务必”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新阶段向全党同志发出的伟大号召,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创新成果。“三个务必”的提出有着深刻的理论基础、历史渊源和实践要求。从理论逻辑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相关思想论述为“三个务必”提供了理论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其奠定了文化基因;从历史逻辑看,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不断奋斗不断胜利的经验总结;从实践逻辑看,是新“赶考”路上迎接风险挑战、破解党内外难题和顺利完成新中心任务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14.
白林驰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23,(5):24-27
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的生成是依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次历史性飞跃提出来的,是依据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建设、改革的百年奋斗历程总结出来的,是依据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懈实践探索凝练出来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高度历史自信源于党的百年奋斗成就,源于党的卓越贡献,源于党百年奋斗精神的自信。全党增强历史自信的实践路径是在全党全社会大力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不断进行自我革命、积极掌握历史主动。 相似文献
15.
《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1)
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关键词研究在国内学界备受青睐,广泛征引。关键词为学术史上关键性的概念,关键词研究应打破辞书式的编纂模式,注重多维度的考察。在历史层面,以历时性研究为主,同时在共时性层面力求还原现场;在空间层面,关键词研究不应拘囿于一隅,而应跨越地域与学科,丰富关键词的内涵与意蕴。除此之外,语言、大众传媒等媒介勾连起关键词研究的时空旅行。因此,关键词研究还应挖掘影响关键词含义演变发展的内外因素,探讨关键词内涵的逻辑生成。 相似文献
16.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6,(5)
从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关联的视角来考察,\"八一精神\"的生成与发展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逻辑,是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华民族救亡图存道路的政治逻辑,以及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项事业兴盛繁荣的发展逻辑\"合力\"作用下的结果。\"八一精神\"历久弥新,不仅表现在革命年代、改革开放进程中砥砺中国共产党人革故鼎新,也必将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新的历史时期发挥思想引领、精神动力的作用。\"八一精神\"是激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精神引擎、是支撑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动力、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强大精神支柱、是鞭策全面从严治党的强劲道德力量。 相似文献
17.
王青 《武陵学刊:社会科学版》2014,(6):126-128
纵观翻译史,翻译标准一直是人们争论不休的话题。时至今日,翻译标准问题仍处于“百家争鸣”的局面。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中西方传统翻译标准概括而言即“四个Y”标准:“诣”“易”“一”“依”,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翻译质量评估的“三个有利于”原则,在指导翻译理论与实践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庞青育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3,(1):28-32
学术界对第三次分配的内涵界定体现了研究的多角度性,主要形成了分配制度说、“先富帮后富”说、公益慈善说和资源配置说等四种观点,进而从弥补“空白”论、分配公平正义论、推进共同富裕论、财富向善论、国家治理现代化论等视角分析了推动第三次分配的价值意蕴,为其发展提供了理论动力。尽管当前第三次分配在脱贫攻坚、扶危济困、抗击疫情等重大事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分配主体和客体的日益多元化,积极探索第三次分配发展路径仍是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高质量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的发展。当前,中国面临严峻的"创新困境",主要表现为创新质量不高和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不高。首先指出从模仿过渡到创新是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随后从科技研发投入增长困境、创新成果产业化机制缺乏有效性、新兴产业核心技术困境、创新环境优化尚需时日、路径依赖难以突破等方面指出突破"创新困境"的主要障碍表现,进而从以强化区域创新活力为目标,整合区域内的创新要素;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打造具有创新优势的产业集群;不断的提高创新效率,建设高水平的创新科技园区等方面分析了实现创新驱动的跨区域协同,最后从创新资金投入机制、集聚人才的培育机制、科技管理体制、创新成果产业化机制等方面探究了优化创新驱动的四大机制。 相似文献
20.
广东专业镇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成为广东省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东最具特色和活力的经济增长点。本文通过阐述广东专业镇已有的发展基础及特征,结合“十二五”期间广东专业镇发展战略目标以及存在问题,提出若干创新措施,为广东专业镇未来的发展提供破解思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