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钢琴这种西洋乐器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其演奏技法和作品创作都已达到至臻纯熟的状态。文章以藏族民间歌舞音乐中的“母、子”曲体结构为切入点,探讨了如何将藏族民间歌舞音乐演奏技法与钢琴的演奏和创作完美的结合,实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打造以西藏民间音乐为素材的钢琴作品,发掘民间音乐元素,并运用于钢琴演奏,使钢琴这架西洋乐器在演奏藏族音乐旋律上更有特色。  相似文献   

2.
川北苟象寺垛顺节系雍仲苯教极具特色且历史悠久的宗教节日。苯教祭祀者在垛顺节中通过垛术仪轨护佑寺院与村庄,其中“替罪者”的宗教因素在其他宗教中亦有体现。垛顺节中的俗人军舞为其独有,揭示了苯教文化对藏族社会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是当今世界上溯源最久远而又长流不绝的东方古老音乐文化的代表。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民族民间音乐形成了民间歌曲、民间歌舞、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族器乐五大类,各种音乐形式之间在彼此影响、互相吸收中得到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赵凡 《科技信息》2009,(6):215-215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是当今世界上溯源最久远而又长流不绝的东方古老音乐文化的代表。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民族民间音乐形成了民间歌曲、民间歌舞、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族器乐五大类,各种音乐形式之间在彼此影响、互相吸收中得到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论“打歌”     
“打歌”一名是白语称谓的音译。“打歌”是民间歌舞群体艺术活动形式,它与只歌不舞的白曲并存,同为白族群众性歌唱艺术的两大门类。从它的歌舞风格、歌唱内容、流传地区、应用领域等方面看,它是一种早于白曲的古老艺术,当今还保留在一些边远地方,仍为当地群众喜闻乐见,久传不衰。  相似文献   

6.
1、谈西藏宫廷歌舞卡尔的三种重要特性。2、卡尔舞与西藏民间歌舞密不可分的关系和卡噜的音乐特点问题 (分三个部分谈 )。第一、卡尔舞的三个重要特性问题。我认为卡尔有以下三个特征 :一是形体的造型 ,二是动感 ,三是音乐的独特性。一、卡尔的基本姿势装饰性月亮型 ,这种月亮式姿势造型不仅十分独特 ,而且还把这一造型在所有卡尔舞中贯穿得自始至终 ,其形象鲜明而独特。但有人在刊物中谈起该重要造型是“S”形体态。此种谈法不妥 ,通过深入研究考证认为 ,它不是尼泊尔式的三道弯“S”形体态 ,而是一种带装饰性的月亮型造型。藏语该造型称…  相似文献   

7.
温丽云 《科技信息》2011,(9):114-114
巴郎鼓舞流行于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的藏巴哇、洮砚、柏林三个乡,是一种融说、唱、跳为一体的藏族民间古老的歌舞形式。当地藏族称巴郎鼓舞为"沙目",是吐蕃古老民间宗教文化的遗存,具有既祭祀又娱乐的双重内涵。巴郎鼓舞是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第一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探寻巴郎鼓舞对传承藏族民间艺术和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民间音乐舞蹈史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傩舞源流久远,是上古社会的一种祭祀性舞蹈。福建省泰宁县大源村至今仍保留着这一古老的舞蹈形式。大源傩舞具有仪式完整、舞姿粗犷、形式古朴、道具独特等特点,同时又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于我们了解福建地区民间舞蹈与地域民俗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亟待我们进行更好的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9.
川北苟象寺垛顺节系雍仲苯教极具特色且历史悠久的宗教节日。苯教祭祀者在垛顺节中通过垛术仪轨护佑寺院与村庄,其中"替罪者"的宗教因素在其他宗教中亦有体现。垛顺节中的俗人军舞为其独有,揭示了苯教文化对藏族社会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传播符号学视角分析甘南州迭部县藏民族服饰文化的特点,对迭部藏族服饰文化符号学功能及意义进行系统的归纳,挖掘迭部藏族服饰文化更深层次的内涵,以期促进民族服饰文化多样性的信息传播与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11.
肥套是我国毛南族影响最深远的民俗习惯,它以歌、舞、乐、戏等艺术形式展现了毛南族人祈求人丁兴旺、财源广进、平安幸福等思想,表达了丰富的民俗礼仪和文化内容。本文从艺术学的视角来分析毛南族肥套仪式剧的文化内涵,并提出对其进行保护的措施和思路。  相似文献   

12.
棒棒灯又称“龙眉登”,流传于文山州砚山县者腊乡批洒、羊格等地,是当地壮族民间特有的一种舞蹈表演形式。所谓“棒棒灯”就是以敲打棒棒为主要动作,且有现场音乐伴奏的舞蹈,其“灯”者即“舞”也。当地“棒棒灯”虽无严格的师承关系,举行活动时却有一套完整的仪式及表演体系,是一种集宗教祭祀、舞蹈、体育、娱乐为一体的艺术活动。  相似文献   

13.
“藏族音乐文化热”现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大地吹起了一股“藏族音乐文化热”之风,主要表现在:一是传唱传播范围广;二是歌唱“队伍”庞大;三是屡屡获奖,影响扩大;四是走出国门,唱遍世界。这股音乐热产生,实为国际国内“藏学热”的伴随物;也是藏族音乐文化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所致;同时又是经济和文化紧密结合相得益彰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民间传统护身装饰品的形式与内涵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世界各民族民间传统服饰艺术中,有一种独特而又普遍存在的装饰艺术形式--护身装饰品,民间又称其为“护身符”。本文试就我国民间护身装饰品的起源、特定的形成条件以及在传统文化背景中产生的形式与内涵作一初步的研究探索,摒弃其封建迷信之糟粕,从服饰文化的角度分析其艺术特性、艺术风格和形式,使民间传统的艺术瑰宝能够对现代艺术形式有所启示、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5.
在甘肃省甘南州迭部、舟曲和陇南市宕昌等白龙江流域不少藏族社区民间,至今仍然流传着供施鬼神的各种仪式、仪轨,并有数量较多且弥足珍贵的手抄本苯教文献遗存,呈现出有关人与自然、人与神灵、人与社会、生产与生活、疾病与健康、民族文化交流及交融等方面的大量历史信息。文章通过研究分析,梳理文献流布范围、已知文献存量、传承形式,以及类型、内容等,并指出了其多元文化特征与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甘肃的夏河县和舟曲县分别流行着具有浓郁民俗风情的藏族传统节日——香浪节和采花节。无论是节日的仪式内容,还是节日歌舞的音乐风格、表演方式,舟曲藏族采花节和夏河香浪节都有很多相同之处,它们都是藏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展现了藏族文化的风采,但是它们所展现的藏族文化又不同于牧区和其他藏区。舟曲采花节展示了长江流域独具特色的藏文化的奇风异俗;夏河香浪节则带有河湟文化或者说黄河文化的古风今韵。尽管二者都是同一民族在不同时空内的传统节日,但在最终目的上却是一致的,即敬神供神、祈福求吉、人神共娱。  相似文献   

17.
论藏族装饰图案的审美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藏族装饰图案艺术历史悠久,题材丰富,造型独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文化特征,是藏族人民艺术思维和审美体验的物化形式。对藏族装饰图案分类、美感形式、色彩等审美特征的探索,既有助于其在现代装饰设计领域的运用,也有利于对藏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播。  相似文献   

18.
"三棒鼓"是土家族一种古老的民族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表演风格和技法。土家族"三棒鼓"作为一种地方曲艺,在长期发展、传承和嬗变过程中体现出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并具有民俗民风的叙事性、歌舞技艺的表演性、独特风味的音乐性、群众生活的娱乐性、民族文化的传承性等艺术特征,而且也是土家族文化艺术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19.
在美丽的维多利亚湖之南,在浩森的印度洋西岸,居住着坦桑尼亚一百三十多个部族的人民。他们不仅有自己传统的生活方式,而且有源远流长的古老文化,其中尤以丰富多采的部族歌舞闻名于世。在坦桑尼亚国语斯瓦希利语中,恩戈玛(NGOMA)一词,就是对于这类部族歌舞艺术的统称,它的意思是鼓和舞。可见,鼓和舞的紧密结合,既是对这类部族歌舞基本面貌的形象描绘,也是对其主要特色的精确概括。  相似文献   

20.
鄱阳湖地区蕴藏着丰富的民间音乐,音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现存于生活当中。文章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1、鄱阳湖地区蕴含着丰富的民间音乐;2、鄱阳湖地区民间音乐的艺术特色;3、鄱阳湖地区民间音乐的音乐价值、生态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