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3 毫秒
1.
进入新世纪以来,以次仁罗布为代表的作家深入到西藏人的生活内部,以极其平实的、客观的生活场景和细节还原真实的西藏,并从西藏人自身的生活态度出发去解释和表现在西藏传统文化和现代化发展理念影响下的日常生活,体现出新世纪藏族文学不一样的地域风貌和文学诉求。而神性,作为发现人性、映照人性的一种超越性维度,在新世纪的西藏文学表达中,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对诗意空间的营造和道德力量的求索。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前后异军突起的南阳作家群在当代文坛曾数次掀起文学浪潮,使南阳作家群名声在外,成为南阳这个城市鲜亮的文化标签。南阳作家群的创作以其源于民间、扎根乡土的本色无形中带动了文学对地域文化的展现,他们的作品中折射出悠久厚重的南阳本土文化,为读者构筑出别具风情的地域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3.
江西地域文化影响现代作家的创作观念和创作内容,特定的地理环境、丰富的文化积淀、地域文学自身的基因传承都影响了现代作家的文学创作。在现代文学作品中,江西地域文化突出地表现为:慎思的山水文化、富有人情味的民俗文化与刚劲的红色文化。  相似文献   

4.
文学的生成和嬗变近似地服从正态分布原理、优胜劣汰原理和二律背反原理。其中正态分布原理决定了超常作家作品和低常作家作品为数很少,而一般作家作品为数较多。超常作品是超常作家对整个种族乃至全人类思想文化尤其文学艺术进行极限相容和对人类生命意蕴进行极限体验,并富有独创性地诉诸语言文字符号的终端显现。优胜劣汰原理决定了超常作家作品受马太效应影响易在竞争中获胜并得以流传,反之则易被淘汰甚或失传。二律背反原理决定了诸如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艺思潮和文艺理论等因素不是促使或阻滞文学生成和嬗变的关键,其关键在于它们是否有利于激励作家独创性地进行极限相容和极限体验。  相似文献   

5.
马丽华的《走过西藏》作品系列是文学与人类学结合的完善典范,作品具有独特的地域风貌和审美风格。从审美体验看马丽华的创作,可从中窥见她由一浪漫诗人成长为文学人类学作家的心路轨迹,也可观照出她由激情放歌到理性烛照的写作历程。  相似文献   

6.
印第安人作为北美最早的居民,创造了辉煌的印第安文学传统。当代美国印第安女作家路易丝·厄德里奇的《爱之药》探讨了回归印第安文化传统、追寻族裔文化身份的主题,这也是贯穿当代美国印第安作家作品的主题。《爱之药》分析了深受主流社会影响的当代印第安人困顿混乱的生活状态,为现代化进程中的印第安种族指出生存的必由之路,即维护族裔文化,回归部落传统,正视社会现实,融入多元文化。从印第安文学的复兴及其发展现状来看,美国印第安文学必将成为多元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如同歌德(1749—1832)是启蒙时代欧洲最优秀的诗人一样,索尔·贝娄(1915—)被公认为当代美国文坛最优秀的作家。歌德创造的浮士德形象是欧洲启蒙精神的象征,贝娄创造的赫索格形象是当代西方社会知识分子的代表。因而,对比浮士德与赫索格的精神与命运,可以大致透视出资本主义文化精神的嬗变。在此,我采用狭义的文化概念,即指由文学、艺术、宗教和思想组成的负责诠释人生意义的部门。 一、从“有为”到“独白”  相似文献   

8.
郑向峰 《海峡科学》2011,(10):13-15
人不仅是社会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社会文化的创造者。面对社会文化的变迁,当代女大学生经受着传统与现代、理想与现实、自尊与自卑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因此,关注社会文化变迁对当代女大学生心理状态的影响,积极维护和促进女大学生心理健康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南阳作家群的散文于当代散文 ,是一重要的存在。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成为其醒目的标记。对于故土的咏唱 ,对于乡土的眷恋与超越 ,成为其彰显的主题形态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八十年代文化热的背景下,寻根文学成为主流,中国当代文学出现了"浙军"、"陕军"、"川军"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地域化文学.当时作家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中积极寻找文学创造的源泉,借本土文化的力量拯救当时的文学,并将写作目光投向了历史,将文学置身于民族文化土壤.作家们开始重视日常生活以及相关地域文化,认识到地域民俗风情和普通民众日常生活是艺术的土壤,野史、传说、民歌、民情风俗等也蕴含了丰富的文化精华,他们寻找到了民族文化的"根"与文学的契合点,为处于"伤痕"之中的文学找到了皈依之处.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地域文化的角度来研究文学创作。首先对地域文化和地域文学做了简要的叙述。再以此视角来分析近代上海的女性文学,从战争、城市和女性三方面分析其各自与文学创作的关系,得出正是由于战争这一特殊环境和上海这一典型城市形成的独特的地域文化,才造就了一批杰出的女性作家及其作品。  相似文献   

12.
巴山作家群是新时期文坛具有一定实力和影响的地域性文学创作流派,文章从打造巴山文坛品牌的文学意义,总结地域文学创作的艺术价值。建设地方精神文明的文化作用。探寻文学运演规律的美学精神诸方面提出了巴山作家群研究意义之所在。并且指出了地域文学的美学价值在于:从空间上看是在深入世界文学的浪潮过程中显示它独特的民族风貌,从时间上看是在追踪未来文学的发展趋势中展现它强烈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3.
四川的"巴山作家群"是新时期文坛具有一定实力和影响的地域文学群落.立足于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对中国文化侵蚀的现实,在分析了它们创作流变和兴起原因的基础上,史论结合,以点带面,指出当代地域文学给我们的启示:在民俗与现代的双重语境里,保持民俗的声音;在区域与世界的双重空间中,拥有区域的领土;在边缘和中心的双重视觉下,固守边缘的身份.从而揭示地域性--民族性--世界性的当代中国文学的美学运演规律.  相似文献   

14.
1950-60年代,以徐怀中、刘克、胡奇、单超、刘汉君、苏策、叶玉林等为代表的进藏作家,以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为主,创作了以和平解放西藏,修通青藏、康藏公路和建设西藏为主题的小说,体现了这一时期西藏当代文学以革命叙事建构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时期的西藏当代文学革命叙事记录、反映、展现了西藏纳入社会主义新中国建设时期的历史进程、社会变迁,体现了当代西藏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话语建构中积累的独特的地方性文学经验,凝练了当代西藏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记忆,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了文学的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15.
关于长江三峡的地域文化书写,是聂华苓小说创作的一大特色.长篇小说<失去的金铃子>,就是她书写三峡的代表作.这部作品对三峡风景、民间风俗和抗战时期三峡地区的社会人生展开了多维描写,对特定时代的三峡文化尤其是三峡乡民的精神状态进行了深度透视,不仅使她的小说具有了丰厚的地域文化内蕴和鲜明的时代色彩,而且在台湾文学和海外华文文学中摇曳着独特的艺术风姿,显现了这位著名海外华文作家深深的故土情结和民族情愫.  相似文献   

16.
90年代以来是女性文学繁荣的时期,许多关注女性命运的优秀女性作家,着力于挖掘人的精神世界,本文通过对这一时期女性小说中人格分裂现象的书写进行分析,从而认清女性在当代社会中真实的生存处境和面对社会环境变迁引起的精神心理动荡。  相似文献   

17.
从文学研究角度观照浙江地域文化精神,认为经世致用的实践精神、耿介刚强的硬汉精神、温润醇实的人文内蕴是浙江地域文化精神中非常突出的特点。这些特点对浙江新时期以来的作家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文学是文化最完整最鲜活最深层的表现形式之一,汉味小说是具有浓厚的武汉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学作品.通过对汉味小说的研读,我们能够了解孝道德在武汉地区丰富多彩的呈现形式,可以看到在这种丰富呈现背后内蕴的时代文化变迁轨迹和地域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水仙花、黄玉雪、汤亭亭和谭恩美等美国华裔女作家及其代表作的分析研究,本文论述了美国华裔女性文学中文化身份的嬗变,即在不同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华裔女作家在面临身份危机时所选择的不同文化身份,揭示了美国华裔女性文学的发展进程和社会文化总体语境的变迁状况。这对处于全球化语境中的我们选择文化身份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河洛文学是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域文学,它既是河洛文化的一种存在形态又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创造.开设“河洛文学”课程源于河洛文学的重要文学史地位,它既是传承与弘扬河洛文化的需要,也是地方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在课程内容上要从地域视角出发,要选择具有地域文化身份的河洛作家和具有浓郁河洛文化色彩的作品,呈现河洛文学的地域文化传承,并重视河洛地域“小写”的乡邦文学.同时,还应以河洛文化为贯穿主线,防止对河洛文学的人为割裂与偏废,并把品读文学经典与文学实地采风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