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西藏民族工作的主线,是维护西藏各族人民根本利益、开创党在西藏民族工作新局面的必然要求。公民道德建设是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工程,能够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根基、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情感纽带、营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氛围,因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由之路。西藏推进公民道德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拥有以马克思主义“五观”为科学指引的理论基础、汉藏等各族人民同根同源同发展的历史基础以及藏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推进的现实基础;在此前提下,只有围绕“四个与共”理念加强对公民道德的教育宣传,围绕涵养民族团结精神推动群众性道德实践内涵式发展,围绕维护统一、凝聚人心目的夯实公民道德建设制度保障,才能有效推进公民道德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2.
通史教育是一个国家、民族必不可少的内容,加强通史学习,提升对历史规律的把握,能从中找到诸多可借鉴的经验教训,为未来发展提供参考。在当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都要聚焦于此。从中国通史教育视角出发,探讨其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作用与功能,可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4.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的内在要求,也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关键所在。“纲要”课教学应该立足于教学内容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契合点、价值共通点、情感共鸣点,在准确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科学内涵、理论创新和实践指向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形成以历史梳理为根基、以理论阐释为主线、以价值塑造为目标、以社会实践为辅助的多维立体教学“矩阵”,不断提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加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纲,其中推动其话语体系建设是重要环节与支点,对这一问题开展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话语体系具有深厚的理论前提,同时也面临着来自“多元”与“一体”的张力、多民族地区不充分不平衡的发展、西方民族理论等多方面的现实挑战,需要以理论的彻底性提升话语的解释力、以价值的共同性提升话语的感染力、以策略的灵活性提升话语的影响力,从而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形成凝聚各民族团结统一的磅礴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6.
7.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新疆高校地方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够有效实现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有效转化。融入过程中,以价值体系、思想文化体系、话语体系为维度,从课程目标定位、教材体系的整体性布局、深挖地方优秀历史文化资源,教学方法变革以及教学评价体系的完善五个方面着力,实现思政课立德树人、资政育人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8.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高校立德树人根本目标任务的内在要求,是在民族地区办学维护各族师生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处在特殊区情西藏高校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客观要求。西藏高校在祖国边疆民族地区发挥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阵地作用,肩负着各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和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的重要使命。起航新时代,西藏高校理应直面存在的困难问题,进一步凝练好经验好做法,丰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内容;发挥高校学科和平台优势,有效融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载体和形式;发挥高校人才优势,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智力支持,完成历史和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 相似文献
9.
1950-60年代,以徐怀中、刘克、胡奇、单超、刘汉君、苏策、叶玉林等为代表的进藏作家,以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为主,创作了以和平解放西藏,修通青藏、康藏公路和建设西藏为主题的小说,体现了这一时期西藏当代文学以革命叙事建构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时期的西藏当代文学革命叙事记录、反映、展现了西藏纳入社会主义新中国建设时期的历史进程、社会变迁,体现了当代西藏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话语建构中积累的独特的地方性文学经验,凝练了当代西藏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记忆,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了文学的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10.
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背景下,民族高等院校开展系列体育实践活动,充分彰显体育树德、健体、增智等综合育人功能.文章采用亲身参与、考察、深度访谈等方法,对西北民族大学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开展的体育实践系列活动进行探析.以体育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前提,增强文化认同,弘扬团结、拼博精神. 相似文献
11.
西藏红色文化资源中蕴含着倡导践行革命理想信念、建立民族平等、促进团结进步、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改善民生福祉的价值追求。这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伟力、群众基础和实践基础,与中国各民族“和合”文化一脉传承,又赋予中国共产党赓续革命精神的优秀品质。其不仅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发展凝心聚力,也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开创新局面提供了方向指引,并在实践中体现出政治为上、发展为要、教育为基、认同为魂、法治为本的经验启迪,为边疆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2.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与“纲”,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老西藏精神”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髓之一,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弘扬“老西藏精神”指引了方向,“老西藏精神”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西藏经验。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磅礴精神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大力提倡和弘扬“老西藏精神”,构筑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对西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3.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做好民族工作的主线,既是促进民族关系和谐的重要保障,也是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撑。其产生和发展具有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加强党的领导和国家制度建设,促进各民族走向共同富裕,铸牢各民族共同精神家园,推进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有助于从实践向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4.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和国家部署民族工作的主旋律和最强音。凝聚着中华各族人民智慧与力量的中国武术,是与中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共同体,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具有先天优势和积极作用。基于此,通过文献资料、历史考察、逻辑分析、归纳演绎等方法,本研究在阐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概说及其中意蕴基础上,论述了中国武术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支撑价值,并进一步指出中国武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内容,即中国武术与中华文化互融共生的意识,铸牢文化认同;中国武术与中华民族互动共存的意识,铸牢民族认同;中国武术与国家命运互联共荣的意识,铸牢国家认同。最后,研究提出中国武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方略,即同心同德:阐释好中国武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蕴含;同心同向:把握好中国武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目标站位;同心同行:设计好中国武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行动路径。 相似文献
15.
从互联网+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角度出发,依托互联网+整合功能、平等理念和开放生态等特点,尝试抢占和开辟民族团结教育的新领域,阐述了互联网+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带来的挑战,并从共同承担责任、共同拓展阵地、共同监督实效角度对优化互联网+应用模式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17.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于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维护人民根本利益、促进互助和谐民族关系的形成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西藏铸牢共同体意识需要加强政治认同与制度建设、坚持价值引领与教育发展、促进经济发展与人民幸福、维护民族平等与安全稳定、加强生态保护与和谐共生。必须坚持党的治藏方略,推进“五位一体”发展战略,促进高质量发展,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做出贡献。研究党的几代领导人对于西藏工作的重要论述,梳理他们关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对于推进新时代民族工作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民族理论方面作出的重大原创性论断。西藏作为特殊的边疆民族地区,其发展早已深嵌于国家统一的历史进程中,贯通于民族融合的发展大势中,成长于共御外侮的英勇斗争中,奋斗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实践中。因此,深刻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四重逻辑的独特内涵,探析其在建设美丽幸福新西藏建设所提供的价值遵循,为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路径奠定价值基础,进一步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的新征程。 相似文献
19.
民族音乐剧《长征长征》以集体历史记忆“长征”为蓝本,汲取了甘孜地区少数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结合了现代化语言与技术,以艺术的形式弘扬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与文化,促进了各民族地区之间人民群众团结一心。文章通过解构该剧,分析民族音乐剧的艺术特征和文化价值,基于文化自信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方略,探讨推动民族音乐剧良性发展的举措,以推动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以来,历经“树立”到“铸牢”的成功演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已成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思想路线和行动指南,尤其是中华文化认同、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过程性建构和自觉式提升成效显著。而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集西部自然地理、人文风情和精神气韵于一体的中国西部电影,却在新时代被动陷入本位塑型与他位阐释的认同焦虑困境,如何打破传统认知、创作壁垒、文化限定等既有束缚,在文化认同进程中运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拓展创作空间,并借由视听手段讲好中国故事、坚守文化立场、传递时代强音,积极探索大众接受、市场认可、民族认同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是当前西部电影亟需履行与完成的历史使命与时代重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