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拉卜楞寺建于公元1709年,近三个世纪以来,在历辈嘉木样大师和诸多高僧活佛的苦心经营下,该寺对包括华锐藏区在内的安多地区乃至西北藏、蒙广大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过颇为深刻的影响,为整个安多地区藏传佛教的传播和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成为除西藏之外最大的格鲁派寺院和西北地区藏传佛教的最高学府、文化教育园地、佛教文化艺术中心,高僧学者层出不穷,遍及藏、蒙广大地区。世居河西走廊交通要道的华锐藏  相似文献   

2.
拉萨作为西藏自治区首府城市,是西藏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汇聚地。文章从拉萨世居穆斯林群体的身份认同,在服饰、饮食、居住和休闲等日常生活史中与当地藏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深描”,切近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内在逻辑及实践路径。文章认为拉萨世居穆斯林是在西藏逐步繁衍生息,并与当地的藏族群体交往、交流、交融而形成的,一种既遵循伊斯兰教宗教习俗,又吸收藏族传统服饰和居住习俗的独特文化现象,体现了两者在日常生活中相互交往、彼此依存,形成文化上相互借鉴、经济上相互互补、宗教上相互尊重的交往交流交融形态。二者的历史与现实的交往表现出民间、互补、日常、持久的特征,其中,语言是不同群体间交流交往的重要桥梁,日常生活习惯则是不同群体间长期交流交往的外在呈现,通婚是不同群体间长期交流交往的深度体现。  相似文献   

3.
隋至清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地区虽不时有对抗和征战,但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往与融合是历史主流。清政权已是以满、蒙、汉为主体而包括各民族在内的多民族政权。北方民族在创造中华文明中做出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国际上业已掀起民族传统文化研究热潮,传统知识相关问题已倍受各国际论坛关注。国内以传统医药为代表的民族文化研究热早已悄然兴起,现整理出18个少数民族的传统医药资料,相继建立了一批民族医药的理论体系,如藏、蒙、维、傣四大民族医药体系。国家也正着力扶持六大民族医药产业的发展,即藏、蒙、维、苗、傣、彝医药产业。民族医药研究取得的成就主要体现在文献收集、古籍整理、经验汇总和理论建构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国际交往更加广泛,对外交流日益增多。翻译工作是我们对外交流、国际交往以及民族间交流的桥梁和纽带,翻译工作在各个领域的对外交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我国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从经济、技术、民族交往等方面.对翻译工作在西部大开发中所发挥的作用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6.
试论章嘉·若比多吉的翻译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嘉·若比多吉在翻译《大藏经》的实践中总结了经验,撰写了规范统一译文词语的《正字———贤者之源》,书中提出了翻译者应具备的素质,翻译的标准,增译、减译、转译、辅助译法等翻译技巧。他在继承和发扬藏族传统翻译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藏族翻译史上最早的译者素质问题,也在藏族翻译理论的指导模式上第一次从传统的"内向"理论模式走向了"外向"理论模式。  相似文献   

7.
藏族丰富多彩的服饰文化是藏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是藏民族生产生活、生存环境、审美情趣、宗教信仰、价值观念、民族交往等在服饰语境中的体现.文章分析了藏族传统服饰文化所体现的生态特征、多样性特征、阶级特征、传统审美上的一致性,以及服饰文化符号的象征意义,并探讨了这种文化选择所产生的缘由及其特质.  相似文献   

8.
安多藏区民俗体育舞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安多藏区的民俗体育舞蹈为研究对象,在文献资料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安多藏区民俗体育舞蹈分布的类型、特征以及价值.结果表明,安多藏区的民俗体育舞蹈源于民族的繁衍生息、生产劳动、宗教祭祀和节日庆典等活动,是生活在雪域高原的藏民族群众对自身生活轨迹的描述,它不仅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参与人群众多,而且逐渐被大众化,对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和强身健体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牦牛是青藏高原特有的物种。世居青藏高原的藏民族的生产生活与牦牛有着密切的关系。赛牦牛作为藏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但能强身健体、愉悦身心、调节情感、陶冶情操,还具有吸引游客,进行商业贸易交往,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促进西藏社会和谐,提高民族凝聚和交往,发展和传承民族文化等功能。文章从加强项目开展,扩大媒体宣传,与旅游结合打造精品等方面提出了发展赛牦牛项目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藏族著名翻译家斋林·旺多先生精通藏、汉、英三种语言文字,在西藏文艺界以其小说创作和译介莎士比亚剧作广为人知。他认为翻译必须遵循忠实的原则,首先要达意,同时译者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对原作在翻译时进行艺术再创造。2010年旺多先生荣获"资深翻译家"荣誉称号,这是建国以来西藏自治区翻译人员第一次获得的翻译荣誉称号,标志着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党对民族文化事业的高度重视和旺多先生在翻译事业上取得的巨大成绩。  相似文献   

11.
藏穆之路的云南省香格里拉三坝乡安南村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多元文化共处的和谐村。在该村的田野调查显示:藏回两族群在长期的历史交往中表现出的双语和双文化的特征可以为其他多族群、多文化地区的稳定提供一个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自吐弥桑布扎创制文字以来,藏民族便有了统一的书面语。历史上形成的藏区三大方言一卫藏方言、康区方言和安多方言,都有不同的地域特点和语言风格。由于语言差异,从很大程度上抑制了藏区各地人民相互之间的顺利交往,妨碍着我区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信息交流。推广藏语普通话,对今日的西藏来说,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文章通过分析康区方言,阐述了推广藏语普通话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2001年9月—2002年9月,对西北民族大学回、藏、蒙、满等少数民族241例鼻出血患者的观察治疗,分析对比了不同民族学生的发病原因,从而使高发病率学生群得到有效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4.
从跨文化交际学的角度上来看,每一个民族都有它自己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语言心理、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汉英两种语言都承载着深厚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历史文化等,以致汉英词汇在许多方面存在着不对应现象。因此,翻译应是建立在了解民族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加以运用恰当的翻译方法来实现的,这些方法包括音译、直译、释义等。只有翻译与文化自然融合,才能达到民族间的真正交流。  相似文献   

15.
西藏有着独特而灿烂的民族文化,而饮食文化是西藏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部分,以藏餐为代表的西藏饮食文化是研究西藏文化和历史的重要线索,宣传和传播藏餐,对于提高西藏饮食文化知名度,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西藏饮食文化的对外宣传中,藏餐的翻译研究是先行和基础条件,文章对当前西藏饮食文化外宣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对藏餐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整理总结,探讨建立统一的规范化的翻译标准,避免因翻译的问题而产生理解和沟通上的误解,进而提升藏餐和西藏饮食行业的服务质量,促进跨文化交流,塑造新时代的西藏形象,推广和宣传西藏文化。  相似文献   

16.
本文拟对文学翻译中由于不同民族在语言、文化传统、民族心理等差异造成的译文与原作的"变异"现象做初步考察,用顺应理论进行阐释,试图说明在文学翻译中,变异现象普遍存在,而且是不同文明间交流的必然产物,是顺应语言与文化语境的自然结果。顺应理论对文学的翻译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具有强烈民族文化特征的商贸汉英习语体现了中西方不谋而合的商贸文化思想。因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汉英习语也蕴涵了不同的汉英商贸文化思想。所以,商贸汉英习语的语言文化对比研究将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商贸交往与翻译过程中的跨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18.
由于不同的地理环境、意识形态、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产生了大量的民俗文化负载词汇,给当今更加广泛、深入的国际跨文化交流带来障碍,因而民俗文化词汇翻译日益突出。本文从文化比较角度研究文化负载词汇的翻译,探索民俗文化词语的翻译原则,找出理想的翻译方法以促进文化的发展、不同民族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相似文献   

19.
萨迦班智达·贡嘎坚赞撰写的《智者入门》是藏族传统教育思想的集大成之作,对藏族传统教育实践影响深远。文章结合藏族传统文化的特点,介绍了此书的基本内容,并具体论述了《智者入门》中蕴含的丰富的教育思想内涵、主要特点及其在藏族传统教育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0.
1992年9月,对1015名回、藏、蒙、汉等民族学生进行了耳鼻咽喉科疾病的调查。统计结果表明,鼻中隔偏曲的患病率为16.85%;而且各民族间患病率差异明显。藏族(25.64%)最高,汉族(7.96%)最低,回、蒙、维吾尔及其他民族居中(P<0.01)。同时,本文还简要地分析了引起鼻中隔偏曲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