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苏里格气田地质随机建模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苏里格气田有效开发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准确预测有效储层的分布规律 .为了克服开发评价早期井距大、井网稀的困难 ,采取了地震资料与随机建模相结合的方法来建立储层地质模型 .在进行了大量地质统计的基础上 ,首先建立了二维剖面模型 ,研究砂体的侧向连续性特征 ,然后使用三步建模方法 ,分别建立了储层骨架模型、沉积相模型和三维属性体模型 .利用所建立的模型进行三维可视化研究 ,可以确定有效储层的分布规律 ,从而为开发方案的优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针对苏里格气田含气砂岩厚度薄、延伸有限及其波阻抗范围与泥岩存在重叠的难题,对苏里格气田储层敏感性地球物理参数进行了分析,选取了密度-孔隙度-自然伽马进行联合反演预测含气砂岩分布,避免了单参数反演的多解性,提高了储层反演的精度.经钻井证实该方法能较好地对苏里格气田含气砂岩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3.
4.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
分析了有色反演、多井约束稀疏脉冲波阻抗反演和地质统计反演3种地震反演方法在苏里格气田西区A井区储层预测研究中的储层纵向分辨率、砂体横向展布规律及钻井解释吻合率,认为地质统计反演的纵向分辨率与钻井解释吻合率较高,但是要兼顾有色反演及波阻抗反演的平面规律,综合这3种反演成果,可以精细刻画该井区盒8段储层砂体平面展布特征。该技术手段及研究流程对砂岩厚度较薄地区的储层预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苏里格气田气井开采时间的不断延长,气井低压、低产的特征表现越来越突出,部分气田由于产量很低不能完全满足气井完全携液生产的要求,井底及井筒产生的积液造成地层回压则增大,并加重了液面下油,套管的电化学腐蚀,同时由于水侵,水锁和水敏粘土矿物的膨胀,使气象渗透率大大降低,这严重影响了气井的正常生产。因此,急需开展排水采气工艺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6.
研究苏里格气田二叠系下石盒子组盒8段砂体展布以及优势储集体,提高对其含气性的整体认识,提升水平井的实施效率。采用了岩性对比法、沉积旋回法、测井特征分析法、厚度类比以及高程对比等方法,对苏里格气田S区盒8段进行小层精细划分对比。理清了盒8段砂体展布、叠置关系及连通性特征为盒82下段砂体最为发育,在平面上分布具有较好的连片性,盒81下、盒82上段、盒81上段砂体发育面积明显减小。砂体展布是影响水平井实施效果的关键因素,储层物性次之。水平井实施优选区应为在空间上有一定展布规模,砂体连通性、物性均较好的区域。 相似文献
7.
苏里格气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西北侧,为一宽缓鼻隆构造,目的气层为上古生界二叠系下石盒子组的盒8段及山西组的山1段,属于低孔、低渗、低产、低丰度的气藏,大部分井日产天然气不足2万m^3。针对苏里格气田的“四低”实际现状,低成本开发战略是唯一可走的路。研究了以PDC钻头为核心的快速钻井综合配套技术。大幅度提高了机械钻速,有效地降低了综合开发成本。 相似文献
8.
苏里格气田是典型的低渗低含凝析油凝析气田,开发过程中反凝析污染对气井产能的影响一直没有准确的定论。为了掌握反凝析污染的严重程度,需要对气藏流体相态进行准确研究。因为凝析气藏流体的取样方式对流体的代表性有很大的影响,故取样方式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苏里格气田现场数据及测试情况,分析了三种凝析气藏取样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情况,准确测试了苏里格气田凝析油含量及其闪蒸测试条件,并通过室内全直径岩心模拟实验及数值模拟分析的方法对苏里格气田凝析油污染程度做了测试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对于苏里格气田这类低渗低含凝析油气田来说,取样方法至关重要,建议采用井口取样的方法对井底无积液的高产井进行流体取样且应采用液氮深冷的方式保证凝析油含量测试的准确性。岩心实验和数值模拟分析显示近井地带凝析油污染尤为突出,伤害程度最高可达50%。本研究中关于凝析油含量及其对地层污染的结论均高于以往研究,有一定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9.
地质统计学反演方法及其在薄层砂体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质统计学反演首先应用确定性反演方法得到波阻抗体,以了解储层的大致分布,并用于求取水平变差函数;然后从井点出发,井间遵从原始地震数据,通过随机模拟产生井间波阻抗,再将波阻抗转换成反射系数并与确定性反演方法求得的子波进行褶积产生合成地震道,通过反复迭代直至合成地震道与原始地震道达到一定程度的匹配.该方法有效地综合了地质、测井和三维地震数据,反演结果是多个等概率的波阻抗数据体实现,符合输入数据的地质统计学特征并受地质模型的约束,具有测井数据的垂向分辨率高和地震数据的横向分辨率高的优势,可用于不确定性评价. 相似文献
10.
自动投棒装置主要用于产水的气井口,通过往气井内投放泡排棒,泡排棒与气井内的水相溶起泡,由天然气带出气井实现排水功能,从而提高气井采收率。苏里格地区是低渗、低压、低丰度,大面积分布的中粗颗粒砂岩岩性气藏,非均质性强,连续性差,随着苏里格气田开发程度的逐渐增大,大部分气井在开发过程中,随着地层压力的下降,产水井逐渐增多,井口压力大幅度下降,产量逐渐递减,单井泡排试验工作量大,劳动强度较高。自动投注装置在苏里格气田的应用大大减轻了单井泡排工作量,有利个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本文对自动投棒装置在苏西区块应用效果进行分析评价,评价其现场可行性,及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苏里格气田苏6区块盒8段致密砂岩储层次生孔隙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岩石薄片、扫描电镜、电子探针、能谱分析、包裹体测温及拉曼光谱分析等方法,对苏里格气田苏6区块下石盒子组8段储层的孔隙发育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储层残余原生粒间孔占现今孔隙的3.0%,次生孔隙中溶蚀孔隙占67.5%,黏土矿物晶间孔占29.5%;储层次生孔隙的形成主要经历两期溶蚀作用,Ⅰ期溶蚀为酸性环境下长石、岩屑等的溶蚀,形成的次生孔隙多在后期成岩过程中损失,Ⅱ期溶蚀为偏碱性环境长石、高岭石等的溶蚀,形成的次生孔隙对现今储层起到主要的贡献;偏碱性环境下钾长石的溶解为高岭石的伊利石化反应提供K+,促进了高岭石的转化,而高岭石的伊利石化使得孔隙流体中K+的浓度降低,促进了长石的溶解,两者的协同反应是次生孔隙形成的主要原因;Ⅰ期溶蚀作用的强弱直接关系到Ⅱ期溶蚀反应的程度,Ⅰ期溶蚀反应强烈,能够保证Ⅱ期溶蚀协同反应的充分进行。 相似文献
12.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南区上古气藏低孔低渗岩性气藏气、水分异差,低阻气层较为发育且气层识别难度大的问题,探讨造成气层低阻的原因,为低阻气层的识别提供依据。作者综合利用岩心、薄片、扫描电镜、地层水、测井和试气等资料,结合构造特征和沉积背景,重点分析了有可能影响该区地层电阻率的不动水饱和度、黏土矿物、粒度、孔隙结构、地层水矿化度和泥浆侵入等因素。结果表明,低阻气层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其中微细晶间孔隙发育、孔喉结构复杂造成的高不动水饱和度是气层低阻的主控因素;低幅度构造下气水分异差、高矿化度、黏土矿物和泥浆侵入对电阻率的降低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该区低阻气层的识别与评价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储层微细晶间孔发育程度及孔隙结构复杂程度,以提高低阻气层的辨识率。 相似文献
13.
致密砂岩气藏孔隙结构复杂,气井产量低,开发易受地层水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为例,应用地质、测井、测试及生产动态等资料,通过生烃强度、成岩作用、构造及非均质特征的研究,分析了气田地层水的主要控制因素,并将地层水按成因特征划分为低部位滞留水(Ⅰ型)、致密透镜状滞留水(Ⅱ型)、孤立透镜体水(Ⅲ型)3种类型;通过对井网较密的苏X区块东部的精细解剖,分析并总结了不同类型地层水的分布规律及生产特征。低部位滞留水在储层中气水分异明显,测井解释通常为水层或含气水层,水体的厚度大,地层水活跃;致密透镜状滞留水通常分布于气层之中,呈透镜状分布,测井曲线含水特征不明显,识别难度较大,测井解释多为含气层、气水层,部分井测井解释为气层,但试气或投产有水产出;而孤立透镜体水则主要分布于主含气层系以上的层位,在测井曲线上易于识别,测井解释以水层为主。 相似文献
14.
苏里格气田盒8气藏气水层测井识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盒8气藏为弹性驱动的河流相低效气藏,储层非均质性强,在开发中普遍见水.根据试采情况将气藏储层分为气层、水层、气水层三类,开展气、水层的测井识别研究.以区内26口井50个射孔层段各层的试油结果作为依据,选出了700个样本点作为判识建模的标本,以声波时差和中子孔隙度等8个原始测井值作为判识变量组合,采用模糊判别分析,建立了各层的判识模型.回判结果表明,模型对气层精度达到97%,水层为89%,气水层为94%.利用未参加建模的出水井射孔段对模型进行验证,判识结果基本符合实际情况,模型具有较高精度.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致密低渗气田薄储层预测精度,对不同年度采集的二维地震数据从道集和提高分辨率角度进行特殊处理,选取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苏147井区主力产气层盒8段河流相储层做弹性参数敏感性分析,优选出横波阻抗、纵横波速度比、泊松比这3类储层预测敏感因子,确定横波阻抗门槛值在7 000~8 500 g·cm-3·m·s-1之间为砂岩,纵横波速度比小于1.6或泊松比小于0.18为含气砂岩.由此开展二维地震反演和储层含气性预测,指明研究区盒8段砂岩和含气砂岩储层的平面分布特征,为气田平稳开发提供合理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区盒8段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流体包裹体的观察、测温、测盐及组分分析等方法,厘定了流体包裹体的产状及气液比,结合埋藏史恢复了流体包裹体均-温度,并通过状态方程恢复储层古压力.研究表明,甲烷、饱和烃、CO2包裹体在愈合裂隙与石英加大边中均有发育,气液比随着油气运移距离的增大逐渐降低.石英加大边中油气的捕... 相似文献
17.
以苏里格气田为例,通过室内实验、气井生产动态分析、气藏数值模拟方法,综合研究了基质和人工压裂裂缝的应力敏感性对致密压裂气井生产造成的影响.研究表明:充填/加砂裂缝具有较强的应力敏感性,气井压裂裂缝的有效缝长和导流能力在生产早期(一年左右)会下降50%以上;随着气井配产提高,应力敏感对生产的影响增强,最大能使气井的最终采气量降低18%,这其中压裂裂缝的应力敏感性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苏里格地区下古生界储层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成藏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苏里格地区下古生界天然气充注时间和成藏期次,采用流体包裹体测试技术和分析方法,利用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对该地区下古生界马家沟组储层流体包裹体样品进行了测试分析.苏里格地区下古生界储层中发育三类流体包裹体:盐水包裹体、含液态烃包裹体和液态烃包裹体.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具有明显的双峰特征,两个峰值分别为95~110℃和145~155℃,这表明研究区下古生界天然气充注与成藏期次主要有两期.利用包裹体测试资料、结合埋藏史和热史综合分析表明苏里格地区下古生界天然气成藏时间为190~215 Ma和150~160 Ma,其中150~160 Ma(晚三叠世末-早侏罗世)是本区最重要的一次天然气成藏期. 相似文献
19.
苏里格地区下古生界马家沟组地层水化学特征与天然气聚集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苏里格地区44口井66个下古生界奥陶系马家沟组地层水样品测试结果的统计与分析,发现马家沟组地层水以偏酸性为主,具有矿化度高、Cl-和Ca2+占优势、以CaCl2水型为主等特征,反映出下古生界马家沟组地层水处于比较还原的阻滞—停滞水文地质状态,封闭条件较好,有利于天然气的聚集与保存.对苏里格地区马家沟组地层流体水化学组成变化与天然气藏关系的系统研究表明,地层水总矿化度高值区(>150 g/L)、CaCl2型水分布区、rNa+/rCl-低值区(≤0.3)、rCI-/rMg2+高值区(>15)、rMg2+/rCa2+低值区(≤0.2)等均与天然气富集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从地层流体水化学特征平面变化来看,以乌审旗为中心的中部是最大的天然气富集区,中北部的苏11井区也是天然气较有利区,推测南部的陕185井区也将是天然气藏的分布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