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基于Hotelling模型、Mussa和Rosen模型,在对转换成本和产品成本做出合理假设后,探讨了在竞争环境下企业产品与定价策略,分析了消费者异质性、产品成本对企业策略的影响.研究表明,若两企业都实施单一定价或歧视定价,他们遵循最小差异化原则;若实施不同定价策略,采用歧视定价的企业将获得较高的均衡质量,也会增加自身利润.同时,消费者质量敏感度越高或质量敏感型人数越多,市场均衡质量与价格也越高,企业利润将减少;消费者对价格越敏感或价格敏感型人数越多,均衡质量与价格就越低.随着企业成本系数的增加,均衡质量将降低,当边际成本系数大于某一数值时,企业将被驱逐出市场.最后,进行了算例分析,得出企业的最优策略是实施歧视定价.  相似文献   

2.
传统制造商可以通过共享平台将产品出租给消费者,从而参与共享经济。提出了由两个制造商和一个共享平台组成的分析框架,研究产品共享对竞争环境下的制造商进入策略和定价策略优化。一方面,当高质量制造商与共享平台合作时,如果消费者租用高质量产品的感知质量大于购买低质量产品的感知质量,高质量制造商应在租赁价格适中时进入共享市场并从中获益。但是,如果消费者租用高质量产品的感知质量小于购买低质量产品的感知质量,那么两个制造商都会因为共享市场而蒙受损失。此时,高质量制造商不应该提供共享产品。因此,当高质量制造商进入共享市场时,应保持其质量优势。另一方面,当低质量制造商与共享平台合作时,低质量制造商只有在租赁价格适中的情况下才能从共享中获益。这意味着,当租赁高质量产品的感知质量小于购买低质量产品的感知质量时,低质量制造商会对提供产品共享更有兴趣。  相似文献   

3.
在上游单一制造商,下游寡头竞争的纵向关系结构下,构建上游生产商差异化生产策略和下游双寡头竞争的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了买方抗衡势力存在与否情况下上游厂商不同的策略选择对企业利润和消费者效用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不存在买方抗衡势力时,上游厂商可以通过生产互补程度较高的产品提高企业利润;当其中一方零售商存在买方抗衡势力时,产品互补性越强,上游企业利润越大.当存在买方抗衡势力时,考察了不同策略对消费者效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上游单一制造商,下游寡头竞争的纵向关系结构下,构建上游生产商差异化生产策略和下游双寡头竞争的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了买方抗衡势力存在与否情况下上游厂商不同的策略选择对企业利润和消费者效用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不存在买方抗衡势力时,上游厂商可以通过生产互补程度较高的产品提高企业利润;当其中一方零售商存在买方抗衡势力时,产品互补性越强,上游企业利润越大.当存在买方抗衡势力时,考察了不同策略对消费者效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产品的频繁升级换代增加了消费者区分不同产品的难度,从而引发消费者困惑,这给企业制定升级换代策略带来了挑战.有鉴于此,研究消费者困惑对企业升级换代策略的影响.首先提出考虑消费者困惑的效用函数,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价格与质量的联合优化模型.研究发现,单品换代策略下,升级产品的质量、价格和需求及企业利润都随困惑程度的增大而下降.共生换代策略下,当困惑程度小于某一阈值时,升级产品的质量、需求及企业利润都随困惑程度的增大而增大,价格反而降低;当困惑程度大于该阈值时,升级产品的价格、质量、需求及企业利润都不随困惑程度而改变.当困惑程度较大时,共生换代策略下升级产品的价格和质量会超过单品换代策略下的情形,企业选择共生换代策略;反之,当困惑程度较小时,企业采用单品换代策略更有利.  相似文献   

6.
制造/再制造系统的产品担保策略直接影响产品销量与企业利润。基于主从博弈理论分别探究了原制造商与再制造商均不提供担保、仅原制造商提供新品担保、仅再制造商提供再制造品担保以及双方均为各自产品提供担保四种情形下的再制造商主导型制造/再制造系统的均衡定价、担保策略与双方利润,进而结合理论推导和数值算例将三种担保情形与无担保情形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当产品担保敏感系数较高时,再制造商实施再制造品担保能够在不损害原制造商利益的前提下,实现自身利润的改善。当消费者的再制造品偏好较低时,存在较高的回收率,使得双方均提供产品担保能够形成双赢局面;而当消费者偏好处于中等水平及以上时,则更可能导致双方的两败俱伤。当产品的担保敏感系数较低时,双方中的任一方实施产品担保均是不经济的。  相似文献   

7.
随着零售市场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零售商开始销售延保产品,考虑制造商和零售商同时销售延保产品的情形,零售商有两种不同的延保选择策略:自营延保(独立销售延保产品)和分销延保(销售制造商的延保产品);运用Stackelberg主从博弈,通过构建零售商和制造商延保竞争决策模型,给出了不同延保策略下零售商的最优产品定价、延保定价和最大利润;通过数值分析研究了相关参数对零售商利润和延保选择策略的影响;研究发现:当零售商延保成本较小,消费者对零售商延保价格敏感系数较小时零售商自营延保更有利;当消费者对竞争延保价格的敏感系数较小,零售商延保需求较小时零售商代销延保更有利。  相似文献   

8.
考虑消费者利益的逆向供应链利润分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考虑消费者及全社会利益的前提下,根据Stackelberg博弈思想给出并比较了制造商主导的逆向供应链3种情况(制造商不参与渠道、制造商参与渠道和集中式决策)下的制造商与零售商的利润分配问题.分析结果表明:制造商参与渠道力度越大,利润越多,回收量越多,消费者剩余和社会剩余增加;再制造比例越大,制造商与零售商利润越多,但消费者剩余减少;零售商回收价格越低,制造商与零售商获利润越多,消费者剩余增加;集中式决策是最优的决策方式.  相似文献   

9.
双寡头纵向产品差异化市场的演化博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一个具有非线性需求函数的纵向产品差异化模型,研究双寡头市场的演化稳定策略.考虑市场分别存在生产高质量产品和低质量产品的2家企业进行的两阶段博弈问题,企业在第1阶段选择策略变量(价格或产量),在第2阶段确定价格的高低或产量的大小. 通过博弈分析,证明了Cournot均衡为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复制者动态系统,运用演化博弈方法讨论系统各平衡点的局部稳定性,得到了产量策略构成惟一演化稳定策略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针对企业面临资金约束和碳减排的双重压力,从供应商的横向非均衡竞争出发,考虑价格和碳减排的双敏感需求特征,建立零售商主导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给出不同竞争状态下均衡决策.探究企业异质性特征传递带来的连锁反应,刻画生产成本、碳减排效率和资金水平对供应链成员决策的作用机理,并验证零售商的定价策略及合作供应商选择策略.研究发现,供应商较低的生产成本可激励其加大减排力度,实现利润增长,碳减排效率优化则通过高减排投入助供应商拓展市场以获得竞争优势,而资金环境改善对供应商的影响取决于其原资金约束程度.从零售商视角,应选择与水平相近的2个竞争供应商同时合作,并制定差异化定价策略.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移动商务环境下质量水平不同的服务产品的市场进入策略,比较了服务产品的同时进入和顺序进入市场策略的博弈结果.结果表明;不论哪种市场进入策略,质量水平较高的服务产品均获得较高的市场价格和利润;相比于其他市场进入策略,选择质量水平较高的服务产品先进入市场的策略对两移动运营商都是最优策略,在此策略下,随着网络外部性系数的...  相似文献   

12.
Traditional manufacturers can take part in the sharing economy by renting products to consumers through sharing platforms. We develop an analytical framework consisting of two manufacturers and a sharing platform to study the effect of product sharing on competing manufacturers’ entry and pricing strategies. On the one hand, when the high-quality manufacturer works with the sharing platform, if the perceived quality of renting the high-quality product is larger than that of purchasing the low-quality product, it shows that the high-quality manufacturer will benefit and should enter the sharing market when the rental price is moderate. However, if the perceived quality of renting a high-quality product is smaller than that of purchasing a low-quality product, both manufacturers will always suffer losses; thus, the high-quality manufacturer should not provide sharing. Consequently, when the high-quality manufacturer chooses to share, the quality advantage should be maintained. On the other hand, when the low-quality manufacturer works with the sharing platform, it also finds that the low-quality manufacturer will always be better off from a moderate rental price. This implies that the low-quality OEM has more interest in offering product sharing if the perceived quality of renting high-quality product is smaller than that of purchasing low-quality product.  相似文献   

13.
Recently, advance selling and trade-in program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opular in many industries. While previous studies have examined these two strategies individually, the combination of both strategies has not been studied. Inspired by business practices, we investigate an emerging advance selling strategy (hereinafter, the AT strategy) that utilizes the trade-in concept as a reward or discount for participating in the advance selling program. This study explores a seller’s optimal pricing decision and profit when using the AT strategy, traditional advance selling (AS), and traditional trade-in (TN) strategies. We find that, compared to AT strategy, it is better for the seller to adopt the AS strategy when the salvage value of used products is sufficiently low and the product cost is not too small. In addition, compared to TN, when the salvage value and product cost are relatively low, the seller should adopt the AT strategy under most circumstances. Furthermore, we demonstrate that sellers can still gain profits when the product price is extremely high under the AT strategy. Even if consumer utility is negative during the advance selling period, consumers are willing to participate in AT programs because the total consumer surplus from buying two generations of products is positive.  相似文献   

14.
本量利问题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传统的本量利分析方法以完全竞争市场为基本假设 ,企业的利润函数只依赖于自己的选择 ,而不依赖于“他人”的选择 即企业不管其规模大小 ,产量的多少对产品的市场价格没有影响 ,企业的利润只与企业的产量有关 ,这不太符合市场的实际情况 采用博弈论的分析方法 ,指出在不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 ,应把企业的利润函数看成是自己选择和“他人”选择的函数 在这种情况下 ,市场价格是由各个企业的总产量和市场需求共同决定的 ,所以更符合市场的实际 在此基础上 ,建立和分析了完全信息条件下有n个参与者时 ,企业的最优利润、目标利润和保本点生产量的静态博弈和动态博弈模型 ,从中可以看出此分析方法与传统本量利分析方法的差别 ,同时博弈论分析方法对分析会计领域中的其他问题具有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5.
国际产品责任的法律规制已发生一些新的变革及发展:产品范围呈现越来越广的趋势;确立严格责任的产品责任归责原则;产品责任损害赔偿更加严厉;产品责任的法律性质由合同法转向侵权行为法;保护重点由强调保护消费者利益发展到平衡消费者与生产者利益。对这些新的法律制度,我国企业特别是出口企业既要有应急的对策,也要有长远的策略,以尽量减少或避免产品责任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在华外商投资企业股权结构与转让定价决策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把外商投资企业分为中外共有股权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分析了股权结构对外方转让定价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方向共有股权企业高价转让中间产品的动机强弱与其在共有股权企业中所占的股份比例成反比;外方向共有股权企业高价转让中间产品,可以提高贸易效应,但会降低战略效应。外方进行转让定价决策就是衡量这两种效应的综合影响;跨国公司向设在我国的独资子公司低价转让中间产品,可以提高在我国市场的竞争力,实现全球利润最大化.  相似文献   

17.
相同企业竞争策略与合作策略的收益与风险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产销量为策略变量,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建立了相同企业竞争策略模型与合作策略模型,分别对比了两个相同企业及多个相同企业竞争策略与合作策略的收益与风险,得出了合作策略比竞争策略的产量低、价格高、收益大、风险大的结论.进一步的风险分析表明,企业可根据价格信息的公开性及时改变策略,减小合作策略的风险.同时指出,实施合作策略的企业并不是没有竞争,而是把以产销量为重点的竞争转到降低成本上.降低成本才是增加利润的核心.最后给出了一个算例.  相似文献   

18.
随着技术更新速度的加快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厂商经常会采取降价促销的手段刺激高新技术产品的销售。久而久之,消费者自然形成一种等待厂商进一步降价的习惯。文章主要考虑基于消费者策略行为下,厂商实施的动态定价策略。讨论在需求不确定的条件下,厂商在面对消费者策略行为时,如何决定最优价格策略,以获得最大化利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制造商委托第三方回收商回收废旧产品模式的闭环供应链决策问题。方法 考虑第三方回收的产品质量,并运用Stackelberg博弈模型对成员决策进行分析,其次运用二部定价契约对闭环供应链进行协调,并对比供应链协调后与协调前的总利润以及质量水平的关系。结果 研究显示:集中决策下闭环供应链的总利润大于分散决策下闭环供应链的总利润,而二部定价契约可以有效协调闭环供应链,当再制造能够节省的最大成本等于制造商愿意为回收产品支付的最大转移价格时,协调后的闭环供应链整体利润与集中决策情况的闭环供应链整体利润相同。同时,二部定价契约可以提高回收产品的质量水平,有效清除分散决策情况下造成的双重边际效应。结论 对于现实企业管理中的启示为:如果企业选择第三方回收模式,该情况下若需考虑回收产品质量,如果外界环境复杂多变,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需考虑回收产品质量,企业由于实际成本等原因需选择第三方回收,各企业之间进行分散决策,可以运用二部定价契约进行协调。  相似文献   

20.
以一致性风险指标条件风险值(CVaR)衡量风险,提出一种考虑用户需求价格弹性的配电公司购售电最优策略,以期望售电利润最大化和购电风险最小化为目标,在优化购电结果的同时确定对用户的售电价格.所建立模型是一个随机规划问题,可以通过转化法求解.在此模型中,配电公司通过多种方式购电,如现货市场、远期合约和自备电厂等.仿真结果表明,在考虑售电侧用户的响应及购电侧的现货价格波动后,配电公司的购售电策略更贴近实际情况,为购电商实施购售电综合风险管理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