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沼液施肥对滨海盐碱地土壤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沼液对滨海盐碱土土壤性状的影响,以及改良土壤的生产应用效果。【方法】在江苏省东台市选择滨海盐碱土,设置了大田周年3茬沼液肥种植试验,沼液喷施和浇施总量分别为0(CK)、65、101、138、175、211和260 m3/hm2,并种植花椰菜以验证土壤性状改良效果。【结果】对滨海盐碱土壤施用适量的沼液(65~268 m3/hm2),土壤pH从8.45降至7.90左右,EC值也从478 μS/cm降至150 μS/cm左右,土壤有机质从1.5 g/kg升至约2.0 g/kg。土壤全氮和有效磷含量也得到较好保持或恢复。改良土壤上的花椰菜生长状况良好,与CK处理相比,花椰菜产量增加、品质提高:不同施用方式下,花椰菜产量存在差异,单茬浇施用量为每小区25.2 L(84 m3/hm2)时,产量最高可达29 236.5 kg/hm2; 单茬喷施用量为每小区31.2 L(104 m3/hm2)时,产量最高可达23 628.0 kg/hm2。另外,施用沼液后,对花椰菜可溶性糖和Vc含量提高具有明显促进作用。【结论】沼液可以改良滨海盐碱土壤性状,有助于降低土壤的pH和EC值,改善土壤的酸碱度,提高或恢复土壤的肥力。沼液可以代替常规肥料用于盐碱地花椰菜的生产,浇施沼液效果好于喷施,单茬沼液的理想施用量范围为84~104 m3/hm2。  相似文献   

2.
 土壤改良剂的研究与应用对改良盐渍化土壤具有重要意义。选取粉煤灰、脱硫石膏、双元改良剂(脱硫石膏+牛粪)作为土壤改良剂,分别设定改良剂施用量和灌水量进行大田油葵种植实验。分析了改良初期,改良剂种类、改良剂施用量和灌水量对盐渍化土壤pH 值、全盐含量(TDS)和油葵出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T7处理(施脱硫石膏29.86 t/hm2、高灌水)土壤pH 值降低最大,为2.36;TN6处理(施双元改良剂22.40 t/hm2、低灌水)土壤TDS 降低值最大,为81.32%,而对照处理(未施改良剂)pH 值和TDS 最大降低值仅为1.45 和76.06%;油葵出苗率最高的是TN1处理(施双元改良剂14.92 t/hm2、高灌水),为70.83%,比对照处理最高值多37.16%;施加改良剂能有效降低土壤pH 值和TDS,明显改善土壤状况,促进作物生长,且在灌水的合理调控下,能有效提高改良剂的改良效果。  相似文献   

3.
以磷石膏作为化学改良剂,在河套灌区杭锦后旗沙壕渠试验站进行小面积改良试验。种植作物是美国油葵G101。试验定期测定土壤的水分、盐分、代换性钠及代换总量,观测植物生理指标(株高,叶片数,杆径等)。分析磷石膏改良盐碱地对土壤理化性质和葵花生长状况及产量的影响。得出结论:用磷石膏作为化学改良剂,改良盐碱地效果显著,具有推广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伊利牧场的盐碱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燃煤烟气脱硫副产物对盐碱土的速效磷、速效钾、碱解氮等营养元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盐碱地施用脱硫石膏后对营养元素有一定的影响,速效磷、速效钾、碱解氮与改良前比显著提高,速效磷和碱解氮的变化趋势相似,第二年的含量都高于第一年的,随着时间的持续改良效果显著,速效钾在改良初期明显的增加,之后一直递减,因为没施钾肥,随着植物的利用土壤中钾素递减。盐碱地改良后,施用肥料会提高利用率。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含铬酸性废水和盐碱化土壤综合利用时土壤改良情况以及铬的形态变化,采用土柱充压渗透装置模拟酸性污水渗透通过不同pH值的盐碱土进行实验,对pH值、ORP值(氧化还原电位)、ESP(碱化度)及土柱中钙镁离子之和,铬的不同形态和有机质含量等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含铬酸性废水渗透通过盐碱土,使盐碱地趋于中性土壤,酸性污水渗透过盐碱土不会降低土壤本身有机质和钙镁的含量;酸性污水中的铬在通过盐碱土后,迁移能力总体较弱,说明盐碱地对含铬酸性废水处理具有明显效果,同时也能够改良盐碱土。  相似文献   

6.
脱硫石膏改良盐碱土技术发展历程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脱硫石膏改良盐碱土,既开辟了脱硫石膏资源化利用的新途径,又为盐碱土改良提供了新方法。该文回顾了利用脱硫石膏改良盐碱土技术的起源及20多年发展历程,系统总结了脱硫石膏改良盐碱土基础理论、关键技术、短期和长期效应、环境安全性及产业化应用实践,针对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大面积应用过程中面临的难题,展望了该项技术研究。为了更好地利用脱硫石膏对我国大面积盐碱土进行高效安全治理,建议降低单位土地面积脱硫石膏施用量、增加长期定位试验点位和制定脱硫石膏农业应用的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7.
脱硫废弃物改良盐碱地对水稻生长发育及土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以改良龟裂碱土为目标,研究施用脱硫废弃物改良盐碱地对水稻生长发育及土壤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常规栽培、管理条件下,在盐碱地中施加脱硫废弃物能够改善水稻的生长发育,即增大水稻叶面积指数,提高水稻生物量和产量.当脱硫废弃物+改良剂施用量为(2.5 t+0.5 t)/666.7 m2,泡水量定额为100 m...  相似文献   

8.
为寻求适宜黄河三角洲地区盐碱地改良方案,通过室内盆栽试验,探讨了河沙与有机肥单施及二者耦合作用对盐碱土水盐分布及作物生长指标的影响。试验共设置CK(对照)、M1(5 t/hm2有机肥)、M2(10 t/hm2有机肥)、M3(15 t/hm2有机肥)、S(15%河沙)、M1S、M2S和M3S八个处理。结果表明:有机肥和河沙单施均使土壤含水率增加,两者配施处理对土壤含水率的提升效果更为显著,以M1S处理效果最优,较CK增加9.47%;与有机肥处理相比,掺沙更有利于降低土壤含盐量,S处理脱盐效果最优,较CK降低8.25%,肥沙配施的M1S处理略低于S处理;有机肥单施和肥沙配施均降低了土壤pH值,其中M2S处理改良效果最好,M1S略小于M2S;各处理均增加了小麦株高和干物质量,其中M1S处理促进作用最大,较CK增加20.17%和14.28%。本研究肥沙配施的M1S(5 t/hm2有机肥+15%河沙)为改良黄河三角洲地区中度盐碱土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9.
人工林施肥是一种重要的经营管理措施,而近年来沼液的处理与生物炭肥的使用也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在苏北杨树人工林集中分布区开展了沼液(施用量为0、125、250、375 m3/hm2)和生物炭(施用量为0、40、80、120 t/hm2)交互肥效实验,结果表明:①在所有沼液施肥水平中,生物炭的施用增加了表层土壤的活性有机碳,并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比,使得微生物群落向真菌主导类型发展; ②在所有沼液施肥水平中,生物炭的添加显著提高了表层土壤(0~10 cm)的pH,促进了土壤的氮矿化和硝化作用; ③沼液和生物炭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和pH具有显著的交互效应。因此,沼液和生物炭混施能进一步促进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含量,改良土壤肥力,提高人工林生态系统生产力。  相似文献   

10.
曾可  周旭  马特奇  甘宗煜  胡之茜 《甘肃科技》2012,28(2):44-45,26
为改良西北某地区典型荒漠土,参考国标的方法研究了该地土壤的理化特征.调查区域内极度干旱,土壤为强碱性的沙砾土,导致保肥力弱、有机质含量低,极不利于作物生长.改良该类土壤的关键还是在于盐碱地治理,增加有机肥的施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分析中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较大空间尺度土壤有机碳密度(SOCD)的空间分布及驱动因素,为该区域的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及土壤有机碳(SOC)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考虑海拔、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等空间因素的基础上布设样地,通过野外取样和室内分析,借助GIS研究区域土壤有机碳密度空间分布格局,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各影响因子对土壤有机碳密度的解释力及各因子之间相互作用程度的差异,判定影响研究区SOCD空间分布的主要驱动因子,揭示其空间差异及随海拔、土壤类型、土地利用及森林类型的变化规律。【结果】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0~20 cm与≥20~40 cm土层的SOCD分别为4.18和2.67 kg/m2,其中0~20 cm土层SOCD比全国平均水平(2.67 kg/m2)高出56.55%。②SOCD呈现南北林区高、中间农田和草地低的格局,SOCD大于10 kg/m2的集中在海拔≥1 000~2 000 m的林地,小于1 kg/m2的集中在海拔<500 m的草地。在海拔上,SOCD随海拔梯度升高先增大后减小,0~20 cm与≥20~40 cm土层SOCD均在海拔≥1 500~2 000 m出现峰值(7.32 kg/m2,4.94 kg/m2);在土壤类型上,SOCD最大的是石灰(岩)土,最小的是褐土,黄棕壤和棕壤在0~20 cm土层SOC储量最高,分别为2.005 Pg和0.815 Pg,二者占总储量的72.83%;在土地利用类型上,林地和农田是主要的土地利用方式,0~20 cm与≥20~40 cm林地土层SOCD分别为4.87 kg/m2和3.05 kg/m2,农田分别为2.75 kg/m2和2.00 kg/m2(比林地分别下降77.09%和52.50%);林地碳储量占87.48%,农田占12.02%。③对SOCD空间分布解释力较大的是海拔(0.25)和土地利用(0.20),其次是土壤黏粒(0.11)。不同驱动因子在交互作用下的解释力明显高于单因素的解释力。【结论】海拔和土地利用是影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SOCD空间格局的主导因子,不同驱动因子交互后呈现双因子协同增强效应。农田SOCD明显低于林地,因此,应加强生态工程建设,进行林地保护和植被恢复,提高该区域土壤碳固存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中国有1.0×108 ha盐碱地资源,其中0.33×108 ha有开发利用潜力。修复、利用盐碱地有重要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经过10多年的研究,华中农业大学选育出耐盐碱甘蓝型油菜“华油杂62”等品种,在中国滨海盐碱地和内陆盐碱地均能生长良好,可收获青鲜油菜4.5×104~7.5×104 kg/ha,也可翻耕作绿肥。耐盐碱油菜具有“利用”与“改良”盐碱地相结合的特色,是改良利用盐碱地最有优势的大田作物。利用耐盐碱油菜、农牧结合等综合措施,是修复、利用盐碱地经济有效、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不同热解温度下杨树树叶、树枝、树皮生物质炭和秸秆生物质炭的理化特性及结构进行分析,筛选出更适用于林地土壤改良的农林废弃物种类和热解温度。【方法】以杨树不同组分树叶、树枝、树皮和秸秆等4种农林废弃物为原料,分别在300、500和700 ℃温度下制备生物质炭,测定其产率、pH、全碳、全氮含量、阳离子交换量(CEC)、比表面积和表面官能团等指标。【结果】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4种原料生物质炭的产率逐渐降低,灰分含量和pH升高。同一热解温度下,树枝和树皮生物质炭的全碳含量高于树叶和秸秆生物质炭的,而全氮(TN)、全磷(TP)和全钾(TK)含量均低于树叶和秸秆生物质炭的。4种生物质炭水溶性盐基离子含量和交换性盐基离子含量均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树叶生物质炭的阳离子交换量总体高于其他3种原料的生物炭。树叶和树皮生物质炭的比表面积和总孔容积总体大于树枝和秸秆生物质炭,树皮和树叶生物质炭在700 ℃时比表面积分别高达597.02和121.01 m2/g。4种原料生物质炭的表面官能团种类基本相同,以芳香骨架为主,表面官能团数量均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而减少,芳香化程度增强。【结论】在不同热解温度和原料制备的生物质炭中,树叶和秸秆生物质炭的灰分、pH、N、K和盐基离子含量较高,比较适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增加土壤养分;而杨树树枝和树皮生物质炭含碳量较高,则适用于土壤固碳,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其中,500 ℃热解的杨树树叶生物质炭综合性能最好,氮、磷、钾养分耗失最少,阳离子交换能力较强,比表面积大,更适用于土壤改良。  相似文献   

14.
田间管理措施及土壤侵蚀对农田温室气体通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不同田间管理措施及土壤侵蚀对农田温室气体通量的影响, 应用反硝化分解模型(DNDC 模型), 选取中国科学院禹城综合试验站作为研究区域, 结合该区域的气象、土壤和田间管理措施等数据, 模拟在不同施氮量、施肥深度以及土壤侵蚀条件下的CO2和N2O气体通量。结果表明: DNDC模型对农田CO2和N2O气体通量的模拟效果较好; 施氮量从实际施氮量的0.5 倍升高到1.5 倍的过程中, N2O排放通量从1.06 mg/(m2·d)线性地增加至2.88 mg/(m2·d), C的净固定量亦从1.38 g/(m2·d)逐渐增加至2.07 g/(m2·d), 但增加趋势逐渐变缓; 在施肥深度从5 cm变化到20 cm的过程中, N2O排放通量从2.88 mg/(m2·d)降低至0.68 mg/(m2·d); 当施肥深度从0.2 cm升高到20 cm时, C的净固定量从1.79 g/(m2·d)逐渐升高至2.32 g/(m2·d), 但增加趋势逐渐变缓; 在土壤侵蚀的影响下, C的净固定量和N2O的排放量分别升高11%和4%。研究结果可为国家温室气体通量清单的编制及相关管理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贵州典型铅锌矿区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水平分析与施肥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贵州DX、DW典型铅锌矿区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在DX、DW铅锌矿区采集土壤样品共88个,采用乙酸铵法测定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结果表明,矿区土壤样品的阳离子交换量大多数在10~20cmol/kg范围内,肥力保持水平为中等,且旱地土壤高于水田土壤。  相似文献   

16.
以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主要作物春小麦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干旱期控制灌溉和施化肥对春小麦产量形成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的重要影响.本试验设计包括干旱期灌溉供水30,60,90 mm和不灌溉等四种水处理,施肥处理包括施化肥(磷酸氢二铵248kg/hm~2)和不施肥两种处理,二者相互交叉配置共组成八种水肥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干旱期灌溉与施肥处理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与无灌溉处理相比,干旱期灌溉能产生更大更深的根系和更大的叶而积指数(LAI).与相应无灌溉处理相比,不施肥下干旱期灌溉30,60,90 mm可导致0~120 cm土层平均根生物量最大值(开花期)分别增加了30.6%,49.5%,74.4%,LAI最大值(开花期)分别增加了12.3%,28.1%,45.1%;施肥条件下平均根生物量最大值分别增加了31.7%,52.3%,75.1%,LAI最大值分别增加了13.6%,28.0%,47.1%.这表明干旱期灌溉与施肥具有克服干旱胁迫促进作物生长发育的显著效果.干旱期灌溉与播前灌溉等相比,具有增加产量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WUE)的显著效果.其中不施肥下干旱期灌溉30,60,90 mm处理下籽粒产量分别达到1 849.5,2363.4,2871.2 kg/hm~2,比相应的无灌溉的产量(1326.8 kg/hm~2)分别增加了39.4%,78.1%,116.4%,WUE提高了26.6%,48.2%,66.1%;施化肥且干旱期灌溉30,60,90 mm,其籽粒产量分别为2 104.9,2 715.7,3 318.6 kg/hm~2,比相应只施化肥不灌溉的籽粒产量(1465.2 kg/hm~2)分别增加了43.7%,85.3%,116.5%,WUE分别提高了30.6%,54.4%,74.2%.各处理下的最高籽粒产量(3318.6 kg/hm~2)、最大水分利用效率(8.516kg/hm~2·mm))在干旱期灌溉90 mm且施化肥的组合处理下一致达到,表明这是半干旱区的一种高产高效的农田管理措施.以上研究结果为半干旱区集水农业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煤矸石作为煤矿区最主要的固废资源,其大规模的消纳利用关乎矿区资源与生态问题。从煤矸石直接应用、改性应用两大方面探讨其土壤化消纳利用的可行性与潜在路径。研究表明:碳含量在20%以下的煤矸石应作为土壤化消纳应用的主要类型;煤矸石与其他材料混合或经改性处理后可提升土壤改良效应;煤矸石对盐碱地等特殊土壤类型的改良效应以及特异性煤矸石土壤改良培肥产品开发应得到重视;煤矸石的土壤应用还应关注其对土壤的污染风险以及炭化改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阴山北麓春季土壤含盐量及其与电导率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阴山北麓春季土壤野外采样的含盐量进行室内理化分析表明,土壤已接近或达到盐渍化水平.在所采集的土壤样品中,中度盐渍化土壤、轻度盐渍化土壤及非盐渍化土壤所占比重分别为7.7%、53.8%和38.5%.对土壤浸提液电导率的测定表明,土壤含盐量与电导率呈较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根据该区的实际情况,提出植树种草、井灌沟排、施用磷石膏、合理开发利用土地等措施,以改良土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