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把科技、经济、社会和环境作为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力图揭示其持续—协调发展的内在机制.文中指出了动力机制与信息反馈机制.着重分析了可持续与协调发展关系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协调是为了保证实现可持续的目标.进而指出信息反馈机制是人类社会内部科技、经济、社会和环境运动中普遍存在的调控机制,并运用系统运动力学的观点找出其中存在的四个不同层次的反馈回路.  相似文献   

2.
由于农业系统的复杂性和灰色性,用灰色系统理论来解决农业系统中的问题是科学的。本文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农机、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模型,并用此模型对吉林省某村作了实证研究,得到了许多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论科技,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评价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科技,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评价体系问题,建立了科技,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对科技,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进行综合评价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4.
我国大城市公交网络结构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城市公共交通网络结构的深入了解有助于更好的规划、设计与评价公交系统.运用复杂网络的研究方法对我国5个大城市的公交网络结构进行实证分析,统计了路长、群聚系数、度分布等物理量.结果表明网络结构近似于随机网络,不同于国外城市的无标度网络结构.通过分析各个统计量在城市交通中的实际意义,分析了可能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系统分析   总被引:44,自引:3,他引:41  
试图运用系统论思想 ,提出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复杂系统的概念 ,阐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复杂系统的结构特征、各子系统之间内在协调机制及系统发展过程 ,对有效建立关于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这一开放的复杂系统的规划与调控的综合集成模型具有重要意义 .  相似文献   

6.
小城镇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6  
在明确小城镇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关系的基础上,运用系统科学理论方法分析小城镇资源环境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的演化,给出了两者协调发展的评价模型,并在浙江省东阳市横店镇可持续发展实践中验证了模型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7.
我国大城市用地形态与交通发展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尚云  杜文 《系统工程》2003,21(3):53-57
我国加入WTO后,新一轮城市化的进程将进一步加快,城市交通的问题也将越来越突出。城市交通发展模式的决定因素是城市用地形态,通过计算机模拟试验的方法,对城市不同用地形态下出行距离分布的特性进行研究;并借鉴国际大城市的交通发展模式,提出我国大城市相对应的交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我国大城市整体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大城市的发展常可决定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格局和次源配置的空间分布, 通过多种方式的综合评价把握城市发展运向至关重要, 本文首先建立了一种用于我国大城市整体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 接着提出了一种我国大城市整体发展水平的多层次多目标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最后应用该方法对我国部分大城市的整体发展水平进行了定量综合评价和排序, 整个评价过程已在IBMPC286/386/486及其兼容机上用TurboC、FORTRAN77和Foxbase+(2.0)语言实现。  相似文献   

9.
工业化、城市化、知识化和现代化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过程 .本文以各省区为对象 ,以统计数据为基础 ,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 ,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我国各地区现代化与工业化、城市化、知识化及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东、中、西三大地带各项指标都是由东到西逐渐降低 ,但南北方之间却不协调 :北方社会指标较高 ,南方经济指标相对超前 ;城市化、知识化、现代化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呈生长曲线提高 ,但它们与工业化之间的关系并不显著 ,以乡镇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化和再工业化所蕴涵的社会发展动力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0.
辽宁省人口结构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两者的协调发展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建立人口结构与经济协调度的评价指标体系、模型和方法,并对辽宁省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1995年以来辽宁省人口结构与经济协调发展呈现“倒u”型曲线:2000年以前,人口结构与经济协调发展状况由初级协调向高级协调转化;2000年以后,两者的协调发展状况却有不断下降的趋势。图2,表4,参12。  相似文献   

11.
研究电力系统发展规划的前提,是研究电力需求,而电力需求是由国民经济发展所决定的。电力系统也可看成国民经济这个庞大而复杂系统的一部分,它们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有一定的数量关系。  相似文献   

12.
以大城市为中心、增长点向周围地区辐射,并和若干城市形成经济圈,进而与周围的乡镇相联则可组成一个充满活力与弹性的区域经济网络。若干区域经济网络的相互交织则可构成一国或地区的经济总网络。这些中心城市在一国或地区经济总网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中心城市、大城市的问题一向为人们所关注。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还在60年代已有专著问世,其中最负盛名的当推《城市动力学》,它揭示了西方大城市的运行机制,城市的形成、发展、停滞与衰退的规律以及内在的社会经  相似文献   

13.
矿业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控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明  潘长良  刘中 《系统工程》2004,22(2):52-55
从维护资源存量不变的角度出发,运用矿业生产的投入产出关系和现代控制理论,建立生产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控制论模型,在矿业发展满足国民经济建设需要的前提下,以资源(广义)恢复量补偿资源消耗量从而保持资源存量不变为目标.对矿业生产实行闭环控制,并通过模型求解,给出最优投资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4.
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多目标集成模型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人口 (population)、资源 (resource)、环境 (environment)和经济 (economy)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 ,组成了一个动态开放复杂系统 ,简称为PREE系统。在PREE协调发展研究的定量分析中 ,需要解决PREE复杂系统的整体性问题。提出了一种三层次模型体系结构 ;建立了基于目标规划的PREE系统多目标综合集成模型。该模型可较好地反映各子系统协调发展的制衡关系 ,并完整地体现了PREE系统的整体性特征 ,为开展用于预测和规划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定量研究提供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5.
教育、科技、经济的合理投入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教育、科技、经济的相互关系及现状分析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区域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总量的增加,常用国民收入来表示,而国民收入主要取决于投入的劳动力、资金及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使劳动者获得更多的知识,提高了劳动力的质量,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劳动手段、工艺水平都得到了提高,从而促使国家收入增加。另一方面,国民收入的增加可以使教育、科技的投资增加,从而能培养出更高水平的劳动力,获得更多的科学研究成果,提高科学技术水平,这反过来又促使国民收入增加。因此,教育、科技、经济三者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多目标规划模型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动态开放的复杂系统 .本文以北京市为例 ,采用北京市的历史统计数据 ,开展了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实证研究 ,建立了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的非线性多目标模型 .以模型计算结果为依据 ,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结果表明 ,该模型可较好地反映各子系统协调发展的制衡关系 ,完整地体现了这一复杂系统的整体性特征.  相似文献   

17.
科技共同体不仅其内部成员需要互相交流信息,还要与社会系统和经济系统发生信息互动,实现科技经济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18.
社会悖论性问题是现实社会中面临的二难问题,是社会复杂性的显著表现,是影响社会和谐的深层次问题。可运用数理逻辑对逻辑悖论的研究成果和系统科学对复杂性的研究,分析社会悖论性问题的理论成因为怪圈结构,及现实成因为社会系统的"形式化";进而区分两类怪圈:优圈与劣圈。认为解决各种社会悖论性问题,在于改变我们传统的机械社会观、改革我们形式化的各种社会体制为优圈新结构,这将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及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9.
在作者以前几篇文章中,已经阐明一个从事自动化技术科学的人转向系统工程的途径。当然,作者并不强调这条路的唯一性,走向系统工程的途径是很多的,更不强调凡是从事自动化技术科学的人一定要循此路子走向系统工程。自动化技术科学本身有广阔的天地。今天,在我国国民经济调整和发展阶段,非常需要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之密切配合。而我国现行的经济体制是一种多种结构的经济体制,需要多种花样和水平的自动化技术。 作了这个前提声明之后,作者在本文将重点说明系统工程当今的一个发展趋向,在这个趋向的工作中的几个主要环节及技术难点,以及在这发展过程中必须加以重视的几个概念问题。  相似文献   

20.
我想谈几点很不成熟的想法:第一,是否先弄清整个社会系统的结构;第二,找出关系,把各子系、层次、因素之间的关系搞清楚;第三,进行定量描述,也即弄清量的关系,进行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第四,探索社会系统整体运动规律,也即社会系统作为一个整体的运动规律,研究如何使社会系统各个方面协同运动,这是最难的,但也是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