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利用Dirac方程研究黑洞内视界附近旋量粒子的Hawlking吸收,重新定义黑洞的熵,给出了广义球对称带电蒸发黑洞的普朗克绝对熵。  相似文献   

2.
利用Vaidya--Bonner黑洞视界面附近的熵密度,导出黑洞的瞬时辐出度,得到了任一时刻黑洞的瞬时辐出度总是正比于黑洞视界温度的四次方的结论。导出的广义Stefan—Boltzmann系数不再是一个恒量,而是一个与黑洞视界的变化率、黑洞视界面附近的时空度规及黑洞的吸收与辐射系数有关的一个动比例系数。揭示了黑洞周围的引力场与其热辐射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3.
选取超前爱丁顿坐标,采用统计的方法,计算出动态黑洞的瞬时辐出度.结果表明,动态黑洞的瞬时辐出度不仅与假定黑洞处于热力学平衡时的辐出度有关,还与黑洞的事件视界速度、事件视界温度、事件视界附近的熵密度及黑洞的吸收和辐射系数有关.对于球对称动态黑洞,任一时刻黑洞的瞬时辐出度总是正比于黑洞事件视界温度的四次方.  相似文献   

4.
基于严格求解Dirac方程,全面研究了双视界面黑洞内、外视界附近的量子热效应,特别是考虑到黑洞内视界的Hawking吸收后,成功的给出了荷电黑洞的普郎克绝对熵。  相似文献   

5.
动态黑洞热辐射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动态黑洞瞬时辐出度的计算公式,计算广义球对称带电蒸发黑洞和任意加速带电动态黑洞的瞬时辐出度,得到了任一时刻黑洞沿某一方向的瞬时辐出度总是正比于在该方向上黑洞事件视界温度的四次方的结论.导出的广义Stefan—Boltzmann系数不再是一个恒量,而是一个与黑洞视界的变化率、黑洞视界面附近的时空度规及黑洞的吸收与辐射系数有关的动比例系数.揭示了黑洞周围的引力场与其热辐射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6.
利用Vaidya-Bonner-de S itter黑洞视界面附近的熵密度,导出黑洞的瞬时辐出度,得到了任一时刻黑洞的瞬时辐出度总是正比于黑洞视界温度四次方的结论。导出的广义Stefan-Boltzm ann系数不再是一个恒量,而是一个与黑洞视界的变化率、黑洞视界面附近的时空度规及黑洞的吸收与辐射系数有关的一个动比例系数,揭示了黑洞周围的引力场与其热辐射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7.
Demianski-Newman黑洞的热性质及广义Bekenstein-Smarr公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Demianski-Newman(D-N)黑洞,同样存在在外观视界处温度为T+的Hawking辐射和在内视界处温度为T-的Hawking吸收,其形式与Kerr-Nweman(K-N)黑洞相似,根据D-N黑洞中参数l的一些性质,得到了与参数l有关的广义Bekenstein-Smarr(B-S)公式,对比K-N黑洞的B-S公式,可以推测l-方面与转动效应有关,另一方面又有产生势场,可能是与自旋有关的某种荷。  相似文献   

8.
变加速直线运动带电黑洞的瞬时辐出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变加速直线运动带电黑洞视界面附近的熵密度,导出黑洞的瞬时辐出度,得到了任一时刻黑洞沿某一方向的瞬时辐出度总是正比于在该方向上黑洞视界温度4次方的结论。导出的广义Stefan-Boltnnann系数不再是一个恒量,而是一个与黑洞视界的变化率、黑洞视界面附近的时空度规及黑洞的吸收与辐射系数有关的一个动比例系数。揭示了黑洞周围的引力场与其热辐射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9.
球对称动态黑洞的广义Stefan-Boltzmann定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超前爱丁顿坐标 ,采用统计的方法 ,计算出动态黑洞的瞬时辐出度 .结果表明 ,动态黑洞的瞬时辐出度不仅与假定黑洞处于热力学平衡时的辐出度有关 ,还与黑洞的事件视界速度、事件视界温度、事件视界附近的熵密度及黑洞的吸收和辐射系数有关 .对于球对称动态黑洞 ,任一时刻黑洞的瞬时辐出度总是正比于黑洞事件视界温度的四次方  相似文献   

10.
利用任意加速带电动态黑洞视界面附近子系统的熵,导出黑洞的瞬时辐出度,得到了任一时刻黑洞沿某一方向的瞬时辐出度总是正比于在该方向上黑洞视界温度的四次方的结论.导出的广义Stefan-Boltzmann系数是一个与黑洞视界的变化率、黑洞视界面附近的时空度规及黑洞的吸收与辐射系数有关的动比例系数.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严格求解Dirac方程,全面研究了双视界面黑洞内、外视界附近的量子热效应,特别是考虑到黑洞内视界的Hawking吸收后,成功的给出了荷电黑洞的普郎克绝对熵.  相似文献   

12.
共形不变性可以改善或消除存在于黑洞中的奇点,并且这一-性质可能仍然存在于这些黑洞附近的强引力区域中.本文作者尝试通过研究非奇异静态球对称黑洞对波的吸收和散射来检验这种共形不变性.给出了不同共形参数下黑洞的部分和全吸收截面,以及微分散射截面.由于所研究的时空与史瓦西黑洞背景时空是共形相关的,光子轨迹没有区别,但波动光学却受到共形参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波的吸收通常随着共形参数的增加而增加,而黑洞的阴影仍然与史瓦西时空的情况相同.此外,随着共形参数的增加,散射的振荡模式中的峰值向较小的观察角度偏移,而辉光散射下峰值的宽度没有表现出敏感的依赖性.因此,共形引力中,非奇异静态球对称黑洞对波的吸收和散射的独特特征,在低频区可以将其与史瓦西黑洞区分开来,在高频极限及辉光峰的对比中,则可以与其他替代引力的球对称黑洞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13.
采用黑洞(BH)算法对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的惩罚系数C及径向基核函数参数σ进行搜索优化,提高LSSVM的预测性能.黑洞算法模拟自然界黑洞,吸引一定范围内的星体向其运行并吸收它们;算法在运行过程中,始终保持黑洞为最优解,通过星体的运行搜索整个空间.通过基于黑洞算法的LSSVM和基于粒子群(PSO)算法的LSSVM实现对二维函数的预测,并对二者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证实,黑洞算法可以更好地实现LSSVM参数的优化搜索,且基于黑洞算法的LSSVM方法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4.
采用黑洞(BH)算法对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的惩罚系数C及径向基核函数参数σ进行搜索优化,提高LSSVM的预测性能.黑洞算法模拟自然界黑洞,吸引一定范围内的星体向其运行并吸收它们;算法在运行过程中,始终保持黑洞为最优解,通过星体的运行搜索整个空间.通过基于黑洞算法的LSSVM和基于粒子群(PSO)算法的LSSVM实现对二维函数的预测,并对二者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证实,黑洞算法可以更好地实现LSSVM参数的优化搜索,且基于黑洞算法的LSSVM方法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5.
在变换光学和天文学的学科交叉中,黑洞模拟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课题.随着黑洞照片的公布,相关研究已成为热点.在此之前,科研工作者们模拟的史瓦西黑洞并不像真实黑洞那样,光线在进入黑洞时的状态并不是旋转的.为了更好地模拟真实黑洞的特性,将保角变换得到的折射率分布结合已有的旋转器件合成一个新型的旋转器件,即旋转黑洞,并在其中内置一个吸收体来模拟旋转黑洞附近的光学行为.通过高斯光波的传输以及光线追踪仿真,从波动光学和几何光学两个角度验证了光线旋转进入模拟器件后将被吸收而无法逃逸的特性.  相似文献   

16.
Q&A     
《科学世界》2014,(10):102-103
Q:暗物质是否会掉进黑洞,使黑洞质量增加?A:现在已知的关于暗物质存在的证据都是来自于引力相互作用,因此虽然我们还不知道暗物质粒子的物理性质,但是可以确定的是暗物质会参与引力相互作用。黑洞则以其附近的强引力场为主要特征,因此黑洞附近的暗物质粒子会受到黑洞的吸引而掉入黑洞,从而使得黑洞的质量增加。  相似文献   

17.
利用克希霍夫定律及光深条件,考虑了等离子体的自吸收,得到了具有磁场的次相对论热等离子体的回旋同步辐射的辐射率表达式,将所得结果以恒星级黑洞吸积盘为例进行了计算。  相似文献   

18.
方晨 《科学世界》2012,(4):93-93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预言的黑洞,本质是包含了时空奇点的一个区域。黑洞有一个“界面”,即事件视界,物体要通过事件视界后才能进入黑洞内部,被黑洞“吸”入。在物质通过事件视界进入黑洞之前,在被黑洞吸积的过程中,一部分能量会转化为多波段的辐射。  相似文献   

19.
黑洞不是一颗死亡了的星体,它具有丰富的内涵。黑洞的霍金辐射理论表明,黑洞不仅具有一般的力学性质,而且具有量子性质和热性质。如果黑洞的辐射谱为严格的黑体谱,则黑洞辐射过程中信息丢失。Parikh和Wilczek认为,黑洞的霍金辐射的确可以看成是一种量子效应,但辐射粒子贯穿的势垒不是预先存在的,而是由出射粒子自身产生的。他们的研究结果支持信息守恒。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brick-waal模型计算了一般静态球对称黑洞背景下量场的自由能和熵,得到了自由能和熵的一般表达式,且当静态球对称黑洞为Schwarzschild黑洞、Ressnor-Nord-strom黑洞、Dlaton黑洞时,料贩表达式相应的化为Schwarzschild黑洞,Ressnor-Nordstrom黑洞,Dilaton黑洞的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