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屠宰场收集卵巢,用注射器从卵泡中吸出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条件进行研究,根据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时的核成熟率、胞质成熟及体外受精时精子的穿卵速度,合适的体外成熟培养时间为42~45h.卵母细胞周围卵丘细胞的多少及其排列紧密状态与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率密切相关。卵泡大小与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率有关,大卵泡卵优于小卵泡卵。PMSG促进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卵母细胞自发成熟体外培养模型研究了褪黑素(MT)对小鼠如母细胞成熟的影响。结果表明:0.1mg/ml、0.02mg/ml、0.004mg/mg及0.0008mg/ml浓度的MT均能显著抑制小鼠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EO_s)自发成熟过程(P<0.01)。但对裸卵(DO_s)自发成熟,没有影响。结论:MT是调节哺乳动物卵母细胞成熟的重要激素之一,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卵丘细胞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比较了成熟培养不同时间的卵母细胞的成熟率、去核率及用于核移植的效率,认为成熟培养21 h的卵母细胞虽然有较高的成熟率,但不适于采用盲去法去核.成熟培养19 h的卵母细胞核移植效率略高于成熟培养17 h.因此认为采用盲去法去核操作大批卵母细胞时,19 h的体外成熟培养时间是比较适宜的.  相似文献   

4.
环腺苷酸(cAMP)是维持哺乳动物卵母细胞减数分裂停滞的关键分子.本试验利用ELISA和地衣红染色技术,检测了西洛酰胺(Cilostamide)与乌药醚内酯(Linderane)对绵羊卵母细胞和卵丘细胞内cAMP水平以及生发泡破裂(GVBD)的影响.结果显示:体外培养3h后,10μmol/L Cilostamide和5μmol/L Linderane分别能显著提升和抑制卵母细胞而非卵丘细胞内的cAMP水平;体外培养6h后,Cilostamide组卵母细胞GVBD率(14.91%)显著低于对照组(34.45%)与联合添加组(33.47%)(P0.05),而Linderane组与其相反,表明不同cAMP水平卵母细胞模型构建成功.  相似文献   

5.
利用促减数分裂甾醇(MAS)合成代谢过程中的抑制剂AY9944累积FF-MAS的原理,在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过程中添加AY9944,间接地研究了内源性MAS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质量的影响.猪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umulus oocyte complexes,COCs)培养在NCSU23成熟培养液中,并添加不同浓度(0,10,20,40μmol/L)的AY9944培养44h.培养结束后,成熟的卵母细胞进行孤雌激活和以胎儿成纤维细胞为核供体重构胚胎,分别于48和144h观察胚胎发育情况,统计卵裂率和囊胚率及囊胚/2-细胞胚比率.结果如下:(1)随着AY9944添加浓度的增加,退化的卵母细胞增多,40μmol/L AY9944处理的退化卵显著,卵母细胞成熟率显著下降.(2)成熟培养液添加20和40μmol/L AY9944处理的孤雌激活胚胎的囊胚形成率和2-细胞胚发育到囊胚的比率显著增加(P<0.05).(3)以对照组(0μmol/L AY9944)和20μmol/L AY9944处理的卵母细胞为胞质受体,发现20μmol/L AY9944处理的克隆胚的发育能力囊胚率和2-细胞胚发育到囊胚的比率有所提高,但无显著差异(P>0.05).以上结果表明,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过程中添加AY9944提高了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胞质质量,胚胎的发育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6.
蛋白激酶C在卵母细胞减数分裂成熟和受精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蛋白激酶C(PKC)是一类广泛分布在真核细胞中的单链丝/苏氨酸蛋白激酶超家族,在卵母细胞成熟和受精的多个环节发挥着重要调节作用.在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PKC的作用决定于它存在的位置:卵丘细胞中PKC的激活能够促进卵母细胞恢复减数分裂,而卵母细胞中PKC的激活却抑制自身的生发泡破裂.PKC活性在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逐渐升高,在第一次减数分裂中/后期转换时活性下降,使卵母细胞得以排出第一极体,进入第二次减数分裂.在哺乳动物卵子的受精过程中,PKC可能作为钙离子的下游靶分子,引发皮质颗粒的排放,并使卵子突破MII期阻滞,形成原核.PKC还参与调节其他重要蛋白激酶,如成熟促进因子(MPF)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的活性.目前已经在哺乳动物卵子中发现多种PKC亚型,其中经典型PKC可能在卵皮质反应中发挥最主要的作用.结合作者的工作,对目前已知的PKC在减数分裂与受精中的作用进行了评价和展望.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探讨了用体外成熟卵母细胞和体外受精胚胎进行核移植的可能性。本研究结果在我国首次获得牛核移植的成功。从屠宰场回收的卵巢中抽取卵球-卵母细胞复合体,采用以前报道的方法(石德顺等,广西农业大学学报’1994:13:1-5)进行体外成熟(IVM)和体外受精(IVF),获得IVM卵母细胞和IVF胚胎,体外成熟23-24h后,在含0.1%透明质酸酶的无钙镁PBS(PBS)内,用细管反复吹打去掉卵丘细胞。选择具有明显第一极体的卵母细胞通过显微操作移去第一极体及其附近约一半的细胞质进行去核,去核的卵细胞在成熟液内继续培养到IVM30h.体外发育到8-32细胞期的IVF胚胎用作核供体.供体胚胎用含0.25%Pronase(溶于PBS ̄-)溶解透明带,并用细管吹打将其分散成单个卵裂球,在IVM30h将单个卵裂球显微注入去核卵母细胞的卵周隙内,并在IVM31h用80V/mm40μs两次电脉冲(间隔1秒)来诱导卵裂球与去核卵母细胞的融合。融合卵在颗粒细胞单层培养滴内共培养,体外培养24h后观察卵裂结果,经体外培养5-8天后发育到桑椹和囊胚的核移植胚胎移植到同期发情的受体.2个月后直检妊娠情况.本实验中共操作194枚卵母细胞,  相似文献   

8.
合浦珠母贝卵子成熟的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用细胞学的方法对合浦珠母贝卵子在体内和体外的成熟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性腺内发育的卵子大多停留于第一次减数分裂的前期,处于排卵状态时,性腺内卵子进一步发育至第一次减数分裂的前中期,解剖性腺取出的卵子能在海水中继续发育达到第一次减数分裂中期,氨海水能够促进这一发育过程。自然排放的卵子在刚刚接触到海水时仍处于第一次减数分裂的前中期,它们的进一步成熟,即发育至第一次减数分裂中期是在海水中完成的,文中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四氯化碳对小鼠生殖作用的影响.采用小鼠卵母细胞体外培养、体外受精的方法研究了四氯化碳对小鼠卵母细胞的成熟和体外受精的影响.结果表明:四氯化碳对小鼠脏器、超排卵的卵母细胞数量和卵母细胞生发泡破裂没有影响,但可以抑制卵母细胞第一极体的释放,影响卵母细胞的存活率并可降低体外受精率.四氯化碳可以破坏卵母细胞减数分裂进行,降低卵母细胞的受精能力,具有潜在的生殖毒性.  相似文献   

10.
利用屠宰牛卵巢抽出的卵母细胞,以卵裂率和囊胚发育为标准,对牛胚胎体外生产过程进行了简化试验,结果显示:不加卵丘细胞的高密度卵母细胞体外成熟(100-200枚/平皿)可代替加卵丘细胞标准密度培养,其卵裂率和囊胚发育率没有显著变化,体外授精时间可从成熟培养后22小时延长至27小时,卵裂率和囊胚发育率均没有显著变化。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后可以不经洗涤直接移入受精滴,原成熟培养皿内残留孵丘细胞再培养48小时形  相似文献   

11.
"两步法"体外培养山羊卵母细胞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体外成熟培养的卵母细胞经本外受精后,囊胚发育率远低于体内成熟卵母细胞,原因之一是由于体外成熟卵母细胞的不充分获能造成的,有假说认为:卵母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如果延长GV期,可促进卵母细胞进一步获能,从而提高发育潜能。本文以山羊卵子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山羊卵泡各种成分以及异种家畜卵泡液对山羊卵母细胞核成熟抑制以及抑制解除后减数分裂的影响,结果显示,山羊50%Q卵泡液、100%卵泡液、半卵泡、打孔整体卵泡以及完整卵泡对山羊卵母细胞的核成熟抑制率分别为:0.00%、9.38%、60.47%、78.26%和70.09%,随后,对经山羊半卵泡、打孔整体卵泡、完整卵泡抑制培养后的卵子进行恢复培养发现,卵子核成熟率分别为:64.29%、3.49%和4.13%,山卵母细胞与半卵泡共培养24h后进行0h、12h、20h、24h和30h的恢复培养,核成率分别为:0.00%、20.00%、61.90%、64.29%和43.75%,表明山羊半卵泡可以有效抑制山羊卵母细胞使之处于GV期,并且这种抑制作用可以恢复,恢复培养时间以20h和24h较为适宜,初步研究异种家畜卵泡液对山羊卵母细胞核成熟抑制的影响发现,50%牛卵泡液、1005牛卵泡液、50%绵羊卵泡液、100%绵羊卵泡液对山羊卵母细胞核成熟抑制率分别为3.7%、21.88%、10.00%、58.82%,表明,100%绵羊卵泡液对山羊卵母细胞核成熟抑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在小鼠生物净化中,从超排后未排卵的卵巢,取卵泡内未成熟卵采用卵母细胞体外成熟(in vitro maturation,IVM)使之在体外成熟并具备受精能力,以提高卵子利用率和作为常规促超排失败的一种补救措施。方法 在小鼠生物净化中,取注射PMSG和HCG后未排卵卵巢,在实体显微镜下划破卵泡挑选卵丘卵母细胞复合物(COCs),置于成熟液滴中在体外发育成熟。同时以注射PMSG和HCG后正常超排卵、只注射PMSG后取未成熟卵体外成熟和注射PMSG和HCG后取疑似成熟卵和裸卵体外成熟作为对照。经体外受精、体外胚胎发育后,将2-细胞胚移植到受体输卵管,使其在受体内发育成为成熟的个体。结果 注射PMSG和HCG后未排卵组(A组),卵细胞体外成熟率为87.0%±3.2%,二胞率为55.1%±12.3%,囊胚率为23.1%,移植41枚二细胞胚至2只受体鼠,出生5只幼崽,产仔率12.2%。只注射PMSG,48 h后取未成熟卵组(B组),体外成熟率为83.9%±3.9%,二胞率为51.8%±9.3%,囊胚率为38.5%±13.9%。注射PMSG和HCG正常超排组(C组),其二胞率为78.9%±0.6%,囊胚率为78.0%±3.8%。注射PMSG和HCG未排卵卵巢,取裸卵和疑似成熟卵(D组),体外成熟培养0 h,6 h和16~18 h,其成熟率、二胞率和囊胚率与其它三组相比均较低且有极显著性差异。A组和B组与正常对照C组相比,二胞率均有显著性差异,囊胚率均有极显著性差异。结论 卵母细胞体外成熟(IVM)可以作为小鼠生物净化中促超排失败的一种补救措施,并且可以提高珍稀品系小鼠的卵子利用率。  相似文献   

13.
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时间及去核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体外成熟培养时间的猪卵母细胞进行盲吸法去核及利用脱羧秋水仙碱(DC)和放线菌酮(CHX)的化学诱导法去核效率进行了比较研究.用盲吸法去核,体外成熟培养(IVM)39~41 h组卵母细胞去核率与IVM 36~38 h组差异显著(P<0.05),与42~44 h组差异不明显(P>0.05),但3组显著高于IVM 45~48 h组(P<0.05).化学诱导法去核结果,IVM 42~44 h组去核率最高,但与IVM 39~41 h组差异不显著(P>0.05),其他各组间均差异显著(P<0.05).在相同的体外成熟培养时间内,盲吸法的去核率比化学诱导法的去核率要高.猪卵母细胞IVM在39~44 h内去核率较高,且盲吸法去核效率高于化学诱导去核.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体外成熟不同时间的绵羊卵母细胞为胞质受体,对去核、融合、不同激活方法、卵裂率、桑/囊胚率和克隆胚受胎率等作了研究与分析.观察妊娠受体母羊的状态、胎儿体内发育情况,分析影响胎儿发育的原因.结果显示,成熟培养18h、22h、24h卵母细胞的盲吸去核率无显著性差异(84.9%,86.6%,84.3%,p>0.05),但显著高于26h组的去核率(71.7%).离子酶素联合cycloheximide(CHX)对重构胚进行激活,卵裂率显著高于A23187联合6-DMAP的激活方法(84.6%vs 63.2%,p<0.05),但二者处理对桑/囊胚率发育无显著差异(25.5%vs18.7%,p>0.05).作为胞质受体,成熟20h的卵母细胞与成熟24h和26h的卵母细胞相比,不利于重构胚的体外发育,桑/囊胚率差异显著(12.3%vs 25.3%,23.4%,p<0.05).分别以美丽奴、杜泊肉羊的体细胞为供体细胞进行克隆生产,90天以后的妊娠率为10%-17%,发育到期率为10%以上.出生羔羊的体重普遍较大.  相似文献   

15.
绵羊卵母细胞不同采集方法对体外成熟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高绵羊卵巢卵母细胞的采集效率,提供用于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和体外受精的更多优质的成熟卵母细胞,试验利用抽吸法和剖切法2种采集方法采集绵羊卵巢卵母细胞进行体外成熟培养并对其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剖切法获得的卵子数量显著高于抽吸法(P<0.05),而所用时间则无显著差异(P>0.05);A、B级卵母细胞的比例在剖切法中显著高于抽吸法(P<0.05),抽吸法所采集的C级细胞显著高于剖切法(P<0.05);剖切法中卵丘扩散率和第一极体排出率要显著高于抽吸法(P<0.05).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生发泡(GV)移植后的重组卵母细胞能充分在体外成熟和发育,比较了几种培养液对GV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和重组卵母细胞孤雌活化的影响.自然获得的GV期卵母细胞和经显微操作获得的重组卵母细胞在M2、HTF和M199培养液培养,其体外成熟率无差异(P&gt;0.05);但成熟的重组卵母细胞经人工活化后,生长在HTF培养液的细胞发育到2-细胞期胚的比率(49.2%)明显高于生长在M199培养液的比率(28.9%)(P&lt;0.05).结果表明HTF培养液更适合小鼠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和进一步发育.  相似文献   

17.
体外培养绵羊卵母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实验利用透射电镜研究了根据卵泡大小和卵丘细胞层多少分类后类绵羊卵母细胞在体外成熟增培养前后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小卵泡卵经过体外培养其线粒体、皮层颗粒等细胞器均未达到熟卵母细胞中这两种超微结构的分布状态;大、中两类卵泡卵经过体外培养细胞成熟较好,  相似文献   

18.
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一些重要分子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质膜蛋白表现出多态现象和高度保守性,G-actin转变成F-actin,CG转移至皮质区,线粒体迁移至卵的内质区域.Cyclin B1的翻译控制MⅠ期定时过渡到后Ⅰ期.层粘连蛋白A和B1链mRNA出现去腺苷化.PDE3在减数分裂恢复的信号通路中起关键作用.Mos是卵母细胞成熟的一种起始物,并与MⅡ期停顿有关.NO是卵母细胞减数分裂的一个关键调节分子.在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胞内钙浓度增长.ATP在卵丘细胞中诱导的钙信号通过缝隙连接引起卵母细胞中出现钙波动.  相似文献   

19.
中华蚱蜢卵子发生的观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对中华蚱(Acrida chinensis)卵子发生过程进行了形态观察及描述.根据卵母细胞体积及核的变化、卵黄形成、滤泡细胞的形态变化等特征指标显示,可将卵子发生划分为八个阶段.第一阶段:卵母细胞位于原卵区,处于第一次减数分裂的前期.第二阶段:卵母细胞进入生长阶段,滤泡细胞零星地在其周围.第三阶段:卵母细胞体积变大,滤泡细胞呈单层均匀包围卵母细胞.第四阶段:进入卵黄形成准备期.第五阶段:卵黄形成开始.第六阶段:卵母细胞内充满卵黄,卵母细胞核膜消失.第七阶段:卵壳出现,滤泡细胞呈扁平状.第八阶段:卵子发育成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雌性小鼠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后,取卵时间对体外受精率的影响。方法 选用3~4周龄的野生型C57BL/6J雌鼠,体质量10~13 g,通过腹腔注射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和HCG联合使用[1]做超排处理。我们将超排后雌鼠取卵时间分为6个时间段,分别为13、14、15、16、17、18 h后取卵母细胞与新鲜精子做体外受精。取3月龄雄性小鼠附睾里精子,在HTF液里获能1 h后,用于体外受精。实验共分3组,每组12只雌鼠用于超排处理,共得到2-细胞胚胎数分别为258、199和243枚;分别移植到当天见栓的假孕鼠输卵管内,得到出生仔鼠分别为98只、87只、95只;出生率分别为37.98%、43.72%和39.09%。结果 总取卵数和2-细胞发育率,超排后15 h取卵发育受精率最高,这说明小鼠卵母细胞超排后14 h少数成熟,15~16 h完全成熟,排卵17 h后则开始出现退化。结论 3组实验最高受精率比较:第1组15 h后取的卵母细胞团受精率最高为79.17%、第2组15 h后取的卵母细胞团受精率最高为75.68%、第3组16 h后取的卵母细胞团受精率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