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梅继伟 《科技资讯》2014,(26):243-243
中国武术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自建国以来,有新的发展和突破,但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以及面临许多瓶颈。通过文献资料法,对建国以来的中国武术的组织机构、民间传统武术、竞技武术发展状况进行梳理,为其更好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董兰超 《科技信息》2011,(24):I0397-I0397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它的产生、发展和完善都与社会风俗习惯、民俗事项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而作为中国北方汉民族民俗代表、以礼仪民俗为特征的山东民俗对中国武术的发展可谓是举足轻重。文章主要从山东民俗与中国武术的起源、以礼为核心的山东民俗与武德、山东的节日民俗与武术的传播、山东的民间宗教活动与武术的发展等几个方面来探讨山东民俗在中国武术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及作用。  相似文献   

3.
朱永飞 《科技信息》2013,(25):52-53
攻防是中国武术最显著的特点之一。然而,当代中国武术技术传承却出现攻防弱化现象。研究认为:(1)攻防是中国武术技术传承亘古不变的追求;(2)攻防体现中国武术的本质属性;(3)攻防是中国武术教育的生命点;(4)攻防是中国武术技术"人文化成"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中国武术作为中国文化重要组成部分,融摄了儒家、道家、哲学、医学、艺术学等文化内涵,而艺术与中国武术的融合造就了其独特的外在表现形象以及内在的精神内涵。中国武术从"技击术"到"技击的艺术"发展过程中,体现出中国武术中独特的艺术审美内涵。研究表明:中国武术是艺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情感精神的共同体验;中国武术具有艺术的肢体形象表现性;中国武术是具有丰富审美内涵的技击艺术。  相似文献   

5.
以中国武术和西方体育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哲学、文化学、美学的视角,以天人关系和身心关系为主线,通过对中国武术与西方体育文化进行比较,认为中国武术与西方体育的审美方式不同是因为哲学起点不同而导致的,而且中国武术的美学特征是辨证统一的关系,而西方体育的美学特征是二元对立的关系。通过比较以揭示中国武术审美特征来促进武术美学的发展,弘扬中国武术文化优势,为中国武术文化的交流、传承、发展提供一些现实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和国家部署民族工作的主旋律和最强音。凝聚着中华各族人民智慧与力量的中国武术,是与中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共同体,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具有先天优势和积极作用。基于此,通过文献资料、历史考察、逻辑分析、归纳演绎等方法,本研究在阐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概说及其中意蕴基础上,论述了中国武术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支撑价值,并进一步指出中国武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内容,即中国武术与中华文化互融共生的意识,铸牢文化认同;中国武术与中华民族互动共存的意识,铸牢民族认同;中国武术与国家命运互联共荣的意识,铸牢国家认同。最后,研究提出中国武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方略,即同心同德:阐释好中国武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蕴含;同心同向:把握好中国武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目标站位;同心同行:设计好中国武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行动路径。  相似文献   

7.
中国武术与国外同类技击项目相比,中国武术流派繁多,内容丰富,练习内容皆以技击为核心,具有“体用兼备”的功能;中国武术注重塑造神韵之美和文化的传承,人的品行修养。  相似文献   

8.
马晓龙 《科技信息》2010,(34):I0282-I0283,I0285
中国武术的发展,保持特色,突出个性是必须的,但更新观念,求实创新又是中华武术的活力所在。而坚持科学和谐发展观是有利于中华武术发展的最好方略。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检索、比较分析等方法,以当代中国价值哲学的理论为依据,探寻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体育文化、中国武术文化的深层结构。通过与西方相应层次文化的比较,不断认识自我,超越自我,寻找中国武术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的相似之处;分析中国武术进奥及进奥未成的利弊,促进中国武术的国际化。  相似文献   

9.
为了在当今时代背景下更好的发展的《中国武术史》这门课程,以当下最为流行的网络教育幕课为视角对于如何进行《中国武术史》的幕课构建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认为:开放性的传播、先进的媒介与丰富的知识储存是《中国武术史》幕课建设的优势,保持文化传统性、突出武术主体内容与以现有的中国武术史教材为蓝本是其构建的基本原则。同时阐明《中国武术史》的幕课应该包括文字、视频、图片三个主要内容。最后提出了页面布局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创新的课程视频内容是《中国武术史》幕课设计的主要特色。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正行进在伟大复兴的征程上,而伟大复兴的核心旨要则表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追求之中。正是基于这样的政治与文化背景,提出对中国武术的“再发现”与“再出发”研究的理论命题。研究通过文献资料的查阅,在历史学、社会学及文化发展与创新理论的指导下,通过运用比较研究、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中国武术发展中的问题及未来发展理路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一)如今的中国武术发展,由于近百年来的体育化、奥林匹克化的发展,已经导致了中国武术发展正在走一条“削足适履”的发展道路上。(二)为什么要“再发现”?这是由于在过去的时日里,我们没有别的立场,也没有换一种视角,我们只从体育出发,导致了我们还没有从学理上对于“武术概念”、“武术本质特性”等问题形成一致的理论解释。(三)对于中国武术当下的发展现状,提出中国武术 “再出发”的立场与原则。结论:走出中国武术被“体育运动”禁锢的“牢笼”,释放中国武术博大精深的内在力量,让中国武术多元化、全方位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才是中国武术“再出发”的终极责任和使命担当。  相似文献   

11.
中国武术与国外同类技击项目相比,中国武术流派繁多,内容丰富,练习内容皆以技击为核心,具有“体用兼备”的功能;中国武术注重塑造神韵之美和文化的传承,人的品行修养。  相似文献   

12.
道家本体论对中国武术哲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道家的道论、气论、天人合一论等哲学思想的影响下产生了中国武术哲学的认识论思想,形成了独特的练功方法,发展了武术的和谐思想,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武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武术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以及中华民族特色而风靡全世界,这体现出我国运动和文化事业在当代所取得的成就.中国武术思想重视和而不同,这是传统思想使然.尝试将传统武术思想置于当代文化视野下进行深刻的剖析,着重论述重构中国武术思想体系的必要性以及文化视野下中国武术思想的核心构成,以此来推动我国武术文化的建设,提升武术文化传播与发展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讨论了中国武术散打实战比赛的人数、规则、级别、场地、技法招术、运动员性别和年龄及组别、级别的发展问题,分析了中国武术散打的传播、推广途径和方法。认为中国武术散打比赛将突破现有参赛人数、规则、级别、组别、场地、运动员性别和年龄的限制,成为多人、男女同场竞赛,赛制灵活、规则易于操作、场地扩大、多种比赛形式并存的赛事;在学校开展中国武术散打教育,使之成为学生的体育课内容,组织不同级别、形式的赛事,以普及中国武术散打运动;发挥使领馆和武术明星的作用,建设中国武术散打运动项目城市群和海外兵团,通过与其他民族搏击项目的交流,不断创新技法招术,促进其走向世界,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  相似文献   

15.
论跆拳道运动的推广策略对我国武术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跆拳道发展的历程、推广策略以及所取得的成功之处进行分析,得出了一些对中国武术发展有益的启示.旨在促进世界人民对博大精深的中国武术的了解,完善中国武术的发展机制,增强武术运动的竞争力,加快武术的国际化步伐.  相似文献   

16.
为推动我国格斗赛事的休闲娱乐化发展,深入挖掘赛事及其相关报道中的休闲娱乐元素,从浓郁的武侠文化底蕴、中国武术丰富的攻防技击动作及搏击市场的网络需求三方面阐述我国格斗赛事休闲娱乐化的优势,并提出格斗赛事中融入剧情化内容、激发民间人士参与热情、打造赛事经典品牌等发展方式,为格斗赛事市场化发展提供了一个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7.
域外汉文武籍研究是清晰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传播路径和武术交流史的重要参考。为呈现朝鲜汉文武籍编撰的历史脉络及其与中国武术古籍之间的关联,经由古朝鲜史料的文献学分析和历史考证可知:朝鲜汉文武籍编撰与中国武术古籍的东传息息相关。朝鲜汉文武籍编撰经历了从引入到模仿, 由模仿至创新,因创新而独特的发展历程,而这一历程可以从中国武术古籍东传的历史坐标中得以洞见。中国武术古籍与朝鲜汉文武籍关系的明晰,深描出朝鲜为提升士兵武艺技能对中国武籍展开的慕求,亦反映出明清时期中国武术发展的成熟及其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和辐射,从而明确了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在东亚地区的源头地位,为中国武术传播史、中朝武艺交流史、东洋武艺史等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中国武术的节奏是鉴别不同拳种和套路的重要因素。文章从几个方面探讨了中国武术的节奏特点,并以大量的文史记载及拳理、拳论,阐明中国武术的节奏与传统哲学、文化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19.
从文化学、市场经济学、运动生理学、体育社会学角度对中国武术进入奥运会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以求找到适当的切入点 ,使中国武术真正进入奥运会  相似文献   

20.
通过武术搏技大众化、国际化的研究与实践,让中国和世界更多的人都能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武术,并且也能够参与并体会到武术搏技带来的康乐。首届中国武术搏技精英赛、首届独立学院武术搏技精英赛、中俄武术搏技交流赛和第二届中国武术搏技精英赛暨首届世界搏技论坛的成功举办,证明了武术搏技大众化、国际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