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我国网络零售业正经历着技术革新和产业调整的深刻变革,其中天花板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成为了网络零售业发展最鲜明的特征。基于此,本文阐述了网络零售业发展的天花板效应的相关理论体系,深入分析了网络零售业发展现状,建立了个体固定效应的面板数据模型,定量分析了我国网络零售业的天花板效应。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的网络零售业呈现竞争...  相似文献   

2.
研究我国服务业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最新发展状况,以及对我国服务业的技术溢出效应。通过模型分析和定性分析采验证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服务业是否存在正的经济效应。并得出在现阶段,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正处在起步阶段的服务业产生了正向效应,并提出了提高我国服务业利用FDI效率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基于中国30个省份2001—2015年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回归模型偏微分方法,对环境规制与环境污染的因果关系及其空间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环境污染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环境污染不仅受到该地环境规制的影响,还受到周边地区环境规制的影响.环境污染的空间属性要求政府应将区域性的环境政策和跨区域环境污染的联防联治体系相结合,更加注重区域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太原市现代服务业现状,针对太原市现代服务业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现代物流业、旅游业、金融保险业、会展业、信息创意产业、社区服务业等重点领域面临的主要任务,探讨了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5.
外商直接投资(FDI)通过新产品分解、熟练劳动力招募、供应商培养和竞争效应等渠道对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产生影响。采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通过对2000-2005年中国各省份的技术创新活动相关数据的分析发现.FDI对中国专利申请具有正向显著的影响。FDI对外观设计专利影响最为显著,其次为发明型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  相似文献   

6.
已有研究认为,跨国公司技术转移力度的大小、FDI技术溢出渠道的通畅程度和东道国自身“吸收能力”是影响FDI技术溢出效应的三个重要影响因素,而东道国人力资本水平又对这三个因素有决定性的作用。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并以中国1983-2003年时间序列数据为样本,得出结论认为:人力资本水平的丰裕程度决定了FDI技术溢出的大小;FDI能够通过资本积累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促进中国的经济增长,而且FDI与人力资本相结合的技术溢出效应要远远大于资本积累效应。  相似文献   

7.
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引起了理论界广泛关注,但现有研究认为FDI对不同地区的作用不一定相同。文章以宁波为例,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建立衡量技术溢出效应的数学模型,利用宁波市相关数据,对其FDI技术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宁波外商直接投资对本地经济产生了负面技术外溢效应,其原因在于宁波企业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为主,技术水平较低,与跨国公司差距大,自身技术吸收能力低。为此,文章从调整引资结构、促进内外资企业联动发展等方面提出了提升宁波FDI技术溢出效应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
金融资源会通过金融规模和金融结构影响产业结构优化,考虑到区域之间的相关性,运用我国2005—2014年的面板数据,引入空间自相关,考察空间相关情况下金融资源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得到金融规模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当前国有大中型银行为主导的金融结构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国有企业占用的金融规模能够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进一步将上述效应区分为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基于3种空间权重矩阵构建的空间杜宾模型一致得出金融规模对产业结构优化直接和溢出效应均为正;金融结构直接效应为正、溢出效应为负;国有企业占有的金融规模没有直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最后,通过调整距离阈值,发现金融规模的溢出范围在600 km以内,金融结构的溢出范围在400 km以内.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交通基础设施空间溢出效应,阐述西宁市城镇化水平与道路网布局,分析城市道路系统的完善与发展有利于城市功能的完善和发挥,能够带动城镇化,优化产业结构和综合实力,促进城市空间发展,通过溢出效应实现城市区域功能化.  相似文献   

10.
数字经济的发展为顺利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全新的路径。基于2011—2019年省域面板数据,探寻区域数字经济发展及碳排放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数字经济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性。研究结果显示:(1)数字经济的发展表现出两极极度分化的趋势,并呈现出向经济圈集聚的空间特征。(2)碳排放水平的发展呈现出南高北低的态势;在碳减排形势上,中西部地区比东部地区更为严峻。(3)数字经济的发展不仅显著降低了区域内的碳排放水平,而且对周边区域的碳减排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把握战略机遇、突破发展瓶颈、实现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本论述选取2019~2021年兰州市上半年生产总值和现代服务业收入值为研究样本,系统分析了兰州市近两三年来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整体规模、增长速度和重点门类行业情况。结果表明:2019年兰州市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平稳,2020~2021年同前期相比呈现“先降后升”的发展态势。近年来兰州市服务业总体发展较快,但同国内一线城市相比,不论在行业企业规模、行业企业代表性方面,还是行业抗风险能力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建议,以期对推动兰州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2.
现代服务业发展科技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国际上通行的产业分类概念,服务业是指那些以提供非实物产品为主的行业。由于长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在我国一度认为提供非实物产品的行业不创造价值,直到1985年,我国才开始建立第三产业统计体系。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最早使用了现代服务业一词,报告认为:现代服务业是在工业化比较发达的阶段产生的,主要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而发展起来的知识和技术相对密集的服务业。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数字经济对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影响以及空间效应的基础上,运用2011-2019年黄河流域5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构建衡量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数字经济的指标体系,并运用固定效应模型、面板门槛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显...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货物和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都变得极为频繁,对各国的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东道国通过进口国外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能够直接获得先进的技术和工艺;此外,通过吸收FDI,能间接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因为FDI中含有的人力资本、R&D投入等因素,这些因素会通过关联企业,雇员流动和示范效应等方式在当地扩散,  相似文献   

15.
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途径。大连市在现代服务业发展过程中既有优势,也存在着不足。大连市应该发挥优势,确立并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产业,建设重点产业集聚区,扶持重点企业,确立重点项目。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港口经济发展情况,量化港口发展对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基于2010-2019年的跨国面板数据,借助ArcGIS软件,考察沿线国家港口与经济发展的时空演变情况,建立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并求解,量化港口发展对国家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并进一步细化测算直接与间接溢出效应.研究表明,港口发展...  相似文献   

17.
FDI已成为国际技术转移的重要渠道,而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先行领域的机械工业,近年来吸收的FDI快速增加。本文以我国机械工业六大子行业1999至2005年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建立计量模型,分析FDI的技术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我国机械工业内资企业产出的增加主要是受到内资投入而非外资投入增加的影响。在引进FDI的过程中,尚存在多方面因素制约技术溢出效应的发挥,应采取一些相应措施以便有效地利用FDI,使之对我国机械工业的技术进步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围绕区域知识能力综合评价和知识溢出模型修正与实证展开,借鉴弗森伯格划分潜在知识溢出和实际知识溢出思想,综合考虑区域临近、信息、人员流动等因素,引入知识溢出效率系数,构建知识溢出效率系数经验公式.采用区域知识能力差距替代区域知识存量差距,采用区域知识吸收能力替代区域学习能力,对凯尼尔斯模型进行修正和改进,转变其仅能测度区域潜在知识溢出的弊端,使修正模型直接评价区域实际知识溢出效应.实证表明,修正模型更具合理性和科学性,更加贴近我国经济运行现实.  相似文献   

19.
利用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的基本流量数据,采用Miller-Round模型测算了东部沿海地区的区域内乘数效应及其与国内各区域相互溢出效应。结果显示,东部沿海对国内其他区域的溢出效应大,发挥着引领全国经济的火车头作用;从国内其他区域获得的溢出效应更大,在区际经济联系中得到更大的收益;外溢效应更多被中部和北部沿海、南部沿海地区所吸收,对经济落后的西北、西南区域的溢出效应较小,但是西北、西南区域对东部沿海地区的溢出效应却较大。  相似文献   

20.
高新技术产业的空间溢出效应对于大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和空间布局优化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2005、2009和2013年京津冀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微观数据,研究了区县尺度上京津冀高新技术产业时空演变特征,基于空间杜宾模型分解高新技术产业空间溢出效应并分析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京津冀高新技术产业的空间分布呈现由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