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书田在国内从事工程教育20余年。1932年他到北洋大学执校。在外患内乱、社会不安的条件下,他使北洋大有起色,培养出第一批工学硕士研究生。抗战八年,他在大后方各省中组建过6所国立大专院校。教学严谨,师资严格、管理高效是李书田的品牌。他最早研究中国工程教育史,提出中国工程教育的指导方针及大工程观的教育思想。他以身示范树立校训,艰苦卓绝经营学校,是中国工程界杰出的教育家。  相似文献   

2.
《科技智囊》2010,(12):13-18
<正>敬宜同志走了!走的很突然!参加过中国经济效益纵深行、中国服务质量大写真、中国社会效益工程三大活动工作的全体同志都深切地缅怀他!人们一般把敬宜同志称作著名新闻学者、文化学者和新闻教育家,但是,敬宜同志实际上也是一位具有真知灼见和前瞻性的社会活动家。他亲自参与领导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西部,有一位七尺男儿,带着一群葡萄酒朝圣者,将这一“阳春白雪”的产业在葡萄酒初传入国内时所经的丝绸之路边缘悄然兴起,渐而壮大,使宁夏朝着中国最佳葡萄基地愈走愈近。他就是葡萄与葡萄酒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宁夏大学)主任,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王振平教授。  相似文献   

4.
李京淑 《科技潮》2013,(3):38-41
如果要从张立群的人生中抽离出一个关键词,"橡胶"几乎是毫无争议的答案。自1986年考入北京化工大学橡塑工程专业的那天开始,他的钻研、他的忙碌、他的成绩以及他的荣誉,无一不与橡胶紧密相连。作为国内顶尖的橡胶专家,张立群说,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旨在让中国的橡胶研究受到世界同行尊重,走向世界前沿。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埃德加·斯诺这个名字家喻户晓。作为记者的他,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关注中国,报道中国,尤其他的《红星照耀中国》,至今被中外记者誉为新闻报道的经典之作。他为中国抗战、中美关系的解冻作出了巨大贡献。他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始终践行了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操守。  相似文献   

6.
北京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Ameco)CEO兼总经理贺利从大学毕业以后就一直没有换过工作单位,这一点对于当今的年轻人是不好理解的,也是不易做到的从北京飞机维修基地到北京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从标准的国企到合资企业的样板,他见证过,经历过,于是我们戏称他是一个在中国的管理土壤下以多种姿态存在的“活化石”,对于管理,特别是时于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他应该是有发言权的  相似文献   

7.
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都是首先在欧美国家兴起的,可是,工程哲学却是于21世纪之初在中国和欧美发达国家同时兴起和基本同步发展的。文章简要介绍了2002年以来工程哲学在中国和欧美国家发展的重要事件和已经发表的重要著作,最后,简要评论了东、西方工程哲学发展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8.
两年前,学医出身的朱晓斌毅然在不惑之年投身IT业。在一层普通的写字楼里,他带领10多个年轻人,创建了百易科技有限公司。两年后,百易上网工程之百易JCP软件问世,即使不会英语不会电脑不会上网的“三无人员”也能通过这一软件快速掌握上网和网上信息查找,因此被业界誉为“21世纪的伟大创举,世界互联网的空前飞跃”。 朱晓斌说,他坚信百易一定能成功,一定能受到社会的认可。因为他们从事的是一项关平民族未来的事业——为解决中国13亿人上网问题而努力的事业。  相似文献   

9.
7月3日,在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十周年座谈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科院院长路甬祥出席座谈会并讲话,他表示,知汉创新工程的实施,标志着我国科技发展和体制改革进入了建设同家创新体系的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人才队伍是关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档案材料以及研究文献的解读和分析,对制浆造纸专家萧连波(1900—1976)的生平和科学贡献作了初步研究。他早期留美专习制浆造纸工程,又被派往美国、印度等地考察,成体系地引进国外先进的工艺技术,于1927年创建与造纸相关的电解碱工厂,在华北、西北开拓中国现代制浆造纸工程技术。他有丰富的工程教育实践,抗战以前即最早在高校开设制浆造纸工艺课程,开展相应的科研,并领导主编了建国初期体系最为完整的《制浆造纸工艺学》教科书,先后在北平大学、西北联大、天津大学、河北轻工业学院、北京轻工业学院、西北轻工业学院6所大学任教,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制浆造纸人才。  相似文献   

11.
风云焦点:数十万字直销理论他是一位在商海沉浮了20多年的企业家,他又是一位刚踏入直销业不久的新兵。他为中国直销业的正名而摇旗呐喊,他为中国直销业的主流化努力奋斗,而且,他还为中国直销业与传统销售模式的结合,做出了卓  相似文献   

12.
《甘肃科技》2004,20(6):J007-J007
张建明,男,1963年3月出生,陕西汉中人。1984年7月毕业于西安地质学院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系,获工学学士学位,同年8月在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所参加工作,历任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副研究员等职,并兼任中国地理学会会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会员。1996年8月获得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冻土力学专业理学硕士学位。为了更好的开展研究工作,他曾去瑞典、俄罗斯、瑞士参加学术会议、考察。  相似文献   

13.
吕斌 《创新科技》2012,(4):42-43
<正>最近,在清华大学,笔者拜访了我国焊接事业奠基人之一——潘际銮院士。今年85岁的潘老,现还在科研一线工作着。他有一大串炫目的头衔: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南昌大学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兼材料科学与工程评审组组长、国际焊接学会副主席、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和机械系主任等职。他研制成功的"QH-ARC"法获国家创造发明一等奖(1984年),"焊接用双向激光自动跟踪系统"获北京市科学技术成果二等奖(1984  相似文献   

14.
车耳  徐波  拉法兰 《世界知识》2008,(10):26-28
他三次在关键时刻表达对中国的支持:一是2003年4月25日,正值中国“非典”期间,他作为法国总理坚持按原计划访问了中国,并对媒体说,在责任面前,他不当逃兵,这个责任就是加强法中合作,在中国遇到困难的时刻,法国应向中国表达同情和友谊。而当时有人建议他推迟访问。  相似文献   

15.
他从小逃学.因为数学老师浪费他的生命。他出生香港.但他认定自己一辈子都会在中国内地.包括失业。他很少出现在办公室,他只做自己应该做而员工做不了的事情。他向他的加拿大老板要“田”.以便他种豆子做臭豆腐,“因为这是中国”。  相似文献   

16.
铁娘子     
刘帅译 《世界博览》2009,(19):29-29
法国作家、记者吕西安·博达尔1914年出生于中国重庆,他的父亲曾任法国驻广州领事。在1959年为《大西洋月刊》撰写这篇文章前,他曾两次到访过新中国。在这篇文章中,他感叹中国的女性已经变得让他无法理解。  相似文献   

17.
黄志洵是中国传媒大学的微波工程教授、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客座研究员。他曾在国内外发表科学论文约160篇,又出版过10种科学专著。他的书《截止波导理论导论》曾获全国优秀科技著作奖。1999~2008年间,他发表了4种书讨论超光速问题和电磁场理论。1991年他在著作中指出截止波导中的消失波可能造成负相速(Vp<0)和负群速(Vg<0);而在2003年他和课题组成员一起在使用同轴光子晶体的实验中观察到群速超光速,Vg=(1.5~2.4)c。  相似文献   

18.
王世慧 《华东科技》2001,(11):32-33
谦虚真诚、认真务实。这是黄曦给我的第一印象,在这位领导着年销售额上亿的青年总经理办公室里,本刊记者与他就如何使企业成为中国一流的仓储物流设备制造公司进行了一番交谈。 时值金秋季节,公司办公楼前后金桂、银桂怒放,阵阵桂花独有的芬芳,使谈话气氛更为融洽、活泼、生动——  相似文献   

19.
毛姆是一位对中国文化颇感兴趣的作家,《在中国屏风上》是1919年他在中国旅游时所见所闻所感的记录,他以深邃的观察力和优美而犀利的文笔,描写了在中国接触到的人物、风景和某些偶然事件,构筑了一个别样的中国形象。毛姆在《中国屏风上》描绘了三种美学意义上的中国形象:古老、辉煌和华美的中国;黯淡、破败和落后的中国;宁静、平和与恬淡的中国。毛姆笔下的中国形象是他在中国现实的基础上对中国文化做出的认同与否定,体现了他所属群体的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范式,同时也是他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撞击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莫邪 《创新科技》2010,(3):38-40
他是化学家,他的科研成果使中国从稀土资源大国变成生产应用大国,所引发的"中国冲击"成功改写了国际稀土产业格局。他是教育家,他撰写的重要教材哺育了中国几代化学工作者,仅在北大工作的学生中就涌现了3名院士、3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