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许云书 《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7(1):79-80
提出了岩溶地震解释技术 ,并将其应用到轮南西部地区奥陶系的地震解释中 ,取得了较好效果 ,为碳酸盐岩储层的预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3.
通过地震曲率属性的分析,寻找适合研究区的地震曲率,研究其解释技术。系统总结了地震曲率技术的解释应用及应注意的问题。针对小断层在常规地震剖面上表现为同相轴的微小变化、扭曲、振幅突然变弱等特征,利用这些微小的变化在地震层曲率属性上表现为线性构造,进行小断层识别,异常的长度和方向分别代表着断层的延展长度和断层的走向。二维曲率属性有比较明确的物理意义,相对一阶导数属性(如微分、倾角、方位角等),它在构造特征识别上有明显的长处。它们对刻画地质体轮廓、分层结构、断裂系统等非常有效。实例表明,地震曲率属性对断层的轨迹、沉积体边界的刻画清晰、连续,利于解释,减少解释多解性。 相似文献
4.
5.
相干体技术算法研究及其在地震资料解释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干体技术用于检测地震波同相轴的不连续性,可以用来识别断层、特殊岩性体、河道等,为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提供了技术手段。相干体技术算法已从最初的互相关算法发展到相似算法、本征结构算法,并从时域发展到频域。用协方差矩阵的形式综合了相干体技术的3种算法,论述了各种算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并讨论了三维相干数据体在地震资料解释中几个方面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的解释目的,可以选择效率和精度合适的算法,得到的相干体可以为地震解释提供丰富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利用目前先进的计算机处理能力和新方法新技术对老的地震资料进行重新分析、解释。这对于提高地震资料的精度和地震勘探解决问题的能力来说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本文利用三维连片处理、静校正、提高分辨率等技术,对新集矿区原始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实现了解释范围内落差大于5 m的断层、波幅大于5米的褶曲以及对刘庄煤矿7个三维地震发射波异常区和口孜东矿8个三维地震发射波异常区进行了解释,不仅提高了构造解释的精度,也证实了所用技术的先进性以及三维地震资料二次处理精细解释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区域地质构造为地震解释指明了方向,而地震解释成果又反过来验证了区域地质构造,使其更具体化。 相似文献
8.
针对邱集煤矿在岩巷掘进过程中发生的重大突水事故,结合矿井地质和水文地质信息,利用三维地震数据动态解释技术和地震属性技术,确定了陷落柱的存在及其平面位置、发育高度、空间形态。结果表明,该陷落柱位于出水点东南280 m处,平面长轴长度约为200 m,短轴长度约为150 m,高度为50~80 m,空间形态类似于烟囱体和盐丘体。该结果可为矿井防治水害提供水文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9.
根据处理给出的偏移数据体,通过整理钻孔资料和地质资料,构建起勘探区的地质模型,利用测井资料对地震反射波进行层位标定,确定需要解释的地质层位与地震层位对应关系,进行地震层位追踪解释,然后利用三维可视化、相干体等多种属性对目的层的反射波进行分析,确定勘探区内的断层、陷落柱等地质构造,并根据钻孔数据求取速度信息,最终把时间层位转换成深度层位,为矿方提供可靠的构造成果。结果表明,通过上述三维地震资料的解释,能快速、有效的圈定5米以上断层,直径20米以上的陷落柱和10米以上的褶曲。 相似文献
10.
刘庆杰 《国外科技新书评介》2005,(5):5-5
地震勘探是地球物理勘探中一种最重要的方法。这种方法是由人工制造强烈的震动(一般是在地下不深处的爆炸)所引起的弹性波,原理是弹性波在岩石中传播时,当遇着岩层的分界面,便产生反射波或折射波,在它返回地面时用高度灵敏的仪器记录下来,根据波的传播路线和时间,确定发生反射波或折射波的岩层界面的埋藏深度和形状,认识地下地质构造,以寻找油气圈闭。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在安徽淮南某矿利用地震资料高分辨率再处理解释技术,解决了大倾角、复杂构造区域煤层赋存形态及断裂构造发育问题。通过对原地震资料的高保真、高分辨率处理,获得了较高信噪比、各煤层反射波层次分明的三维数据体;对地震资料再处理数据体的精细地震地质解释,查明并理顺了主要构造的展布特点与形态,为矿井设计、开拓提供了可靠的地质资料。表明三维地震资料高分辨率再处理解释技术在煤田采区地震勘探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相干体技术算法研究及其在地震资料解释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干体技术用于检测地震波同相轴的不连续性 ,可以用来识别断层、特殊岩性体、河道等 ,为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提供了技术手段。相干体技术算法已从最初的互相关算法发展到相似算法、本征结构算法 ,并从时域发展到频域。用协方差矩阵的形式综合了相干体技术的 3种算法 ,论述了各种算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 ,并讨论了三维相干数据体在地震资料解释中几个方面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 ,对于不同的解释目的 ,可以选择效率和精度合适的算法 ,得到的相干体可以为地震解释提供丰富的信息。 相似文献
13.
14.
塔中白云岩岩溶储层地震正演模拟及其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塔中地区埋深在5 000 m以下白云岩岩溶储层发育的类型和特点,通过建立的2种随机地震地质模型和1种实钻井随机模型,采用弹性波传播交错网格高阶差分模拟方法,分别模拟了基于实际介质模型条件和当岩溶储层孔缝洞内充填物性质发生变化时的地震波场响应.结果表明,对于单层储层厚度大于7 m、子波频率为20~30 Hz的地震响应表现为弱反射能量或呈现峰-谷-峰似串珠状的弱反射特征,当充填物性质由致密到疏松、流体含量增多或子波频率提高时,其串珠状反射能量和强度也明显增强.另外模拟结果还揭示,地震对大于7 m的单层储层厚度的分辨能力远大于存在薄夹层的具有相同叠加储层厚度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深反射地震是了解地球深部结构的关键技术之一,在深部探测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由于深反射地震剖面长、穿越构造单元复杂等原因,资料品质较油气地震要低,为更准确的探测地下,需要针对深反射地震数据特点,改进去噪、叠加等处理技术以及解释等方法,以得到地壳精细结构。本文系统总结了当前深反射地震数据采集、处理以及解释的方法,结合实例对这些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将来深反射地震需要在观测系统的优化改进,人工智能在数据处理、解释等方面开展研究,提高深反射地震剖面的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电磁勘探方法拟地震解释的可行性,针对电磁波与弹性波在传播理论上的类似之处,介绍了电磁法拟地震解释的摹本原理,通过对探地雷达和常规电磁法使用的不同频率电磁波在损耗介质中的传播特性的对比分析,指出地质雷达使用的是超高频电磁波,传播规律和弹性波相似,可以直接利用地震勘探的处理解释方法进行解释;常规电磁法勘探因使用的电磁波频率较低,具有明显的色散效应,其传播规律和弹性波有较大差异,采用拟地震解释难以得到理想效果。该成果对电磁法拟地震解释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安徽省皖北煤电集团公司五沟煤矿矿井地质条件复杂,矿井实际生产过程中.初次解释结果与井下生产实际存在一定的差距,为进一步查明首采区构造形态、岩溶陷落柱及煤层变薄区,对首采区进行了三维地震精细解释,修正了矿井初次资料部分解释成果.与生产实践较吻合。 相似文献
18.
三维地震数据体中蕴含丰富的地层地震地质信息,常规解释方法主要利用地震时间剖面成像资料,进行层位解释、断层解释以及地层岩性特征分析等,但对于地震剖面成像效果差且特征不明显的地质异常体或是小断层采用常规解释方法就难于既得好的地质效果.地震属性相干数据体解释技术的应用,使得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取得升级,特别是对于识别断距小的断煤断层、煤层陷落柱等地质异常体的解释精度明显提高.通过实例论述了地震属性相干数据体分析技术在解释断层及陷落柱等地质异常体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9.
因埋藏深度、构造复杂、岩性异常体或地层接触关系复杂多变等原因,地层横向速度变化很大,构造形态发生畸变,对地震解释造成一定的影响。为了落实异常体对下伏地层的影响程度,采用波动方程正演模拟技术,设计不同波阻抗组合、岩性组合及异常体大小、形态变化的两类正演模型并模拟其地震响应特征,其波场快照能直观地展现地震波在某种波阻抗组合和岩性组合情况下的传播过程,有利于分析异常体对下伏地层成像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利用正演模拟方法能及时发现异常体因其厚度及波阻抗差异引起的假断层和假构造现象,可有效指导解释人员建立正确的解释方案,消除对地震解释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地震资料的解释是地震勘探工作的最后阶段,它对取得良好的地质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解释成果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因此,解释工作受到特别的重视。鉴于三维地震资料常规解释方法的不足,本文论述了煤层波振幅切片的方法及其解释技术,对该技术在煤田三维地震小构造解释中的效果及应用前景做以阐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