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传统训诂不仅要解释古代文献的语言,而且还要根据现实的需要而对古代文献中所蕴含的意旨或叉理进行新的阐释,以求通经致用,同时也使得古代文献中所记载的文化传统能够融入新的时代并得到新的发展.训诂学家在对古代文献进行阐释的过程中往往将自己的哲学思考、政治学说及价值取向等观念融入其中,从而形成自己的哲学体系.因此可以说,古代的训诂大师们,他们的终极任务在于"解释"世界.综观中国古代哲学史,似乎可以这么认为:先秦时代创造了中国的元典哲学,而汉代以降主要是通过借助对先秦元典哲学文献的阐释来创立新说,从而推动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解释句子是传统训诂学的一项重要工作,而其方法尚无专文论述.本文认为传统训诂学解释句子包括对句读。句法、句意三方面内容的解释.解释句读的方法有直接陈述、用术语标示、单讲暗示、利用下注文处显示四种。解释句法的方法有直接陈述、通这句意显示两种.解释句意的方法有转译句意、揭示深层义、串讲大意以及通过解词、说明修辞手法、列举史实来显示等。阐述传统训诂学的解句方法,研究分析解释句与原句间和各种关系,对训诂学理论建设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荀子>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人们多重视其思想价值,而对其语言重视不够.<荀子>中有许多有价值的语言现象.<荀子>正文训诂训解内容包括:解释和辨析同义词、反义词等,所用训诂方法则有设立界说、由反知正等,基本符合现代训诂学对训诂方法的界定.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训诂学(1900—1982)体现了对传统训诂学在继承的基础上实行超越的研究范式,显示了处于近代现代交替时期中国语言研究的民族特点。它实行的,是对中国语言各个门类作系统的有条理的研究,是贯串着中国文学、史学、哲学的语言研究,是联系着中国历史文化背景的研究,是融合了中西方文化学术的研究。中国现代训诂学的创始人和杰出代表是刘师培和章太炎。  相似文献   

5.
训诂学是一门古老的学问,又绝不仅仅是就简单解释古汉语,同时包含了很多文化,反映了很多社会现象,本文通过对训诂学的分析,从物质层、制度层、行为层、心理层这四个层次的文化形态的分析,可以看出训诂学对于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更深层次的认识训诂学,认识到训诂文化。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训诂学是在解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训诂的目的,主要是阐述经义。因此,训诂学在训释词义的方法上,虽有形训、音训、义训之别,但最后还是要落实到义训上。因为“训诂者,义理之所由出,非别有义理出于训诂之外者”(钱大昕:《经籍籑诂序》)。义训范围很广,既训释词语,也训释章句;既训释实词,也训释虚词。总之,凡是训释古汉语的词语,不论其语言单位的大小,都在训诂学的范围之内。我国有无比丰富的古籍尚待整理。这种具有我国特点的以综合训释见长的训诂学,无疑应该进一步得到发展。现代语言科学的发展,使语言研究的门类愈分愈细,这为发展传统的训诂学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但是,不能认为,这种研究可以降低或取代传统训诂学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训诂学是中国本土学术中发端最早、历史悠久、并曾非常辉煌过的学术。它本因解释古代经籍的需要而产生,并非儒家经学的附庸,只是因为自汉以来,儒学一统天下,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学术,训诂学便被纳入解经之途,随同儒学的发展而演进,至有清而臻极盛。晚清以来,国热日衰,西学东渐,科举废而新学昌,经学止而训诂微。  相似文献   

8.
一、“声近义通”学说和“声近义通”现象 1.1“声近义通”学说“声近义通”(亦称“音近义通”或“声通同训”)作为一个训诂学上的术语,本是有清一代乾嘉学派提出的一种学说,其大意是:在古代书面语言中,一些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其义往往可以相通,因而人们在训诂的实践中,可以根据这种声义的条贯解释字义,考订字音,  相似文献   

9.
训诂学研究对语言学和古代文化的研究具有资料性的价值,《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两部小说中的训诂教材值得整理和分析,以丰富语言学和文化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虚词研究是我国古代语法研究的主要方面。从语言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解释语法研究传统形成的原因,外部原因主要是经学的引导,内部原因即汉语自身的特点,主要借鉴近年来语言学界出现的一些对汉语本质的认识,并且内部原因是形成以虚词为主的语法研究传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一个系统,词汇与语法密切相关.训诂学研究的对象是词汇,由于词汇与语法的密切关系,因而明训诂必须通语法.实践证明,词语训诂(含校勘)只有与语法分析结合起来,其正确性才能得到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12.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8,(5):120-125
以文化人类学视角,通过历史比较法、校勘学方法、训诂学方法,对当代《体育史》课本相关"驭"的引用内容及其源文献进行研究,考究相关"五驭"的注疏及流变.研究发现,当代所引用的"五驭"注解存在根源不可靠、论据不充足等疑点;"五驭"与孔子私学的关系存在文化流变的争议;"御"与"驭"通假可能是造成《周礼注疏》中释义偏差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主题句是一种把句首的成分年看成是话题加以评说的句型。显然用句子形式作谓语表解释汉语“话题-评论语”型句子构造,是符合汉语的真实情况,也体现了汉语语法的特点,即古汉语虚词的研究应逐渐自觉地把虚词同现的语言结构段紧密地联系起来,由此,词性的标注使义项的划分趋于细密化,并使句法功能标准由隐性变为显性,对义项的划分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清代著名学者马瑞辰的<毛诗传笺通释>是成就卓异的训诂力作,也是后世训诂学研究的重要对象.以往研究者多注重<毛诗传笺通释>因声求义的训诂特色,而其在修辞学方面的贡献,却未得到应有的关注.事实上,马氏在训诂解经过程中,发现了很多修辞现象,归纳出若干修辞条例,并由修辞以通训诂,从而纠正了前人的诸多错误,对后世修辞学的创立亦有...  相似文献   

15.
古代汉文史籍中的吐蕃大臣名号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古代汉文史籍中记载了众多吐蕃时期的历史人物生平及名号,但汉文所载名号与藏文实际名号差异较大,给藏族历史的教学和研究带来一定的困难。文章根据古代汉藏著名史籍及吐蕃语言特征、汉藏翻译规律等,对古代汉文史籍中吐蕃大臣名号的由来及变化进行考证,以利学术规范。  相似文献   

16.
在以认知为基础的面向计算机和人工智能领域的语言学框架下,对古汉语的自动句法语义分析进行研究,希望能对古汉语教学与研究,以及现代汉语的分析和处理起到一定的推动和促进作用.运用以左结合语法为基础的数据库语义学方法对古汉语的两个基本结构(函词-论元结构和并列结构)进行自动句法和语义分析,以可接续性为前提,遵循自然语言的时间线性顺序,采用规则和模式匹配的方法,过程简便,计算效率高,且符合古汉语本身的特点.分析结束时自动生成的语义关系图清晰、准确,更彰显了数据库语义学方法的独特性、适应性以及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出关于中国文化修辞学的几点构想:一是其语言观和文化观;二是要继承中国古代修辞学的传统;三是中西跨文化交际属中国文化修辞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四是谈了中国文化修辞学的体系。  相似文献   

18.
《字诂》、《义府》的训诂成就主要体现在校勘文字、考释文字形义、辨析文字音读、解释文献词语、考证方言、解释俗语、考证名物、考证典章制度、考证用典、分析句读和分析古书文例等方面皆多有创获。黄生训诂成就的取得,与其所运用的训诂方法和治学精神及其学术根底密切相关。善于运用因声求义的训诂方法和秉持实事求是的治学精神构成了该书的训诂特色;于古音、古训考究淹通是黄生的学术根底之所在。  相似文献   

19.
清代自康熙末年起,逐渐形成了专注于文字、音韵、训诂,稽古而不问今,以考据为时尚的学术风气。王船山的《楚辞通释》虽然继承了传统训诂学的原则和方法,但文字训诂只是揭示义理的手段,往往十分简略,著作的重心在于文意阐发和文本精神的揭示,表现出了"义理为体、考据为用,释评结合、发愤抒情"的诠释特色。这一特色与弥漫于清代学界的考据之风抵牾不合,故其虽造诣颇高,但在清代难以获得与其学术成就相当的学术地位,影响极为有限。  相似文献   

20.
以MEDLINE-Abstracts为研究对象,对其语言特点进行了统计和分析,采用计算机语言学方法,使用XDOC工具,构建并实现了对MEDLINE-Abstracts文献处理有效的英语语法规则。本文作者所开发的应用程序软件对减少文献分析中的多态性问题也是非常有效和实用的。XDOC是一个处理德文和英文文献有效的工具,对汉语文献的处理也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