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甲醛与斐林试剂反应,其相关条件,反应物浓度,反应时间等有关文中对此实验反应的各反应物的浓 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侯前进  张闻鹤 《科技资讯》2012,(16):196-196
现行部分教科书使用平衡移动后系统内物质浓度变化作为化学平衡移动方向的判定依据,根据反应商和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经演算,发现当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肯定向右反应方向移动,且平衡移动后,反应物浓度、产物浓度肯定比原平衡要增大;如按照反应物浓度变化结果,结论是平衡左移,而按照产物浓度变化结果,结论是平衡右移;如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肯定左移,且平衡移动后,反应物浓度、产物浓度肯定比原平衡要减小;如按照反应物浓度变化结果,结论是平衡右移,而按照产物浓度变化结果,结论是平衡左移;同样,如果改变产物浓度,也会出现以上矛盾的结论,因此,采用平衡移动后系统内物质浓度的变化作为平衡移动方向的判定依据是不科学的、不可靠的。利用比较反应商和平衡常数或者利用平衡移动时,正逆反应速度的相对关系,可以正确判定平衡移动方向。  相似文献   

3.
反应组分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化学平衡并不是一定向生成产物的方向移动.对于合成氨反应已过量,时,再增加N2,平衡向左移动,NH3浓度减少.对于一般反应当△v≥0或者,增加反应物A的浓度,平衡向右移动,产物量增多;当△v<0,并且时,增加反应物A的浓度,平衡向左移动,产物量减少.  相似文献   

4.
讨论了反应物物料的混合水平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并且推导了在不同型式反应器中不同混合水平的反应物浓度与反应速率之间的数学关系式。  相似文献   

5.
连续法合成二氧化硫脲的管式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工业上水溶剂法合成二氧化硫脲的间歇釜式反应工艺改变为连续管式反应工艺,实验研究了原料流量、反应物浓度、助剂加入量等对二氧化硫脲合成过程的影响规律。实验研究发现,在适宜的反应温度、原料配比、反应时间、反应物浓度条件下,二氧化硫脲粗品收率均达80%以上,二氧化硫脲质量分数高于99%。  相似文献   

6.
纳米二氧化锰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功能材料.本文提出了一种在低温、常压条件下,以KMnO4和HCl为原料,在液相环境中制备纳米二氧化锰的新工艺,研究了反应温度、盐酸浓度、反应物摩尔配比以及反应时间对产物结构及粒径的影响,探讨了反应生长机理,并指出制备纳米δ-MnO2的最佳方案为:反应物盐酸浓度2mol/L,反应物摩尔配比KM...  相似文献   

7.
室温下通过简单的一步反应的方法成功地制备了辐射条状、纳米线、蠕虫状等形貌的Ag2S纳米-微米材料.研究表明:反应物Ag 和S2-的浓度以及溶液的碱性强弱都对Ag2S形貌有明显影响;在反应物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氨水可以起到控制Ag 浓度和调节最初反应溶液酸碱度的作用.通过简单控制反应物浓度以及溶液酸碱性可实现Ag2S纳米-微米材料的形貌可控合成.  相似文献   

8.
用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的方法对硝酸盐-硫酸-试亚铁灵体系中的化学波现象进行研究。得到了该反应物的初始浓度与波速的关系,建立了反应的理论模型,给出了模型的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该反应体系呈现前沿波形且波速与反应物的初始浓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文题的方法,研究了溶液的pH值、反应物浓度及配比、反应温度对合成的Al_2O_3-Cr_2O_3粒子的粒径、粒径分布以及组成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合成粒子的最佳pH值范围为4.4~5.0;粒子的组成仅取决于反应物初始浓度的配比,改变反应物初始浓度及配比可以十分有效地控制粒子的性能;反应温度对粒子的粒径及分布影响很小。制得的复合Al_2O_3-Cr_2O_3超微粒子呈球形、组成均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有限区域激励介质在反应和扩散机制同时作用下所产生的化学波。方法 在一维Tyson反应扩散模型性质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数值计算方法给出了不同扩散系数下,反应区域内反应物和催化剂浓度的空间分布值及区域内若干点的催化剂和反应物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值。结果 得到了浓度分布,从而可以分析出反应扩散系统长时间的存在状态和稳定的周期时空结构,及反应扩散模型中参数对化学波的产生和发展的影响。结论 随着扩散系  相似文献   

11.
针对现有未考虑反应物转化率的Na NO2/NH4Cl反应动力学方程难以有效预测生热/生氮气情况的问题,运用实验测试分析方法探究氮气生成反应的H+浓度界限、反应转化率及其变化规律;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利用牛顿-拉斐逊迭代方法计算引入反应转化率的反应动力学参数,探讨生热/生氮气反应的预测方法。结果表明:Na NO2/NH4Cl体系氮气生成反应的H+浓度界限为cH+≤0.022 5 mol/L(或p H≥1.65),且氮气生成反应转化率随着反应物和H+浓度的增大,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其关联性最高的反应物浓度的关联度为0.8;考虑反应转化率的Na NO2/NH4Cl体系反应动力学方程为■,η<1,可有效、便捷地进行生热/生氮气反应预测。  相似文献   

12.
主要分别介绍用亚硫酸钠与氯乙酸乙酯合成磺酸乙酸钠和亚硫酸钠与氯乙酸合成磺酸乙酸钠。根据影响磺酸乙酸钠合成因素,分别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物浓度、反应物摩尔比对磺酸乙酸钠合成的影响。用亚硫酸钠与氯乙酸合成磺酸乙酸钠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55℃,Na2SO3与ClCH2COOH的摩尔比:1.1∶1,反应物浓度:ClCH2COOH:1 mol/L产品产率:85%。该方法操作简单、条件温和、污染小,是一种很有工业化前途的方法。证明了该反应合成磺酸乙酸钠是可行的,为更大规模实验提供了设计和操作依据。  相似文献   

13.
针对定态、恒温、等容反应过程,将二维浓度空间中反应/分离/循环(Reactor-Separator-Recycle,RSR)系统的最佳工艺条件方程拓展至瞬时选择性(S)—关键反应物未转化率(x)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浓度空间的维数限制。以Van de Vusse反应模式为例,分析了关键反应物转化率、未反应物的回收率以及产品分离程度对RSR系统最大总收率的影响,获得了最佳CSTR—分离器—循环结构及其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4.
不少无机化学及中学化学教材,在讲到化学平衡的建立时均叙述为:当一个可逆反应刚开始时仅有反应物,则正反应速度最大,逆反应速度为零.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浓度逐渐减小,正反应速度逐渐减慢,生成物浓度逐渐增加,逆反应速度逐渐加快.当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正、逆反应速度相等,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5.
根据化学气相沉积法的工艺特点,对C/C复合材料SiC涂层的制备过程进行了数学建模和有限元模拟,得出了反应器内以及试样表面反应物浓度的变化规律,并且获得了反应器内反应物浓度与沉积产物间的关系.结合实验分析,验证了SiC涂层晶粒尺寸的变化和沉积形貌的演变是由于反应气体浓度分布随位置变化造成的:沿着反应气体流动的方向,反应物浓度逐渐降低,沉积得到的SiC晶粒尺寸逐渐减小,沉积形貌由堆积岛状到颗粒状再到晶须状逐级演变.  相似文献   

16.
SO_2在活性炭淤浆反应器中的催化氧化反应的传质阻力难以消除。当反应器进口中微溶性限制组分氧相对SO_2大大过量时,通过改变反应物的进口浓度来测小颗粒的反应器体积积分平均的氧化反应速率,可间接验证推断的本征反应动力学;这一过程同时也是气体反应物在活性炭浆液中的化学吸收过程,因此可通过改变活性炭催化剂的淤浆浓度、粒径及反应温度,测得各动力学参数、传质参数及增强因子。  相似文献   

17.
湿法石灰/石灰石-石膏法为目前主要的烟气脱硫技术,但其中间产物亚硫酸钙的氧化过程需消耗大量能源且烟气中硫资源未被回收利用。为简化湿法烟气脱硫氧化过程和节省电能消耗,并实现烟气硫资源的回收利用,本文研究将亚硫酸钙转化为亚硫酸氢钠。本文以亚硫酸钙转化率为指标,亚硫酸钙、硫酸钠和硫酸为反应物,探究反应物比例、亚硫酸钙浓度、硫酸浓度、反应温度等因素对转化率及反应液Na HSO3浓度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确定该反应的最优条件为:亚硫酸钙浓度为30%,反应物比例关系为n_(CaSO_3)∶n_(H_2SO_4)∶n_(Na_2SO_4)=1∶1.1∶1,硫酸浓度为3 mol/L,反应温度为20℃。最优条件下,转化率可达到94.05%,反应液Na HSO3浓度达到205 g/L,这表明脱硫中间产物亚硫酸钙制备亚硫酸氢钠具有可行性,符合环保循环理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用复合引发剂引发聚合的方法制备乳液型压敏胶,通过对反应物的中和度、引发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反应物浓度等进行筛选,确定了最优聚合条件。为进一步模拟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9.
SO2在活性炭淤浆反应器中的催化氧化反应的传质阻力难以消除,当反应器进口中微溶性限制组分氧相对SO2大大过量时,通过改变反应物的进口浓度来测小颗粒的反应器体积积分平均的氧化反应速率,可间接验证推断的本征反应动力学,这一过程同时也是气体反应物在活性炭浆液中的化学吸收过程,因此可通过改变活性炭催化剂的淤浆浓度,粒径及反应温度,测得各动力学参数,传质参数及增强因子。  相似文献   

20.
从反应物的分数寿期、初始浓度与半衰期、浓度和时间之间的关系以及反应速率常数k的单位介绍了确定简单级数的快速方法。从分数寿期法、半衰期法、作图法、浓度一时间比法介绍了确定任意反应级数的经验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