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主要取文化学视角,以文化符号“兰蕙”剖析李白、杜甫有关诗文内涵,揭示以他们为代表的中华民族的基本文化品格。 李白诗文的兰(蕙)即屈原首创的君子人格形象,它主要是审美的、自我欣赏的,具有芬芳、雅洁、孤高的品格,是李白独立人格的象征;杜甫的兰(蕙)则主要体现功利与重生,用以调节仕途中的人际关系而求闻达,因而具有复杂、随机、以之为用的特点。 文化符号“兰蕙”客观表明:长江(楚)文化孕育了道家的李白,黄河(齐鲁)文化玉成了儒家的杜甫──虽然李白难免儒、法思想的影响,杜甫亦为道家思想所吸引。因此,大河(长江、黄河)“农”文化所塑造的主要民族品格,诸如执着、热烈、坚毅、锐敏、质朴等,以及知识分子的盲目乐观和依附性,均不难在他们身上发现──李白偏于开放灵动,杜甫偏于内向严峻。李杜犹如中华“农”文化之树的同根两干,并峙辉映,俯仰天地,共同昭示着中华民族的基本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2.
不同于现代德育,传统儒家“人本主义”教育是一种“回归生活世界”的教学理念,其实质是回归生命本身,关注生命和谐。面对以道德困境为代表的人类现代危机,传统儒家“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可为现世提供一条如何消解困境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华夏地域的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叙事诗,叙事诗中记录着妇女的命运,反映出她们对封建社会的控诉、对自由婚姻的理想追求、对自我价值的认知和肯定。堪称“诗国”的华夏古国,应该重视对各民族民间叙事诗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儒家伦理是建立在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制度基础上,其人伦关系表现为爱有差等的特殊主义;基于人性善,儒家把圣贤君子作为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可以说,重私德轻公德的儒家文化只适合于农业文明时代,而不利于只有普遍意义的、适合工业文明时代需要的社会公德的建构。  相似文献   

5.
儒家伦理是建立在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制度基础上,其人伦关系表现为爱有差等的特殊主义;基于人性善,儒家把圣贤君子作为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可以说,重私德轻公德的儒家文化只适合于农业文明时代,而不利于只有普遍意义的、适合工业文明时代需要的社会公德的建构。  相似文献   

6.
屈原首次将客观实体--香草植物“兰蕙”视为审美对象,并升华为综合性审美意象--“君子”形象,创造了从未有的审美界,这就使兰(蕙)告别了春秋时代郑人所期望的巫-医功能及其后曾参赋予的外在教化功能。兰(蕙)意向的意义在于:首次以典型形象(物的人格化)进入学领域,并成为屈原作品阳刚之美(崇高)-耿介,雄奇,激越,华彩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只能是楚地自然生态与巫化心理营造的“芳”的产物,而不会产生于因“香”而看重黍稷丰熟以献祭的中原。战国末期社会生态变革,促成了呼唤人性,人道的理性思潮,兰(蕙)的人格化,正是屈原顺应历史潮流,高扬人的价值的理想主义寄托。兰(蕙)意象,是屈原为富国强兵对君子“内美”“修能”珠企盼,它植根于每况愈下的楚国,又闪烁着儒法思想的光芒。  相似文献   

7.
朝鲜古典说话集中体现着朝鲜民族的文化意识,要约之:(1)它具有人本主义文化意识,体现着下向的慈爱与和谐的伦理;(2)受巫俗思想影响,具有急功近利的现世功利主义文化意识;(3)朝鲜因其半岛的地理环境及其外来的文化影响,其民族具有“智”、“力”均衡的文化意识;(4)朝鲜的说话文学是以花郎道思想为中心,杂糅其他外来文化因素,体现着方圆调和的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8.
本主要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切入,通过比较研究,指出兰(蕙)已超越一般语言符号,上升为凝聚民族化精义,并反映了塑民族品格的“化符号”。其“化”内涵因历史的演进而丰满厚实,又不断影响和规范民族化素质的趋向,这是一个不断“积沉”又不断升华的螺旋式上升过程。“化符号”的诞生,乃是社会实践并不断抽象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程潮 《开封大学学报》1997,11(1):97-99,14
现代新儒家都与宋学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宋学”一词是清代学者惯用的术语,它以注重“性命义理”而与汉儒和清儒所提倡的注重“考据训诂”的“汉学”相对立。现代一些学者又把“宋学”(主要指程朱理学)与“明学”(主要指王学)相对。本文所讲的“宋学”是指整个宋代儒家思想,它既包括程朱理学,也包括陆九渊心学,还包括陈亮、叶适的功利之学等诸派别。本文探求的是五四以来第三、第四代新儒家的来学观。一、方、唐、徐、车的宋学观方东美、唐君毅、徐复观、牟宗三四人解放前就在学术界初露头角,但他们的主要理论成果是在离开大陆…  相似文献   

10.
先以“儒道互补”,考察宋亡不仕的“人寄兴派”“兰”画家郑思肖和赵孟坚,以为前主要以孤傲淡泊,狷洁超逸的品性和笔独,体现了儒家政治伦理所赋予的刚健之美;后主要以洒脱不羁,爽直率真的风姿与画迹,显出道家法自然的韵秀风致。进而从化心理层面,论述仕元的赵孟Fu为行儒家“天下主义”而陷入“华夷之别”中的矛盾;其由此而来的园润谨秀风格,透露出儒家刚健的另一面--“厚德载物”。一郑二赵的选择,在于对传统化的思考提供案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